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俗稱野地瓜,價值卻比地瓜高,農村娃曾把它當糖吃,如今100元1斤
今年要不是多了一個閏四月,這個時候早已經是農曆六月份了。馬上就要迎來農曆的六月份了,而在南方的農村有一種長在地裡的野果也成熟了。在過去農村的小孩子就常把它當糖吃,一次能吃一兩斤,如今卻能賣到100元左右一斤,但是卻幾乎沒人種植它。
南方農村長大的朋友們,應該都有聽說過「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這句童謠了。不過這裡的地瓜可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紅薯,而是一種長在土裡的野果。它酷似地瓜,香氣濃鬱,但是價值卻比地瓜還要高很多。
以前農村娃很少吃水果,都是發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美好品德,小孩子們經常三五成群去山裡搜尋各種野果來吃。而在農曆六月份的時候,野地瓜就成熟了。這是在南方廣泛分布的一種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又名地枇杷、地果、過山龍、地石榴、地瓜榕、地膽紫等。它的生命力非常頑強,一般生長在山坡、田地邊、路旁、溝邊、林邊等。往往一長就是一大片,在過去農村的小孩子進山放牛了,扯豬草,或者是幹活,就嘗嘗搜尋這種野果來吃。
野地瓜長得和地瓜很相似,但是個頭卻很小,一般也就是手指般大小,都是直接長在土裡的,很容易尋找,而且一長就是一大片。以前有經驗的小孩子,就常常跟著螞蟻來尋找野地瓜。因為這種野果成熟了以後,會有一種很濃烈的香氣。而螞蟻是嗅覺非常靈敏的,它們總是能發現那裡有地瓜。因此只要跟著螞蟻的蹤跡,一般都能找到一大片的野地瓜。
不過需要注意,野地瓜是分「公母」的,公的是不能吃的,其沒有水分,而且還有很多的蟲子。而母的才能吃,香氣濃鬱,甜度很高,過去的農村娃就把它當糖來吃,一次能吃下1-2斤。畢竟當時可吃的水果不多,而野地瓜在山上分布很多,只要會找一會兒就能採摘大半桶。
其實野地瓜的營養價值還是挺高的,比很多的水果都要高。在沒有成熟時是青綠色的,等到熟了就變成了紅色,芳香四溢,老遠就能聞到它獨特的香味,而吃起來也是甜如蜜。有數據顯示,野地瓜的蛋白質含量比無花果還要高,而且還含有3種抗疲勞的支鏈胺基酸,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另外野地瓜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等,均要比蘋果、櫻桃、柑橘等水果高。
作為一種陪伴著農村娃長大的野果,如今野地瓜更是成為了水果市場的「奢侈品」,一斤能賣到100元左右的高價。筆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看到,一斤野地瓜更是要120多元一斤,但是購買者卻不在少數。想不到過去農村娃當零食吃的野果,現在價格比地瓜貴50倍了。但是在農村裡卻沒人種植野地瓜,因為它實在普通,農村山上到處都是。只要想吃了,就可以去山裡採摘,根本不用花錢。可是在城市裡野地瓜成為了搶手貨。
又到了吃野地瓜的季節了,各位朋友們可不要錯過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