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三秋桂子
秋冬天氣變幻莫測,寶寶們的身體抵抗力遠不如成人,所以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看到心頭肉發燒難受,家長們都如驚弓之鳥寢食難安,為了讓寶寶快點退燒逼不得已用了一些「偏方」退燒法,但這樣卻是害人匪淺。
前段時間,山西朔州一名1歲的寶寶濤濤(化名)發高燒,家長緊忙帶著帶著孩子去看病。由於三甲醫院排號困難耗時又長,家長退而求其次去了一家診所,據說接診的醫生是「當地著名兒科專家」。
但這名「專家」卻給孩子連輸6瓶液,當晚濤濤仍不見好轉,嘴唇也開始發紫。家長見狀緊忙將濤濤送到當地的三甲醫院搶救。但為時已晚,送到醫院時濤濤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
痛失獨子的家長將涉事醫院告上法庭,後經媒體調查,原來該醫院是個人獨資企業,近兩年出現過多次醫療糾紛。
庸醫害人不淺,且不說醫生是否有從業資格證,光從給1歲孩子輸6瓶液這一點來說,恐怕就不是腦迴路正常的人能做出來的事。
其實除了這些頂著「專家」幌子招搖撞騙的人讓家長防不勝防,在給孩子退燒這件事上,一些家長自身也沒有科學意識。
比如最近大火的韓國綜藝節目《妻子的味道》,鹹素媛的奇葩育兒觀引得觀眾頻頻吐槽,這次也不例外。
2歲的女兒素貞發燒39.5℃,家裡也沒有隨時備著退燒藥。爸爸陳華主張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但媽媽鹹素媛卻覺得孩子只是怕藥苦不想吃,決定用「偏方」退燒,就是拿冰豆腐和麵粉冷敷。
她說:「不用去醫院,我們小時候都是用這個方法退燒的,這個方法很好的,給孩子敷上就好了。」這一舉動,也被網友們吐槽成「摳門怕花錢」。
奈何素貞一直哭鬧不停,在丈夫陳華和嘉賓主持人的一致勸說下,鹹素媛才同意將孩子送到醫院治療。
幼兒發燒非小事,如果家長執意使用一些「偏方」,很有可能就讓寶寶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為了寶寶的安全健康著想,這些「偏方」退燒法,家長可千萬別再用了!
1、喝符灰水,有可能造成汞中毒。這是民間常見的「偏方」,一些有封建思想的老人仍然堅持使用,具體是請「江湖人士」畫一張符,「作法」完畢將符燒成灰,最後煮成水餵給孩子。但是這種做法是非常不科學的,因為符上的硃砂經過火燒後會變成汞,孩子喝下後有可能中毒。
2、捂汗,會造成呼吸衰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發燒時只要多穿衣服,捂上被子睡一覺,出了汗就好了。但是「捂汗」這種方式並不適用於身體機能不健全的孩子,如果孩子年齡還小,還有可能因為溫度過高導致「焐熱症候群」,進而造成高熱、脫水、缺氧、抽搐、昏迷,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循壞衰竭,甚至死亡。
3、酒精擦身,會造成酒精中毒。寶寶發熱時,皮膚上的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如果此時家長用酒精擦身,很有可能引起皮膚急劇收縮。酒精揮發後通過肺泡和皮膚吸收,嚴重的會造成酒精中毒。此前就有父母用工業酒精給孩子擦身體,最後導致孩子中毒身亡的悲劇。
4、退熱貼,會灼傷皮膚。如今退熱貼已經成了首選物理退燒手段,但其實退熱貼的實際作用微乎其微。而且寶寶的皮膚比較嬌嫩脆弱,退熱貼的凝膠層會灼傷寶寶的皮膚,有可能出現發紅、瘙癢、出診等過敏症狀。
以上方法均不建議採用,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寶寶一直高燒不退,家長們應該採取哪些「科學退燒」法呢?
首先用冷毛巾敷額頭的物理降溫法,如果成效不明顯,其次可以服用布洛芬、乙醯基酚等退燒藥,但要注意不能同時服用兩種功效相同的藥物。
如果寶寶發燒超過38.5℃,出現耳鳴耳痛、腹瀉嘔吐、昏睡不醒、食慾不佳等症狀,家長就要儘快將孩子送到醫院就診,避免高燒對孩子身體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