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駁西方亂貼「戰狼外交」標籤:「實為話語陷阱,要讓中國放棄...

2020-12-24 瀟湘晨報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6日報導,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說,「戰狼外交」的標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是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

報導稱,樂玉成12月5日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駁斥「戰狼外交」的說法,為中國辯護。

他指出,今年以來,國際上的反華敵對勢力大肆攻擊打壓中國,極力向中國「甩鍋」推責,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對無辜中國企業大打出手,蓄意攻擊中國共產黨和政治制度,脅迫他國「圍堵」、「對抗」中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對這種不擇手段的打壓遏制,中國不可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自然要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

他稱「戰狼外交」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來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現在恰恰是別人到我們家門口耀武揚威,對我們的家務事橫加幹涉,還喋喋不休地對我們進行辱罵抹黑。我們無路可退,不得不奮起自衛,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

【來源:參考消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戰狼外交」 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2020年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要知道,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
  • 西方給中國打上「戰狼外交」的標籤,華春瑩霸氣回應道出我們的心聲
    不過最近中國這隻「小兔子」也開始咬人了,也因此在最近一段時間裡,有許多的西方媒體也在評論中國的外交是「戰狼外交」,對此作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華春瑩就做出了十分霸氣的回應,真的是道出了我們的心聲。為了正義,做「戰狼」又何妨在近期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到,最近有德國媒體批評中國的外交是「戰狼外交」對此作為中國外交部對此有何評價,被問到這個問題後的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就直接表示,關於「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目的是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讓中方放棄說出事實真相的權利。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結果自己先栽了
    要不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真是個悲劇。如果這個大失誤在#中國#成為熱點的話,我一點都不會奇怪:西方竟然連#人權#的權和用來整理乾草垛的杈都分不清……《每日鏡報》把權寫成了杈:這就是德國的「中國能力」。華春瑩強調,如果有些人因為中國面對毫無底線的攻擊、抹黑和謾罵做出回擊、說明事實真相,就把中國外交稱作「戰狼」外交的話,那麼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今年,西方個別國家多次給中國貼上「戰狼外交」標籤,抹黑中國,中方在多種場合都做過回應。
  • 中國搞「戰狼外交」?華春瑩三個字霸氣回應
    中國搞「戰狼外交」?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對此,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說到「戰狼外交」,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同個別國家之間是發生了一些事情,「但是這些事情當中哪一次、哪一件是由中方首先挑釁引起的?哪一次、哪一件是中方在幹涉別國內政?哪一次、哪一件是中方在威脅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
  • 「戰狼外交」戳中了西方哪些神經?對中國是好是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最近,外媒又開始炒作「戰狼外交」這個詞兒了。那他們到底如何看待所謂的「戰狼外交」呢?所謂「戰狼外交」又產生了何種效果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在12月1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戰狼外交」,她表示,從根本上講,關於「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通過給中國扣上這頂帽子,威脅和訛詐中方,讓中方放棄說出事實真相的權利。毛澤東同志早就講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做「戰狼」又何妨?
  • 外交部副部長談所謂戰狼外交標籤: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看...
    封面新聞外交部副部長談所謂戰狼外交標籤: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5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要知道,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現在恰恰是別人到我們家門口耀武揚威,對我們的家務事橫加幹涉,還喋喋不休地對我們進行辱罵抹黑,我們無路可退,不得不奮起自衛,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顯而易見,「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
  • 中國絕不做沉默羔羊!華春瑩公開回應所謂「戰狼外交」,全程硬懟
    一段時間以來,部分西方國家和媒體自命不凡,頻頻在涉華議題上指手畫腳,以為自己站在「人權」和「道德」的高處,對中國進行惡意攻擊與抹黑。諷刺的是,德國《每日鏡報》近日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然而卻將一個大紅色的錯別字印在了自己的版面上。
  • 被德媒評「戰狼外交」,為了我國利益和尊嚴,成為「戰狼」又何妨
    在12月11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於現場媒體對於提出我國「戰狼外交」和「脅迫式外交」的理念,所表示,對於炒作的「戰狼外交」,每一次的事件都是別國對我國進行首先的挑釁,而我國每次也都只是僅僅說出事情的真相,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 德國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 外交部:中國不主動惹事 但也不怕事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
    【外交部副部長談所謂戰狼外交標籤】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要知道,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
  • 德國媒體指責中國「戰狼外交」並把「權」寫成「杈」,外交部回應
    《北京日報》記者: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你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杈」,遭到中方媒體嘲笑。
  • 華春瑩詳談「戰狼外交」:為了國家利益尊嚴,做戰狼又何妨?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了『杈』,遭到了中方媒體的一片嘲笑。
  • 回應「戰狼外交」,華春瑩提到了這部經典電視劇
    回應「戰狼外交」,華春瑩提到了這部經典電視劇 2020-12-11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胡錫進:西方這套話語陷阱 中國人務必要小心
    【西方這套話語陷阱 中國人務必要小心】中國社會的價值體系與西方社會真的非常不同嗎?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同社會、地理單元之間,不同文明和國家之間的差異是在縮小還是擴大呢?老胡認為是在逐漸縮小的。原因在於經濟文化交往在不可逆轉地持續增加,全球化不僅僅發生在經濟和信息領域,而是產生了全面效果。
  • 美要瘋狂挑釁,中國必奉陪!10日,外交部火力全開,美國聽仔細
    儘管近期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但川普政府對華挑釁可謂是瘋狂至極,當地時間7日,美國財政部悍然宣布對14位中國全國人大官員實施制裁,就在同一天,美國眾議院通過所謂的「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企圖藉此插手我國內部事務。
  • 難道中國只能做沉默的羔羊?華春瑩昨天霸氣回應的問題,今天王毅...
    要不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真是個悲劇。如果這個大失誤在中國成為熱點的話,我一點都不會奇怪:西方竟然連「權」和用來整理乾草垛的「杈」都分不清…… 每日鏡報把「權」寫成了「杈」:這就是德國的「中國能力」。(譯者註:「中國能力」是前幾年德國外交部和一些漢學家大力呼籲的,他們認為德國即使是跟法國、英國比起來,對於中國的了解也太少了,且與中國與德國密切的經貿關係不匹配。)
  • 想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樂玉成霸氣發聲:中國外交沒有軟骨
    當前,國際環境與世界政治格局正因為新冠疫情而發生深刻改變,中國作為世界主要大國之一也受到更多關注,中國外交官們的一舉一動更是被外界拿著「放大鏡」來解讀。一段時間以來,外界對中國外交有種種非議,質疑中國外交越來越強硬,甚至將此稱為所謂「戰狼外交」。
  • 寫「中國報導」的記者不懂一點中文?德媒報導批中國 字寫錯了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點,成為「杈」字,遭到許多讀者和網友嘲諷。
  • 霸氣回應「戰狼外交」,華春瑩說出14億中國人的心聲
    「戰狼外交」本來就是一種對中國外交的片面印象,在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華春瑩霸氣回應「戰狼外交」,說出了14億中國人的心聲。其次,華春瑩說起了「戰狼外交」,質疑用「戰狼外交」為中國的外交扣上帽子的人。華春瑩強調,「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咄咄逼人從來不是我們的外交傳統,但是,卑躬屈膝也不是中國人的氣節」。
  • 是戰狼,還是熊貓?一個比喻的選擇,盡顯語言魅力
    我駐意大使李軍華接受意媒體《晚郵報》採訪時,否定了記者對我們貼上「戰狼」的標籤,而是主動換了一個「功夫熊貓」的標籤。當時採訪記者的問題是這樣的:多年來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外交機構都很安靜、很謹慎,為什麼最近很多中國大使開始積極發聲了?有人用「戰狼」來形容中國外交的輿論戰,您是「戰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