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內部刻「中國」二字,如今成為鎮國之寶

2020-12-14 歷史知識小達人

眾所周知,陝西省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先後有西周、秦、漢、唐等14個政權在陝西建都,因此陝西地下埋藏的大墓不計其數,所以陝西省也是一個文物大省。而陝西寶雞被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作為周秦王朝發祥地,迄今為止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數不勝數,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今天我要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村民賣到廢品收購站的東西,後來竟然是國寶。

事情回到1963年6月,陝西寶雞賈村鎮村民陳堆因老屋住不下,於是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而院子的後面就是土崖。8月份的午後的一場大雨,陳堆來到後院發現土崖坍塌地方有亮光刺眼,於是拿來鐵鏟刨土,結果刨出了一件青銅器。第二年,陳堆夫婦從寶雞返回固原老家,臨走時將挖出的青銅器交給親戚保管,但是這件青銅器最後被親戚賣到了廢品收購站。不久,當時寶雞博物館幹部在廢品收購站淘寶時,意外發現了這件青銅器,他見此物造型凝重雄奇,器物身上還有饕餮紋,於是斷定這很可能是一件文物,花了30元錢買下這件青銅器。

後來,這件青銅器被帶到了博物館,經過專家們的鑑定確實這是西周早期的青銅酒器,它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重14.6公斤。它圓口稜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浮雕為饕餮紋,體側並有四道扉稜,造型渾厚,工藝精美。這件青銅器是寶雞博物館成立後收藏的第一件青銅器,但這件青銅器在出土後長達12年的時間裡,僅是寶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因為在整整12年時間裡專家一直沒有搞不清楚它的價值,專家研究12年沒有參透它。

專家在青銅器的內部刻有122字的銘文,其中出現了「宅茲中國」一詞,專家表示這是中國兩字最早的文物記載。專家研究後發現這件青銅器來歷不尋常,它記錄了西周時期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銘文記載周成王姬誦建造了一座新的都城洛陽,他召見一個有才能的同宗貴族少年,這個少年名字叫「何」。周成王講到何的先父曾追隨文王,周成王賞賜何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因此這件青銅器被稱為「何尊」。青銅器上的銘文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訓誡勉勵的文告,如今這件何尊已成為鎮國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相關焦點

  • 何尊,「中國」二字最早的出處,曾30元當廢品賣,如今價值幾十億
    何尊,「中國」二字最早的出處,曾30元當廢品賣,如今價值幾十億唯王初堙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逑文王,肆文王受茲大命。——何尊上的銘文前言了解歷史的朋友對青銅器都不陌生,比如司母戊鼎還有四羊方尊等等,在中國古時候,青銅器最鼎盛的時期就是商周時期。那個時候,人類已經有把歷史記錄下來的習慣,因為沒有之所以青銅器成為了記錄的載體。
  • 最早的「中國」二字,不在北京,不在西安,而在這座冷門博物館裡
    前段時間,參觀一座陝西「冷門」博物館時,我在一件國寶文物上見到了3000多年前出現的最早的「中國」兩字。這個國寶文物名叫【何尊】,是一件3000多年的西周青銅器。其不僅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我國首批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堪稱國寶級文物。
  • 位於陝西地區的青銅器之鄉,隱藏著兩個王朝的興衰史
    前段時間,考古學家們在陝西寶雞高新區東沙河西岸旭光村的墓葬中,發現了211件組出土文物,其中包括很多罕見的金飾品。這座位於陝西寶雞的小村,為什麼會出土如此之多的文物呢?二是因為這裡水草豐美。岐山腳下的土地,旁邊就是渭水。渭水行至此處,既沒有險阻,又沒有發生河水泛濫等災難。因此這裡不僅土壤肥沃,水草豐美,無論是放牧還是種植,都很適合。
  • 陝西出土一件青銅器,發現古國——盧國
    甲骨文中有好幾個字,它們的名字沒有解釋。盧方與中原不同。他在史書上被稱為「盧戎」。盧國地理位置,據《括地誌》記載:「房州竹山縣及金州,古盧國也。」金州現為陝西省安康市。也就是說,商代盧國在湖北省珠山縣和陝西省金康市。但也有人說,殷商時期盧國在河南省盧氏縣,盧國在商朝晚期被商王禁止南遷。此後,盧人經歷了商代晚期、西周和春秋時期。
  • 陝西出土數百件青銅器,共計4000多個銘文,西周國都已被證實?
    陝西周原遺址社祭遺存處同一年,在扶風縣莊白一號窖藏一次出土青銅重器103件,一時間轟動世界。官莊遺址 蓮瓣陶範同年,在周原保護區範圍內的眉縣楊家村,出土青銅器27件且均有銘文,銘文總字數達4048字,內容涉及西周11代12王。
  • 陝西寶雞也有一座「炎帝陵」,坐落在常羊山巔,知道的遊客不多
    寶雞,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的旅遊城市,至今有著2700多年的建城歷史,境內遍布文物古蹟,曾出土過「晚清四大國寶」,即西周時期的4件青銅器瑰寶,素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除此之外,很多人或許還不知道,寶雞還有著「炎帝故裡」的美譽。
  • 青銅器知識:青銅器中的動物園,百獸爭鳴!
    除上述魚尊外,還出土了青銅虎、青銅犬、青銅鹿、青銅鳥形器蓋等。青銅虎(圖9)通長20釐米,耳豎眼鼓,虎足前蹬後弓,做撲攫狀。通體飾重環紋。特別是虎口銜一小虎,小虎頭向上,眼突出,口大張,驚恐掙扎的姿態讓人有點毛骨悚然!這種生動的造型,在青銅器中實為罕見。
  • 你知道最早記載「中國」的「何尊」嗎?來聽聽屬於青銅器和金文的...
    今天上午,《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在國家博物館開展,143件青銅器文物帶領參觀者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青銅器與金文世界,解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金文故事。圖說:何尊 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攝 下同金文又稱銘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體名稱,而青銅器在古代作為祭祀、宴享的禮儀之器,表面鑄刻的金文能充分體現作器者對於成就功名、光耀祖先、萬年永寶的躊躇滿志與熱誠企盼。金文的字裡行間,往往記錄著貴族們的榮寵繁華和至誠祈望,透露著他們對於世界、人生、價值、生死的諸多認知。
  • 一定要去一次的景點,寶雞的「炎帝陵」,濃濃的歷史氣息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景點,就是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景點,那就是陝西寶雞的「炎帝陵」。寶雞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在這裡我們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還可以體驗厚重的歷史感。相信很多人應該知道,寶雞被稱為「青銅城之鄉」,因為這裡出土了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而寶雞除了是「青銅城之鄉」以外,它還是炎帝故裡。
  • 出國漲 不如看40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的國寶
    4、利簋屬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是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西周青銅器。6、虢季子白盤屬西周,清道光年間陝西寶雞虢鎮虢川司出土。此盤自道光年間出土後曾被當地農人用以餵馬,後縣令以數錢據為己有。幾經動蕩,此盤被劉 銘傳覓得,極為珍惜。
  • 陝西境內這座城市底蘊深厚,有「炎帝故裡」之稱,你知道是哪裡麼
    陝西地處中國腹地,離川、豫、鄂非常近。陝西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自古以來就是帝王之都,所以也被稱為東方金字塔。說到陝西,相信大部分合作夥伴都會先想到西安安。畢竟,西安近年來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大都市,但是陝西除了西安以外的其他城市都發展得很好,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座陝西最不容小覷的城市,有炎帝故裡之譽,你知道是哪裡麼?沒錯它就是寶雞,古代叫陳倉。寶雞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城市,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也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 河南發現戰國墓葬,出土大批刻紋青銅器,專家:從紋飾看出一現象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豫北地區發掘出大量戰國時期的墓葬;出土眾多價值極高的文物;其中青銅器佔了很大一部分;專家發現,這些青銅器製作工藝相比以前年代的進步很大;尤其是上面的刻紋圖案發生了重大改變;從這些改變中看出來一個現象;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2020年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扶風參賽作品
    西周大克鼎,西周中期青銅器,於清朝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土於陝西扶風縣法門鎮,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名 稱:父辛爵 年 代:西周中期 出 土:1976年12月陝西省扶風縣莊白村一號西周青銅器窯藏出土
  • 山東發現一古墓,出土的青銅器上刻了9個字,專家:姜子牙不是神
    2003年山東挖出一座古墓,出土的青銅器上刻了9個字,專家:姜子牙不是神在山東的一個小村莊,人們無意中發現了周朝左右的古老遺蹟。在這個遺蹟的一個地區,人們發現了古老的周朝墓葬。在眾多文物中有一個記載著文字的青銅器,上面刻有「豐啟厥作文祖甲齊公」這九個大字的銘文,專家經過鑑定得出結論:姜子牙並不是《封神傳》中的神。「齊公」二字就證明了,姜子牙就是齊國的第一代君主。
  • 商周戰國青銅器鑑賞——驚豔絕倫的上古智慧產物
    青銅器(Bronze Ware)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中國青銅器開始於馬家窯至秦漢時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用失蠟法製造的中國古代青銅器數量很少,除了曾侯乙尊盤,接下來所示的透空雲紋銅禁合祭祀貯貝器都是用失蠟法所鑄造的。
  • 陝西省的寶雞這個城市怎麼樣,屬於幾線城市呢,一起看看吧
    寶雞市是陝西省第二大城市,因其文物資源豐富、歷史悠久,被稱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是全國文明城市,寶雞市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雍城遺址、周原遺址、法門寺佛文化景區、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關山草原、中華禮樂城、紅河谷景區、炎帝陵等。
  • 筆者帶你「臥遊」中國各大博物館 盤點「鎮國之寶」的經典戲份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 后母戊鼎:中國國家博物館 用了一噸金屬,敬拜商王母親 (商後期,約公元前14-前11世紀,食器,1939年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高133釐米,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 「后母戊」青銅方鼎(曾稱「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重832.84千克。
  • 國博中的「后母戊」或「司母戊」鼎,是真正的「鎮國之寶」
    我在親朋好友間做了一個調查:「大家最熟悉的青銅器是哪一件?」 答案是「司母戊鼎」,原因是它上過歷史教科書,它是中國最大的青銅器等。 收藏於國博中的「司母戊鼎」,現稱「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鼎呈長方形,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 除了大以外,鼎的造型也很優美。
  •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一定要看一看!
    6.虢季子白盤 屬西周,清道光年間陝西寶雞虢鎮虢川司出土。此盤自道光年間出土後曾被當地農人用以餵馬,後縣令以數錢據為己有。鐘上都刻有規整的文 字,共刻銘文355字,最後兩鍾為2行11字。銘文都是用利器刻鑿,刀痕非常明顯,銘文可以連綴起來,完整地記載了周厲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 八日,晉侯蘇受命伐夙夷的全過程。現藏上海博物館。
  • 秦人早期青銅器與秦系文字的形成有何關聯性?
    將新出秦人早期青銅器與傳世青銅器相結合,依據製作時期考察它的銘文之演變,那麼秦國人早先時期的青銅器當代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為秦莊公時期的不其簋,接下來的則為秦襄公受封於建國時期所製造的秦公簋和盄和鍾,再接下來的是大堡子山出土的秦公各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