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王 柄,才華與成就交相輝映
文/甘肅 西堃
#天水#王柄先生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楊家寺鎮街上人,出生於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四日。一九五〇年楊家寺(士子鎮中心小學)畢業,同年考入天水師範簡師部上學。一九五四年畢業後考入同校普師部,一九五七年畢業後分配至天水縣太京附中任教。一九五九年一月至一九五九年九月籌辦天水市文聯。一九五九年九月至一九六〇年二月,天水市九中任教。一九六〇年二月至一九六〇年九月,一九六〇年九月至一九六八年八月,天水縣三中(新陽中學)任教。天水市文化館工作。一九六八年八月,天水縣委報導組工作。一九七四年入黨,同年十月任天水縣委報導組組長。一九八三年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一九九六年在北道區政協學習委會員主任崗位上退休。
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七日陽光明媚的下午,在王老的居所,我與老人促膝交談,先生的八十五年人生歷程娓娓道來。父親給小學畢業的王柄的人生設計是學中醫,生性倔強的他考取了天水師範。在天水師範上學半年後他不上了,想做其他事情,沒有成功,再考,因此,別人三年的簡師他上了四年。工作後輾轉了幾個單位,尤其是八十年代,麥積山文管所所長、麥積公社黨委書記、天水日報編輯都放棄了,王先生有他的主張,他只在他自己設計的門路上前行,那些看似耀眼的崗位並不適合他。
王柄先生可能就是一顆文宿星,他的一生都在寫作上奮進。
一九五四年,十九歲的王柄開始寫作,一年後,他的敘事長詩《王大媽養雞》在《甘肅農民報》上發表。今天,二十歲的文學能有幾人在省級報刊上發表大部頭文學作品呢?隨後,《甘肅日報》、《甘肅文藝》(今《飛天》雜誌)等報刊發表他的《剪窗花》等詩歌、兒歌作品。一九五八年在《甘肅日報》上發表了大量民歌。一九六〇年,王柄創作的《八字憲法》歌詞在《群眾音樂》上發表,陝西廣播電臺面向全國播送,引起強烈反響。
這段時間寫了幾篇小說,以「小」為主,因形勢原因不得已放棄。
採寫天水縣石佛幼兒園的《讓祖國的花朵開得更鮮豔》作為典型層層推薦,直至中宣部、教育部,成為全國典型。
報導天水縣甘泉公社黃家莊大隊發動群眾制訂鄉規民約,堅持用共產主義思想、道德教育農民,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制訂鄉規民約,村風家風大變》的通訊稿也成全國典型,收入中宣部年鑑。
介紹天水縣東風小學學生學馬克思主義的報導於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新華社蘭州分社將此文收入甘肅省中學試用課本《農村應用文》一九七五年三月第一版。
「十年教員,十五年新聞工作者,人報、甘報、甘農報三個報紙上發表了一百八十多件新聞稿件,一百多件內參。」王老如數家珍地給我介紹他十五年新聞報導的成績。一個縣級報導組組長,能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作品,兩篇通訊稿成為全國典型,是什麼成績?我曾經在一家報社的宣傳欄上見到某市委關於在中央新聞媒體上發表新聞稿件進行獎勵的文件,人報上發表一篇五百字以上的獎勵兩千元,是中級職稱記者月工資的四倍。有記者指出,自八十年代以來,這家報社記者採寫的報導沒有一篇上過人報,甘報都上不去,人家有駐站記者呢,而早在七十年代,王柄先生竟然是這等成就。
對於當老師這十年時光,先生還是滿意的。「崇道,世範,傳道,授業,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要成為一名好教師,首先要學有所成,要立得住,並且這個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一生的任務,不能有任何止步不前的滿足感。不論在學生中還是同行老師中,要有崇高的追求,要做表率,從點滴做起,從最細小的不起眼的事情做起,把這些事情做好,效果就出來了,學生、老師都看得見。」王老深情地說。
「在太京中學,從整頓學生衣冠做起。我們農村孩子,大多不注意個人衛生,不洗臉的,帽子斜掛在腦袋上的,上衣不系扣子的,我都一一糾正。教書之前先教如何做個好學生。教書的目的是育人。我的這一做法,引起了部分老師的反感,他們經常披著上衣走進教室,大大烈烈,衣冠不整,不注意個人形象。正衣冠、淨容貌,是我上每一節課的前奏。漸漸地,整個風氣好了起來。
「我效法五柳先生(陶潛)做人,以馬融(東漢)絳帳授學為範,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始終正面教育學生,對學生的問題以說服的辦法解決。有一個學生經常在課堂上偷看小說,我沒有公開批評,讓認真聽講,課餘大膽地看,學習其中的故事、人物,還可以借鑑小說的寫法寫作文,尤其是小說中好的詞語、比喻,要抄下來,經常看,變成自己的知識、本領。這個學生很聽我的話,後來成了同事,當了政府秘書長、科委主任。
「我在農村中學教書,可供學生閱讀的書籍特別少,我就要求學生以課本為主,多讀多背,告訴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把話說好,說精彩,說出水平來,一個是寫作能力,把文章寫好,能化腐朽為神奇更好。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像美術老師搞的靜物寫生一樣,讓學生面對鮮活的水果寫水果,從外表到果肉、再到果核,結果效果非常好。」
此時的王老好像是回到了三十多歲的講臺上。「當老師,首先自身要過硬,自己先做好人,再談教育人的事。這十年,我沒有虛度,一九六〇年,我參加了全省文教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成為全省優秀教師,受到表彰獎勵……」
王老的客廳掛著一副別致紅底燙金中堂,中堂是松鶴延年畫,對聯是「松高枝榮祥雲集,鶴壽延年福氣多」。這是他天水縣三中學生裴建國、丁鐵武、郭智魁、劉五榮、方雙存、張海錄、溫換生、謝全生、姚仲赦、高映成二〇一二年春節獻給王老先生的,整個屋子因為這紅黃書畫而顯得富麗堂皇。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學生如此崇拜,我認為足夠了。
退休後,王老開始了古體詩詞、散曲、楹聯的創作,先後出版《黃牛歌詩稿》《清平齋吟稿》《清平齋吟稿續集》三部詩集,發表古詩詞千餘首,作品入選百部計集,主編了《北道區民間歌謠》。近些年,他寫了不少序言和評論,提攜同道和晚輩在寫作上迅速上進。
王柄先生是楊家寺的一代學人,學優而仕,仕不忘本,堅守農家子弟的本分,恪守知識分子的操守,崇尚正義,不落俗塵,一生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是本籍後學者的典範楷模。
作者簡介: 西堃,甘肅天水知名作家,本名郭永傑,出版文學作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