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養成這種性格難有大出息,要及時糾正

2020-12-14 育兒價值觀

相信對於每一個家長來說,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現在人們都比較講究全方位培養孩子,現在人們已經不僅僅只培養孩子的學習成績了,對於孩子的性格教育也尤其重視,因為很多心理學家都表示孩子的性格才會影響他未來一生的發展。

但不少家長表示想要把孩子養出一個樂觀開朗的孩子,但卻沒想到孩子最終成為一個窩裡橫外面慫的人。某天小張讓兒子軒軒去超市幫忙買牙膏,小張想兒子都已經10歲了,可以獨自去買牙膏了,但沒想到兒子出門之後表現得非常拘謹,唯唯諾諾的不敢說話。但是兒子回到家後,卻像個大爺一樣對著爸媽呼來喊去,這讓小張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相信有不少孩子都像小張的兒子軒軒這樣,到了外面表現的非常內向,不敢說話,表現的非常慫,但是在家裡就像是一個大爺一樣,對誰都呼來喊去的,稍有不順心就立馬大哭大鬧,這樣的孩子就是我們所說的"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在外面都有哪些表現?

1.害怕與人交流。

很多孩子在家裡表現的非常橫,但是出了門卻非常的慫,這樣的孩子往往都害怕與人交流,甚至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會變成一個不爭不搶的老好人。這樣的孩子往往都帶有一定的表討好型人格,因為他們心裡害怕自己不被他人所接受。

2.沒有安全感,不敢表達自己的感情。

孩子在外面慫,是因為這樣的孩子覺得外面的世界是沒有安全感的,所以不敢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孩子大多是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的,在他們看來離開了父母去到陌生的環境就會無從適應,不敢表達自己的感情以及自己的需求,生怕外界環境以及他人排斥自己

3.容易受到同學的打壓和欺負。

在家裡橫在外面慫的孩子,去到學校很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打壓和欺負,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正常的與其他同學交流。並且在和其他同學交流的時候帶有一定的討好型人格,但是這樣的討好並不會真的讓別的同學接受他,因為表現的過於慫,所以會導致其他的孩子打壓他並欺負他。

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現了上面三種特點,那麼家長一定要注意了,雖然我們的孩子在家中表現的非常蠻橫不講理,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在外面也是這樣的,每個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所以一定要關注他有沒有出現這幾種特徵。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窩裡橫,外面慫"這樣的性格

1.家長過於溺愛。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長的寵愛中長大的,但是家長的寵愛一定要有一定的限度,寵愛過頭了就成為了溺愛。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有90%的可能會形成人格缺陷。雖然說家長的溺愛給了一個孩子非常安全的環境,但這也導致孩子很難踏出這個安全區去踏入新的環境。

2.無條件的包容孩子

我們都知道孩子會犯很多錯誤,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怎麼做,相信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會無條件的包容孩子,在這些父母眼中看來孩子會犯錯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如果過於無條件的包容孩子所犯的錯誤,會導致孩子心中沒有正確的是非觀,這樣在進入學校等其他場所的時候會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擠,因為離開了家就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包容他了。

3.在放養模式的教育中長大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不能缺失來自父母的教育,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的本質就是模仿,而他們模仿的最好對象就是父母,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缺少了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在一种放養模式中長大,這樣的孩子在家中不會受到任何束縛,所以在家中就是一個小霸王,但是出了門孩子就會變得沒有膽量。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遠離這種性格

1.從小鍛鍊孩子的獨立意識

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難與挫折都被父母解決了,這樣的孩子無疑是在蜜罐中長大的,但是這樣的孩子往往沒有自己的獨立意識,遇到了問題,第一時間就想著如何依靠父母,所以出門在外就會變得非常慫。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從小讓孩子獨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不要幫助他們。

2.不要對孩子嬌生慣養

很多被嬌生慣養的孩子,他們在家中總是對自己的父母大呼小叫,面對父母就變成了一個大爺。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大哭大鬧。但是這種方法只對自己的父母管用,所以這樣的孩子出門之後會非常慫。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總是嬌慣他們,滿足他們的要求也要適當,不能想要什麼就輕易給他們。

3.培養他們離開舒適環境的能力

很多溺愛孩子的父母往往不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孩子總有一天是要離開家的,很多父母給予孩子過多的保護,就導致孩子認為家是最舒適安全的一個環境,讓他們離開這個環境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去很多陌生的環境,比如說學校、公司,所以父母要從小培養他們離開舒適環境的能力,比如說讓他們多去參加夏令營,以及其他安全的戶外活動,這樣才能培養孩子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

對於父母來說,一生當中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發展,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會給予他們過多的關心以及沒有必要的保護,這樣的愛往往會限制他們的發展。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帶給他們的愛,就像是溼棉襖,穿上沉,脫下來冷。對孩子真正的愛是讓他們獨立,讓他們敢於離開家飛往更高的遠方,而不是成為一個"窩裡橫外面慫"的人,不知道您的孩子有沒有這樣的性格呢?您都是如何處理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這3種行為,易養成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快停止
    冬冬這種表現其實就是「窩裡橫,外面慫」,而這種性格的養成,其實與家長的以下這3種行為有很大關係,家長一定得注意。 在生活中,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全都滿足,幫孩子做各種事情,甚至是吃飯穿衣從來都不讓孩子動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很容易成為「溫室中的花朵」。當在外面和別人相處時,就沒有了千依百順,孩子便會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因此父母對孩子的一味溺愛,便很容易養成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多半有個這樣的爹,現在改還不晚
    為人父母是一份艱巨的責任,選擇了迎接一個小生命就意味著會承擔更重的經濟壓力,要照顧他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他能夠獨立生活之前都要為他打算好一切,而事實上父母對子女的一生都捨不得放開手,即使自己老去,父母依然時時刻刻牽掛著自己的孩子。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教您3招,搞定孩子兩面性格
    「怎麼了,你平時在家不是很橫嘛,怎麼現在變得這麼慫了?」對寶寶這種 的行為,我既感到疑惑又感到無語,在家裡那麼耀武揚威,一出門就像換了一個人一般,慫巴巴的。
  • 窩裡橫外邊慫,孩子的兩面派性格,家長做過這3件事要負全責
    性格親和的孩子家長會擔心他在外面受委屈,性格過分霸道的孩子家長會擔心他惹禍,但比這兩者都要讓家長煩心的,就是「窩裡橫,外面慫」的兩面派性格。關於孩子的性格,有相當多的家長都覺得是先天養成的,是從基因裡帶來的,但其實在現代教育界中對這種說法是普遍否認的,我們公安大學的教育學研究者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的性格是與外界事物進行交流時所使用的一種一貫手段,而孩子先天是沒有與外界事物進行聯繫的,因此性格都是培養出來的。
  • 父親如果是這樣的性格,孩子將來很難有大出息,希望你沒有在其中
    但由於社會壓力的增大,很多孩子的父親為了生計,為了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拼命在外面工作。卻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聽你們老師說,你好像早戀了?有這回事嗎?」傍晚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吃飯,這時突然父親的一句話,讓整個氛圍陷入死寂當中。聽到這話,琪琪也沒有多加解釋,加速扒拉了兩口飯,直接一言不發的回臥室了。
  • 「家裡小老虎,外面小白兔」孩子有兩面性格?大多是受家庭影響
    為什麼孩子會養成「窩裡橫,外面慫」的雙面性格?大人的教育各有偏差,沒有形成統一的戰線容易造成孩子「窩裡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人戰線不統一,有人管的同時有人護,這樣雙重的教育環境下,給孩子提供了雙面性格養成的條件。
  • 孩子「家裡熊,外面慫」?家長避免這3個錯誤,讓孩子在家也乖巧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與條件的越來越好,許多父母也開始盡力滿足自己孩子的要求,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受到一點委屈,但有些孩子在這種愛下,卻逐漸形成了在家常常發脾氣和不尊重家長的壞習慣。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家長又該如何改變孩子「窩裡橫」的性格呢?掌握原因是關鍵。
  • 在家像貓在外像耗子,典型的窩裡橫性格,什麼家庭最容易養出來?
    文|文兒相信現在的很多家庭都有小孩子,而小孩子的性格也是各式各樣的。你見過這樣的寶寶嗎?在外面十分溫順,甚至別人欺負他也不敢吭氣,而在家裡卻是十分蠻橫,甚至不講理。對了,這就是我們說的「窩裡橫」。但可氣的是,一到外面,他見了人就跟老鼠見了貓似的,有些小朋友故意欺負他,也不知應對,一個勁地往大人身後躲!別提多窩囊了!唉!」說完這話,小華媽媽總是不停地嘆氣。附近的鄰居都知道她家有個四歲的小男孩,孩子看上去挺好的呀。鄰居們印象中這個孩子一直很乖,可聽媽媽這樣說,一點也想像不出這孩子在家會這麼橫,把他媽愁成這樣。看來,萬事不能看其表面。這孩子就是人們常說的「窩裡橫、外面慫。」
  • 在家裡很橫,在外面很慫,多半有個這樣的爸和媽,不怪孩子
    小孩子在家裡被捧著,不能讓受一點委屈,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更是心疼的不行,然而有這也的寶寶,家裡蠻不講理,當仁不讓,在外面卻一聲不說,受了委屈也受著,讓父母即生氣又無奈,但是父母卻沒想過孩子之所以這樣,是不是和自己也有關係。所謂孩子的早教,都是從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開始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 這四種「鬼精靈」的孩子,長大容易栽跟頭,若不糾正難有大出息
    文|西紅柿媽媽鬼精靈一樣的孩子,精明、有才氣、靈活多變。爸媽生養了這樣的子女,肯定會引以為豪,喜歡的不得了。只是,有的爸媽太驕傲,連孩子誤入歧途了,都沒意識到嚴重性。爸媽疏於對孩子的引導,導致孩子跌入坑中,很難有大出息。
  • 孩子有這些表現,證明三觀已「扭曲」,及時糾正避免影響孩子成長
    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三觀對孩子的影響Matt老師家庭教育集——孩子三觀「變形」,應及時糾正避免影響孩子人生。一個孩子是否有正確的三觀,只要看他(她)的父母日常待人接物、行事做法就能夠判斷了。三觀正的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感恩自己的家人;對事有正能量的認識;不以金錢為衡量人的標準。也許有家長認為,一個孩子才多大,怎麼可能對這種認識,太可笑了吧。可笑的不是孩子而是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孩子小就沒有三觀了嗎?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老話常說:「生孩子難,養孩子更難」,相比之下,我覺得教育孩子才是最考驗家長的問題,在育兒的過程中,家長不能打、不能罵,而且孩子還會在不經意間養成很多不好的性格和習慣。
  • 孩子在家是霸王,出門就變受氣包?試試EPS法,養出孩子好性格
    最近,朋友莉莉向兜媽抱怨:我家孩子總是窩裡橫,一出門就慫了。被別人搶了玩具啥的,立馬就哭鼻子,找媽媽,就是不敢自己搶回來,該怎麼辦吶。莉莉還補充了兩個故事,說孩子在家和在外,完全是兩個人,差距特別大。1.
  • 李玫瑾教授: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的性格特點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了,3到6歲就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關鍵時期,求知慾旺盛,自我意識覺醒,急需父母及時管教。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 孩子兩面派,該如何科學糾正?
    2、孩子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雖然在家裡感覺到安全,但是孩子心裡卻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去支撐他在外面,能夠去隨意做好自己,孩子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去支撐自己,在外面能夠像家裡那樣去隨意,孩子對於外界是有很強的戒備感會有自我保護意識。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管教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不僅聰明伶俐,還能走到哪裡都受歡迎,討人喜愛。而平時最受大家歡迎的孩子,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有禮貌、懂規矩。在一次採訪中,她談到孩子的性格問題時這樣說道:「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及時管教,不然會有大影響」。那麼吃飯時孩子出現的哪些壞習慣,家長不能忽視呢?
  • 人都是對最親近的人脾氣暴躁,而在外面卻表現得和藹可親,為什麼
    這是因為一、社會就是個江湖,在江湖上混,有一定的法則,作為一個個體,你要遵守這個法則在和別人的交往中,你講話做事不可能隨心所欲,事事都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尤其是面對你的同事,領導時,許多時候還要夾著尾巴做人。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中國的父母一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將來能有大出息,能夠孝順父母、過上好生活,因此他們對教育格外重視,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達到父母的期望,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有大出息,這其中包含的原因就很多了。
  • 我尋思著一隻貓能夠「窩裡橫」到什麼程度,直到我遇到了藍胖子
    我們常把在家囂張高冷至極、出門卻膽小秒慫的貓咪稱之為「窩裡橫」。我尋思著一隻貓咪到底能夠「窩裡橫」到什麼程度呢?遇到其它貓秒慫在鏟屎官面前又兇又霸道的藍胖子,到了其它貓咪面前,那表現,嘖嘖嘖,真是丟盡了鏟屎官的臉。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對外人溫和,對家人兇 孩子「窩裡橫」不是在於孩子,而是因為後天父母溺愛養成的。 孩子在外面受欺負後,壞情緒無法發洩別人身上,只能發洩到家裡,這種喜歡把情緒發洩到自己熟悉的人身上的現象,說明了孩子情商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