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99.4%大眾日報記者 毛鑫鑫
2020-11-11 16:04:26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抓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係畜產品有效供給,關係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記者從省畜牧局獲悉,目前,山東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9.4%,53%的規模養殖場配備了臭氣減排設施。同時,大力推廣獸藥減抗、低蛋白飼料應用、節水養殖等源頭減量技術模式,推進精準飼餵、智能環控等設施應用,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創建國家級示範場462家、省級1940家、市縣級1萬多家。
「我省注重強化項目帶動,落實省級以上財政資金21.25億元,在56個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項目,支持159個第三方集中處理機構發展有機肥和沼氣等資源化利用產業,帶動全省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9.8%。」省畜牧局局長唐建俊介紹,同時培育多元主體,全省已有沼氣工程162個、商品有機肥企業169個、生物菌劑企業31個、裝備製造企業53個,產品門類全、企業實力強、市場影響大。
為推動農牧循環,我省積極引導畜禽養殖向糧食主產區、果菜茶優勢區及沿黃區域等土地承載潛力大的區域轉移。推廣「土地流轉+飼草生產+畜禽養殖+糞肥還田」種養結合循環模式,發展糧改飼260萬畝,培育糞肥收運還田專業化服務組織和鄉間施肥隊356個,全省60%以上規模養殖場流轉土地發展種養結合模式。支持種植主體施用糞肥,鼓勵液體糞肥機械化施用,化肥、農藥使用量較2015年分別減少15%、23%。創建綠色示範縣20個、畜牧業旅遊示範區116個。
另外,成立省級農牧循環產業聯盟,搭建產學研用溝通對接平臺,因地制宜發展形成就近消納、自產自銷、合作互助、第三方收集處理等4種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的組織模式,初步建立各環節對接順暢、利益聯結緊密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毛鑫鑫 通訊員 吳孝兵 報導)
責任編輯: 高翔
打開大眾日報客戶端閱讀全文
網友評論
滑動提交數據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