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裡村生態茶油合作社社員,前來參加2019年度至2020年的分紅儀式。油茶產業園油茶樹上長滿了油茶果,茶園裡觀光亭人頭攢動,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無比燦爛。
在觀光亭的橫梁上拉著「從江縣臺裡苗嶺生態茶油產業專業合作社2019年至2020年度分紅儀式」在觀光亭的門柱上寫著這樣的一副對聯「入股分紅百姓受益感恩習總書記,脫貧致富同步小康感恩共產黨」,代表著現場的每一位群眾此刻的心情。
「我們能來到這裡分紅就是得益於黨中央和總書記的偉大決策。因為沒有習近平總書記和共產黨精準扶貧的偉大部署和戰略方針,我們就不會擁有現在的生活,我們今天更不可能有這個機會站在這裡,因為以前這裡還是一片長滿野草的荒山,也是因為這片產業園,我實現了脫貧出列」老黨員潘老管激動的說到。
過去臺裡村1600畝的油茶果,村民都是通過小作坊加工後用於自己食用,經濟效益十分低下,使得1600畝油茶園成為名副其實的荒山。
2019年臺裡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為了響應號召,大力發展農村產業革命,壯大臺裡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脫貧致富,臺裡村成立了「從江縣臺裡村苗嶺生態茶油產業專業合作社」。
啟動資金哪裡來?臺裡村駐村第一書記顧光勝向臺裡村定點幫扶單位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黨委遞交了《關於請求幫助臺裡村解決發展油茶產業資金的報告》,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黨委接到報告後高度重視,對報告迅速做出了回復。
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同意出資25萬元,作為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的入股資金,最後臺裡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根據臺裡村貧困戶的家庭收入實際情況,吸收了83戶貧困戶成為油茶合作社社員。
25萬元資金平均量化到83戶貧困戶身上3020元,成為合作社營運資金。
如何帶動貧困戶,既扶貧又扶智。如果貧困戶不出一分錢,又不出一分力,最後就能參與分紅,這樣是不是在扶懶呢?
為了能更好的增強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臺裡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決定採用「社員就是管理+社員就是客戶」的運營模式。即每個社員必須全程參與合作社的運營工作,83戶社員分批參與,包括共同收購油茶籽、共同搬運油茶籽、共同參與加工、共同參與銷售,同時對每次參與投工投勞的貧困戶發放一定的工資,既讓貧困戶有了參與感和成就感,又能增加貧困戶收入,積極性自然也就得到極大增強。
同時社員又是合作社的客戶,為了防止臺裡村村內的油茶籽外流,被外省油茶加工企業收走,合作社規定,在油茶籽收購價格同等的情況下,每個社員必須將家裡的油茶籽賣給合作社,不得外賣,並且合作社的收購價格會略高於市場價格,這樣既保證讓社員利益不受損失的同時也保證了合作社的貨源。
社員潘成珠去年因為帶孫子,沒能外出務工,為了能給家裡增加一份收入,他每天都細心的打理著家裡的3畝油茶地,2019年收成還不錯,收穫了近300多斤油茶籽,按照市場價每斤8塊賣給了合作社,掙得1200元,加上每斤1塊的補貼300元和幾百元的勞務補貼就賺了2000多元,再加上2000元的分紅就成功實現了2020年經濟達標。
為了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及百姓增加經濟收入,合作社決定凡是把油茶籽賣給臺裡村油茶合作社的貧困戶,合作社在市場收購價的基礎上再按每斤油茶籽給一塊錢的補貼。通過這樣的模式,臺裡村油茶合作社2019年一共收到油茶籽40000餘斤,帶動臺裡村及附近4個貧困村近600多戶村民實現油茶產業增收。
如何加工?如何銷售?臺裡村油茶加工合作社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利用從江縣喬盛科技有限公司成熟的工藝和先進包裝技術作為加工平臺,深入開展合作,省去了購買機械設備的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時,合作社將油茶加工剩下的油渣給喬盛科技作為加工費,這樣就能省下更多的利潤用來分紅,把更多利益讓給百姓。
合作社利用「內銷+展銷」的模式進行,充分發揮幫扶單位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職工的力量,積極開展內部消費扶貧活動,同時通過交通廳和工商銀行的消費扶貧展銷活動進行銷售。
利益如何分配?合作社採取「7:2;1」比例進行分配。2019年合作社一共生產出成品山茶油3200瓶,每瓶按158元的價格進行銷售,截止2020年3月份已經全部售出,獲利54萬元,減去25萬元的成本,實現盈利29萬元,出去繳納稅費和工人開支,再按照10%作為臺裡村集體經濟,20%作為合作社運營資金,70%作為社員分紅,最終實現83戶社員分紅166000元。在壯大臺裡村集體經濟的同時還帶動了臺裡村的產業發展。
「我當村委主任怎麼多年來,第一次看到臺裡村的集體經濟突破萬元大關,村支兩委變得更有底氣和信心了。」臺裡村村委會主任潘老南說。 通訊員 何忠州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夏華
編審 吳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