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封神演義,申公豹是不可不提的一個角色,其在封神榜中的作用,有點類似《西遊記》中的豬八戒,有詼諧效應、搞笑成分。然而,申公豹有不同的版本,很多人印象中的申公豹,就像《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中的女巫婆、就像《金剛葫蘆娃》中的蠍子精,然而,那只是其中一個版本的申公豹,是影視為了效果塑造的申公豹,是小說為了文學效果,故意貶低的申公豹。
就像《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被貶汙得一塌糊塗,哪有人從小就立志要「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在《易中天品三國》中曹操殺呂伯奢一家,也有三個版本,曹操在月旦評中獲得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後,是大笑。而《三國演義》中,卻改成了大喜,一字之差,天壤之別。《三國演義》中,蔣幹盜書被人們所詬病,但是也有電影調侃,讀書人盜書,怎能叫盜呢?
單說「申公豹」這個名字,有三個版本:
一、申公二字,是上古時期的複姓,單名一個豹字,所以稱為申公豹。
二、姓申名豹,為申氏族部落的首領,而「公」字,是殷商時期的一種敬稱,故申豹被稱為:申公豹。周公為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單名旦,所以也被敬稱為周公旦。
三、最不可信的版本,《封神演義》中,直接將其稱為「申公豹」,姓申、名公豹。
說起申公豹,最可愛的版本,便是評書中的申公豹,簡直就是老頑童般的存在。要當老頑童,首先是符合「老」這個標準,申公豹是夠老的了,有一千年的修為,相比之下,其對手姜子牙也只有四十年修為。
起初要夠「頑」。
申公豹是法力高強,交際廣泛,口才極佳,但是卻閒不住,喜歡搬弄是非,申公豹在某處呆上個三天,定會搬弄出個是非來,惹得雙方大打出手,而申公豹在一旁看熱鬧取樂。所以有歇後語道:申公豹的嘴——搬弄是非。申公豹的母親——是非之母。
申公豹作為一個神仙,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和其他神仙一般,保持著鸞姿鳳態,過著餐葩飲露、超塵脫俗的神仙生活有何不好,為何要搬弄出這麼多是非?很大原因,是因為好玩。
終於有一天,元始天尊忍無可忍了,將申公豹趕出師門,申公豹也樂意,自此不用再受元始天尊和師兄南極仙翁的管教,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被趕出師門後,申公豹也常將「玉虛門下」掛在嘴邊,以此名號騙了許多妖怪陪他聊天,其中就包括軒轅墟三妖。
申公豹離開玉虛宮下界第一件事,找到了道友趙公明,在趙公明處談天說地住了一段時間,便將趙公明的黑虎給牽走當坐騎,緊接著,便來到朝歌想要目睹人間的王,來到朝歌前,先會會朝歌附近的道友,於是來到了女媧宮。
看到女媧宮上商紂王留下的褻瀆女媧之詩,申公豹幾度調侃稱為好詩,惹得女媧容顏大怒,將申公豹趕出女王宮,申公豹一邊安慰女媧稱作為神仙不可大動肝火,一邊跑向朝歌要商紂王通風報信,稱女媧要來報復。
跑到皇城跟前,發現城上冒著紅光,仔細一看是商紂王的太子武庚發出。這道紅光極為厲害,申公豹不敢近城,通風報信的念頭便取消了。申公豹覺得,這道紅光既然能讓神仙止步,有此神人在,女媧要找商紂王報仇,就沒那麼簡單了。
於是申公豹在一旁住了下來,準備看一場好戲。
參考:袁闊成評書之封神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