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數百件青銅器,共計4000多個銘文,西周國都已被證實?

2020-12-10 潮眼看歷史

2012年12月26日,從周原考古隊傳來一個消息,宛如驚雷炸裂冰凍的寒冬——「周原就是西周的都城」。

自此,一個沉睡了3000多年的文明,在八百裡秦川的土地上徐徐展開。

八百裡秦川

01活在《詩經》裡的王朝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一個偉大的王朝,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明成型於此,但其國都卻被歷史的沙塵徹底掩埋,連它的準確位置都難以尋覓。它在《封神演義》裡是一個賢者輩出的理想之國,但這些傳說只會使它輝煌的存在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它就是西周。

除了夏,周是迄今為止文字史料最少、最為神秘莫測的一個王朝,也是一個與神話和傳說息息相關的國度。周人的祖先是后稷,傳說是一名叫姜嫄的女子在野外踩上了巨神的足跡而懷孕生下。

或許是繼承了部分神力,后稷是一個卓越的耕種天才,他耕種的穀物繁茂、收成喜人,他還教會他人耕作,並且開闢了以穀物祭祀天神的傳統,帶著周人進入農耕文明時代。

后稷像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詩經·大雅·綿》

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一天,為躲避少數民族的侵擾,首領古公亶父帶領子民,從都城「豳(bīn)」也就是現陝西彬縣一帶出發,來到了位於今天岐山縣箭括嶺下的平原地區——周原。後人將這一決定周人發展的重要歷史事件記了下來,人們又將周南、召南等周朝諸侯國的詩歌集結成冊,誕生了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可以說,西周是一個活在《詩經》裡的王朝。

古公亶父

周原土地肥沃,周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周太王古公亶父、周季王歷、周文王昌,還有姜子牙、周公、召公等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得以施展才華,實現抱負,他們帶領人民修造良田,建設宮殿,安民保疆,制禮作樂,實行仁治,為中國這個禮儀之邦奠定了完美的開局。

然而,就這樣一個偉大的王朝,國都卻無處可尋,甚至連宮城遺蹟都無從搜尋。

02周人的足跡

根據《詩經》記載,涇渭兩河之間土地肥美,周人的祖先遷徙至此,闢草萊,作畎畝,起宮室,攻城掠地,成就大業。

因此,當西方考古學家手捧《荷馬史詩》尋找特洛伊時,而我國學者則按照《詩經》的記載,來到涇渭之間,尋找周原以及周人的足跡。

那麼前面說到的這個「周原」到底指哪裡呢?

周原,泛指周人建立國家政權之前在岐山一帶所居住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在距離陝西省西安市不到200公裡的地方,包括今天扶風縣和岐山縣的20多個自然村落。考古工作者稱這裡為「周原遺址」。

部分周原遺址

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首領古公亶父帶領族人從離開都城「豳」到定都於「豐」之間的這一段時間內,政治活動中心——「都邑」在哪裡呢?

1933年,考古學者對周原範圍內的周文王、成王時期的都城豐、鎬遺址進行調查。1943年,又對周原遺址岐陽堡進行調查;1951年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豐、鎬遺址進行發掘。

豐鎬遺址

1976年,周原考古隊對周原遺址發掘出土了著名的鳳雛、召陳兩處西周大型建築基址。1976年,周原考古隊在周原遺址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大規模發掘,召陳村和鳳雛村旁邊兩處大型建築基址被發掘,這組建築基址隨後經過碳14測定,大約是在3100年前建造的,屬於周人的宗廟建築。

陝西周原遺址社祭遺存處

同一年,在扶風縣莊白一號窖藏一次出土青銅重器103件,一時間轟動世界。

莊白一號窖藏折觥

1999年始,由北京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組建的周原考古隊對周原遺址再次展開有計劃的調查和發掘。2003年,考古隊在扶風縣李家村發掘一處西周鑄銅作坊,出土了數以千計的陶範。

官莊遺址 蓮瓣陶範

同年,在周原保護區範圍內的眉縣楊家村,出土青銅器27件且均有銘文,銘文總字數達4048字,內容涉及西周11代12王。兩次發現都被評為200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青銅重器和高等級建築群橫空出世,就可以論斷「周原遺址就是西周都城」了嗎?

楊家村窖藏青銅重器

03西周都城疑雲

要確定西周都城的性質,青銅器、墓葬、大型建築、生活遺存的分布和相互關係是最為重要的根據。

從窖藏的青銅器來看,周原遺址出土一百多批次,可見數量眾多,同時分布範圍之廣,遍布十餘平方公裡的範圍。

扶風莊白一號西周青銅器

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數百件有銘文的青銅器中,非姬姓貴族的銅器佔92.18%,姬姓貴族的銅器只佔7.82%,我們都知道,「」姓才應該是周王族的姓;還有,這些銅器的年代多集中在西周中晚期,這些和「岐」作為西周早期的都城難以吻合。

然而,鳳雛、召陳和雲塘等大型建築的基址的發掘,又讓人們對「周原就是西周都城」充滿信心。但是,周原遺址這些建築的年代也多屬西周中晚期,迄今尚沒有一處可以確定為先周或西周早期的此類建築基址。

周原遺址建築基址

由此可以推斷出,周原遺址應該是西周時期以諸多氏族貴族為中心的聚居區,他們將遺址內十餘平方公裡的土地蠶食瓜分,餘下可供姬姓周人居住的地方已十分有限,更何況周王室的宮殿?

周的都邑也許並不在周原遺址。

04轉「戰」周公廟

周公廟位於岐山縣城西北7.5公裡的鳳凰山南麓,3000多年前「鳳鳴岐山」的典故據說就發生在鳳凰山上。

周公廟又名周公祠,是唐高祖李淵於武德元年(618),為祭祀周公姬旦下詔在此建立。

李淵像

2003年年底,考古隊在周公廟遺址內發現了甲骨文,同時發現了空心磚、瓦等建築材料,而有大型建築的遺址就一定不會是普通的村落!

種種跡象表明,周公廟遺址應該是一個都邑級的大聚落。

2004年2月,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隊經過67天的仔細發掘,共發現卜甲700餘片,其中有刻辭的有80片,經初步辨認,有文字350個。卜甲刻辭內容涉及戰爭、祭祀、紀事等,字數最多的一片刻有36字。

周公廟

在隨後的考古中,又發現了10座帶四條墓道的大墓、1000餘座中小型商周墓葬、長達1500米的夯土牆和6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

周公廟遺址目前已出土西周甲骨1萬多片,可辨識近2600字,是國內其他地區出土甲骨文字總和的兩倍多,這使周公廟遺址成為出土西周甲骨文最多的地方。

有一坑甲骨將近500字是周公旦本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使用的器物,比如東徵平叛調動軍隊時的甲骨,比如營建洛邑佔卜用的甲骨。

周公廟遺址出土的甲骨

周公老年以後,他也回到了岐邑(就是岐山縣),在一個叫「卷阿」的地方隱居。「卷阿」就是彎曲進去的山麓的意思,而這正是現在周公廟所在的地方。

周公去世後,周成王以「國家之禮」厚葬他,他擁有四個墓道不足為奇。

西周考古已有六七十年,這是唯一一處同時發現西周城牆、甲骨文、高級建築和墓葬群等遺存的大型周人聚落。周公甲骨文的多次出現,說明此處應該是周公採邑,墓地應是周公家族墓。

(採邑指的是古代國君封賜給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也叫「採地」、「封邑」、「食邑」,中國盛行於周朝。)

周公旦

05司馬遷留下的遺憾

幾十年間,考古工作者孜孜不倦地探尋西周都城「岐邑」所在,卻往往抱憾而歸!

《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既卒,成王亦讓,葬周公於畢。」《逸周書·作雒解》記載:「元年夏六月,葬武王於畢。」由此可見,文王、武王、周公旦都埋葬在一個叫「畢」的地方,畢應當是周王陵集中之地。

但是,史書對於「畢」的詳細地理位置未作詳細記載,留給後人的只有隻言片語。

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鎬京所在地長安縣、鹹陽等處,進行了大量的發掘考察,卻沒有找到一個有墓道的大型墓葬及其建築遺址。

輝煌的是《史記》,卻把中國歷史最早的年代,僅僅上推到公元前841年,也就是說,以公元前841年為界,中華民族有確切編年的歷史,只有2800多年。

結語中華文明五千年綿延不斷,可夏商周卻長期處於「三代無信史」的局面,和別人講起來底氣不足,也讓商、周的許多傳說和故事看起來迷霧重重。

相關焦點

  • 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內部刻「中國」二字,如今成為鎮國之寶
    眾所周知,陝西省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先後有西周、秦、漢、唐等14個政權在陝西建都,因此陝西地下埋藏的大墓不計其數,所以陝西省也是一個文物大省。而陝西寶雞被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作為周秦王朝發祥地,迄今為止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數不勝數,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今天我要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村民賣到廢品收購站的東西,後來竟然是國寶。事情回到1963年6月,陝西寶雞賈村鎮村民陳堆因老屋住不下,於是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而院子的後面就是土崖。
  • 陝西出土一件青銅器,發現古國——盧國
    安陽福浩墓出土一把大玉匕首。銘文上寫的是盧芳皆入戈五。都是盧國君主的名字。盧芳向商代五器王進貢。這件玉戈可以傳達以下信息:武丁時期,盧國是商的附屬國,並賜以伯爵;當時關係不錯,盧芳皆親赴殷都朝貢,並在這件玉戈上記錄了此事;這件玉戈兵器出現在婦好墓,很可能盧國的臣服跟婦好有關,或者曾經婦好有過對盧芳的徵伐;從這件製作精良的玉戈可以看出,盧方兵器製作工藝的成熟,也可以作為盧方軍事實力的象徵。
  • 又一座周朝貴族墓出土,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都發現了什麼
    山西和陝西同音不同字,我們都知道陝西是一個躺在歷史上的國家,其實山西雖然並沒有陝西歷史文化豐富,但是也可以說得上是數一數二的那種的。所以網友們都紛紛評論,國家的新寶藏,快過年了,十大考古安排上等等!在山西省出土的這些器物中,大約有五十件帶有銘文的銅器,可能有人會問,什麼叫做銘文呢?
  • 青銅器中讀取曾國傳奇
    展覽分為「早期曾國通南北」「春秋曾國抗楚鋒」「戰國曾國融入楚」3個單元,展出歷代曾侯墓出土青銅器130餘件,包括迄今發現最早的成套雙音編鐘、西周墓地中首次發現的純度達98%的銅錠以及大量彌補史籍空白的帶銘青銅器,勾勒出曾國從周初始封國到戰國中晚期被楚所滅約700年間的興衰。曾國是一個史籍失載的西周封國,始封地位於今湖北省長江以北、漢江以東的漢東地區。
  • 商周戰國青銅器鑑賞——驚豔絕倫的上古智慧產物
    青銅器(Bronze Ware)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中國青銅器開始於馬家窯至秦漢時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用失蠟法製造的中國古代青銅器數量很少,除了曾侯乙尊盤,接下來所示的透空雲紋銅禁合祭祀貯貝器都是用失蠟法所鑄造的。
  • 秦人早期青銅器與秦系文字的形成有何關聯性?
    近此年在甘肅省天水地區陸續挖掘出土出一批刻有銘文的秦人早期的青銅器,根據此類新出土青銅器及中間相關的銘文,又結合傳世下來的秦人早期青銅器和銘文,我們依此能更準確地認識秦系文字的形成。本文擬通過對秦人早期青銅器年代及其銘文的變化的考察,重點就秦系文字的產生與形成進行初步探討。
  • 來聽聽屬於青銅器和金文的...
    今天上午,《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在國家博物館開展,143件青銅器文物帶領參觀者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青銅器與金文世界,解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金文故事。從寶雞千裡迢迢趕來的「何尊」是此次展覽的「大明星」,也是展覽承辦單位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因其銘文中出現了最早的「中國」一詞而備受矚目。2002年1月,國家文物局印發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其中就包括何尊。何尊是西周早期文物,1963年在陝西寶雞縣賈村鎮出土。
  • 從日本索回的8件青銅器可以看到實物了,省博文物特展帶你感受荊楚...
    記者萬建輝 攝9月12日,「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展覽精選了葉家山、蘇家壟、文峰塔等重要曾國遺址近年出土的青銅器,含去年從日本索回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8件,分「始封江漢」「漢東大國」「左右楚王」「華章重現」四個單元,呈現西周早期到戰國中期的曾國青銅文化面貌。
  • 安徽蚌埠發現春秋墓葬,出土2000多件土偶,揭開了鍾離國神秘面紗
    同時在這層填土中還清理出大量的土偶,據統計大約有2000多個泥質「土偶」,墓坑周邊的土偶呈現出組群的狀態分布,而在墓坑中間填土層的土偶多為分散狀態,也有比較集中的情況分布。單從土偶這種形狀來看,有專家認為可能與淮河流域傳說的女媧造人有關。專家表示雙墩一號墓中隨葬品十分豐富,不僅有專門放置隨葬品的器物箱,還有專門放置豬牛羊的食物箱。
  • 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開幕,8件珍貴海歸文物返鄂
    此次展覽展出了一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有1鼎、1甗、1簋、2盨、2壺、1霝,共計8件,保存較好,器上均有器主名及器物的自名,十分珍貴。銘文顯示這組青銅器作器者應為同一人,系「曾伯克父甘婁」,「曾」為國名,排行「伯」,字「克父」,「甘婁」為其名。
  • 位於陝西地區的青銅器之鄉,隱藏著兩個王朝的興衰史
    前段時間,考古學家們在陝西寶雞高新區東沙河西岸旭光村的墓葬中,發現了211件組出土文物,其中包括很多罕見的金飾品。這座位於陝西寶雞的小村,為什麼會出土如此之多的文物呢?考古現場 網絡圖片2要想說清這件事情,還要從這片土地的歷史說起。早在五千年前,這裡就已經有人在此活動。
  • 青銅器知識:青銅器中的動物園,百獸爭鳴!
    寶雞茹家莊國1號墓出土兩件形態雷同、大小相異的三足烏形鳥尊。大鳥尊(圖5)通長31.2釐米,體形碩大豐滿,昂首鉤喙,凝目遠望,三足鼎立,足跟處肌肉隆起,尾做長方形,兩側呈階梯狀。鳥身中空,背部開長方形孔,孔口上有蓋。
  • 出國漲 不如看40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的國寶
    4、利簋屬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是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西周青銅器。為武王時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高28釐米、口徑22釐米。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5、大盂鼎屬西周康王時期,清道光間在陝西眉縣禮村出土。大盂鼎是現存西周青銅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莊穩 重、渾厚雄偉、典麗堂皇,為世間瑰寶。
  • 安陽殷墟出土的這件商朝文物,古人幹嘛用的?考古專家:青銅假手
    2000年,在河南安陽殷墟54號墓出土了一件形狀特別的青銅器,由於當時很難為這件青銅器定義,便將它暫定為是一件工具。但目前來說,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隻青銅手,這也是這件文物的名字。這件文物的年代與婦好墓出土文物年代相當,屬於商晚期。
  • 這些禁止出境的文物,你知道幾件?
    屬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是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西周青銅器。為武王時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高28釐米、口徑22釐米。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 「盜墓賊」挖到古墓,出土100多件青銅器,馮玉祥出資修建博物館
    河南博物館是中國建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同時也是規模僅次故宮博物院的第二座博物館,在這座博物館中陳列著國家數十萬件的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各有各的特色。然而這座博物館的由來在最初還和一個「盜墓賊」有關,這個盜墓賊就是民國三大盜墓賊之一的靳雲鶚。
  • 銅陵(2-1) ▏萬世吉金青銅器,千年銅都蘊銅韻
    這裡是「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新中國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安徽省第一個千億元企業來自銅陵。我們來到銅陵第一站就是銅陵博物館。眾所周知,要想了解一座城市,參觀博物館是最佳途徑(我們自己西安自由行時,曾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裡待了4+小時,還沒看全)。只不過作為遊客,特別是跟團遊客能夠參觀博物館其實是很難得的。
  • 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一定不要錯過的重要文物有哪些?
    只不過這些真品都在北京。這些都是我們以前歷史課本上的插圖。重新布展以後,這一部分增加了諸如石峁遺址、楊官寨這些文化景點的介紹。第二單元就是西周,主要看青銅器。這個單元有多友鼎、旟鼎、五祀衛鼎,是18件國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