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醫生是怎麼給娃打針的?寶寶全程樂呵呵,寶媽:我寧願孩子哭

2020-12-05 兒童護理阿曼

要說最讓孩子心生恐懼的是什麼,多數孩子會給「打針」投上一票,要是孩子不乖乖聽話,家長一句「再這樣找醫生來給你打針了」就可以讓孩子立即消停,效果立竿見影。

前幾天一位「最慘」寶寶視頻讓網友們又心疼又好笑。

寶寶6個月,剛好有兩針疫苗要打,於是打針的護士選擇一起上。擼起寶寶的兩邊胳膊,兩個護士一左一右一起扎針,寶寶當下哭都不知道該對著哪邊張嘴。

不少網友表示,這樣打看著太心疼了,就不能一針一針打嗎?

還有的網友說:打一針疼一回,打兩針疼兩回,還是一次疼完,可以少哭一次,挺好的。

每次帶孩子去打疫苗,孩子們哭的撕心裂肺,一個比一個大聲,不哭的寶寶仿佛成了另類,記得有位媽媽問我說:我家寶寶打針都不哭的,是不是痛覺神經有點問題?

相比國內,國外醫生是怎麼給寶寶打針的呢?

寶寶雙手被爸爸抱著,醫生拿著針,針帽也沒脫,在寶寶上下各部位輕輕地戳啊戳,仿佛在給寶寶撓痒痒。

一會兒戳胳膊,一會兒戳肚子,一會兒戳戳寶寶的鼻子,寶寶被逗得嘎嘎笑的,逗了不少時間,才把針打進寶寶的腿上,且在打的時候仍不忘逗寶寶,讓寶寶轉移注意力。

而寶寶打完針了都沒什麼感覺,全程樂呵呵的。

如此溫柔的方式,對於許多看著寶寶哭自己也心疼得直哭的家長們來說,是不是最合適的打針方式?

然後國內的媽媽們看完全程後卻皺起了眉頭:照這個節奏打針,我寧願讓孩子哭。每個孩子打針都要這麼久,我排隊得排到明年去吧?

相信國內的家長們是真不願意看到這種方式,孩子脫衣服晾了這麼久,打完不得感冒了?寧願幾秒完事,來個痛快。

前面兩針一起打的寶寶跟他相比,慘是慘了點了,但是速度也是真的快。

寶寶能不能一次接種幾種疫苗?

有的家長還表示有點奇怪,為什麼寶寶可以一次打幾種疫苗呢?會不會不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有一篇《關於疫苗接種的傳言與事實》文章中就提到:有科學證據表明,同時接種幾種疫苗不會對兒童的免疫系統帶來不良反應。還可以減少去醫院的次數,節約時間和金錢。

寶寶出生後的免疫系統沒有發育完全,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所以可以用疫苗的方式直接保護孩子。一歲以內也是孩子打疫苗最頻繁的時段,幾乎每個月都要往社區醫院跑,如果選擇聯合疫苗,可以減少孩子打針的次數。

比如不少家長選擇的五聯疫苗,雖然費用比較貴,但可以讓孩子原來的接種次數從12次減少到4次,除了減少疼痛的機會,還會減少疫苗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家長也可以給孩子選擇。

為什麼不同孩子對疼痛感覺差別那麼大?

有的孩子只要一打針就爆哭,半天哄不好,而有的寶寶則屬於全程不太吭聲的那種。為什麼不同孩子之間差別這麼大?

孩子的疼痛敏感度不一樣有些孩子本身就比其他人對疼痛的感覺更加強烈。

美國一個醫療研究中心的研究所尼克爾.埃默森針對一項116個健康者參與的研究顯示,痛覺敏感度的不同與大腦結構的差異有關。這些相關區域的大腦皮質越薄,對疼痛的刺激越敏感。

有不少家長看到孩子哭,特別是男孩子被疼哭時會說:你看,你還沒有人家女孩子勇敢呢?其實真的可能是因為孩子本身對疼痛更敏感,並不是孩子嬌氣。

2. 針劑不同

藥物在進入體內時,會引起局部刺激導致疼痛,而針劑不同,對皮膚的局部刺激也大不相同。比如許多人打青黴素,就會覺得很痛,而打別的針,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疼痛反應。

3. 注射技術有關

打針時一般要求是繃緊皮膚,「兩快一慢」,進針、拔針的時候要快,注射的時候藥物對肌肉有刺激,要求注射時比較慢。

所以孩子是否感覺到疼,跟注射護士的注射技術水平還是有挺大的關係的。

如何緩解疼痛?

轉移注意力在孩子打針的時候,家長可以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說給孩子一點玩具,或者引導孩子看別的地方,給孩子聽聽歌,說說話等,孩子放鬆了,疼痛度也會下降。

2. 給孩子適當的心理預期

比起跟孩子說「不要怕,打針有什麼好疼的」,可以給孩子一個心理預期:打針會有點疼,像蚊子咬到你那樣,不過護士阿姨很溫柔,一會兒就好了。有這個心理預期,也能減輕孩子的緊張情緒。

3. 局部熱敷

因為藥物的刺激,孩子可能打完後局部有寶,感覺疼痛,家長可以用溫熱的毛巾給寶寶敷一敷,促進藥物吸收,減輕孩子的疼痛。

相關焦點

  • 「大哥範」奶爸帶娃去打針,跟著寶寶一起哭,網友:白瞎了這身肉
    「大哥範兒」奶爸帶娃去打針,跟著寶寶一起哭寶寶在出生後就會開始不斷接種各種疫苗,為了寶寶的身體健康,家長們自然是不敢耽誤的。不過大多數寶寶在打針的時候都會哭泣,畢竟寶寶們是非常畏懼疼痛的,而面對寶寶的哭泣,家長們往往會有兩種不同的表現。
  • 打預防針是寶寶的「噩夢」,這三個打針「搞笑」場面,你見過嗎?
    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生長了10個月,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預示著要經歷這個世界的風風雨雨。雖然有寶爸寶媽保護著他們,但是一些事情還是要讓他們親自經歷的,而在其中打防疫針就是寶寶們的噩夢存在。不過這條路那可是必須要經歷的,雖然父母非常心疼他們,不捨得讓他們哭泣,但是為了寶寶的身體,無法逃避。
  • 8個月的寶寶接種疫苗,小表情讓人忍俊不禁,醫生:捨不得下手
    一位寶媽就記錄了寶寶8個月時第一次打疫苗的過程,以此作為寶寶的成長紀念,卻發現寶寶的表情超萌,於是分享給了網友們!8月大的寶寶醫院接種疫苗,小表情萌化眾人:怎麼下得了手呢寶媽分享的小寶寶才八個月大,一雙黑寶石般的眼睛亮閃閃,臉蛋肉嘟嘟的十分可愛。寶媽帶著寶寶去打疫苗,這是寶寶有意識以來第一次打疫苗。
  • 娃病了,鬼知道當媽的都經歷了什麼!
    但是,當娃真生病了……我立馬感覺,當媽的也是難度係數略高。 在過去的半個月裡,叮噹是結結實實地折騰了我一把,先是重感冒一周,再是發燒兩三天。感冒還好,我表現出老司機般的沉著和淡定,堅持沒給孩子吃藥打針,熬了四五天,他也就慢慢好了。 但是發燒就不那麼好辦了,當時懷疑是幼兒急疹,想著自己在各個媽媽群裡育兒貼子裡領悟到的幼兒急疹知識終於派上用場了。
  • 寶媽帶娃的一個動作,引起無數媽媽共鳴,當媽的才明白其中含義
    好幾次,都是廁所上到一半,聽到孩子的哭聲,就趕快從廁所出來,跑去看孩子。對於獨自看孩子的寶媽們來說,帶孩子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一,哪些時候,寶媽會覺得獨自帶娃特別不容易呢1、寶媽們獨自帶娃做飯時,特別不易。對寶媽們來說,獨自帶娃最具挑戰性的事,就是做飯了。一邊要看著鍋,防止菜炒糊了,湯煮溢出來,一邊還得看著孩子。
  • 1歲寶寶腳趾鑽「蟲子」,寶媽帶娃直奔醫院,婆婆大哭:都怪我!
    媽媽確實是一個家庭中非常辛苦的人,娃出生的時候不只要承受著不少痛苦,本以為娃出生後孕媽就可「卸貨」,變得輕鬆了。可是娃出生後,需要有人帶,作為孩子的媽媽自然是不想缺席孩子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可是寶媽卻十分疲憊,因為孩子也會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成長,不只要跟著孩子後面跑,身體方面的這種疲憊,還有時時刻刻怕娃磕到摔到,這種心理方面的疲憊。
  • 生娃之後,寶媽會多出5個「新習慣」,都符合證明是個合格的媽媽
    以前常聽老人說,生孩子會改變一個女人,對此糖媽也曾不屑一顧,當時我天真的覺得,生孩子並不會改變我。但等小糖果出生以後,糖媽才知道有時候不是想不變就不變的,媽媽這個身份會逼著你做出改變。在生娃前,糖媽的廚藝基本上屬於「小白」,平時家裡都是由糖爸做菜,但等孩子出生後,我卻學會了煲湯這種「高階廚藝」,而這都是為了讓娃可以多喝一口母乳。
  • 為啥給寶寶輸液時,要把針頭扎在頭上?醫生:這樣寶寶才少遭罪!
    為啥給寶寶輸液時,要把針頭扎在頭上?醫生:這樣寶寶才少遭罪!家裡有了一個小寶寶之後,全家人的重心就圍著孩子轉了。今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疫情肆虐全球。而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保護好自己的寶寶。不過寶寶平常活潑好動,難免也會有個三病兩痛。
  • 把藥粒藏進火龍果簡直以假亂真,為了哄娃吃藥,這屆家長太難了
    文丨福果媽媽孩子長大過程中,難免有個頭疼腦熱的,就需要去打針吃藥。別看孩子小,打針疼,吃藥苦,他也都是知道的。所以寶寶們有了經驗之後,看到有人穿護士服的人就哭,看見媽媽拿勺子餵藥就鬧。一般寶媽給孩子餵藥,都會坐起來,讓孩子橫躺在懷中,一手託著寶寶上身,然後用手抓住寶寶胳膊,把孩子固定在懷裡,另一手拿起餵藥的湯勺,或誘導或哄騙或強制的給寶寶往嘴裡喂。娃當然不能坐以待斃,要麼是閉緊嘴巴堅決不吃,要麼是把媽媽餵進嘴裡的藥再給吐出來。
  • 寶媽常跟娃玩「揉揉樂」,三點好處看得見,讓寶寶吃好睡香發育棒
    但同事說寶寶去了以後一直哭,特別害怕陌生人。確實,寶寶太小,看到陌生人害怕大哭是很正常的。我作為過來寶媽就給蓉蓉支了一招,讓她自學下「揉揉樂」撫觸,這樣的話寶寶也就不會害怕了啦!過了幾天,同事的熊貓眼不見了,還告訴我寶寶的情況好多了,現在睡得特別安穩,也不鬧覺了,特別省心~寶媽常跟娃玩「揉揉樂」,讓寶寶吃好睡香發育棒想一想,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按摩過後舒服極了,對於寶寶來說也是一樣的呢,而且寶媽經常帶娃一起玩
  • 寶媽親手給娃縫製枕頭,睡了一會孩子臉色就變了,婆婆大驚失色
    文/糯豆包(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孩子的身體健康一直是寶媽們關注的重點,不過第一次做媽媽難免會缺乏餵養孩子的經驗。此時最好有家中老人的幫忙,或者直接請專業的保姆照顧孩子,才能讓他在更科學的餵養下成長。
  • 寶媽別再以愛的名義偷懶,「奶睡」哄娃可能對寶寶有害,不容忽視
    說起奶睡,寶媽們真是「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哄娃睡覺這件事,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有多難。什麼是奶睡?指的是寶寶並不餓,僅僅睡覺前需求經過「餵奶」這一行為來把孩子哄入眠,事實上孩子或許並未吃進去多少奶水。
  • 你的寶寶到底吃飽了沒?四個信號可以看出,母乳寶媽對照自查
    每當寶媽看到孩子哭鬧不適,總覺得孩子沒吃飽。寶寶們到底有沒有吃飽,如何判斷呢?四個信號可以清楚辨別,母乳寶媽們放寬心,對照自查,看看你家娃是否真的吃飽了。你的寶寶到底吃飽了沒?面對這樣自怨自艾的小冰,老公都看不下去了,偷偷去諮詢醫生,醫生說:「孩子哭鬧不一定是餓了,判斷孩子吃沒吃飽,主要看四個特徵。」醫生給老公詳細講解了這幾個判斷依據,老公細心地做了筆記,回家後通通擺在小冰面前。看到老公如此通情達理,小冰又是感激又是自責。
  • 娃以後聰不聰明,從這2種睡覺反應就能看個大概,寶媽要仔細觀察
    兒科醫生看完寶寶檢查的結果和小鄧說:別擔心,寶寶晚上睡覺蹬腿不是壞事,而是大腦發育良好的表現。如果你想知道娃以後聰不聰明,從這2種睡覺反應其實就能看出個大概,寶媽們可以細心觀察一下。加上冬天更怕寶寶著涼感冒,總喜歡把寶寶裹得嚴嚴實實。其實寶媽們不用這麼做,絕大多數小寶寶睡覺不老實都是好事,既能說明寶寶的四肢發育良好,全身協調能力強,還意味著寶寶正在開發智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四肢。國外一項對孩子智商測試的研究發現:孩子睡覺時的反應,包括睡覺愛踢被子等,能初步說明大腦發育良好。
  • 爸爸帶娃參加同學聚會,寶寶被擺上餐桌當「前菜」,照片逗樂寶媽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家庭都是由女性來帶娃的,主力軍以媽媽為主,其次是姥姥或者奶奶,生活中很少看到爸爸來帶娃的,一方面是男性帶娃當媽的都不太放心,二來是因為很少有男性喜歡帶娃的,他們的耐心不夠同時給不到孩子需要的細心和體貼
  • 日本寶媽曬娃「搞怪照」意外走紅,畫面溫馨真實,網友:騙生寶寶
    「曬娃」是很多家長特別喜歡做的事,有些寶媽因為經常在朋友圈分享寶寶的九宮格照片,被大家稱為「曬娃狂魔」。寶寶成長的每一個瞬間都能夠激起家長的保護心理,但寶媽們曬娃的風格也不一樣。有些人喜歡將寶寶快樂的笑臉記錄下來,而有些則注重真實,將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都拍照留念。
  • 「話癆寶寶」打針,與醫生交談消除恐懼,被網友點讚
    當孩子淘氣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你再不聽話就給你扎針了。孩子聽後會明顯老實下來,可見寶寶們對打針的畏懼。最近親貝網小編看到關於孩子打針的視頻,看後覺得很搞笑。視頻裡的孩子叫,因為感冒發燒被媽媽帶去醫院打針。當陶濤看到醫生帶著注射器走過來,小臉嚇得白了,最後他忍住了眼淚,通過與醫生交談消除了恐懼。「阿姨,不要讓我流血。請不要傷害我。」陶濤變成了一個「嬰兒健談者」,並不斷與醫生交談,「姨媽,請保持溫柔!」
  • 娃的玩具被搶了,兩位寶媽的不同態度,直接影響孩子未來性格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孩子們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家長們經常遇到自己的娃的玩具被搶,這也是常有的事兒,很多孩子在這個時候第一時間會去求助媽媽,這個時候媽媽的態度很是說明問題。
  • 寶寶剪指甲總哭,是傷了元氣?這3個剪指甲的誤區寶媽們要避開
    其是這不過是老人的一種說法,剪指甲當然不會傷元氣,但是有可能會傷到寶寶的手指。剪指甲對於新手寶媽來說,可是實打實的技術活兒。一個弄不好,就得聽寶寶哭鬧半天。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給小寶寶剪指甲。如何給寶寶剪指甲在培訓新手媽媽的時候,我們總會在護理課中加講一節如何剪指甲。因為這件小事兒其實困擾著很多媽媽。就有學員跟我說過,在聽課之前,她根本不敢下手去給娃剪指甲,只能用磨指甲的磨一磨。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何給娃剪指甲。
  • 「生4個娃也不妨礙我當辣媽」,這屆寶媽帶娃,操作太令人意外
    不少女性朋友升級媽媽之後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少,生了孩子自由再度被壓縮。新手媽媽們苦於育兒和個人生活失衡,令人沮喪的不只是帶娃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疲憊。不過,也有寶媽成功升級為辣媽,帶娃不僅累而且還樂在其中。以前總以為這只是誇張,看了她,我才知道這屆寶媽帶娃真的是太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