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眾姥爺好!先來自我介紹一下吧,在下李三,最擅長彈琵琶,除了琵琶之外,別的樂器也都精通,在下不僅會演奏樂曲,還會演戲呢!別看我其貌不揚,身材矮小,但在下可是被朝廷授予了官職的人呢!沒錯,在下就是宮廷裡專門演戲和奏樂的人——伶官!
一、何為伶官
我們啊,稱演戲的人為伶,而在朝廷中有官職的伶才能叫伶官。我們伶官的工作就是每天給皇上演戲和奏樂。每次逢年過節,皇宮裡絕對少不了我們。不僅如此,要是哪位嬪妃貴人突然想看戲了,也會把我們召過去奏上一曲,若是滿意了,還會給我們賞錢呢!可以這麼說,我們不僅能每天面聖,就連薪水也是很高的哦。
但是吧,凡事有好就有壞,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您別看我們拿著極高的薪水,可我們背地裡付出的努力也是很大的。
首先,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伶官,就必須從小練習樂器,什麼琵琶啊、箜篌啊、古箏啊我們都得練習,每天四個時辰以上,那是真的累啊!每次練完,我們的手指都會腫起來,有時候連筷子都拿不住。而如果練的不好,我們不僅會被打罵,還會一直練下去,直到東方泛白我們才睡覺。這些啊,都是伶官必須要經歷的。
當我們成年之後,我們才有機會進入到宮廷之中。想要進入皇宮裡,我們需要經過層層選拔。首先便是演奏的技藝,我們的技藝一定要出類拔萃才行。其次便是個人家庭背景,不能是叛軍之後,不能進過監牢。最後還有為期一到三個月的考核時間。如果這些我們都通過了,那才能被稱為伶官。如果我們沒有通過選拔,只能在街頭上賣藝,我們就不是伶官了,而是伶。
要是在街頭賣藝,不僅辛苦,得到了報酬也是少得可憐。您想啊,在街上,聽戲看戲的都是老百姓,我們的收入則是觀眾的賞錢,要是觀眾聽得高興了,賞幾文錢,聽得不開心了,一點錢也沒有,我們甚至會被罵,這就是街頭表演的辛酸之處,所以我們拼了命地練習,只為進到皇宮裡去。
二、伶官每天的工作
前面已經講過了,我們的工作就是為皇上還有嬪妃們演奏樂曲。您可別說我們的工作輕鬆,我們的工作可是很累的!而且要是唱的不好,被罰薪水都是輕的,搞不好還要掉腦袋呢!
每次演奏之前,我們都要練習許久。一首簡單的曲子,我們少則練習一個時辰,多則兩三個時辰。要是演奏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錯誤,而恰好被皇上聽出來了,輕則罰俸祿,重則砍頭!所以我們要確保萬無一失。
而每次逢年過節,我們就更忙了。因為我們要演奏的曲目不止一首,訓練的時間也就更多,我們也就更累。不過,累是有回報的,要是皇上或者嬪妃們高興了,賞個幾兩銀子也是有可能的。
有時候,一些酷愛聽戲的大臣也會把我們召到府上,相比於皇上,大臣們就好伺候得多了,他們往往沒有那麼多要求,聽戲就是聽一個樂子,每次演奏完畢之後,我們得的賞錢同樣不少。
平常沒事的時候呢,我們很少出去,因為我們會用這些時間來創作,如果長時間唱同一首曲子,不僅聽的人煩了,就連唱的人也煩了,所以我們會不斷地創造新的曲子,來滿足皇帝和嬪妃們的要求。
三、伶官的歷史以及歷史地位
說起我們伶官的歷史,那可是太悠久了。早在黃帝時期,就已經有了伶官,史料記載,黃帝時伶倫造音樂後稱樂官為伶官。
我們伶官在每個朝代的任務和工作也都大同小異,都是在朝廷任職,為皇帝服務。至於那些沒有被授予官職的,則是在街頭表演,只不過看他們表演的是老百姓罷了。
看到這兒,您可能會覺得我們伶官的地位並不高:要文化沒文化,要權利沒權利,只是臺上的戲子罷了。您還真別這麼說,我們伶官在歷史上也風光過一段時間呢!
在後唐時期,唐莊宗李存勖就尤其偏愛我們伶官。在李存勖稱帝後,他認為大功告成,於是不再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把國家大事拋在一邊,開始迷上了看戲和唱戲。他經常梳妝打扮親自上臺唱戲,並給自己取了一個藝名「李天下」。
這李存勖唱戲像是入了迷一樣,每天不理國家大事,反而唱戲唱到深夜。有一次,李存勖在臺上唱到情緒高漲之時,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兩聲「李天下」,他沉浸在自己的優美嗓音之中無法自拔,可是,就在這時,一個伶官忽然給了他一巴掌!李存勖大怒,問那個伶官為何打他。伶官並不認識李存勖,只聽他說:「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兩聲,那還有一人是誰呢?」
聽了伶官的話,李存勖不僅消了氣,而且還大為感動,他在心裡想:這伶官居然這麼為他著想,這話那些文縐縐的大臣什麼時候說過?於是,伶官從此得到了李存勖的寵幸。
從此之後,伶官可以自由出入宮中,並且和皇上稱兄道弟。開始還好,但時間久了,伶官們就開始放肆起來。朝上的大臣經常被他們謾罵侮辱,有的伶官甚至毆打大臣,可大臣們卻是敢怒不敢言。
不僅如此,李存勖還把伶官安插在大臣身邊,利用伶官刺探大臣們的言行,李存勖是信伶官不信大臣。有的大臣得罪了伶官,伶官就給這個大臣添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導致大臣丟了烏紗帽,甚至家破人亡。
當朝廷裡的官職有了空缺之後,李存勖卻是棄人才不用,反而用無功無德的伶官補缺,在李存勖的縱容之下,伶官們是越來越放肆。有一次,一個伶官竟然強搶將軍的妻女,這使整個軍隊是怨聲載道,而李存勖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完全不管不顧。
公元926年,李存勖聽信讒言,冤殺了大將郭崇韜。另一位大將軍李嗣源心灰意冷,對李存勖徹底失望,於是李嗣源自立為王,開始討伐李存勖。李存勖親自上陣,不料此刻的他已經眾叛親離,士兵們走的走散的散,整個軍隊走了一大半的人。李存勖無奈,只得退守洛陽,可是,他萬萬沒想到,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從謙看出皇帝已窮途末路,於是趁李存勖不備,把他活活燒死!
一代君王李存勖就這麼死了,而且是死在自己最寵幸的伶官手中。
《伶官傳序》中就有這麼一段話來形容李存勖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可見,我們伶官最風光的時候是後唐時期,雖然李存勖是個昏君,但他的確讓伶官達到了政治頂峰。
四、伶官以後的發展
可以說,從李存勖之後,伶官就沒有受到過這麼大的寵幸了,畢竟有著前車之鑑。李存勖之後,再沒有皇帝這樣重視過伶官了,我們伶官的地位也是越來越低。
在這之後,伶官這一職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知道,男女有別,男子身強力壯,好習武;而女子身體孱弱,尤其是在宋代以後,喜愛樂器的男子越來越少,而女子卻越來越多。除此之外,宋代青樓文化盛行,青樓女子不僅要膚白貌美,而且要多才多藝才能吸引客人,於是彈奏樂器便成了攬客的手藝,所以女伶越來越多,而男伶便幾乎沒有了。
不僅是在民間,就算是在皇宮裡,那些彈奏樂曲的、翩翩起舞的,不都是女子嗎?換個角度想一下,皇上和百姓聽音樂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放鬆心情、緩解壓力,而女子比男子更為養眼,所以女伶官越來越多也是有原因的。
但是男伶官就真的沒有了嗎?也不是,喜歡音樂的男子一直都有,只不過很少罷了。
到了清朝,伶官這一職位又發生了變化。如果說,宋朝以前叫「伶」,宋朝叫「妓」,那麼清朝就叫「戲子」。
清朝的皇帝愛聽戲,尤其是京劇,在民間裡,京劇也流傳甚廣。
說到慈禧太后,想必大家不陌生吧,她就是一個特別喜歡聽戲的人。這慈禧太后不管春夏秋冬,兩三天就聽一次戲,每次過節就更不必說了,那是從早聽到晚,她的生日則是前三後四連演七天。當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她逃到西安,也不忘每天聽戲,可見她多痴迷於聽戲了。
五、對伶官的評價
有人說我們伶官是社會底層人士,什麼也不會,只是每天唱戲演戲來取悅觀眾。其實啊,伶官是很重要的角色呢!
首先,伶官給人們帶來了歡樂。您想啊,古代的娛樂項目是少之又少,人們在閒暇時光能幹些什麼?聽戲就是消遣時光的最好辦法。您只要往那一坐,這茶給您沏上,聽完一場戲,保準您哈哈直笑。而且啊,聽戲和別的娛樂項目又不一樣。
就說賭博吧,那是十賭九輸,費錢又傷身;習武呢,身體勞累,還容易受傷。就這聽戲,不僅快樂,而且還養生,所以啊,我們伶官給聽眾帶來的歡樂可不止一星半點呢。
其次,伶官推動了音樂事業的發展。有多少美妙的音樂是出自我們伶官之手!別人不說,就說李龜年,一首《渭川曲》讓唐玄宗讚不絕口。
清朝的京劇也是根據唱戲演變而來的,而清朝的戲子,大多數都是我們伶官的後人。可以說,伶官對於音樂的貢獻是巨大的。
最後,伶官的精神值得學習。這樂曲啊,如果彈錯一點,那聽起來就會不和諧,而我們演奏的時候就很少出錯。前邊說過了,我們為了彈奏好一首曲子花費的精力不可謂不大,我們對於演奏的態度也是極其認真的,我們會把最好的、最美妙的音樂來呈現給大家。
而且,我們伶官對於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是出了錯,就算觀眾姥爺不計較,我們自己也會計較的。
別人對我們伶官的評價可能褒貶不一,但是呢,要客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我們是有很多缺點,同樣地,我們的優點也不少呢,所以啊,要把優點和缺點分開來看,才能看到我們伶官的價值呢!
好了,說了這麼多,您也聽累了吧。您請坐好,接下來給您來一段霸王別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