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孩子一說就哭或者容易哭,就會使父母心煩氣躁,不知怎麼辦才好。
與同學打電話,正巧她家的5歲的寶寶在哭,聽孩子哭的撕心裂肺,我告訴同學先哄孩子,趕緊掛了電話。兩個小時後再聯繫,我問同學:「怎麼了,怎麼哭這麼厲害?」,同學無奈的說:「不是什麼大事,就是要玩 手機沒有給他,說了幾句就委屈上了,這孩子有些脆弱,比較敏感,一丁點的小事就會哭,我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卻不知道怎麼辦最好」。
哭是人類的自然反應,但是,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堅強、勇敢,能直面風雨,心靈不那麼脆弱,可這樣愛哭鼻子的孩子卻讓家長手足無措。未來的人生路會面對很多的磨難、挫折,孩子這麼愛哭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喜歡哭?
01孩子情感豐富
與寶貝一起看電視《等著我》,裡面的主人公被拐賣,歷經千辛萬苦才找到父母,全家人團聚的場面連主持人倪萍都熱淚盈眶。孩子看到這裡就哭了,看著我說:「媽媽,我會不會有一天也找不到媽媽了」,我把孩子抱在懷裡,告訴她,媽媽會陪著她一路長大。
02孩子詞彙欠缺
很多時候孩子沒有合適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快樂、沮喪、憤怒、傷心等等,只要表達不出來就會哭。
當孩子想要父母陪伴,而父母不理會的時候,孩子會傷心的哭泣;當孩子想畫太陽,媽媽卻將太陽畫成太陽公公的時候,孩子會生氣的哭;當家裡養的小寵物被貓抓傷不能再活的時候,孩子會悲傷的哭;當孩子想要手機,而父母不給的時候,孩子會氣憤的哭;總之,孩子沒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的時候,就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03孩子性格敏感
敏感的孩子與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對聲、光、觸摸等外界的刺激比較敏感;當孩子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周圍沒有熟悉的人時,孩子就會哭。
與鄰居一起領著孩子在門口玩,由於鄰居有個快遞要取,取快遞的地方離我們玩的地方大約50米,來回也就100米的距離。我就對她說,你先把孩子放在這兒,取了快遞趕緊回來。結果鄰居一走,鄰居家的寶寶就開始哭。哄一哄,抱一抱都不管用,直到她媽媽回來。
教育孩子沒有領域,沒有職業的區別,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都是新手,新手就需要不斷的歷練,不斷的摸索。
孩子愛哭會對孩子,對家長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01影響人際交往
哭不利於孩子形成積極有效的交流方式。當孩子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樣和小朋友交換玩玩具,遇到點挫折就哭。那麼在以後步入社會,孩子也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有效地溝通。當孩子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也只會用哭來表達自己。
02哭不利於生理成長
經常愛哭,長期情緒處於消極狀態的孩子,身體器官的正常發育可能受到抑制,可能還會有意外發生。當孩子哭的大了,可能會哭的喘不上氣,哭的大了可能就會喘不上氣。我的孩子有時候哭的上氣不接下氣,間歇開口的一句話就是「水,要水」。
03哭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情緒
長期愛哭的孩子,孩子的情緒就會一直處於消極狀態,而這會使父母的情緒焦躁,甚至無措。時間久了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父母對孩子的耐心越來越少,孩子表現的就會越愛哭泣。
當孩子愛哭時,父母應當怎麼做呢?
01共情:認同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哭泣時,可以摸摸孩子的頭,或者抱一抱孩子,並問道:「你一定很難過吧?」。有時候父母的這一舉動,這一句話就會令孩子平靜下來。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溫暖,媽媽感受孩子的心情,不僅能建立很好的親子關係,還可以使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自己得到鼓勵,支持。讓孩子體驗良好的鼓勵方式就是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處境,認同孩子的感受。
02引導:用第一稱謂表達情緒
學習情緒表達的第一步,就是準確的辨識自己的情緒,這是一項基本的社會技能。別說孩子,就是成人都無法準確表達或者處理自己的情緒。在家可以與孩子做個遊戲,拿出一個小話筒,告訴孩子不快樂的事情都可以通過話筒傳到遠方, ,遠方有風,會把不快吹散哦。這時孩子會說:「媽媽,我不開心,爸爸沒讓我看到思維課的成績,我下次想和媽媽一起學習」。
03教育:學會釋放情緒
我們都玩過吹氣球的遊戲,氣球吹大了,適當的時候需要放一放,不然氣球會爆。孩子的情緒也一樣,情緒就像是一個氣球,適當的時候要釋放出來。可以讓孩子畫畫,或者帶孩子散散步,或者讓孩子安靜的哭一會......這樣不管是從精神狀態,還是從生理狀態都是比較輕鬆。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他們可以面對生命的風風雨雨。
04冷靜:父母平常心處理
一位時刻保持冷靜的父母是孩子需要的,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平常心對待,了解事情的原委,協助孩子分析問題。比如一回家就看到孩子在哭,有的父母心疼的抱著孩子,有的父母立馬就發脾氣,還有一類父母,冷靜的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協助孩子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也許育兒的路上會有各種突發狀況,會有上萬種處理方法,但是每個孩子適合的處理方法也許只有一種,家長先要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本期話題:孩子哭泣時,您是怎麼做的,歡迎分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