孩子一說就哭,面對易哭的孩子不要吼,父母做到四點更有效

2020-12-12 天若聊育兒

導語:孩子一說就哭或者容易哭,就會使父母心煩氣躁,不知怎麼辦才好。

與同學打電話,正巧她家的5歲的寶寶在哭,聽孩子哭的撕心裂肺,我告訴同學先哄孩子,趕緊掛了電話。兩個小時後再聯繫,我問同學:「怎麼了,怎麼哭這麼厲害?」,同學無奈的說:「不是什麼大事,就是要玩 手機沒有給他,說了幾句就委屈上了,這孩子有些脆弱,比較敏感,一丁點的小事就會哭,我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卻不知道怎麼辦最好」。

哭是人類的自然反應,但是,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堅強、勇敢,能直面風雨,心靈不那麼脆弱,可這樣愛哭鼻子的孩子卻讓家長手足無措。未來的人生路會面對很多的磨難、挫折,孩子這麼愛哭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喜歡哭?

01孩子情感豐富

與寶貝一起看電視《等著我》,裡面的主人公被拐賣,歷經千辛萬苦才找到父母,全家人團聚的場面連主持人倪萍都熱淚盈眶。孩子看到這裡就哭了,看著我說:「媽媽,我會不會有一天也找不到媽媽了」,我把孩子抱在懷裡,告訴她,媽媽會陪著她一路長大。

02孩子詞彙欠缺

很多時候孩子沒有合適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快樂、沮喪、憤怒、傷心等等,只要表達不出來就會哭。

當孩子想要父母陪伴,而父母不理會的時候,孩子會傷心的哭泣;當孩子想畫太陽,媽媽卻將太陽畫成太陽公公的時候,孩子會生氣的哭;當家裡養的小寵物被貓抓傷不能再活的時候,孩子會悲傷的哭;當孩子想要手機,而父母不給的時候,孩子會氣憤的哭;總之,孩子沒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的時候,就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03孩子性格敏感

敏感的孩子與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對聲、光、觸摸等外界的刺激比較敏感;當孩子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周圍沒有熟悉的人時,孩子就會哭。

與鄰居一起領著孩子在門口玩,由於鄰居有個快遞要取,取快遞的地方離我們玩的地方大約50米,來回也就100米的距離。我就對她說,你先把孩子放在這兒,取了快遞趕緊回來。結果鄰居一走,鄰居家的寶寶就開始哭。哄一哄,抱一抱都不管用,直到她媽媽回來。

教育孩子沒有領域,沒有職業的區別,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都是新手,新手就需要不斷的歷練,不斷的摸索。

孩子愛哭會對孩子,對家長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01影響人際交往

哭不利於孩子形成積極有效的交流方式。當孩子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樣和小朋友交換玩玩具,遇到點挫折就哭。那麼在以後步入社會,孩子也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有效地溝通。當孩子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也只會用哭來表達自己。

02哭不利於生理成長

經常愛哭,長期情緒處於消極狀態的孩子,身體器官的正常發育可能受到抑制,可能還會有意外發生。當孩子哭的大了,可能會哭的喘不上氣,哭的大了可能就會喘不上氣。我的孩子有時候哭的上氣不接下氣,間歇開口的一句話就是「水,要水」。

03哭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情緒

長期愛哭的孩子,孩子的情緒就會一直處於消極狀態,而這會使父母的情緒焦躁,甚至無措。時間久了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父母對孩子的耐心越來越少,孩子表現的就會越愛哭泣。

當孩子愛哭時,父母應當怎麼做呢?

01共情:認同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哭泣時,可以摸摸孩子的頭,或者抱一抱孩子,並問道:「你一定很難過吧?」。有時候父母的這一舉動,這一句話就會令孩子平靜下來。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溫暖,媽媽感受孩子的心情,不僅能建立很好的親子關係,還可以使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自己得到鼓勵,支持。讓孩子體驗良好的鼓勵方式就是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處境,認同孩子的感受。

02引導:用第一稱謂表達情緒

學習情緒表達的第一步,就是準確的辨識自己的情緒,這是一項基本的社會技能。別說孩子,就是成人都無法準確表達或者處理自己的情緒。在家可以與孩子做個遊戲,拿出一個小話筒,告訴孩子不快樂的事情都可以通過話筒傳到遠方, ,遠方有風,會把不快吹散哦。這時孩子會說:「媽媽,我不開心,爸爸沒讓我看到思維課的成績,我下次想和媽媽一起學習」。

03教育:學會釋放情緒

我們都玩過吹氣球的遊戲,氣球吹大了,適當的時候需要放一放,不然氣球會爆。孩子的情緒也一樣,情緒就像是一個氣球,適當的時候要釋放出來。可以讓孩子畫畫,或者帶孩子散散步,或者讓孩子安靜的哭一會......這樣不管是從精神狀態,還是從生理狀態都是比較輕鬆。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他們可以面對生命的風風雨雨。

04冷靜:父母平常心處理

一位時刻保持冷靜的父母是孩子需要的,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平常心對待,了解事情的原委,協助孩子分析問題。比如一回家就看到孩子在哭,有的父母心疼的抱著孩子,有的父母立馬就發脾氣,還有一類父母,冷靜的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協助孩子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也許育兒的路上會有各種突發狀況,會有上萬種處理方法,但是每個孩子適合的處理方法也許只有一種,家長先要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本期話題:孩子哭泣時,您是怎麼做的,歡迎分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生活中,孩子大哭大鬧的現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面對肆意哭鬧的寶寶家長們總是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哄停。那麼,如果遇到孩子特別愛哭,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孩子被說兩句就哭了?這不是「玻璃心」,是父母的問題
    上周,鄰居吐槽她家的孩子太喜歡哭了,每次說她兩句,就哭得稀裡譁啦,好像全世界都背叛她了一樣。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聽不得批評,有的孩子只是被吼了兩句,就哇地哭了起來。首先孩子「說兩句就哭」肯定不是天生的,其主要原因還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有人曾說:「果然親生的孩子就是不記仇,你明明在罵他,他卻一邊哭一邊伸手要抱你,真是哭笑不得!」或許在大人看來這不過是正常的教養,可對於孩子卻是深深的傷害。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
  • 「不吼不叫,循循善誘」讓父母們跟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在近20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發現大多數的父母往往大吼大叫和嘮嘮叨叨,只會讓親子溝通、親子關係變得更糟糕,孩子更加叛逆。很多父母總抱怨說是孩子不聽話,不如說是父母不懂得溝通。
  • 《不吼不叫》:教你面對孩子時,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我這麼說,難道就任由自己在孩子面前不管不顧地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是的,我們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缺點,誠實面對自己,再想辦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只有找對了原因,接下來才能對症下藥。《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的作者羅娜·雷納在書中告訴你大吼大叫的深層因素,學會使用不吼不叫的強力工具,你真的可以做到停止向孩子吼叫!
  • 智慧的父母都有「四忍」,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也更優秀
    之前《直播生活》報導了一個快3歲的小男孩,站在幼兒園門口大聲哭著和爸爸說「再見」。爸爸站在原地不動目送孩子,孩子回過頭看了他一眼,而後哭著給老師敬了個禮。
  • 「不哭才抱」的孩子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的案例,別毀了孩子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關於「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的話題,在育兒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眾人各說風云: 有人說不能抱,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
  • 四招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孩子上學再也不哭,鄰居都問我是怎麼教的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一去幼兒園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掉,今天早上哭完晚上回家就不想去幼兒園了,這該如何是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們為什麼一去幼兒園就嚎啕大哭吧。孩子們一去幼兒園就哭鬧的原因第一點,大部分孩子哭鬧的原因多半是因為離開了父母導致沒有安全感。
  • 那個不讓孩子哭的家庭,養出了惡魔!允許孩子哭,比逗他們笑重要
    有了孩子,你最怕他發生什麼?在一個母嬰論壇的話題回覆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怕孩子生病!其次是:怕孩子哭!每個人在成長經歷中,幾乎都聽父母說過這樣的話:「再哭,我就不要你了!」「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不許哭!」「就知道哭,你怎麼那麼沒出息?堅強一點!」英國進化心理學家MortenL Kringelbach說:「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 那個不讓哭的孩子生病了:允許孩子哭,比逗他們笑重要
    一位媽媽在朋友圈裡面說:「一叫孩子起床就哭,不給他看電視也哭,每天上幼兒園都哭,太讓人頭痛了。」不願意看見孩子哭是很多家長內心當中真實的寫照。英國進化心理學家MortenL Kringelbach說:「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冒難受。」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愛哭泣就是嬌氣、懦弱的表現,所以總是想要想盡辦法禁止孩子哭泣,但是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憋在心裡,讓他們變得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表達。
  • 孩子被欺負後,父母不要對他說這4句話,不然孩子將來會更軟弱
    而家長擔心的事情並不少見,當孩子受到欺負被打時,家長要注意儘量不要對孩子說這幾句話,越說孩子以後越軟弱一、沒關係有些家長心就比較大了,看到孩子受欺負就感覺小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今天你欺負我明天我欺負她的都是些小打小鬧。所以都不怎麼當回事。
  • 孩子自尊心太強,一說就哭怎麼辦?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孩子一說就哭,專家是這麼說的:孩子並不是自尊心太強,而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建立不了自尊,也就變得特別自卑和不自信了。注意我說的「每天至少半小時的親密談天」,態度和藹可親,多聽孩子說,平等交談。但很少有家長能真正做到,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去交談。孩子聽不得批評,一說孩子就哭,這是現下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問題。事後,跟孩子講道理都可以回應得很好,但是效果甚微,孩子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罵吧,孩子的反應太激烈,憤怒或是大哭,歇斯底裡。
  • 「你再吼我一遍試試」,面對孩子怒吼,父母該自省防「踢貓效應」
    」媽媽聽到孩子嗓門變高,也跟著提高了嗓門。「你再吼我一遍試試。」嘟嘟用手指著媽媽大聲吼道。很多父母可能會在孩子成長某個階段,突然發現,孩子不但不聽話,還要和父母頂嘴、甚至大聲吼叫。但我們否想過孩子情緒爆發的原因?是一時的情緒衝動,還是成長中的必經之路?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當心創傷變成「詛咒」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雖說孩子是父母的珍寶,但當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可能就會著急、上火,有些家長一時間管不住焦躁的情緒,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莉莉性子急,脾氣一上來就衝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專門買了戒尺,試圖給孩子灌輸「棍棒教育」。漸漸地,這個曾經活潑可愛的小男孩變了。以前孩子有什麼新鮮事兒,都會第一時間跟媽媽分享,現在,面對媽媽的殷切眼神,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 為什麼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無論是孩子在夜裡的一聲啼哭,還是在玩具店前的放聲嚎哭,只要孩子一哭,父母的心也跟著緊張起來。孩子摔倒了,父母上來第一句話就是:寶寶不哭。 只要孩子不哭,什麼都好辦。 絕大多數的父母喜歡和快樂、愛笑的孩子在一起,討厭也無法忍受孩子的哭泣。然而,如果想要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允許孩子哭,比哄他們笑更重要。
  • 嬰兒「一哭就抱」對不對?千萬別毀了孩子!
    關於「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的難題,相信每位新手爸媽都會面臨! 有人說不能抱,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卻又不管呢?
  • 幼兒園老師直言:第一天上學不哭的孩子,父母多是這麼做的
    但是大多數孩子在和爸爸媽媽分開的時候,情緒都是很難控制得,當他們第一次離開爸媽身邊時,就會哭個不停;有些孩子第一天還好一點,但是接下來的時間就會大爆發,甚至不願意去幼兒園。很多寶媽面對這種情況,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解決。
  • 孩子一天哭4次,智慧媽媽這樣做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也用更激烈的情緒來對待,結果常常是孩子哭鬧得更厲害,家長越心煩。時間長了,孩子開始對父母敬而遠之,親子關係破裂,出現各種問題。而孩子成長過程中被關愛、被呵護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還會滋生出諸如自卑、自暴自棄、暴躁、逆反等人格特徵。
  • 為啥孩子被「吼」還要求抱抱?不記仇的原因讓人心疼,你還捨得嗎
    不得不承認,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讓父母非常暴躁的時刻,可能是一個玩具,也可能是一個零食,只要觸碰到「導火索」,家長們多半都會「炸」。而面對不懂事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用大吼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可這個時候,儘管孩子已經受了委屈大哭,他們依然還是會找「媽媽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