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青年書法家兩作入國展,行書寫了1700字,楷書僅寫14字

2020-12-17 書法田園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廣東青年書法家董文科的楷書、行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能在國展上兩件作品入展,表現出不凡的創作實力。#國展書法家#

董文科

他的楷書作品在展廳現場很出彩,因為大字楷書對聯,在現場多是密密麻麻的小字作品中,有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對於他的楷書作品的優點與缺點,我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專門作了評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翻看。他首次以唐楷投稿,只寫了14個字,就入了國展

董文科12屆國展入展楷書

這一次,優秀的作品必定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的,國展作者是如何創作國展作品的,必定能給我們的書法創作帶來一些可以借鑑的經驗。下面我們就通過他的《創作手記》,來看看董文科是如何創作這兩件作品的。

創作手記

文:董文科

筆:加制山水(小)、狼羊一品(大)

墨:紅星墨液、一得閣超濃

紙:福建老玉扣、八尺鎏金蠟染宣

硯:小瓷碟、瓷盤

創作地點:逸文書院

01行書作品的創作

董文科12屆楷書入展作品

十二屆國展徵稿啟事出來後,我便決定用小行書作為主要投展書體,因為最近兩三年基本用功於小行書。在全國第三屆冊頁書法作品展中,我的行書作品入展,也給自己增添了一點自信。

書體定下後,我開始著手進行準備工作:內容選定為《徐霞客遊記》中的一篇,約1700字;形制採用常見的七小塊拼接,按形制打一遍草稿,以便了解大概布局;紙張準備的是福建老玉扣,按草稿裁好大小。一應用具齊備後,正式創作已是六月底,是日較為空閒。

董文科行書作品

創作時風格決定靠近二王,再加一些宋人意趣,用筆偏向厚重樸拙一路,章法結合遊記內容,儘量追求自然,避免過於花哨。完成後整體觀之,塊面主次明顯,用筆結字也較為和諧統一。對文字進行仔細校對後,發現幾處錯、漏,更改數張後,最終定稿。

02楷書作品的創作

楷書作品投展我是第一次,為什麼用唐楷投展?一是因為常年從事小學書法教學,工作需要,唐楷幾乎天天寫,熟悉。二是考慮到近年楷書入展作品80%以上是魏碑類,唐楷投展者可能不多,可以避開擁堵。三是我投的形式是對聯,字不多,工作量小,創作起來較為輕鬆,落選也不吃虧。

董文科楷書作品

因行書作品已完成,心態比較放鬆。在桌上寫大尺幅作品最好有熟悉的人幫忙抻紙,一天晚飯後,剛好老婆有空,便決定開始創作。紙張準備了四種顏色的民清風鎏金蠟染紙,按要求裁好。

所選擇的內容是平時教學時特別留意的聯句,有出處,熟悉,也好寫。考慮到一種書風在表現上比較單調,於是在用筆上進行融合,以顏楷為主基調,輔以《雁塔聖教序》的靈動,再加入行書的呼應連貫,以增強書寫性與筆墨的表現張力。沒有做流行的誇張對比、變形,力求正大氣象。

董文科創作後的留影

四種顏色的紙各寫了一遍,最後選擇與內容較為協調的藕紅色那一副,落款、蓋印也較簡潔。張壁一看,雖仍有欠缺,但基本表現了心中所想的端莊、厚重、雅致的書風。於是,第二天連同行書作品一起送裝裱店作簡單託底拼接後,便順豐寄出了。

董文科作品

03結語

後面好消息相繼傳來,先收到面試簡訊的是楷書,第二天收到行書面試簡訊。而能最終入展,我想,除去老婆幫忙抻紙的功勞外,可能是我準備得比較充分,比如用紙,我感興趣的紙基本都會囤一點備用;教學中碰到好寫的內容我也會專門記下來。

創作過程中我已盡心盡力,至於結果,就順其自然。

董文科作品

相關焦點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青年書法家謝紅兵的楷書作品庾信《從駕觀講武》中堂入展。整個2019年,謝紅兵除了在書法全國展入展以外,還在書法報舉辦的書法海選中獲得金獎,在多個展覽中入展,可謂收穫頗豐。
  • 書法國展上的歐體楷書,為何更青睞小歐?
    常有人說,寫唐楷難以入國展,其實這只是片面的認識。且不說在歷屆國展都能出現的褚遂良、顏真卿系列的作品,在十二屆國展上還出現了一件柳體作品。在當下的書法展覽中,有個現象就是取法精純的作品越來越受關注。12屆國展上的柳體楷書作品以十二屆國展為例,就有多件歐體作品,尤其是歐陽詢的行書風格的作品比較多。作為楷書,歐體風格的也有好幾件。
  • 這樣寫楷書才是正道,端莊凝厚、賞心悅目,書友:難入書協和國展
    如果說,中國書法裡的草書是如天空、由不拘的飛翔,那麼行書則猶如快步疾行、瀟灑風流,而楷書則是靜默的端坐、端雅秀麗。相信有很多書友也有此種感受,這似乎是書法與現代藝術中的音樂舞蹈及繪畫所能共通的,他們都有著節奏、韻律。
  • 以三種書體入書法國展,他是如何做到的?
    在十二屆國展上,書家李炯峰的行書、草書、楷書三件作品入展。十二屆國展因為是分書體評審,允許一個作者投幾種書體,所以一些擅長多種書體的作者投稿有了更多選擇。楷書)墨:紅星墨汁紙:白色生宣(行書、草書)、淡黃蠟染宣(楷書)創作環境:工作室本次國展,餘有幸以三種書體入展。
  • 田英章的鋼筆行書,寫得比毛筆還要好看,雋秀清麗自然流暢,好字
    鋼筆行書的線條流暢活潑 ,富有節奏感和跳躍性,加之鋼筆字小,筆尖活動範圍小,如果手感不靈敏,就寫不出優美的線條來。同時,它具有草書的簡易使轉.但比不上草書狂放潦草,比草書易認。鋼筆行書用筆比鋼筆楷書率意,結體比鋼筆楷書流動。它是以草書用筆的放縱性,衝破鋼筆楷書用筆的嚴謹性,形成的楷法、草法有機融為一體的新體式。
  • 他的兩件書法入國展,創作過程原來是這樣……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四川成都書法家龔斌的楷書、隸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成為這屆國展上,為數不多的多件作品入展的書法家。龔斌在創作手記中,龔斌談到了兩件作品創作的過程,我們從中能夠看到一個書法家是如何準備投稿作品的。這些經驗,或許給我們的創作以啟示。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夏雲,鋼筆行書品鑑,用筆自然雋秀,真書法也
    行書藝術的地位及行書的筆法簡化簡述:行書在書法藝術的發展中享有獨特的地位,表現在自產生時起,歷朝不衰,湧現出大量名家名作,其他所有書體與之相比均遠遠遜色。這一狀況在當今時代更顯得突出,幾乎在所有大型綜合展覽上,行書均佔絕對優勢。
  • 行書結構不搞懂,越寫越糊塗……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書、楷書。在日常書寫時,由於楷書點畫要求嚴格,寫起來又慢,故在實用書寫時,往往不寫嚴格意義上的楷書,但作為書法學習者來說,又是必須練習的一種書體。通過練習楷書,掌握書法的結體和用筆的基本規律。 而對行書來說,不論從藝術或實用,都是在普遍書寫的一種書體。
  • 青年文藝家速寫17丨14歲被批評字醜,28歲獲全國大獎,書法人生逆襲...
    14歲,成績名列前茅,卻因為字太醜被老師嫌棄。28歲,在全國書壇屢獲大獎,被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盛讚。來自上海金山的青年書法家張豐的求藝之路,可謂是一段「逆襲傳說」。習字的起源,是因為那一手破字,讓他的班主任實在看不下去了,這個成績名列前茅,卻常常要被扣「卷面分」的尖子生,被叫到了老師辦公室談心:「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寫不好字可能會影響我的中考成績,勸我找本字帖,每天提筆練上幾個字。」
  • 行書偏旁部首,寫一手好字就得用這種方法!
    寫好了偏旁,書法也就成了一半,偏旁沒有固定的寫法,不同的字組合方式就不一樣。以下僅列「二王」書法中的部分典型部首,以供參考。 1.「十」部 這一部首書寫時要注意不同的起筆方式、連帶方式,以及橫與豎的不同組合方式。
  • 8尺整紙、16釐米單字,他以「大作」入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書家謝紅兵以楷書入展。平日謝紅兵涉獵的書體較多,為何他選擇楷書投稿?本也擅長小楷的他,為何又選擇大字楷書呢?在他的《創作手記》中,對這些問題做了回答,從中我們也可以學到投稿的技巧。
  • 怎樣才能寫好行書
    要想練好行書,首先要練好楷書的基本功,以求形神兼備。因為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行書的書寫速度要比楷書快,由於運筆快,在楷書中方折平直的筆畫變得屈曲圓轉,提按頓挫的筆法變得流暢飛動。要寫好行書,只有掌握好點畫、部首、結構、章法等技法,才能為寫好行書打基礎,那麼下面介紹以下幾種具體的技巧,僅供參考。
  • 北京著名書法家田伯平,行書楷書作品欣賞,網友:意到筆隨真書法
    字中規中矩、嫵媚好看,有一種一見喜歡、不過如此的感覺,不像同是行書的王羲之的字,有韻味、越看越有味的那種。這就像中國古典園林構圖建造那樣,一進大門不讓你一覽無餘,定有隔牆、透窗之類的遮擋物,使你有須再探究的情趣。當然、任何書法,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喜歡是因人而異的。
  • 這樣寫行書,就漂亮多了!
    雖然不同書法家的行書面目各異,如王羲之行書有王羲之的風格,米芾行書有米芾的風格,趙孟頫行書有趙孟頫的風格,不一而足,但基本筆法的運用和變化卻大同小異。歸納起來,大致有「六變」: 一、變方為圓
  • 楷書好寫呢,還是行楷好寫?舉兩個常用字,詳細講解細節之處寫法
    楷書好寫呢,還是行楷好寫?舉兩個常用字,詳細講解細節之處寫法。不要以為筆畫少的字就好寫,其實不然。往往越是筆畫少,才越是難安排筆畫的位置與結構。下面講一講「業」字、「楊」字的寫法要領,用兩種字體:楷書、行楷。
  • 王羲之留給後人的1000個字,專家:學好這些,你能超越9成書法家
    梁武帝命令當時的頂尖書法家,從王羲之存世的法帖當中,選出了1000個極為經典且不重複的漢字,讓當代的大文學家周興嗣寫成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於是就成為了書法史上最有價值的文章,後世的書法家幾乎每個人都寫過。
  • 書法家啟驤:寫好字 做好事 做好人
    原標題:書法家啟驤:寫好字 做好事 做好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與魂 教孩子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何以能五千年綿延不絕,傳到今天?我覺得就是因為有統一的『中國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大篆、戰國文字、小篆、隸書到後來的楷書、行書、草書,漢字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
  • 只要練好哪些字?寫書法就容易了!
    無論是日常寫字,還是練習書法,總會遇到好寫與不好寫的字。 哪個字好寫或不好寫,並沒有公認的定義,但有一些定律。 對書寫者而言,同一個字,有人認為難寫,有人認為好寫。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結構、生理狀態和心理活動都不盡相同。
  • 他毛筆正楷寫得很漂亮,硬筆書法寫得也很美,名字叫荊霄鵬
    荊霄鵬,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硯田書院特聘教授、《語文報·書法版》特約編委、特約高級書寫員、《書法報·硬筆書法》特約創作員、大眾書畫院學術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書法教師,九年義務教育《寫字》《書法》教材範字書寫者。
  • 一代奇才,寫了最美行楷,這字足以驚豔整個書法史!
    書法史上個個成名的書法家幾乎都是全才,對於經史子集皆能通曉,這也是一個書法家最基本的素養,沒有一定的學問基礎,其書法也並不會長遠。我們今天就介紹一位書法史上的一位全才,也是一個奇才,他寫出了最美的行楷,這字秀美無雙,足以驚豔整個書法史,令後人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