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陽區辛街鄉「四舉措」實現產業發展合作社完美蛻變

2020-12-05 保山新聞網

昔日「空殼」社 今日「香餑餑」

——隆陽區辛街鄉「四舉措」實現產業發展合作社完美蛻變

隆陽區辛街鄉阿今村為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為有效實現整村脫貧,2017年通過成立隆陽區金邦養殖專業合作社產業發展合作社助力脫貧攻堅,但因黨總支發展思路窄、村組幹部管理能力差、群眾積極性不高等原因,合作社成立後未能實現良好運作,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殼」合作社。為有效解決思想上「等靠要」,讓合作社真正發揮作用,阿今村以黨建領航促發展,通過「四舉措」有效實現「空殼」合作社在1年時間裡收益從零到萬的蛻變,實現了村集體經濟與農戶收益「雙增收」。

破解難點,經費保障使合作社「活」起來

為解決思想上「等靠要」,合作社無人管、發展不起來的尷尬局面,阿今村以黨建思路謀發展,讓人員動起來,資金「活」起來。一是直面問題解難點。阿今村黨總支通過組織村組幹部、合作社理事成員積極召開分析研判會,全面分析合作社目前運行情況,找準問題難點,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由村黨總支書記主負責、村組幹部配合,主動與雲南德同麗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商談合作,有效實現黨總支與合作社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齊步走」,認真履職開展好各項工作。二是經費保障破困。由村黨總支書記兼任合作社理事長,定期向上級部門匯報合作社發展思路和工作開展情況,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劃撥到位,保障合作社正常運行,積極入股農業發展公司,進一步明確資金入股方式、年終分紅、為農戶爭取代養、賒養機會,目前入股雲南德同麗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58.08萬元,每年年底分紅給合作社4.65萬元,農戶可通過合作社養育肥豬並回收到公司獲得收益,進一步實現農戶創收。

直擊痛點,共識共為使合作社「長」起來

為破除合作社只靠政府「養活」的單一成長模式,金邦養殖專業合作社積極尋求閒置土地流轉創收新路徑,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一是轉變思想更新觀念。阿今村黨總支充分利用「主題+專題」黨日活動、「三會一課」等載體向黨員同志宣傳土地流轉方式方法和收益效果,並組織全村黨員和村組幹部到昌寧縣和施甸縣學習土地流轉經驗,進一步開闊黨員、幹部視野,轉變傳統觀念,讓黨員積極向身邊的群眾宣傳土地流轉的好處,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讓黨員成為政策宣傳者、土地流轉帶頭人。二是土地流轉增加收入。結合阿今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土地大多由家中老人種植或是閒置荒廢的特點,合作社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由合作社將農戶土地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承包過來,再以每畝1100元的價格流轉給種植或養殖大戶,既解決了土地閒置的問題,又可以保證農民穩增收。截至2019年12月,隆陽區金邦養殖專業合作社共流轉土地785.77畝,其中種植蔬菜55.77畝、魔芋420畝,養殖生態魚、生態小龍蝦100畝,旭光磚廠土地流轉210畝。受益農戶達187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戶。

覆蓋盲點,責任擔當使合作社「寬」起來

阿今村於2017年脫貧出列,為穩定貧困戶經濟收益,讓合作社精準服務貧困戶,金邦養殖專業合作社主動擔當,積極對接,讓貧困戶能脫貧可致富。一是務工人員就業比例增加。充分利用阿今村毗鄰保山工貿園區的區位優勢,村黨總支與工貿園區積極對接貧困戶就業事宜爭取就業崗位,讓合作社農戶在土地減少後生活不變樣,收入更多樣,目前阿今村村民在工貿園區務工人員共180餘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0餘名,大大提升了當地村民的務工比例和生活水平。二是返鄉青年帶頭致富。由村黨總支牽頭,對全村致富帶頭人,村組後備力量進行全面摸底和發動,積極動員貧困戶中的優秀青年回鄉創業,並由合作社給予保障支持,帶動群眾共同發展,阿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軍明2018年底回到阿今村種植魔芋,在合作社積極支持和帶動下,更多群眾參與進來形成連片種植,種植中由楊軍明統一提供技術指導,魔芋成熟後在合作社支持下統一尋找銷路,保護魔芋的最低市場收購價,使群眾的收入能夠穩定。目前阿今村種植魔芋420餘畝,覆蓋農戶80餘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6戶。

把握重點,群建共管使合作社「立」起來

為使合作社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切實提高管理效率,合作社立足規範管理實現群建共管。一是制度立起來。在廣泛徵求意見上,金邦養殖專業合作社立足阿今村實際和合作社發展前景,設立了《合作社章程》,對成員、組織機構和合作社合併、分立、解散和清算,合作社服務事項和範圍、分紅模式等進行詳細規定。二是思路聚起來。定期召開理事會會議和社員大會,匯報合作社工作情況和收益情況,及時聽取合作社發展意見建議,匯聚發展理念,拓寬發展思路。在理事會和社員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金邦養殖專業合作社為貧困戶社員每戶直接分紅67.63元。

通過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隆陽區金邦養殖專業合作社從「無發展」到「多條腿」走路,從依靠政府投入到多渠道發展,從單一入股養豬到林下種植、生態種養殖、外出務工、土地流轉多點開花,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甩掉了「空殼」的帽子,不僅實現從收益從零到萬的蛻變,更是增強了基層群眾凝聚力,提高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成為名副其實脫貧致富的「香餑餑」。

相關焦點

  • 貴州黔西南州義龍新區三舉措大力發展烤菸產業
    黔西南州義龍新區三舉措大力發展烤菸產業一是精準產業布局。結合壩區建設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規劃,突出生態優勢及風格特色,著力打造核心煙區、重點菸區,探索建設以煙為主的煙區產業綜合體,推進「烤菸+蔬菜」「菸葉+油菜」「菸葉+綠肥」「菸葉+牧草」「菸葉+花卉」等融合發展模式,推動烤菸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發展。按照「生態、品質、市場、設施」四優先原則,精準選擇雲煙87、雲煙116、雲煙97等高品質煙種。
  • 播州區:「七舉措」力促精品水果產業健康發展
    記者近日從播州區農業農村局獲悉,為全力助推精品水果產業健康發展,播州區採取抓好產業布局,構建特色產業架構;抓好知識宣傳,助推生態農業理念;推廣現代技術,降低農藥化肥使用;使用果園生草,改善土壤提升品質;增施有機肥料,改良土壤增加機質;發展循環農業,拓展經果增收渠道;圍繞生產經營,優化組織方式經營等七舉措
  • 濰坊力促畜牧業突破傳統產業定位 實現美麗蛻變
    而今,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我市圍繞發展實際,充分發揮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示範引領作用,以綠色美麗牧場創建為抓手,強化畜禽糞汙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走好「畜牧+」融合發展道路,力促畜牧業突破傳統產業定位,拓展更為廣闊發展空間,演繹了一場浴火重生的「美麗蛻變」,用「美麗」的肉蛋奶供應,讓廣大群眾不但吃得上,而且吃得好。
  • 【實踐新論】實現「四個轉換」,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因此,促進產業扶貧,推動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對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要助力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接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現「四個轉換」是應然之舉。  實現產業發展目標從短期向長期的轉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
  • 「實踐新論」實現「四個轉換」,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因此,促進產業扶貧,推動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對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要助力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接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現「四個轉換」是應然之舉。
  • 【實踐新論】實現「四個轉換」,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因此,促進產業扶貧,推動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對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要助力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接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現「四個轉換」是應然之舉。  實現產業發展目標從短期向長期的轉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
  • 七星關區:「四突促四變」推動支部領辦合作社穩中有進
    近年來,七星關區大力推行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強化黨支部政治引領、組織引領功能,充分利用村集體合作社聯結群眾、整合資源,緊密結合「532(50萬畝刺梨、30萬畝茶葉、20萬畝蔬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布局,以四個突出促四個變化,走出一條強村富民的共贏之路。
  • 「文明實踐」隆陽區漢莊鎮金竹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抓產業組織化促持續增收,提升群眾滿意度。漢莊鎮金竹田村屬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為解決從「輸血式」向「造血式」扶貧模式轉變,為增加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實現整村脫貧,由實踐站站長牽頭,與昌寧旭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作,採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按照「一村一業」的思路,因地制宜,成立隆陽區林中發養殖專業合作社,引導貧困戶發展林下養雞產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1戶522人。
  • 信陽市平橋區:果蔬產業種植致富路 貧困村蛻變明星村
    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楊莊村著力抓好集體經發展、「多彩田園」示範工程建設及科技扶貧項目的落實。利用世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金康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綠藤生態果蔬基地實行「合作社+生產基地+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脫貧,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培育帶貧企業做大做強。
  • 抓組織選品種延伸產業鏈 五大舉措推進貴州辣椒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程丹攝影細看貴州辣椒產業的2020年,產加銷規模均位列全國第一,綠色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究其原因,與貴州省牢牢抓好「五舉措」,大力推進貴州辣椒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抓好組織推動文章 解決「誰來抓」關於如何解決「誰來抓」,貴州省辣椒產業發展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持上下聯動,層層壓實責任。
  • ...激活發展動能——來自湯家山村農宅合作社改革試點的啟示
    帶動鄉村產業發展。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以歸園居合作社為主體,配套發展特色民宿,串起鄉村旅遊、現代農業、農創開發等三大產業。將湯家山村作為桃花源景區的延伸帶,與臨近的黃土坡村、清江浦村等合作布點,開發了觀光休閒、民宿體驗、鄉村採摘、體育康養等特色旅遊項目,完成了鄉村旅遊健身遊步道及多條旅遊線路,形成了優勢互補的鄉村旅遊環線。
  • 肅南明花鄉多舉措助推文旅產業復甦發展
    甘肅張掖網肅南訊 肅南縣明花鄉立足優質自然生態資源,以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為主,加速推動文化旅遊業融合化、品牌化發展,該鄉著力打造「大漠風情」文化旅遊品牌,努力實現文化旅遊產業健康蓬勃發展。堅持項目為主。
  • 靈山縣:完成「蛻變」,這個貧困村這樣做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文才 攝苗實村駐村第一書記利國勝(左一)來到貧困群眾家中收購沙梨,發展產業。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文才 攝苗實村幫扶單位靈山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到苗實加工場地指導發展沙梨加工產業。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文才 攝苗實村製造出來的沙梨扶貧產品。
  • 沙洋縣紀山鎮:發展花卉苗木產業 走出脫貧致富路
    沙洋縣紀山鎮積極發展花卉苗木產業,不僅帶動周邊群眾和貧困戶脫貧致富,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還實現了鄉村振興,高標準地推進了精準扶貧工作。小苗木大產業 農民增收要致富紀山村支部書記張同軍向媒體介紹脫貧工作 胡文隆 攝紀山村是紀山鎮的一個普通山村,全村貧困戶35戶121人。
  • 乳山市南黃鎮: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今年以來,著眼農村支部弱、集體窮、群眾散、產業衰等突出問題,乳山市南黃鎮黨委以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通過「三個強化」務實舉措,引導各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強化規劃謀劃 以點帶面統籌推進南黃鎮黨委牽頭全面摸排各村產業發展和村集體資產、資源情況,全面掌握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系統總結支部班子成員成功領辦合作社經驗,確定了「示範引領一批、規範提升一批、重新組建一批」的工作思路,因村制宜定路子,統籌推進支部領辦合作社,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 精準施策 實現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丁愛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推進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相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任務,需要及時謀劃、精準施策、創新推進。
  • 寧洱縣:特色產業拓寬群眾致富之路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緊緊圍繞貧困群眾持續增收這一主線,積極探索實施多元發展、立體推進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實現了「四個一」產業精準到戶,拓寬農民持續增收致富路徑,提高脫貧發展質量,為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用「多元化發展」方式確立產業扶貧方向。
  • 「跑步雞」、合作社……河北武邑產業扶貧築牢致富根基
    【決勝2020】「跑步雞」、合作社……河北武邑產業扶貧築牢致富根基  11月19日,中央網信辦「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採訪團來到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  「真散養的柴雞,吃原糧,足日齡出欄。」「京東生鮮」上幾句簡短的介紹,讓產自河北省武邑縣的「跑步雞」在今年「雙節」期間再次俏銷。
  • 霑益炎方:發展綠色經濟 打造大健康產業
    2019年,炎方鄉黨委、政府堅持走綠色產業發展道路,不斷找準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按照「東作農田西花園,南植『金豆』北果香」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一草一木三朵花,四片葉子兩個金疙瘩」綠色產業(一草:即中草藥,一木:即紅豆杉,三朵花:即萬壽菊、油菜花、鮮切花,四片葉子:即烤菸、銀杏、工業大麻、蔬菜,兩個金疙瘩:即馬鈴薯、土雞蛋),全鄉形成了以銀杏、紅豆杉、工業大麻、烤菸、山地牧業等特色產業與傳統產業交織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