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信一郎:音樂在古代國家制度中的地位

2021-01-20 澎湃新聞

【譯者按】渡邊信一郎(1949-),日本著名的中國古代史學者。渡邊先生早年致力於研究農民經濟與生產力,後來則關心古代政府的運行與禮儀秩序的建構。這兩種不同的思路可以追溯到日本戰後史學的發展,與渡邊信一郎獨特的學術背景之上。

戰後的日本中國史研究存在「東京學派」與「京都學派」兩種不同的學派,前者著重馬克思史學,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研究中國史;而後者強調以「中國」為中國史研究的主體,試圖梳理中國史的內在脈絡。兩種學派不只學術思路有別,更因為分期問題論爭不休,形成了幾近三十年的中國史分期論戰。至80年代,一群出身京都大學的學者從論戰中獨立而出,成立「中國史研究會」,繼承了「京都學派」的研究理路,卻也吸納了「東京學派」對於農民經濟、生產力與馬克思史學的歷史分期論。

作為研究會的一員,渡邊先生的研究思路立基於兩種不同的學派之上。他格外重視研究土地所有權的分化與職業分工、階層化等不同線索,以之論析中國傳統專制國家的構成。在此脈絡下,渡邊先生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論》(東京:青木書店,1986);此後,他更將眼光放至中國政治的上層結構,關心中國作為一個傳統帝國的統治結構、儀禮秩序與意識形態,《天空の玉座──中國古代帝國の朝政と儀禮》(東京:柏書房,1996)、《中國古代國家の思想構造──專制國家のイデオロギ》(東京:校倉書房,2003)兩部精彩之作於此思路下誕生。

在《中國古代國家の思想構造》一書中,渡邊先生提出了「天下型國家」的理論,「天下」以「皇帝」為中心,呈同心圓狀向外擴張,足以包含整個中國、在某些特殊時期甚至可以包含四海,但天下的範圍始終有其限制,四海之外尚有四荒、四極。「天下」不是「世界」的同義詞,而是一個具有限定範圍的政治領域。在「天下」之內,「皇帝」透過自稱「天子」確認其統治的正當性。但「天子」並非萬世一系,「天下生民」理論的存在,規範皇帝兢兢業業,勤於政事,若皇帝不能保障「生民」的存續,則會失去「天命」。

兩種不同的研究思路被渡邊信一郎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終提煉出了「天下型國家」的理論,構成了渡邊先生對中國古代史論述的主體。可以說是既繼承了「東京」與「京都」,卻又跳脫出「東京」與「京都」之外。在此之後,渡邊信一郎還出版了《中國古代の財政と國家》(東京:汲古書院,2010)、《中國古代の楽制と國家:日本雅楽の源流》(京都:文理閣,2013)兩書。

從農民經濟、國家結構、禮儀秩序、財政管理,最終延伸至音樂制度。乍看之下,《中國古代の楽制と國家》似乎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全新命題,與渡邊先生歷來的研究並無密切關係,但渡邊先生卻在本書展現了他對中國史多年的研究成果,其探討視角從「天下型國家」切入。傳統的音樂史論著多重視樂曲、舞蹈與樂器的形式,勤於論述雅樂與俗樂之別。本書於此少有著墨,轉而透過分析歷代的音樂制度,探索背後承載的思想脈絡與政治意義。其研究成果不只豐富了音樂史,更提煉出了一種新的、看待音樂史的視角──可以說,對於渡邊先生而言,其研究音樂與樂制的目的是為了補充傳統中國「天下型國家」的一個側面。

因為語言的樊籬,渡邊先生的研究於中文學界的反響較弱,是一憾也。本文譯介《中國古代の楽制と國家:日本雅楽の源流》的緒論,儘管只能見其一斑,卻也期許能在這一斑中、將渡邊先生研究的部分面貌呈現給中文學界。

緒論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六日,七歲的靜帝以眾望所歸為由,突然下詔:「今便祗順天命,出遜別宮,禪位於隋,一依唐、虞、漢、魏故事。」丞相楊堅三次辭讓皆不被接受。靜帝派遣兼太傅、上柱國、杞國公宇文樁奉宣冊書,再度表明自己的禪讓之意,而後更派遣大宗伯、大將軍、金城公趙煚呈送皇帝璽紱(印綬),百官也勸楊堅接受禪讓。最終,楊堅接受了。

二月十四日,楊堅自丞相府中著常服進入皇宮,在臨光殿中完成各種儀式,登上了皇帝位,並在長安城南郊設立祭壇,向上天報告即位一事;此外,亦到宗廟向祖先報告,頒布大赦,改元為開皇元年。據說京師長安出現祥雲,於是楊堅「易周氏官儀,依漢、魏之舊」,以高熲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逐一任命百官(上述見於《隋書》卷一〈高祖帝紀(上)〉),隋王朝就此建立。

這齣禪讓劇的演出,是由博陵崔氏的崔仲方所謀劃,其始可追溯到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宣帝之死。《隋書》卷六十〈崔仲方傳〉記載了後續內容:

會帝崩,高祖為丞相,與仲方相見,握手極歡,仲方亦歸心焉。其夜上便宜十八事,高祖並嘉納之。又見眾望有歸,陰勸高祖應天受命,高祖從之。及受禪,上召仲方與高熲議正朔服色事。仲方曰:「晉為金行,後魏為水,周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統。又聖躬載誕之初,有赤光之瑞,車服旗牲,並宜用赤。」又勸上除六官,請依漢魏之舊。上皆從之。

楊堅幾度辭讓亦出自崔仲方的參謀,但終歸是楊堅強烈的意志主導了這一切的發生。這種強烈的意志指向「以堯舜、漢魏故事是依」,遂使禪讓一事得以實行,而政治上「廢北周六官,依漢魏舊制」也在進行。

應該注意的是,儘管楊堅明言(新制度)依據的是「漢魏故事」、「漢魏之舊」,但此處「漢魏」之「漢」實是曹魏繼承的東漢之制,而非西漢之制。東漢之制以儒家意識形態為基礎,以禮樂制度的形成為核心,是自西漢後期元帝開始,到東漢明帝時期,百年間所奠定的古典國制。此種禮樂制度在東漢被稱之為「元始故事」,到了繼承曹魏的西晉時期,「漢魏故事」、「漢魏舊事」等說法被確定下來。直至南朝、甚至是北魏孝文帝的諸多改革,「漢魏故事」、「舊事」仍是參考的對象。以天下秩序(即所謂「國家意識形態」)為基礎的儒家學說,在西漢以後各個王朝國制的創立及改革時,始終都是最高的參照標準。可以說,這就是中國所建立的古典國家制度。

在東漢明帝時確立、於曹魏時期繼承、到了西晉成為「故事」的中國古典國家制度的內容包含:表示擁有天下的國號(朝代名);以洛陽為首都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三公、尚書體制為基礎的官僚制;以郊祀、宗廟、元會禮儀為中心的各種國家祭祀與禮儀體系的整頓。東漢明帝永平二年、三年(公元60年)時確立的禮樂制度正是這一切的完成形態。隋文帝楊堅強調的「漢魏故事」、「漢魏之舊」,明顯是指明帝永平年間所確立的國家制度。這種國家制度的意識形態基礎與天下秩序密切相關,「帝國」正是這種國家制度所展現的多元面貌之一。

對日本的史學界來說,「帝國」的定義仍然面貌不清,在此我們不會詳細提及各種定義。本文所指涉的「帝國」一詞,既用於理應通貫內外的普遍性原理,又意指一個對內擁有廣大疆域、對外抱持著軍事擴張傾向的政治社會。作為學術語言的「國家」相當於古代漢語中的「天下」,我在《中國古代的王權與天下秩序》一文中,將與「天下觀」相關的中國古代國家型態界定為天下型國家。天下型國家的本質為:作為天子的皇帝,根據戶籍與地圖(也就是「版圖」),對生民/百姓進行實質統治並且疆域廣大的政治社會。此外,由於王朝創立初期,內部的實際支配往往不包含異民族,故而呈現出民族國家的面貌;而到了王朝興盛期,由於強大的對外軍事擴張,內部的實際支配看似又包含了異民族,轉而呈現出帝國的面貌。「天下」是所謂民族國家與帝國面貌相互轉化的政治社會。這是一種理應通貫內外的普遍性原理——一個對內擁有廣大疆域、對外抱持著軍事擴張傾向的政治社會,既是拙作對「帝國」的界定,也是作為中國固有國家型態的「天下型國家」,其呈現帝國面貌時的定義。

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抱持著軍事擴張的傾向,將異民族納入版圖,建構典型帝國的是西漢。我在2010年出版的著作中指出,漢朝版圖可分三部分:中央首都圈(三輔)、從首都圈周邊往外擴展的地方郡國(內郡),最後是與異民族雜居的邊陲地帶(邊郡)。邊郡對外的軍事需求與首都圈的政治、經濟需求,導致財政物流與獻物貢納的關係組織化,中心與周邊的內部結構大抵由此建立;中心與周邊的外部結構則藉由帝國化而展開。漢武帝時期,天下型國家的帝國面貌顯著,這在當時的禮樂制度中自然也有鮮明反映,只是其表現形式與軍事、財政、政治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不同。因此,隋文帝楊堅標榜「天下大同」的樂制改革也顯現出面貌紛呈的結果。

開皇二年,隋文帝楊堅即位第二年,開始依照漢魏舊制進行樂制改革。隋朝樂制改革不僅僅是單一王朝樂制的設立,更是漢魏古典樂制的再編組與新樂制的創立,並制度化為唐代以後諸王朝的樂制基礎。這種樂制以宮廷音樂為中心,與禮制表裡一體地形成禮樂制度,根據所謂「天下大同」的獨特世界觀與政治意識形態,促使中華帝國的政治秩序建立。拙著以古典國家制度的本源──禮樂制度中的樂制,其歷史發展為焦點,企圖解釋從漢至唐初中國古代國家的帝國特質。

中國古代專制國家的政治秩序、或者說,上層建築的特質是以法制與禮樂制度聯合維繫的。為了理解傳統中國的國家制度,必須沒有偏廢地全盤了解以律令為代表的法制與禮樂制度。若偏於法制,秦始皇以來的中國可與近世歐洲的絕對主義國家比肩,由此產生奇妙的學說;若偏於禮樂,很可能呈現出被巫術規範的、還不可以稱之為國家的半開化社會。只有在法制與禮制錯綜複雜的結構中,形成與維持中國古代國家固有秩序的真實面貌才能被人所理解。

由於近年禮制、祭祀的研究大為興盛,在禮制、祭祀的國家制度這個課題中,許多事實已經變得清楚了。儘管如此,與傳統的中國法制史研究的水平相比,禮制、祭祀的研究現況仍遠遠不如。特別是相對於禮制的樂制,如果扣除中國音樂史研究的積累,不足感就更為明顯。

《禮記》四十九篇除了《樂記》,還包含《孝經·廣要道》的「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與樂的互補關係是存在的。禮儀、祭祀的進行皆有其節度,如《唐六典》卷十四〈協律郎〉記載:「使陽而不敢散,陰而不敢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暢於中,發於外,以應天地之合。」

中國歷代宮廷音樂的特質大抵見於《孝經廣要道》:以導正社會風俗為中心,重視政治的道德效果,歌謳王朝的文治與武功;進而又見於《唐六典》:以天地、宇宙秩序的調和與維持為目的。而制禮作樂是有德天子才被允許的特權。以上種種是音樂在古典國家制度上佔有確切不移的地位的理由。

然而,音樂與禮制不同,禮制通常不適用於統治階級以外(原為大夫以上)的群體,但音樂卻與社會、民眾維持緊密的關係。相較於可根據語言文字加以傳授的禮制,以身體技能為主的音樂、特別是宮廷音樂,樂人基於樂伎與樂曲的直接傳授是必要的。正因如此,王朝滅亡與樂人四散,有時會使傳承斷絕。王朝興起時將流散民間的樂人再次聚集,並採集民間傳承的樂曲與樂伎,完成樂制的復興與再編組。有些學者認為,與其注重中國古代國家的樂制能夠導正社會風俗的特質,不如注重它深深地倚賴民間音樂與樂人,注入新的生命力,因而被強化、維持的一面。但本文則強調,歷代建構樂制的重點在於如何將國家制度與帝國安排成應有的面貌,社會基礎及樂曲傳承的關係往往排除在外,不予考慮。

拙作以隋文帝的目標:古典國家制度──「漢魏故事」為線索,企圖闡明隋代樂制改革的歷史意義,全書內容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有聲的帝國」:整體上指出樂製作為東漢前期古典國制的一部分,並分析《郊祀歌》十九章、《安世房中歌》十七章,藉以闡明「大予樂」形成之前的西漢樂制與禮樂的特質。第二部「天下大同之樂」:以隋文帝的樂制改革為焦點,探討「大予樂」之後的樂制演變及其反映的帝國特質。第三部「隋唐樂制與日本雅樂的源流」:具體說明隨著隋代樂制改革的成功,隋唐前期樂制如何影響日本雅樂的形成。透過日本古代律令制國家的樂制編組,其帝國面貌的一面將變得鮮明。

相關焦點

  • 渡邊信一郎,將音樂玩出花的動畫導演,一部星際牛仔足以封神
    渡邊信一郎執導過的動畫作品,基本上都沒有特別差的,即便說渡邊信一郎在推出了《東京殘響》後,這部作品在觀眾中有贊有貶,但從整體上而言,渡邊信一郎確實還是質量的保證。看過渡邊信一郎執導的動畫作品的觀眾們,除了被渡邊信一郎駕馭故事的能力折服之外,在渡邊信一郎的動畫世界中,音樂是特別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於在渡邊信一郎的心目中,音樂與動畫畫面的重要性是同等的。
  • 豆瓣9.5,骨頭社+渡邊信一郎,這部新番鎖定年度最佳音樂動畫
    至於 Flying DOG,則是一家知名的日本音樂公司,從09年成立至今的十年時間當中一直深耕於原創動漫音樂的創作,這種積累能夠帶予《CAROLE & TUESDAY》這部音樂番劇的潤色可是不容小覷呢。但是,如若要論到製作陣容裡頭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那就絕對非「渡邊信一郎」莫屬了。
  • 前EVA時代名聲大噪的渡邊信一郎,爵士和黑人音樂是他致勝的關鍵
    前EVA時代名聲大噪的渡邊信一郎,爵士和黑人音樂是他致勝的關鍵!就動漫的直接構成關係來看,其實動畫製作公司和動漫的成型的關係更大,而觀眾和讀者們一般直接關注和了解到的也是這一部分。優秀的監督確切地來說對於一部日本動漫作品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品,固然也是存在那種雪中送炭的存在的,比如說當年骨頭社的實驗性作品《太空丹迪》這部作品基本上就屬於是這個類型。
  • 中國古代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農業曾是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強大的標誌。在中國古代,以自然小農經濟為主的經濟形態讓我國在世界經濟的地位一直屬於前列。據數據統計,北宋時期,中國的GDP達到了全球的60%。馬哲裡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麼研究中國古代的經濟對理解中國古代的全局是必不可少的。那麼中國古代經濟一路走來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簡單研究一番。
  • 古代「圖書館」是如何藏書的?淺談中國古代官府徵書制度的演變
    一、官府藏書體系的發展1.官府藏書體系起源於商周其中多以皇家藏書為主,因為奴隸制社會的君主或官員大臣才是文化、文字的持有者,他們將在治理國家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文書之保存在官府裡,這就形成了最早的官府藏書。
  • 什麼是官德:中國古代官吏考課制度中的「官德」
    縱觀中國古代歷代王朝,始終把以德治官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治民先治吏成為共識。中國古代思想家所闡述的「徒法不足以自行」,「明主治吏不治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都說明官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政風純正、官吏清廉是歷代帝王和黎民百姓所祈盼的,因為它關係著國家經濟的繁榮和政治的穩定。因此,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官吏的道德品質,要求官吏「清」、「慎」、「勤」,使對「官德」的考察在中國古代考課制度中佔主要地位。古代的考課制度,又稱為考績、考功,是按照一定標準,對在職官吏的官德、政績和功過的考核並評定優劣等級的一種制度,是中國古代職官管理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
  • 渡邊信一郎——牛仔,武士以及布魯斯
    1 關於渡邊信一郎這個人(我找到了一張帥氣的照片)渡邊信一郎至今還活躍在業內,他所監督的作品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在其中穿插著豐富且驚豔的配樂(他也是一位音樂製作人),事實上,他監督的《卡羅爾與星期二》乾脆就是一部音樂番,兩位女主在火星追逐音樂夢想的故事勵志且溫馨
  • 渡邊信一郎——牛仔,武士以及布魯斯
    ,他所監督的作品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在其中穿插著豐富且驚豔的配樂(他也是一位音樂製作人),事實上,他監督的《卡羅爾與星期二》乾脆就是一部音樂番,兩位女主在火星追逐音樂夢想的故事勵志且溫馨,我卻總是串臺回想起《星際牛仔》的賞金獵人們。
  • c渡邊信一郎——牛仔,武士以及布魯斯
    渡邊信一郎至今還活躍在業內,他所監督的作品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在其中穿插著豐富且驚豔的配樂(他也是一位音樂製作人),事實上,他監督的《卡羅爾與星期二》乾脆就是一部音樂番,兩位女主在火星追逐音樂夢想的故事勵志且溫馨,我卻總是串臺回想起《星際牛仔》的賞金獵人們。
  • 《桃與末世之書》:在2020年代尋找渡邊信一郎
    之後,這種爆炸頭的設計頻繁出現在渡邊信一郎之後的作品中,成為其慣用表達之一。 有趣的是,《桃與末世之書》的黑曜石同樣頂著一個爆炸頭。而其殺手組織「黑崎八侍」的背景,以及同樣背叛組織的經歷,則拉近了其與史派克的人設。 人物性格方面,在《混沌武士》中,頂著爆炸頭的無幻代表著陽剛、熱烈和單純。
  • 中國古代經濟史系列——4中國古代的土地和賦稅制度
    順應這一歷史發展趨勢,春秋時期的的諸侯國改革中,都涉及到了國家賦稅制度的變革,如齊國管仲的「相地而衰徵」和魯國的「初稅畝」,都實行按畝收稅,促使耕地由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轉向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戰國時期,隨著地主階級變法運動的開展,最終在各諸侯國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典型事例如秦國的商鞅變法中「為田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 期待《卡羅爾&星期二》之後,渡邊信一郎帶來下一個驚喜
    但是對於這部音樂神番,更多觀眾是抱寬容態度的。紮實而簡約的畫風、星際科幻的世界觀以及讓人驚嘆的音樂製作,這些因素的疊加為《卡羅爾&星期二》贏得了極好的口碑。當然更重要的,這部番劇的背後是那個被稱作「神作製造機」的男人——渡邊信一郎。乍一看渡邊信一郎,你很難不注意到他那副王家衛式的墨鏡,再翻看他的履歷,就會驚嘆地發現,他製作或監督的番劇基本都在豆瓣8分以上。
  • 古代制度有多嚴格?女子衣物顏色不能隨便穿,不同地位有不同劃分
    古代制度有多嚴格?女子衣物顏色不能隨便穿,不同地位有不同劃分在古代後宮中地位最尊貴的就是皇后了,只有皇后有資格站在君王旁邊,死後與君王合葬。有一句話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就指的是妻子,所以皇后就是皇上的妻子。在古代明黃色的衣服,不能隨便穿,尤其是在皇室,這是代表皇上的象徵。所以在後宮也是一樣,只有皇后可以穿明黃色和正紅色的衣服。
  • 這是值得了解的音樂與動畫大師
    今天想介紹的是在日本具有動畫大師地位,在國內名聲不大的渡邊信一郎,他的音樂搭檔是音樂大師菅野洋子。上世紀80年代,渡邊和菅野首次合作,不過奠定地位的作品是在1998年再度合作的《星際牛仔》,配上布魯斯的牛仔作品,讓多少人從中懂得何謂「男人的浪漫」,是一隻眼看著過去,一隻眼看著未來,一朵玫瑰掉落在泥窪裡,漫天大雨都滅不掉的堅決。
  • 第2課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 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 第2課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臘的政治制度1.歷史背景(1)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城邦國家發展起來。(2)城邦公民直接參與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3)希臘各城邦長期獨立,各城邦的制度千差萬別。
  • 繼承制度的退演,為何嫡長子繼承制始終居於主流地位?
    文丨深度歷史觀(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古代確定繼承人的方式通常以立嫡長子為主流,但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進程中,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作為主流確定繼承人的方式外,古人立儲的方式還有立長
  • 漫談古代的秩祿制度,古代公務員待遇如何?包拯不貪在於賺的太多
    古代受儒家思想影響,封建社會時期的讀書人和官員地位高貴,儘管官場如戰場,儘管伴君如伴虎,儘管一失足會成千古恨,但是還是很多普通百姓趨之若鶩,想步入仕途,光宗耀祖。
  • 日本的天皇制度,為什麼能夠一直存在,至今地位也絲毫沒有動搖
    日本的天皇制度,非常的奇特,存在的時間相當的久遠。有一些人認為「天皇」這個稱呼來源中國,其實並不是這樣,早在推古朝時期,日本的官員向日本君主提出了這個稱謂。在日本古代,「天皇」的意思是,把君主比作宇宙中心的北極星,而其他的形成圍繞在他的身邊,天皇就是北極星,是政治的中心,永遠不會改變。
  • 喪葬制度如何形成?古代喪葬禮儀有多繁複?從《周禮》說古代喪葬
    準確來說,這是古代喪葬制度的成因之一。那麼,古代喪葬制度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今天咱們來說一下這個話題,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喪葬制度起源、喪禮制度和埋葬制度。一、喪葬制度起源在我國古代,一些成規模的制度形成,大多都是在周朝,包括喪葬制度。
  • 等級制度:政治制度 戒備森嚴
    在古代奴隸制國家中,到處都有十分森嚴的等級制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代等級制度。古羅馬社會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各個等級。平民、奴隸是被壓迫階級,奴隸在最底層,連人身的自由都沒有。這種等級制度,就是奴隸主階級層層統治勞動人民的一種政治制度。它使奴隸主壓迫剝削奴隸的階級關係合法化。它具體規定了奴隸主階級內部各個等級之間的不同待遇,也規定了奴隸的被奴役地位。這就是說,奴隸主階級利用這種等級制度來鞏固和發展奴隸制的經濟基礎,並鞏固和加強奴隸主階級對廣大奴隸和勞動人民實行野蠻的、絕對的統治。我國奴隸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是以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