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版都是這個錯別字!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結果自己先栽了

2020-12-22 北晚新視覺網

德國《每日鏡報》12月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

這家對中國了解並不到位的德國媒體,盲目自信地在自己的版面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錯別字↓↓

半個版面印著巨大紅色漢字「杈」字,解釋稱這個漢字是「強大的標誌,象徵著權力」。懂中文的讀者一看,驚呆了……

當地時間12月9日,致力於漢語教學的柏林自由大學教授顧安達在自己的海外社交媒體帳號上震驚地寫道:

是不是有人故意整《每日鏡報》呢?要不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真是個悲劇。如果這個大失誤在#中國#成為熱點的話,我一點都不會奇怪:西方竟然連#人權#的權和用來整理乾草垛的杈都分不清……

《每日鏡報》把權寫成了杈:這就是德國的「中國能力」。(譯者註:「中國能力」是前幾年德國外交部和一些漢學家大力呼籲的,他們認為德國即使是跟法國、英國比起來,對於中國的了解也太少了,且與中國與德國密切的經貿關係不匹配。)

文章揚言:「來自北京的『戰狼』——中國外交官越來越有侵略性了。中國的外交官正在逐步拋棄掉外交的克制。作為威懾,他們對批評進行猛烈的反擊。」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杈』,遭到中方媒體嘲笑。但其實這個低級錯誤也不奇怪,因為的確,現在有些人經常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其事地對中國進行著無中生有的指責。」

其實,此前中方就已經多次對所謂的「戰狼」外交做出過正面回答。外交部表示,我們從來不會主動欺凌別人,但同時,中國人是有原則、有骨氣的。對於蓄意的中傷,我們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的榮譽和民族尊嚴。對於無端的抹黑,我們一定會擺明事實真相,堅決維護公平正義和人類良知。

「那些總想給中國扣上霸權帽子的人,恰恰是自己抱著霸權不放的人。」

他們指責傷不了中國半分,只是暴露了自己的無知和下限。

延伸閱讀:

華春瑩連續兩天回應「戰狼外交」:是對中國外交的汙名化

12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說「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回應稱:「昨天我已經非常詳細地闡述了對有人炒作所謂『戰狼外交』的看法,只要理性地回顧和分析一下,哪一次、哪一件是由中方首先挑釁或者威脅別國,我想就會得出公正的、客觀的結論。如果只是因為中國『塊頭大』,就認為中方說出事實真相、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尊嚴是『脅迫』和『戰狼』,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也是對中國外交的汙名化。」

華春瑩說,一個普通公民都有權依法行使正當防衛的權利,難道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反而不能擁有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權利嗎?

華春瑩指出,歐盟本身就是多邊主義的成果,也一向以堅持多邊主義為榮。一段時間以來,歐盟也是單邊主義的受害者,一直強調要堅持戰略自主。「我想在涉及到大是大非的原則性的問題上,不應該不分是非,只講立場。我們希望歐方尊重事實,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不搞雙重標準,真正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開放合作。」

12月10日,華春瑩在回應相關提問時強調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咄咄逼人從來不是我們的外交傳統。但是,卑躬屈膝也不是中國人的氣節。面對霸權霸凌,毛澤東同志早就講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不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不會被脅迫訛詐。

華春瑩強調,如果有些人因為中國面對毫無底線的攻擊、抹黑和謾罵做出回擊、說明事實真相,就把中國外交稱作「戰狼」外交的話,那麼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

今年,西方個別國家多次給中國貼上「戰狼外交」標籤,抹黑中國,中方在多種場合都做過回應。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5月24日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戰狼外交」的問題,有記者問,有人覺得中國外交變得越來越咄咄逼人,越來越強硬。中國外交是否已經放棄了韜光養晦的原則?

對此,王毅回答說,中國始終奉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同時,中國人是有原則、有骨氣的。

王毅說:「對於蓄意的中傷,我們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的榮譽和民族尊嚴。對於無端的抹黑,我們一定會擺明事實真相,堅決維護公平正義和人類良知。」

王毅強調:「不管中國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都不會在國際上稱王稱霸,都將始終站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一邊,站在歷史發展潮流的正確一邊。那些總想給中國扣上霸權帽子的人,恰恰是自己抱著霸權不放的人。」

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出席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智庫理論與實踐》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樂玉成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要知道,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現在恰恰是別人到我們家門口耀武揚威,對我們的家務事橫加幹涉,還喋喋不休地對我們進行辱罵抹黑,我們無路可退,不得不奮起自衛,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顯而易見,「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

樂玉成說;「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

(原標題:半個版都是這個錯別字,德媒指責中國結果自己先栽了)

來源:綜合中國日報、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10

相關焦點

  • 德媒對中國釋放一信號,中方大使館嚴厲駁斥
    但近期,德媒卻對中國釋放出了危險信號,幾家社交媒體進行多番不切實際報導,試圖誤導國民對中國輿論動向。至於新冠病毒源頭到底在哪,還需要一個不斷追溯科學過程,目前,誰都沒有確切證據。德國媒體這行為無疑是唯恐天下不亂,用自己狹隘見給全球共抗疫情添堵。
  • 被德媒評「戰狼外交」,為了我國利益和尊嚴,成為「戰狼」又何妨
    在12月11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於現場媒體對於提出我國「戰狼外交」和「脅迫式外交」的理念,所表示,對於炒作的「戰狼外交」,每一次的事件都是別國對我國進行首先的挑釁,而我國每次也都只是僅僅說出事情的真相,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 中國絕不做沉默羔羊!華春瑩公開回應所謂「戰狼外交」,全程硬懟
    一段時間以來,部分西方國家和媒體自命不凡,頻頻在涉華議題上指手畫腳,以為自己站在「人權」和「道德」的高處,對中國進行惡意攻擊與抹黑。諷刺的是,德國《每日鏡報》近日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然而卻將一個大紅色的錯別字印在了自己的版面上。
  • 德國媒體指責中國「戰狼外交」並把「權」寫成「杈」,外交部回應
    《北京日報》記者: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你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杈」,遭到中方媒體嘲笑。
  • 德國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 外交部:中國不主動惹事 但也不怕事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霸氣回應「戰狼外交」,華春瑩說出14億中國人的心聲
    「戰狼外交」本來就是一種對中國外交的片面印象,在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華春瑩霸氣回應「戰狼外交」,說出了14億中國人的心聲。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12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被問及「中國的戰狼」這篇報導時,華春瑩首先談起了文章中的錯別字「杈」,華春瑩表示,其實這個低級錯誤也不奇怪,因為的確,現在有些人經常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其事地對中國進行著無中生有的指責。
  • 中國搞「戰狼外交」?華春瑩三個字霸氣回應
    中國搞「戰狼外交」?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對此,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說到「戰狼外交」,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同個別國家之間是發生了一些事情,「但是這些事情當中哪一次、哪一件是由中方首先挑釁引起的?哪一次、哪一件是中方在幹涉別國內政?哪一次、哪一件是中方在威脅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
  • 寫「中國報導」的記者不懂一點中文?德媒報導批中國,字寫錯了
    【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點,成為「杈」字,遭到許多讀者和網友嘲諷。《環球時報》記者看到,這篇文章刊登在8日出版的《每日鏡報》的第六版。作者是該報記者克勞迪婭·馮·薩爾森。這名記者曾駐俄羅斯和東歐,從簡歷看沒有中國經歷。報導內容了無新意,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
  • 華春瑩詳談「戰狼外交」:為了國家利益尊嚴,做戰狼又何妨?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了『杈』,遭到了中方媒體的一片嘲笑。
  • 「戰狼外交」戳中了西方哪些神經?對中國是好是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最近,外媒又開始炒作「戰狼外交」這個詞兒了。那他們到底如何看待所謂的「戰狼外交」呢?所謂「戰狼外交」又產生了何種效果呢?首先,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既然外媒都用上「戰狼外交」這樣的詞彙了,其態度基本是負面無疑了。彭博社說,北京更有力地捍衛自己的利益,但各國可能聯合起來對抗中國,這將對中國不利。《華爾街日報》說,隨著來自北京的壓力越來越大,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溫和看法迅速減弱。
  • 回應「戰狼外交」,華春瑩提到了這部經典電視劇
    針對有外媒指責中國實行「戰狼外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現在有些人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介事地對中國進行無中生有的指責。為了維護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了維護國家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我想問問那些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的人,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過迪士尼動畫片《獅子王》?不知道他們怎麼評價那個可愛的小獅子——在各種懷疑、責難和打擊中成長和成熟起來的辛巴?」華春瑩說。
  • 寫「中國報導」的記者不懂一點中文?德媒報導批中國 字寫錯了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點,成為「杈」字,遭到許多讀者和網友嘲諷。
  • 西方給中國打上「戰狼外交」的標籤,華春瑩霸氣回應道出我們的心聲
    中國此前一直都是以一直人畜無害的「小白兔」的形象來示人的,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也一直都是以和為貴,為此經常在聯合國上攻擊這個、打擊那個的美國還嘲諷中國的「棄權票先生」。不過最近中國這隻「小兔子」也開始咬人了,也因此在最近一段時間裡,有許多的西方媒體也在評論中國的外交是「戰狼外交」,對此作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華春瑩就做出了十分霸氣的回應,真的是道出了我們的心聲。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戰狼外交」 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2020年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要知道,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
  • 華春瑩連續兩天回應「戰狼外交」說了什麼?戰狼外交是什麼意思
    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Nicolas Chapuis)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說「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華春瑩回應「戰狼式」外交:真正厲害的女人,是威而不怒的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中國外交:做一隻反擊「瘋狼」的「功夫熊貓」
    最近,在國際輿論場上有關「中國外交是不是『戰狼外交』」的討論日益激烈。持此論這認為,中國外交官最近的言論只是「呈口舌之快、無事生非」,且已經「讓中國在國際社會變得孤立」。然而,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讓我們用事實和邏輯來說話。
  • ...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
  • 中國駁西方亂貼「戰狼外交」標籤:「實為話語陷阱,要讓中國放棄...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6日報導,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說,「戰狼外交」的標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是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
  • 難道中國只能做沉默的羔羊?華春瑩昨天霸氣回應的問題,今天王毅...
    文章指責中國「做出如此激烈的反應」,並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方外交官的舉止「更具侵略性」,中國實行「戰狼外交」。 十分誇張的是,德國《每日鏡報》同時使用了半個版面的篇幅,刊登了一個錯別字「杈」。它還煞有介事得解釋稱這個漢字是「強大的標誌,象徵著權力」。懂中文的讀者一看,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