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沒想到,這家博物館竟然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三件鎮館之寶

2020-12-15 騰訊網

2018年出差到寧夏,得到一個機會參觀了固原市博物館,對寧夏歷史有了更多了解。

固原市位於寧夏的最南端,古稱原州。

在戰國時代,寧夏一帶屬於義渠國。在《羋月傳》中那位與太后相好的義渠王便是此地之主。

固原往東南不遠便是甘肅、陝西,戰國時屬秦國地域。後來秦國吞併固原,便有了一道抵禦西北蠻族的關隘。

秦長城就修建在固原北郊。漢代,固原仍是漢民族抵禦西北少數民族進攻的要塞。

公元前114年,漢武帝為加強西北邊地軍事防禦,在此地置安定郡,建成高平城,因其城堅池深,史稱「高平第一城」。北魏時,改高平為原州。

在宋代,固原是西夏領土,也是其進攻大宋的基地。

大宋經過兩次慘敗後,派範仲淹經略陝北,迎擊西夏軍隊。範仲淹主張以守為主,成功抵禦了西夏軍隊,西夏與宋朝達成和議。

再往後,西夏被蒙古鐵騎所滅,遂將此地改名為「寧夏」。——所謂「寧」,原本不是寧靜之意;看似平靜的字眼背後,乃是成千上萬人的殺伐屠戮。

寧夏固原博物館,雖然所在地級別不高,但它是國家一級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隸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始建於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開放。佔地面積2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陳列大樓為四角攢尖寶剎式仿唐結構建築,面積3900平方米。

1997年被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被授予「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同時被評為4A國家級旅遊景區。

固原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博物館,藏品以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系青銅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時期絲路文物最具特色。館現藏文物近2萬件(組),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3件(組),二級文物2008件(組),三級文物3816件(組),國寶級文物3件。

其中,北魏漆棺畫、北周鎏金銀壺、凸釘玻璃碗為國之瑰寶;鑲寶石金戒指、環首鐵刀、波斯銀幣、羅馬金幣等均為中亞、西亞傳入我國外來品,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依據。

一、三件鎮館之寶

說到鎮館之寶,往往是民間人士各有見解。但在固原博物館,鎮館之寶則是官方認證的,下圖摘自官方網站:

1、鎏金銀壺

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1983年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嘉出土。

李賢,系北周大柱國。1983年發掘其墓地,發現鎏金銀壺和琉璃碗。

鎏金銀壺來自波斯薩珊王朝,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其精湛的手工藝技術具有典型的波斯薩珊王朝風格,其主題圖案描繪的是古希臘神話特洛伊戰爭故事。

通高37.5釐米,最大腹頸12.8釐米,重1.5公斤。

鴨嘴細頸,上腹細長下腹圓鼓,高圈足座,單把,壺把上鑄成一深目高鼻帶盔形帽的人頭像。

頸腹高座束腹處和底座邊緣各飾聯珠紋一周,壺腹下部用細線雕一周水波紋, 水波中有兩隻怪獸相向追逐一條魚, 魚尾甩出水面。紋飾的主要部分是壺腹浮雕人物圖像,共有6人分為3組,每組各有一對男女,是具有希臘風格的連環故事畫面。

鎏金銀壺是波斯王朝的酒具,薩珊時代在中亞的巴克特利亞地區製造,是薩珊工匠模擬希臘圖像的產物。壺形制完全沿用薩珊王朝金銀器風格,但壺把上的人頭形象與薩珊波斯人形象有別,屬中亞巴克特利亞人。

這件薩珊風格製品的問世不僅為中西文化交流增添了-一份重要的材料,其在全世界現存的薩珊系統的金銀器當中,無論是工藝水準,還是表現內容都是絕無僅有的。

2、琉璃碗

碗高8釐米,口徑9.5釐米,腹深6.8釐米,下腹最大徑9.8釐米,重245.6 克。

碧綠色,透明,內含小氣泡,分布均勻,直口,矮圈足,外壁飾以凸起的圓形裝飾兩周,共14個,上下錯位排列。

其工藝特徵是使用燒吹技術製造,然後利用雕花技術進行腹部、底部凸飾及口緣的整形。

內壁光潔,外壁有薄層的金黃色分化物,主要分布在下腹和底部,屬波斯薩珊王朝玻璃製品,經科學檢驗屬鈣鈉玻璃,與波斯玻璃成份一致。

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伊朗高原北部吉蘭省古墓中出土了大量這類碗及殘片。吉蘭省等處出土的凸釘玻璃碗或殘片由於土壤腐蝕的關係,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分化層,使玻璃失去原有的光澤。

李賢墓出土的這件玻璃碗則呈碧綠色,分化層很薄,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澤和亮度。李賢墓玻璃碗紀年明確,對確定此類玻璃製品的年代具有標尺作用,是考察當時東西方貿易極為重要的資料。

在固原博物館參觀時,此碗正在外面巡展,我只看到一個複製品。孰料次年在國家博物館參觀《殊方共享共享》展覽時,竟又見到了真品。

3、北魏漆棺畫

棺側板漆畫,北魏太和年間(477-499年),1981年原州區東郊鄉雷祖廟村北魏墓出土。

長175-195釐米,寬27-61釐米。畫面分為上中下三欄。上欄畫面為橫卷式,每個故事以黃色三角形火焰紋圖案相間,皆有榜題,構成了孝子故事連環畫。

每層畫幅高約8釐米。其中的人物,均為鮮卑人裝束,男戴高冠,女梳高髻,著夾領窄袖長袍,足蹬烏靴。

中欄為聯珠龜背紋和直欞窗套繪人物、動物的裝飾圖案。

下欄畫面為鮮卑武土策馬狩獵的場面,反映了鮮卑「狩獵為業」的民族特點和生活風俗,飛禽、 走獸形象生動、誇張。

可惜去看的時候正在保養,未睹真容。下圖來自博物館官網。

二、其它珍奇

固原博物館還有鑲寶石金戒指、環首鐵刀、波斯銀幣、羅馬金幣等珍貴文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證據。此外,據講解員介紹,還有大量的出土文物,都還在庫房中沉睡,展出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1、馬家窯文化陶罐

2、仰韶文化玉璧

3、戰國青銅馬飾

4、漢代青銅博山爐

5、漢代彩繪木馬

6、居延漢簡

7、墓表

墓表拓印

8、北魏彩繪武士俑

9、北周仕女圖壁畫

10 、石雕佛造像

11、出行儀仗俑群

12、鎏金銅菩薩造像

13、拜佔庭金幣

14、唐代金覆面

唐代金下頜託

下頜託是祆教信徒的葬具,形制簡單,意義重大。

粟特人的祆教祭祀活動大多與「火」有關,波斯男人又大都留有鬍子,祭司藉助金屬口罩來防止聖火盆中的火焰燒燎鬍鬚,後來祭司在祭祀中佩戴的金屬口罩就成為信徒們眼中象徵身份的法器,下頜託成為葬具也是延續了金屬口罩的神儀,功能是保護死者的神靈不受外魔侵犯。

15、藍色寶石印章

相關焦點

  • 羅浮宮博物館,3件鎮館之寶是啥?
    在羅浮宮博物館內有三件鎮館之寶,你知道是什麼嗎?它們就是《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雕像《維納斯》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愛和美的女神。公元前4世紀,希臘雕刻家阿海山納的大理石作品。自從被發現之始,就被世人成為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
  • 山西地質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山西地質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據悉,我國僅有3家地質類博物館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行列。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我國博物館領域的「金字招牌」,是對博物館建設和管理的最高評價。
  • 山東大學博物館何以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
    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成為目前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僅有的兩家高校博物館之一。山東大學博物館為何能脫穎而出,成為全國高校中唯一的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 展出文物中,師生考古發掘文物佔比超九成在山東大學博物館展廳入口處,一幅白色浮雕赫然在目。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
    1月10日拍攝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外景。中國博物館協會近日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近日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於2016年9月正式對公眾開放。新華社記者 尹棟遜 攝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后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陽出土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班簋,西周中期穆王時毛班所作,為清宮舊藏——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瓷塑天鵝,一共燒制2件,一件留在美國,一件1972年尼克森贈送給毛主席——國際友誼博物館鎮館之寶「武士飲獸圖」門墩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
    央廣網濟南12月22日消息(記者柴安東)記者從山東大學了解到,根據中國博物館協會近日發布的《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成為全國高校唯一的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
  • 山西地質博物館等三家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原標題:太原博物館入列國家二級博物館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12月21日公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太原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為推進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優化博物館體系布局,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根據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在12月結束。經過材料申報、書面審查、現場評估、數據比對和綜合評定,核定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 國家一級博物館上新!成都兩家博物館榜上有名
    記者今(21)日從中國博物館協會微信公眾號獲悉,在本次全國博物館級別評定工作中,成都市多家博物館獲得提升:成都博物館和四川省建川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成博直接獲評一級,建川二級升一級),崇州天演博物館、成都市成華區拾野自然博物館、成都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
  • 躋身全國博物館系統第一方陣:徐州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徐州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經過材料申報、書面審查、現場評估、數據比對和綜合評定,並報請國家文物局備案,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提前看看12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過過癮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02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 乾隆爺混搭審美的極致體現「往細裡做」= 再加兩倍珍珠?」金甌永固杯,《國家寶藏》系列的老粉絲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件國寶。
  • 淄博2家博物館定級國家一級博物館!還有多家博物館升級~
    被定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了! 經過材料申報、書面審查、現場評估、數據比對和綜合評定,並報請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核定中國印刷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等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等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特此公告。
  • 濟南兩座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 通訊員 喬琳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公告,濟南市博物館被核定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文博界的最高榮譽,中國博物館協會於2020年7月至12月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為推進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優化博物館體系布局,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濟南市博物館領導班子組成專班,積極籌備相關申報工作。
  • 山東12家博物館獲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共99家博物館成功晉升
    為推進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優化博物館體系布局,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評分細則計分表》(文物博發〔2020〕2號),中國博物館協會於2020年7月至12月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
  • 江蘇又新增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不在蘇州、也不在揚州
    隨著城市的現代化,很多人對城市的過去以及歷史都很少去了解,而博物館的存在就彌補了這一歷史知識的缺陷。現如今國家和地方對歷史文化的傳承非常的重視,慢慢地在對各城市的博物館進行有效的改善和升級。近期國家文物局就公布了一些列國家級的博物館,而今天我們走進江蘇,在這一份名單上,江蘇又新增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不在蘇州,也不在揚州。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第一,對於一個國家,對於一個城市,沒有比博物館更能貼近這個國家、這座城市的原始脈搏,博物館裡有這個國家或這座城市的基因;第二,博物館裡的文物是歷史最具象的體現,文物跨越時空,是我們存在過的唯一證據。第三,博物館可以提升人的品位。蔣勳先生在《美的沉思》中說:這些瑩潤斑駁的玉石,這些滿是鏽綠的青銅器,這些夭矯蜿蜒的書法,這些縹緲空靈的山水畫,卻逐漸使我開始思考起它們形式的意義。
  • 參觀國家一級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鼓,我感覺小了
    邕江之邊有一座展示民族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廣西民族博物館,於2009年5月1日,對公眾免費開放,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博物館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現有藏品4.7萬件(套),包括古代銅鼓、民族服飾、織錦刺繡、生產生活用具、民間工藝、民居建築等。
  •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通過國家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館藏柔腕短吻龍化石,柔腕短吻龍體長僅約40cm,是目前最小的魚龍型爬行動物 記者近日獲悉,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通過國家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全國共有204家國家一級博物館。通過國家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的省級地質類博物館在全國範圍內僅有2家,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是其中之一。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評分細則計分表》(文物博發〔2020〕2號),博物館評估定級是從博物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評分,將博物館從高到低劃分為三個等級。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最高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