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雖然和我國相鄰,卻有著和我國完全不同的文化,誠然,印度的歷史也很悠久,但在數千年的歷史中,種姓制度卻始終存在著,所以他也始終存在著很大的貧富差距,有錢人也就是印度的上等人,他們住在最好的城市,享受著最好的生活。而貧窮的人卻生活在貧民窟,過著邋遢不堪的生活,受到的待遇也是最差的。所以人們總覺得印度是骯髒、落後和貧窮的。那麼作為印度最高種姓的「婆羅門」到底有多牛呢?
在幾千年前,雅利安人侵略南亞次大陸,並徵服了當地的土著人後,就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奴隸制國家,並創立了種姓制度。起初的時候,雅利安人建立種姓制度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把人類劃分為高低貴賤的不同階級,而主要是為了確保雅利安人能夠始終持有掌政權,同時也讓各種工作的人數能夠保持著一定的數量。
可是隨著後來伊斯蘭教的入侵,並徵服了印度後,各個教義為了爭奪印度的統治權而不斷調整制度,最終在印度被英國侵佔以後,為了符合殖民者的需要而固定下來,成為了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
並不是印度才有種姓制度,其實在另外一些國家中也都普遍存在著,只是印度的種姓制度最為嚴重。種姓制度主要是把統治者作為中心,再以職業來劃分出的各種群體,而不同種姓的人又根據自己所居住的地區劃分出了很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再根據自己所居住的聚落,劃分出很多不同的聚落種姓,最後這些聚落種姓又劃分出不同行的外婚制氏族,如此層層緊扣,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會體系。
印度的種姓制度一共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除此之外,還有第五種姓達利特,不過這個種姓是最卑賤的,所以印度人根本不將它列入種姓之中。其中最高等級的是婆羅門,它也是印度的第一種姓,大部分都是一些僧侶、學者和祭司等特殊人群。因為印度是有名的宗教大國,而婆羅門特殊的地位和職業,讓它在印度就相當於神一樣的存在,是精神方面的最高統治者。
所以婆羅門在很多地方都享有特權,比如生活富裕,擁有大量的地產,很多印度人會向他們捐贈禮物,以求獲得他們的祝福,就連婆羅門剛出生的孩子都能獲得軍隊保護,此外,他們還不需要繳納任何的稅務,因為人們認為他們已經用虔誠的行為抵消掉所有的稅務了。而婆羅門還享有一個特權就是無論他們犯了什麼錯誤,都不需要受到法律的懲罰,而這些特權都是為了保證婆羅門的地位神聖不可侵犯,可以說,婆羅門是連法律都奈何不了的高種姓。
第二種姓是剎帝利。他們一般為統治階級的人,比如國王、大臣等軍事和行政方面的貴族,他們的存在一方面是為了守護婆羅門,一方面又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權力,從而保證了國家的正常運行。剎帝利擁有的是物質方面的實權,而婆羅門則是精神方面的掌控者。
第三種姓是吠舍。吠舍大部分都是雅利安人,也是社會中下階級的勞動者,比如客商、農夫等,他們在政治中沒有任何特權,同時又必須以納稅和布施等方式來供養前面兩個階級的人,不過雖然吠舍地位低下,但生活過得還是不錯的。
而最後一個種姓就是首陀羅了,他們就是被雅利安人徵服的土著居民,主要以奴隸、傭人和工匠等組成,在社會中沒有任何地位,也最遭人歧視,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伺候高種姓人,職業極其卑賤,但人口又是最多的一個種姓。
以上這些種姓都是世襲制,從生下來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是哪一種姓的人,之後幾乎就沒有更改的了。而且如果兩人在不同的種姓,那麼他們就不能結婚,否則他們的孩子就會成為雜種姓,一生都受人歧視。這種種姓制度的思想在印度非常普遍,即使後來印度獨立,並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在印度人的觀念裡已經根深蒂固,誰也無法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