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盧琳1 朱春梅1 姚海蘭2
通信作者:朱春梅,Email:zhuchunmei1971@126.com
作者單位:1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北京 100020;2首都兒科研究所生化免疫室,北京 100020
本文刊發於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20,35(22):1694-1697.
引用本文:盧琳,朱春梅,姚海蘭.重症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E-選擇素和P-選擇素水平及臨床意義[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20,35(22):1694-1697.DOI:10.3760/cma.j.cn101070-20191127-01183.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E-選擇素和P-選擇素在重症肺炎支原體肺炎(MPP)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並評估其對重症MPP的早期臨床識別價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87例MPP患兒的臨床資料。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將入組患兒分為輕症組和重症組。輕症組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7.62±2.02)歲。重症組50例,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齡(6.97±2.41)歲。測定2組患兒血清E-選擇素和P-選擇素水平,對2組患兒血清E-選擇素、P-選擇素和相關炎症反應指標進行比較,並與重症MPP行相關性和受試者工作特徵曲線(ROC)分析。
結果 與輕症組比較,重症組患兒住院時間[(8.46±2.53) d比(5.19±1.20) d,P<0.001]、C反應蛋白(CRP)水平[(23.05±37.05) mg/L比(15.06±13.79) mg/L,P=0.001]、乳酸脫氫酶(LDH)水平[(342.50±186.00) U/L比(284.44±64.82) U/L,P<0.001]、降鈣素原(PCT)水平[(0.19±0.26) μg/L比(0.15±0.14) μg/L,P=0.012]、鐵蛋白(SF)[(197.33±429.43) μg/L比(124.60±66.30) μg/L,P<0.001]、D-二聚體[(539.00±576.00) μg/L比(226.00±170.50) μg/L,P<0.001]、E-選擇素[(2.36±4.22) μg/L比(0.86±0.20) μg/L,P<0.001]和P-選擇素水平[(4.15±4.40) μg/L比(1.72±1.22) μg/L,P<0.001]均明顯增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2組白細胞(WBC)、紅細胞沉降率(ESR)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CRP、LDH、SF、D-二聚體、E-選擇素、P-選擇素與重症MPP相關(均P<0.05),而WBC、PCT、ESR與重症MPP無相關性。CRP、LDH、SF、D-二聚體、E-選擇素、P-選擇素的ROC曲線下面積均>0.5,其中,E-選擇素的曲線下面積最大,P-選擇素次之,均>0.8。
結論 重症MPP患兒可能存在機體過度炎症反應,E-選擇素和P-選擇素在該過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且對重症MPP早期識別有較好提示價值。
關鍵詞重症肺炎支原體肺炎;E-選擇素;P-選擇素;過度炎症反應;兒童
肺炎支原體(MP)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之一,肺炎支原體肺炎(MPP)約佔學齡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10%~40%[1-2]。近年來,重症MPP病例的文獻報導明顯增多,引起普遍關注[2-3]。重症MPP臨床表現重,易遺留肺不張、肺栓塞、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等嚴重肺部後遺症,還會引發心、腎、腦等嚴重肺外系統損傷表現,嚴重危害患兒健康[1-2]。因此,及早認識並治療重症MPP,對改善患兒預後及減少後遺症發生有重要意義。目前,重症MPP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研究顯示免疫紊亂尤其是過度炎症反應在其發病中起重要作用[1]。選擇素是黏附分子家族成員之一,在炎症反應、免疫反應、凝血和血栓形成等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P-選擇素、E-選擇素和L-選擇素。其中,P-選擇素和E-選擇素均在活化的血管內皮細胞表達。內皮細胞表達的選擇素將其配體與白細胞結合,介導白細胞的捆綁和滾動,這是炎症細胞黏附和遷移到炎症反應組織的先決條件[4],說明選擇素參與早期炎症反應的發生。因此,本研究通過對輕症和重症MPP患兒血清E-選擇素、P-選擇素水平的分析,探討其在重症MPP過度免疫反應中的可能作用及其對重症MPP的早期臨床提示價值。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病房住院治療的MPP患兒87例。按照《兒童CAP管理指南(2013年修訂)》[5]中病情嚴重程度評估標準將患兒分為輕症組和重症組。輕症組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7.62±2.02)歲。重症組50例。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齡(6.97±2.41)歲。2組患兒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准(批准文號:SHERLL2020033),患兒監護人均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患兒符合第7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6]MPP診斷標準:具備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肺部囉音等呼吸道表現,伴胸部影像學單側或雙側異常改變,並出現 MP特異性 IgM抗體陽性(急性期滴度≥1∶160),青黴素、頭孢類及磺胺類等抗生素治療無效,病程初期未發現其他病原感染證據。
1.3 排除標準 符合入選標準的潛在受試者滿足以下標準中1項將被排除:(1)入院7 d內經病原學檢測發現合併其他病原感染;(2)肺炎恢復期時入院(一般為病程超過4周 ,體溫平穩 1周以上 ,影像學顯示有吸收好轉者);(3)既往患支氣管哮喘、反覆呼吸道感染、先天性或繼發性免疫抑制或缺陷、慢性肺疾病、腎臟或肝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結締組織疾病等;(4)既往有重症肺炎病史未能痊癒;(5)病歷資料不完整;(6)入院前使用激素超過3 d。
1.4 研究方法 入組患兒均於入院次日抽取晨起空腹肘靜脈血,留取血清樣本於-80 ℃存放。應用間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E-選擇性和P-選擇素水平。E-選擇素和P-選擇素的ELISA試劑盒均購自武漢Bio-Swamp公司,操作步驟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記錄患兒住院時間、臨床症狀、影像學結果及入院次日白細胞(WBC)、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乳酸脫氫酶(LDH)、紅細胞沉降率(ESR)、鐵蛋白(SF)、D-二聚體水平。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1.0軟體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採用x̄±s表示;2組指標比較採用Mann-Whitney U檢驗;變量間相關分析使用 Logistic 回歸分析;採用受試者工作特徵曲線(ROC)進行預測價值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分布表示,採用χ2檢驗。顯著性檢驗標準為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兒觀察指標比較 與輕症組比較,重症組住院時間長、CRP、LDH、PCT、SF、D-二聚體、E-選擇素、P-選擇素水平均增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2組間WBC、ESR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果見表1。
2.2 重症MPP與各指標相關性分析 各觀察指標中,CRP、LDH、SF、D-二聚體、E-選擇素、P-選擇素與重症MPP發病之間均有相關性(均P<0.05);WBC、PCT、ESR與重症MPP發病之間均無相關(均P>0.05),見表2。
2.3 ROC分析 CRP、LDH、SF、D-二聚體、E-選擇素、P-選擇素對重症MPP診斷的ROC分析顯示,CRP、LDH、SF、D-二聚體、E-選擇素、P-選擇素的曲線下面積均>0.5,且P<0.05,其中E-選擇素的曲線下面積最大,為0.884,當E-選擇素取值為1.18 μg/L時,提示效果最好,此時敏感性為0.762,特異性為0.966;P-選擇素次之,曲線下面積為0.849,當P-選擇素取值為 3.75 μg/L時,提示效果最好,此時敏感性為0.667,特異性為0.931。見圖1,表3。
肺炎是兒童呼吸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重症肺炎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位原因[2,7]。MP是兒童CAP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來,重症MPP由於臨床病情重、併發症多而受到廣泛關注。目前重症MPP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研究表明過度炎症反應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8]。重症MPP患兒肺組織在病原刺激下過多地釋放多種炎症介質和細胞因子,使許多生理、生化及免疫通路被激活,引起炎症反應免疫失控和免疫紊亂。高細胞因子血症的形成,導致機體免疫反應在消滅病原的同時對自身組織造成損害,加重疾病狀態。
在發生炎症反應、感染、組織損傷時,通過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IL)-6、IL-1]可激活轉錄因子信號傳導與轉錄激活因子(STAT3)、核因子κB(NF-κB)、CCAAT-增強子結合蛋白(C/EBP)家族誘導CRP的產生,導致體內CRP水平快速增高[9]。LDH廣泛分布於人體各組織中,組織被破壞時釋放入血液[10]。PCT和SF均是重要的炎症反應指標。研究表明,D-二聚體升高程度與炎症反應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1]。本研究發現,重症組患兒炎症反應指標CRP、LDH、PCT、SF、D-二聚體較輕症組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這提示重症MPP患兒可能存在過度炎症反應。
在炎症反應中,E-選擇素和P-選擇素將其配體與白細胞結合,介導白細胞的捆綁和滾動,這是炎症細胞隨後牢固黏附和遷移到組織的先決條件。在炎症反應中,炎性細胞釋放的各種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TNF)、IL-8、IL-1等刺激活化血管內皮細胞,使得在靜息狀態下幾乎不表達的 E-選擇素表達增強,與血液中白細胞表面表達選擇素配體結合,誘使白細胞附壁並貼著血管壁向前緩慢滾動[12]。同時,炎性因子 TNF-α和 IL-1 等還能通過經典激活途徑活化 NF-κB 來促進E-選擇素和P-選擇素的高表達,而高水平的E-選擇素和 P-選擇素誘導更多活化白細胞參與炎症反應,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和活性氧等殺傷性物質,導致機體高炎性因子血症和過度炎症反應的發生[13-14],這反過來又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分泌更多的E-選擇素和P-選擇素,形成炎症反應的正反饋。本研究中,重症MPP組血清E-選擇素和P-選擇素水平較輕症組升高,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其與 CRP、LDH等炎症反應指標一樣,均與重症MPP有相關性,這與Osaka等[15]研究結果一致,可以推測,E-選擇素和P-選擇素可能參與重症MPP患兒體內炎症反應正反饋環,是患兒發生過度炎症反應的重要環節。在本研究中,PCT在重症組的水平較輕症組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在進行Logistic相關性分析時未發現相關性。文獻表明,PCT主要是機體早期、嚴重、侵襲性細菌感染的標誌物[16-18],而支原體不屬於典型的細菌性生物,故對於重症MPP,PCT在臨床上可用來監測病情變化但不具有提示意義。
本研究中重症MPP的 ROC曲線顯示,CRP、LDH、E-選擇素和P-選擇素水平均對早期識別重症MPP有提示作用,且E-選擇素和P-選擇素優於CRP和LDH,提示E-選擇素和P-選擇素可作為重症MPP的生物標誌物,而且E-選擇素和P-選擇素出現於炎症反應早期,監測其升高水平對早期識別重症MPP具有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略
(製作:新鄉醫學院期刊社網絡與數字出版部)
點擊「閱讀原文」,可免費下載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