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兩件書法入國展,創作過程原來是這樣……

2020-12-22 書法田園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四川成都書法家龔斌的楷書、隸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成為這屆國展上,為數不多的多件作品入展的書法家。

龔斌

在創作手記中,龔斌談到了兩件作品創作的過程,我們從中能夠看到一個書法家是如何準備投稿作品的。這些經驗,或許給我們的創作以啟示。

龔斌書法

龔斌的創作手記

看到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徵稿信息,內心是相當複雜和忐忑的,四年一屆的國展,機會難得。人生掐頭去尾,中間能有幾個四年啊。

讀完徵稿信息,我仿佛看到全國各地書法愛好者以及早已成名的書家為此忙碌的場景:或許他們已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正準備投稿,或許他們正在伏案疾書,再不濟至少也在準備筆、墨、紙、硯。

龔斌12屆國展入展楷書作品

我思考該以怎樣的方式去參與這一場文化盛宴。這麼多年來,我雖然一直在學習、積累、調整,但始終不太熱衷於參加這種高規格的展覽。不是不想或不屑,而是覺得自己的能力還不夠。

一晃過了3個月,展覽截稿迫在眉睫,再不行動,一切又將成為過眼煙雲。

備足材料,選內容,斟酌書法風格……幾天下來,已經7月份了。平時我在師妹李香凝女士那兒幫忙搞些書法培訓,那裡場地寬敞,氛圍濃厚,適合創作。7月9日,我在那裡創作完第一件大字魏碑作品。因字數少,上午兩小時寫了三遍選了一件。

龔斌12屆國展入展隸書作品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一個人可以同時投多體書作,並可多體同時入展。這讓很多書法功底深、書法修養全面的人「不安分」起來。我想既然所有材料都備齊了,就再寫一張隸書作品吧。作品因字多,寫了兩遍,選了一件。等到隸書、楷書兩件作品粘貼拼接完成,已是7月中旬了。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把作品寄出去的那一瞬間,感覺了卻一樁很大的心事。

入展固然可喜,但充其量是一時的談資和話題。無論人生的生存狀態如何,既然把書法當作愛好,就得堅持學習、思考,哪怕是業餘狀態也要按專業精神對待。只有這樣神凝心專,收穫才可能在意料之外。

龔斌書法作品

關於龔斌

龔斌生於蒼溪,後又移居成都。因為父親及兄長都是當地有名的書法家,所以他從小就受到薰陶而熱愛書法。和很多人的學書路徑一樣,龔斌最初入手的也是唐楷,尤其對歐陽詢的書法比較鍾愛。後來又從北朝墓誌上溯到魏晉二王,再下涉宋元名家。

龔斌曾說,歲月艱難,亦曾彷徨迷茫,雖潦倒而獨不能棄手中之筆,每有佳帖,必傾囊相購,朝夕相對,描摹揣度,稍有會意而喜不自勝。這種二十多年對書法藝術艱辛的求索精神,奠定了他後來五體皆能的基礎。

龔斌書法作品

真正讓龔斌的書法發生改變的,是2012年他拜在當代書法名家洪厚甜先生的門下。從流溯源,悉心探究,對書法體系構架重新進行深入思考和系統研究。從三代鼎彝重新紮根,浸淫秦漢碑版,而於歷代法帖無不手摹心追,數年深耕,開其茅塞,使他能在書法五體上輕鬆地進行表現。

與很多書法家不同的是,龔斌除了寫字以外,還喜愛讀先秦散文及唐宋文學。當代書法家,大多追求技法的精熟,而於文化一途並不太在意。殊不知,書法除了技法以外,更需要文化的涵養,方才能夠行深致遠。龔斌能夠有這樣的雅好,他的書法也就多了讓人期待的地方。

龔斌書法作品

相關焦點

  • 以三種書體入書法國展,他是如何做到的?
    在十二屆國展上,書家李炯峰的行書、草書、楷書三件作品入展。十二屆國展因為是分書體評審,允許一個作者投幾種書體,所以一些擅長多種書體的作者投稿有了更多選擇。李炯峰給學生示範臨帖十二屆國展評審後統計發現,此次國展同時入展幾件作品作者並不多,成績最好的也就入展3件,而且這樣的作者並不多,只六七人而已。說到這兒,就知道李炯峰多厲害了。
  • 8尺整紙、16釐米單字,他以「大作」入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書家謝紅兵以楷書入展。平日謝紅兵涉獵的書體較多,為何他選擇楷書投稿?本也擅長小楷的他,為何又選擇大字楷書呢?在他的《創作手記》中,對這些問題做了回答,從中我們也可以學到投稿的技巧。
  • 廣東青年書法家兩作入國展,行書寫了1700字,楷書僅寫14字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廣東青年書法家董文科的楷書、行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能在國展上兩件作品入展,表現出不凡的創作實力。他首次以唐楷投稿,只寫了14個字,就入了國展董文科12屆國展入展楷書這一次,優秀的作品必定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的,國展作者是如何創作國展作品的,必定能給我們的書法創作帶來一些可以借鑑的經驗。
  • 首場「國展」!293件全國正體書法精品亮相西海岸新區
    青島西海岸報/西海岸新聞網記者 李濤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個啟動並展出的高規格「國展」——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日前在西海岸新區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從全國近18000件來稿中評選出的293件精品,極大豐富了西海岸新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西海岸新區書法藝術的繁榮發展。1月8日,備受書法界矚目的「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在西海岸新區舉行。本次展覽是新冠疫情以來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個啟動並展出的高規格「國展」。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18級學生李金昊的草書作品入展。草書歷來被認為最有藝術表現力的書體,但因為其既要注意法度,又要注意精神表達,所以具有很大的難度。李金昊能以草書入國展,已屬不易;但知道了他僅僅是個00後、20歲小夥子,則更加難得。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青年書法家謝紅兵的楷書作品庾信《從駕觀講武》中堂入展。整個2019年,謝紅兵除了在書法全國展入展以外,還在書法報舉辦的書法海選中獲得金獎,在多個展覽中入展,可謂收穫頗豐。
  • 書法國展上的歐體楷書,為何更青睞小歐?
    常有人說,寫唐楷難以入國展,其實這只是片面的認識。且不說在歷屆國展都能出現的褚遂良、顏真卿系列的作品,在十二屆國展上還出現了一件柳體作品。在當下的書法展覽中,有個現象就是取法精純的作品越來越受關注。12屆國展上的柳體楷書作品以十二屆國展為例,就有多件歐體作品,尤其是歐陽詢的行書風格的作品比較多。作為楷書,歐體風格的也有好幾件。
  • 全國書法展爆醜聞?4件作品涉嫌抄襲,「母本」被網友扒出
    近三十多年來,書法展賽接連不斷,既鍛鍊了新人,也促進了書法的繁榮。在書畫市場繁榮的情況下,國展入選、獲獎所帶來的「名利雙收」,也讓一些書畫愛好者在私利的驅動下,靠不正當的手段入展、獲獎。第五屆正體書法展展廳在剛剛開幕不久的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上,有朋友發現展覽中的幾件作品似曾相識,經過仔細比對後發現,這幾件作品原來是有「母本」的,是抄襲了之前一些展覽上入展的作品。
  • 潘永耀的書法創作經驗:靜坐片刻,物我兩忘,猛而下筆,不計工拙
    廣東潘永耀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錄古詩數首》 編輯 廣東潘永耀入展十二屆國展《錄古詩數首》創作手記: 我第一次入國展是第九屆,已過十二載。
  • 這樣寫楷書才是正道,端莊凝厚、賞心悅目,書友:難入書協和國展
    如果說,中國書法裡的草書是如天空、由不拘的飛翔,那麼行書則猶如快步疾行、瀟灑風流,而楷書則是靜默的端坐、端雅秀麗。相信有很多書友也有此種感受,這似乎是書法與現代藝術中的音樂舞蹈及繪畫所能共通的,他們都有著節奏、韻律。
  • 吳山石獲評全省「三大國展」先進個人!為德州唯一入選者
    日前,山東省委宣傳部辦公室發布關於對「三大國展」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獲獎作品進行表揚獎勵的通知,對全省13個集體、52名個人、468件入展作品給予表揚。其中,德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吳山石獲評「三大國展」先進個人,為我市唯一入選者。
  • 書法國展獲獎作品,寫得太巧、太新
    在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上,山東書法家張志鴻以隸書作品,獲得優秀獎,成為那一屆國展最優秀的作者之一。他的獲獎作品,以隸書書寫自作詩詞,洋洋灑灑、密密麻麻,能看出書寫功力是很紮實的。
  • 學習書法,有什麼冷門的隸書字帖,容易入展?
    有網友問學習書法,有什麼冷門的隸書字帖,容易入展?參加比賽和展覽確實需要考慮這個問題,書法水平有了,也練習了很長時間書法,但是參加比賽還是上不了國展甚至省級書法展,就需要考慮一下風格取法和作品章法設計的問題了。
  • 陳志軒·2019入展獲獎書法作品
    「周慧珺杯」上海市扇面書法大賽(一等獎/最高獎)2019上海市書法篆刻臨摹展(入展)慶祝建國70周年「夢陽杯」全國專題書法展(入展)「相約河豚島」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收藏作品/最高獎) 「黨風正,國家強」 廣州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書畫大賽(入選)2019年莘莊鎮第四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臨摹與創作特展)(入展
  • 沈濟文:「合璧書」書法的創作過程和意義
    中國書法之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因為中國的書法在幾千年中國文化沉澱過程中不斷升華的產物,是中國在書法藝術上的偉大創舉。幾千年來,人們為了表達思想、觀念,追求幸福、美滿、長壽的意願,又在書法創作中,借鑑了漢字中代表吉祥意思的福、祿、壽、喜、財等文字,進行書法創作,並將這些吉祥文字與百、千、萬字進行結合,創作了許多中國特有的百字圖、千字圖、萬字圖。
  • 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青島啟幕
    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青島啟幕。 胡耀傑 攝中新網青島1月8日電 (記者 胡耀傑)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8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幕。本屆展覽是新冠疫情以來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個啟動並展出的高規格「國展」,展出的293件入展精品是從全國近18000件來稿中嚴格評選而出,包括篆書、隸書、楷書三種正書書體。
  • 第十一屆「觀音山杯」書法篆刻藝術大展 獲獎和入展作品高達365件
    第十一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自開始徵稿以來,受到全國各地以及海外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積極響應,其中不乏國展高手。本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充分吸取了前十屆賽事的成功經驗。首次增加篆刻內容,進一步提高了「觀音山杯」大獎的獎金,鼓勵投稿作者以不同書體參賽,評委們經過多輪評審,最終評選出獲獎和入展作品365件。
  • 上海書法篆刻大展:呈現當下創作,獲獎入展者趨年輕化
    澎湃新聞在現場了解到,展覽分中華藝術宮與上海文聯兩個展區,共展出244件作品,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此次展覽80、90後作者共80名,佔總數的43%,比上一屆高11個百分點,大展獲獎入展作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 一位文化部長寫的狂草,曾經賣了4000多萬,被書法界封為「神筆」
    在學習傳統方面,王鐸曾說「書不入魏晉,終入野道」。這句話基本概括了後世書家取得成就的原因,從晉人之後,能夠聞名於世的大書法家,無一不是在「二王」的基礎上吸取營養在進行發揮而最後卓然成家的。王鐸在狂草上的成就是建立在對於傳統深厚的功力之上的,他對於魏晉唐宋諸賢的書法臨習和體會是那個時代其餘諸家所難以企及的。
  • 東莞28件作品入展省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
    近日,由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等主辦「大瀝杯」廣東省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在廣東書法園舉行。其中,東莞共有26位書家的28件作品入展,展覽時間將截止到12月5日。據介紹,自展覽啟動以來,廣大書法作者踴躍投稿,省書協會員和各地市參賽書法作者超千人,覆蓋廣州、佛山、深圳、中山、東莞、汕頭、湛江、茂名等大部分地區,投稿總數超過2200件。經過專家評審團的評審和篩選,評出了299件入展作品,涵蓋了楷、行,書、書、隸、篆諸體。其中優秀作品共35件。展覽同時展出評委作品、特邀作品2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