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敏感的話題,也是十分重要的東西。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大部分人努力了一輩子,都是為了金錢而拼搏;張愛玲也曾說過:「我喜歡錢,我不知道錢的壞處,我只知道錢的好處。」確實,我對她的這句話,深以為然。不管是什麼時候,金錢對於女生來說,十分的重要,它代表的是一種實力,同時也是一種安全感。
在這個寸土寸金的社會,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想要享受更好的生活,也是依靠金錢才能現實的。而且,如今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方面,更是萬萬不能沒有金錢的;金錢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也能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能讓給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
而孩子們的眼中,金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單薄的紅紙,還是可以換取玩具的物品,亦或是可以購買糖果的錢幣呢?孩子不知道金錢對於家長的重要性,他們只知道,有錢了就可以去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金錢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沒有錢了,他們的父母就會吵架,自己也買不上喜歡的玩具了。相信很多父母,在生活中,都聽孩子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吧:「我們家有錢嗎?」「媽媽,你的工資是多少呀?」不知道,各位家長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作為一個並不富裕的媽媽,我在這裡給各位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案例一:小A問自己的爸爸:「爸爸,我們家很有錢嗎?」爸爸笑了笑說:「爸爸有錢,但是你沒有錢啊,金錢是需要自己努力工作去掙回來的;等你長大之後努力奮鬥,也會很有錢的。」
案例二:小B問自己的媽媽:「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小B的媽媽抱著孩子說:「是啊,我們家很有錢,而且這錢以後就是你的了。」
這是不同家庭的回答,往往不同的回答,就已經決定了孩子的教育方向,而不一樣的教育也決定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看看第一位寶爸的回答,這位爸爸其實是在教育孩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人生觀。這位寶爸是一個很清醒的人,他知道要如何教育好一個孩子;而生活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是一個勤奮刻苦、自力更生的好孩子,他們從小就明白沒有不勞而獲的美事,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
而另一個寶媽的回答,也許會養出一個懶惰不努力,總是想著天上掉餡餅的孩子;而長期生活在這種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變成一個懶惰的「啃老族」。父母要適當放開手,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讓孩子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中不斷地成長。
不要總是想著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家長要儘量引導孩子,想要什麼就自己去爭取,而不是只給孩子錢花。在生活中,家長們要如何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人生觀呢?
1)金錢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在日常生活中,金錢的存在感很強。因為,家長每次出門都要花錢,特別是家長帶著孩子去逛超市時,孩子遇見喜歡的東西就想購買,當孩子發現只有用錢,才可以獲得心儀之物時,孩子就會明白錢的重要性了。所以,家長們一味限制孩子用錢是沒有用的。家長要經常教育孩子,什麼是合理消費,什麼是過度消費,潛移默化地給孩子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影響孩子的消費觀。
2)家長們要教育孩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很多孩子在知道金錢的重要性之後,他們要是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想盡一切辦法購買;於是有些孩子就會去偷拿父母的錢包,自己去超市買玩具和零食。而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想要錢需要自己通過勞動獲得,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換取勞動費用,這樣孩子就會產生愛惜錢的心理,不亂花錢了。
3)家長不能「哭窮」,要給予孩子金錢上的安全感
你們發現沒有,很多家長經常對著自己的孩子「哭窮」。明明家裡就很有錢,卻因為不想讓自己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就開始欺騙自己的孩子,家裡沒有錢。而孩子就會信以為真,並養成自卑內向的性格,等有朝一日,孩子發現父母有錢了,你們猜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