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不讓哭的孩子生病了:允許孩子哭,比逗他們笑重要

2020-12-14 小向日葵日記

刪除很多家庭裡面哭成為了一種禁忌,很多家長以習慣性的用暴力的方式來制止孩子的哭泣。曾經有人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問家長:孩子做什麼事最令你煩躁?

家長的統一回答竟是:孩子的哭鬧。

一位媽媽在朋友圈裡面說:「一叫孩子起床就哭,不給他看電視也哭,每天上幼兒園都哭,太讓人頭痛了。」

不願意看見孩子哭是很多家長內心當中真實的寫照。

英國進化心理學家MortenL Kringelbach說:「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冒難受。」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愛哭泣就是嬌氣、懦弱的表現,所以總是想要想盡辦法禁止孩子哭泣,但是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憋在心裡,讓他們變得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表達。

一、哭,是孩子的情緒表達的方式

客觀的來講,哭和笑都是正常的情緒流露、合理的生理反應。有研究顯示,孩子要到18-20歲左右才能擁有相對完善的情緒控制能力。

好萊塢明星賈斯汀·巴爾多尼曾經分享過一張照片,兩歲的女兒趴在地上大哭,他和父親站在一旁憐惜的看著她,沒有任何其他動作。他說: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淨兼具的可愛靈魂拼命地演出這一幕。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可以想像,我在她這個年紀時,也曾經像她現在一樣,上演無數次的哭鬧。

賈斯汀受益於自己的父親,在他小的時候情緒爆發時父親從未對他大發雷霆的咆哮:「不要哭了!你真是讓我太丟臉了!」

這樣的情緒教養態度,對他的人格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也能夠過早的懂得平和的面對自己的情緒,消化負面情緒。如今他也想讓女兒知道:她可以表達情緒,只是她得學會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哭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也是孩子的一種成長。

二、哭是一種情緒,它需要釋放出來

胡可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帶著兩個孩子逛超市。小魚兒拿著一袋零食想要打開,胡可說:「不能打開,沒有交錢的時候不能打開。」小魚兒馬上抓狂地尖叫,大哭大鬧。胡可微笑的看著他,對其他人說:「不用管他,讓他叫。」在小魚兒持續

一分多鐘的哭鬧中,胡可一直都沒有生氣耐心等待著。直到小魚兒不哭時胡可才溫柔地對他說:「要到收銀臺付了錢才能打開。」小魚兒點點頭,安靜的陪著媽媽離開了。

當孩子被父母拒絕時,無論哭鬧多久,父母其實只需要耐心的等待,不必改變原則,只需要溫柔的堅持給孩子一個釋放情緒的時機就可以了。

三、這樣做才能更好的處理孩子的哭鬧

1.處理孩子的情緒,需要家長先安撫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家卡蘿辣·舒斯特說:「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很多家長不允許孩子哭泣的根源是害怕孩子哭泣的時候安放不了自己的情緒,也容易產生「孩子哭泣是因為我沒有照顧好」的原因,所以看到孩子哭泣的時候才會想要進行制止孩子。一定程度上,當家長看到孩子哭泣時不放先問一下自己是真正的想要看到孩子的需要,還是只想要發洩自己的情緒。

2.替孩子說出他的需求

比如每天規定只能看半小時的電視,孩子看完還想要接著看,家長不同意他就開始哭,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理解:「媽媽知道你想要看動畫片,不讓你看你感到很傷心。」「你可以哭,媽媽會一直陪著你,但是我們不能破壞原本制定的規則。」

當父母說出孩子的感受時,孩子就會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情緒是什麼,也會感受到被父母理解,之後就會慢慢的處理自己、平靜自己的情緒,並且解決問題。而家長也在用一種更為理智的來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且幫助孩子建立規則行為。

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不必因此產生挫敗和焦慮感,也不用太過於擔心想辦法進行制止。允許孩子哭泣,孩子才會認識規則,才會擁有自制力,才能健康成長。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那個不讓孩子哭的家庭,養出了惡魔!允許孩子哭,比逗他們笑重要
    到了2歲左右,孩子的獨立意識變強,卻因為語言發展的限制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於是,他們常常用哭來表達。孩子的心,是柔軟、單純的,感受到一點點快樂會笑個不停,感受到一點點難過也會淚如雨下。無論男孩女孩,允許他們釋放並直面情緒,給他們想哭就哭的權力吧。被理解孩子,才能有同理心,不被限制情緒的孩子才是幸福的。3、這麼做,比讓孩子「不許哭」更好儘管知道了哭真相,為什麼我們還是很討厭孩子哭?有一個很戳心的解釋是:你缺乏「處理孩子哭」的能力。
  • 為什麼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無論是孩子在夜裡的一聲啼哭,還是在玩具店前的放聲嚎哭,只要孩子一哭,父母的心也跟著緊張起來。孩子摔倒了,父母上來第一句話就是:寶寶不哭。 只要孩子不哭,什麼都好辦。 絕大多數的父母喜歡和快樂、愛笑的孩子在一起,討厭也無法忍受孩子的哭泣。然而,如果想要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允許孩子哭,比哄他們笑更重要。
  • 那個不被允許哭的孩子,心底的惡魔越來越大,如何處理孩子的哭泣
    孩子的心是那樣純粹,乾淨,一點點開心就會笑個不停,一點點悲傷就會忍不住哭泣,而那蜂擁而至的負面情緒只會讓孩子乾淨的心蒙塵。孩子的哭泣,就是為了讓眼淚衝洗掉這些灰塵。而你讓孩子止住了眼淚,卻叫他們把毒素往心底咽。然後這些毒素,慢慢在心底滋養出了一個名為失控的「惡魔」。
  • 不允許孩子哭?這樣的家庭只會養出一個惡魔
    不允許孩子哭?這樣的家庭只會養出一個惡魔養孩子,你最怕的是什麼?在一個母嬰論壇的話題回覆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怕孩子生病!其次是:怕孩子哭!很多做家長的都會認為,愛哭的孩子是嬌氣包,所以總會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想盡辦法制止他,但是,硬生生忍住眼淚,把心裡的委屈往下咽的孩子,慢慢的就會把情緒憋在心裏面,不能利用眼淚來宣洩負面情緒的他們,在長大以後,也會不懂如何處理這些負面情緒。事實上,哭,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家長的「不許哭」,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 孩子在哭,大人在笑!讓孩子留下陰影的「逗娃」,都不是玩笑
    一、逗孩子:你以為的玩笑,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影響幼兒的認知。除了喝酒,家長們最喜歡逗孩子的就是娶妻生子的事情,因為在我的身邊,很多娃娃才幾歲大,就會被問將來要娶多少個媳婦。有的孩子會跟著笑,有的孩子也會羞紅了臉。
  • 從來不哭的孩子,他們不一定真的堅強
    因為哭對寶寶有一定的好處,所以,我們更加會關注到他們的需求。孩子愛哭,是高需求的信號,也是發洩心中不良情緒的一個好方法。不愛哭的孩子,不是堅強偶然一次,網上看到一個5歲男孩的視頻,有些心疼。在鏡頭前,他卻很愛笑,還不時用短短膀子在臉上做鬼臉,做各種表情逗樂大家。多少孩子,一有點事就委屈掉淚,甚至心生抱怨。而這個男孩,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的悲傷,才練就了這小小的堅強。
  • 嬰兒「一哭就抱」對不對?千萬別毀了孩子!
    關於「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的難題,相信每位新手爸媽都會面臨! 有人說不能抱,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卻又不管呢?
  • 孩子「一誇就笑,一罵就哭」,翻臉比翻書還快,這是怎麼回事?
    ,萬千寵愛集於一身,因此也造就了孩子的情緒化比較嚴重,比如你誇獎他他就笑得很高興,你一罵他就哭的非常傷心好像有天大的委屈,真的是翻臉比翻書還快。因此作為家長,提高孩子的「抗挫力」很重要,家長們要想辦法去解決孩子的「蛋殼情緒」。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真的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嗎?
    並且,後面很多人證明,那樣的育兒方式,是粗暴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對於低月齡的孩子而言,他們還不會說話,哭成為了他們唯一的語言。他們的哭,不一定是真正的「哭鬧」,可能只是他們能做到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為什麼會哭呢?
  • 不哭的孩子哭起來最傷心:盤點蠟筆小新的6次哭泣,次次感人
    不哭的孩子哭起來最傷心:盤點蠟筆小新的6次哭泣,次次感人每一個孩子都只是一個孩子而已,他們懂事只是別人教給他們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懂事了就不把他們當成孩子看,在蠟筆小新的PV作品作品中有6次哭泣,每次都很讓人心疼。
  • 「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有點諷刺
    婆媳關係絕對是最難處理的,關係之一,有了孩子之後,婆媳矛盾很有可能就會升級,比方說家長覺得這樣看孩子不對,但婆婆卻並不這樣認為,而婆婆覺得這樣看孩子對家長又不這麼認為。孩子一哭,絕大多數的老人都會立馬衝上去抱著孩子哄,但是家長卻覺得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管他,等到不哭了再去抱,不然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一個愛哭的習慣,那麼孩子一哭就抱對,還是孩子哭的時候不抱對呢?「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
  • 「你是男子漢,不能哭」,家長眼中男孩的「標準」,把孩子害苦了
    廣場上,一群孩子在追逐打鬧,5歲的男孩軒軒不小心被跑來跑去的孩子們碰倒在地,委屈地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媽媽看到孩子摔倒,準備把孩子扶起來,可軒軒怎麼都不願意起來,只是一直在哭,媽媽便生氣地對他說:「軒軒,你是一個男孩子,摔倒了這點小事情就哭哭啼啼,你丟不丟人啊!」
  • 人生潛規則:越想哭,越要笑
    人生有好多無助痛苦的時候,特別想哭,還不夠堅強,就止不住眼淚,父母在,還有人心疼,父母不在,步入社會,沒人可憐你。因此還是笑吧,哭也沒用。女孩子愛哭,也有愛哭的男生,我喝多了就愛哭,感覺自己很冤,受過不少委屈,然後就情不自禁流下眼淚,有時候難過了,哭得稀裡譁啦。
  • 「不哭才抱」的孩子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的案例,別毀了孩子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卻不管呢?萬一哭出個好歹該怎麼辦啊!還有人說,要等孩子哭完了再抱,既不慣著孩子也給了他安全感。 面對孩子哭鬧不止,家長究竟用哪種應對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 寶寶全程樂呵呵,寶媽:我寧願孩子哭
    擼起寶寶的兩邊胳膊,兩個護士一左一右一起扎針,寶寶當下哭都不知道該對著哪邊張嘴。不少網友表示,這樣打看著太心疼了,就不能一針一針打嗎?還有的網友說:打一針疼一回,打兩針疼兩回,還是一次疼完,可以少哭一次,挺好的。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你知道嗎?
    雖說孩子是父母的珍寶,但當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可能就會著急、上火,有些家長一時間管不住焦躁的情緒,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孩子脾氣暴,直接跟家長頂著幹;有的孩子卻相反,既不哭也不鬧,臉上沒有一點表情。任性是孩子的天賦,當他們某一天變得打不哭罵不語,可能是因為他已經對父母失去了信任,而家長卻不明白。
  • 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你家娃在其中嗎
    所以每當開園的時候,我們就能發現,幼兒園門口總是擠滿了家長、孩子和老師,上演著一幕幕「生離死別」—孩子哭鬧著要回家,但是往往在現場也會有少數孩子不哭不鬧,自然自在,面帶笑容地走進幼兒園。那為什麼有的孩子哭,有的孩子笑?其實這種差異大部分是來自於家庭教育的差異。
  •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生活中,孩子大哭大鬧的現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面對肆意哭鬧的寶寶家長們總是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哄停。那麼,如果遇到孩子特別愛哭,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別再誤會愛哭的孩子了,其實他們只是「天生敏感」!
    「好端端怎麼又哭了呢?」「怎麼一點小事就哭,真是個愛哭包!」「真羨慕你家寶寶這麼乖,我家這個膽小又怕生,還動不動就哭!」當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吃完就睡,睡醒吃飽喝足就安安靜靜自己玩,這是很多媽媽都夢寐以求的天使寶寶吧。
  • 用不尊重的方式逗孩子會付出代價,萌娃神奇腦迴路實在是清奇無比
    很多成年人都喜歡逗孩子,比如說,在一些農村裡,男性中老年人總喜歡逗小男孩,扒掉孩子的褲子,這種方式真的很討厭。在我們老家有個特別喜歡逗小孩的中年男子。某天,他看到鄰居家4歲小男孩,又去扒掉萌娃的褲子。萌娃當時就哭唧唧的。過了一會兒,小萌娃不哭了,他在醞釀一個想法……不一會兒,萌娃找到了一個機會。這位男子正在跟一群人聊天的時候,小男孩趁著他不注意,上前使勁往下扒掉了這位中年男子的褲子,頓時,中年男子就被「曝光」在了一群人面前,那叫一個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