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井上靖稱:近代日本之所以崛起,完全歸功於這本中國棄書

2020-12-12 騰訊網

井上靖

「書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類活動的最長久的果實。」

一部愛國志士嘔心瀝血之作,卻被迂腐儒生視為洪荒猛獸,顛沛海外。它被無數東瀛浪人奉為圭臬,開啟了一個區區島國的富強崛起之路,成為孱弱清政府的又一個強敵。

一部讓日本崛起的啟蒙之書,在清政府眼中卻被棄如敝帚,它的作者是誰?它又是怎樣流傳到日本的呢?

列強來襲 有志之士的覺醒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統治下的華夏大地的國門被迫打開,從此開始了中國飽受侵略的歷史。

鴉片戰爭爆發後,面對別國肆無忌憚的侵略,清政府朝廷內部竟然是投降派盛行,清政府更是軟弱無力,昏庸無知。然而在那個時代,仍舊還是有很多愛國有志之士,主張殺敵強國,改革發展,但是無一都被清政府強權鎮壓,令人惋惜。

魏源就是其中的有志之士之一,自小就學識淵博,思想進步。曾高中秀才,在朝廷親眼目睹清政府官員的腐敗無度以及清政府統治者的不思進取,愛國的魏源立志要改變中國現狀。

魏源曾做過林則徐的手下,兩人意氣相投,同仇敵愾,在鴉片戰爭中數次並肩作戰,抵禦英國軍隊。然而,很快清政府就無法招架西方列強的攻勢,割地賣國,以求苟且偷生。

林則徐也遭到誣陷,被發配充軍,臨行前將自己尚未編纂完成的《四洲志》盡數託付魏源,希望魏源能夠好好利用這些資料,為中華民族謀求一條自強之路。

嘔心瀝血之作 慘遭抵制

魏源並沒有讓林則徐失望,他根據《四洲志》,殫精竭慮20載,編纂出了《海國圖志》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西方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以及地理歷史,批判了清政府固守農業文明的諸多不足,主張開放,並提出了很多民族自強的獨特見解,其中,「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論主張更是成為後來清朝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

林則徐有

《海國圖志》也因此被譽為中故宮歷史上第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

然而,如此一部魏源嘔心瀝血寫就的民族自強之書,卻被當時的清政府視為洪荒猛獸,很多朝廷中昏庸的守舊派大臣在皇帝面前屢次詆毀此書,認為《海國圖志》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書中海外國家的富強都是假的,此書應該被禁查燒毀。

清政府聽取了這些大臣的意見,下令嚴禁刊印、售賣此書,讓國內的一些思想進步的有志之士惋惜不已,當時的左宗棠就對書中的諸多言論十分讚賞,得知此書被清政府禁止之後,也是十分無奈,暗嘆國家富強之路遙遙無期。

然而,《海國圖志》的先進思想雖然被清政府所埋沒,但是它卻成為了另外一個國家崛起的啟蒙之書,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海國圖志》

巧合之下 一個島國的崛起

1851年,一艘載有中國貨物的大清商船被日本軍方襲擊,登上商船的日本士兵們擄走了諸多貨物,他們還意外的發現了一本書——《海國圖志》,當時的日本士兵僅僅凝神看了一會,就被其中的內容深深吸引。

上邊詳細記載有很多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科學技術,十分有趣。他們將此書帶回國內後,這本書中的新奇內容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一時間,上至達官貴族,下至普通百姓,都爭相購買此書。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最後一個幕府時代,也像清政府一樣,處於一個「鎖國」的狀態,嚴禁西方國家的船隻進入日本。

《海國圖志》中進步治國思想更是讓日本統治者驚嘆不已,他們沒有將此書視為禁書,而是視為瑰寶,讓全日本的民眾進行學習。

大清商船被日本軍方襲擊

《海國圖志》對整個日本民眾的影響十分深遠。坂本龍馬,日本明治維新的代表人物,在《海國圖志》風靡全日本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孩子,竟然願意為了這本書與師兄進行決鬥。

而明治維新的另外一個代表人物,被譽為「海軍之神」的東鄉平八郎更是為了排隊購買此書被淋成落湯雞也毫不在乎。

《海國圖志》讓日本統治者生出了一種危機感,他們以為《海國圖志》一定已經在中國內進行廣泛學習了,而中國在此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一定已經煥然一新了,日本也應該奮力追趕中國的腳步。

所以,當時的日本統治者就根據此書中的進步思想,結合當時日本國內的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的變法運動,這就是日本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變法運動——明治維新。

《海國圖志》

明治維新結束了日本600多年的封建制度,資本家開始出現,穩定經濟,實現國家工業化,開放港口,積極引進西方國家的先進思想,此次變法運動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從此日本走上了富強之路。

明治維新的一位代表吉田松陰曾經說過:《海國圖志》的出現是一件天賜的法寶。日本當代著名的日本作家井上靖也曾經說過:近代日本之所以崛起,完全歸功於這本中國棄書。

日本因為《海國圖志》進行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整個國家煥然一新,然而當時的中國國內「洋務運動」才剛剛開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開始了,「甲午戰爭」爆發了。

當時的清政府沒有想到,只是一個區區島國的東瀛倭寇,在短短十幾年間實力竟然如此強大。清政府根本無法阻擋日本的進攻勢頭,當時剛剛成立的北洋水師更是全軍覆滅。

甲午海戰

清政府被迫籤訂了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對我國的歷史影響深遠,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恥辱之戰。

更為諷刺的是,1898年,時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以一個勝利者姿態來訪中國,令當時的清政府感到十分恥辱。

而李鴻章以國家大計為重,主動向伊藤博文請教起日本為什麼能夠在短短時間年內崛起,伊藤博文回答:「去看《海國圖志》。」

此言一出,李鴻章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無奈悔恨之下,只剩一聲嘆息。

清政府對《海國圖志》的忽視讓人憤恨不已,日本作家井上靖稱:近代日本之所以崛起,完全歸功於這本中國棄書,對於《海國圖志》的一系列歷史事件,筆者有以下看法:

右:井上靖

其一,實際上,《海國圖志》並不是唯一一本被清政府埋沒的救國之書,還有《天工開物》、《瀛寰志略》等,這些凝結了那個時代有志之士智慧結晶的著作慘遭禁止,實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其二,無論任何時代,書籍作為知識與思想的載體,其力量是難以估量的。眾多歷史表明,一部好的書籍不僅僅能夠讓一個人的思想得到升華,甚至能夠讓一個國家一改頹態,走上富強崛起之路。

即使時代發展至今,書籍的力量不減絲毫,我們仍舊應該注重閱讀。

每一個國家的崛起都不拘泥於傳統的思想,而先進思想的來源通常都是國家有志之士。我泱泱大國,從不缺少愛國文人志士,他們為國之拼搏理應受億萬國人敬仰。

然而當今社會娛樂至上,奢靡成風。明星影劇備受熱捧,治學科研卻鮮少有人問津,時代進步不應該是這樣的結果。

新時代背景之下,億萬新生力量不應妄自菲薄,沉迷安逸,應傳承自強,奮起拼搏,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爭做國家進步先鋒。

相關焦點

  • 王升遠:近代日本如何言說中國
    子安宣邦的著作《近代日本的中國觀》試圖回應的問題便是,「如何在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構築日本與中國的相互關係」,因為「與怎樣的中國、如何地相處才能確保亞洲和平,這自然是與當代日本國家命運相關聯的本質性問題」。
  • 日本近代作家筆下浪漫的大連
    「我站在賓館的石階上,這裡一直通向日本橋,我眺望著寬闊的往來道路。大連的陽光比日本的陽光更明亮地照耀在面前。太陽看似遙遠,光芒卻在近前。不知該怎樣評價這清澈透明的空氣,街道,樹木,屋頂,磚瓦,光彩與異色都浮現在我眼前。
  • 近代日本文學中的「中國形象」
    這些數量龐大的敘事來源於完全不同的視角和由此形成的千差萬別的敘事策略,因而彼此之間呈現出相當大的差異使構建於其基拙之上的中國形象變幻不定。由敘事建構的中國形象有時會取代真實的中國而成為中國認識的主體,它是一個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意識形態特徵的敘事的產物,但是它的文學特徵並不因它的意識形態特徵而減弱。中國在日本近代文學中是一個意識形態形象的同時更是一個文學的形象。
  • 日本近代工業從「山寨」起家
    日本近代工業從「山寨」起家盧昊【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近期,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電商「新貴」拼多多深陷「山寨門」,其平臺上層出不窮的山寨產品受到外界關注。很長時間,中國一直被西方冠以「盜版天堂」「山寨大國」的稱號。
  • 日本文學是中國文化的「私生子」?村上春樹:看看東京街頭就懂了
    早就有人說了,日本文化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私生子」,而日本文學基本可說是中國文學的「教外別傳」。在很多研究者眼裡,中日文化的關係,可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同源共宗於儒家文化,不是完全異質的逕庭兩途。所以,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直白說,中國文學是日本文學的「奶媽」,他說,脫離中國,無法談日本近代以前文學傳統。
  • 大家丨近代日本知識分子的一部黑歷史
    事實上,圍繞「近代日本人如何看中國」這一主題,由12位作家學者提供的這份精選書單,不僅包括遊記、傳記、回憶錄、學術專著等多種體裁,更是橫跨政治、歷史、社會、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涵蓋了中日近百年互動的歷史,某種意義上,這可能是國內首次嘗試就這個主題在做認真、系統的梳理。
  • 這四個中國人深受日本人敬重,在中國卻沒什麼地位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歷史上,中日曾友好共處,也多次爆發過戰爭。不過,拋開二者之間的恩恩怨怨,日本無疑是東亞文化圈中受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個國家,時至今日,他們的很多文化習俗還是延續著古代中國的模樣,如茶道、文字、傳統服飾等等。
  • 近代日本最「怕」的兩個國家?
    在古代,長期以來,日本在國家社會的生產力方面都是比較低下的。原因是日本所處面積很小,國內資源少,人也比較少。然而在近代日本經歷明治維新後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日本也因此走上了國力的巔峰時期。從前世界中心掌握在英法等歐洲國家的手裡,但在美國製造第一次全球經濟危機後,全球經濟重心開始慢慢向美國轉移,此時除了歐美國家,東方日本也慢慢崛起,國力甚至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日本也意識到了這樣的事實。可以說近代日本之所以會侵略這麼多的國家,和他們此時的極度膨脹分不開關係。可以說近代的日本自認為不害怕任何國家,甚至包括美國和德國。
  • 王陽明:日本敬畏的中國人,被日本軍神膜拜,在國內卻很低調
    王陽明和孔子一樣被尊為完人,其創立的心學更是啟蒙了中國人的心智,近代文人梁啓超更是稱其為「百世之師」。「陽明心學」在日本生根發芽,極受推崇,而在中國國內卻門可羅雀。像這樣一門偉大的學問,卻幾乎無緣於中小學課本,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文化上的遺憾。王陽明是如何影響日本五百年的?特別是對近代日本有著很大的影響......
  • [文豪野犬]日本近代文豪代表作整理
    《勸學篇》這書對日本的重要性更是不用說了。本文提到的所有作家裡面只有他是政治家。喜歡這本書的推薦看《坂上之雲》第一部,這本書表達的,配合明治維新時日本普通民眾的求知精神,非常震撼。書裡前一半的題材和《雅舍小品》差不多,但生活態度完全不一樣,森茉莉對日本與西方都是司空見慣地一視同仁,但國內的男作家寫國外總帶著一種徵服感。書很好看,我有時候想,如果條件允許,我爸爸應該也想培養出一個這樣的女兒。
  • 這幾本歷史小說,精彩易讀又漲知識
    樓蘭的羅布泊,是樓蘭人的神,是是樓蘭全部子民的生息之本。由於長期夾在匈奴與大漢王朝的爭奪之中,弱小的樓蘭不得已做出遷離羅布泊的決定。沒有了羅布泊,樓蘭和樓蘭人將會走向何方?日本文學巨匠井上靖用樸實的文字,講述著神秘樓蘭古國的變遷。井上靖的小說充滿了浪漫的想像及對中國西域的憧憬和夢想。短篇小說集《樓蘭》裡有一篇《狼災記》,曾被導演田壯壯同名搬上大銀幕。
  • 李公明|一周書記:近代日本「中國觀」背後的……方法與立場
    近日讀日本思想史家子安宣邦出版於2012年的《近代日本的中國觀》(王升遠譯,三聯書店,2020年6月),竟然有一種閱讀上的快意恩仇之感。同時,幾年前東京大學王前教授發表了一篇圍繞該書對子安宣邦的訪談,題為《這一百年來日本人讀懂中國了嗎?》(載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4-08-30)。這的確是個好題目,也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 近代中國被那麼多國家侵略過,為什麼最恨的只有日本?
    由於近代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領先世界幾千年的中華文明被西方世界所超越,也引來了無數的侵略者。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31年開始的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經受了無數苦難。雖然如今的中國已經再次崛起,但我們對往日遭受的苦難扔銘記於心,尤其是數次侵略中國的日本。雖然中國目前的對手是美國,但說起中國人最敵視的國家,毫無疑問還是日本。為什麼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仍然放不下對日本的仇恨呢?
  • 在中國最受歡迎、最有影響力的5位日本作家,其中絕對有你知道的
    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在漫長的歷史中,兩國有著非同一般的「複雜」關係。兩國也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互為師生,古代中國是日本的老師,從中國學習到了文化、禮儀、為人之道等等。近代中國落後於世界,曾有一段時間中國以日本為師,學習他們的科學、文化等方面。
  • 近代日本評選的世界五大偉人,中國有一人代表上榜,日本名相墊底
    眾所周知,古代的中國在世界上是十分強大的,無論是在文化制度上還是在科技技術上,世界其他的國家都不可能與當時的中國相媲美,但是到了近代之後,世界格局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西方的一些國家正在將工業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就連曾經是中國藩屬國的日本,也開始了明治維新,因此為了鼓勵國民,日本便評選出了世界五大名人
  • 日本近代的書籍裝幀:融匯日、中、西洋風格的黃金時代
    明治維新之後,將西洋的制書習慣帶入日本制書傳統中的情形逐漸普遍,那個時代日本舉國上下都十分熱衷吸收歐美文化。作為日本近代詩歌的先驅,明治十五年,由外山正一、矢田部良吉、井上哲次郎等三人翻譯出版的歐美近代詩集《新體詩抄·初篇》可說是當時最具象徵意義的作品,它雖用初問世的活版印刷內文,卻採用相當於今日封面的附袋紙日式裝幀本的形式。
  • 致遠塾推薦|日本近代文學備考書籍,快來看看你都買了嗎?
    前幾年,中國流行起小森陽一老師的理論,相信不少對近代文學有興趣的中國讀者都頗有耳聞。  這一套書(全六冊)是小森老師攜手文學者井上ひさし一起編撰的,以昭和文學為中心的文學史書籍。  日本近代文學館所編制的辭典形式的文學史書籍。撰寫辭典中的詞條的,是近代文學的作家/研究者/評論家,如大岡昇平,平野謙等人。因此,此書在近代文學研究的領域也有一定分量。
  • 對談︱王升遠、張箭飛:日本近代文學、思想中的北京與武漢
    確實,來武漢真應該談談近代日本文化人與武漢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武漢在近現代中國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實際上,對近代以降來華的日本人而言,武漢也常是必到之處。這與當時中國的交通事業發展狀況有關,交通線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了日本人足跡的可及半徑。日本人能到達哪裡,能看到什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鐵路和航線能夠延伸到哪裡。
  • 就現代日本的「混合文化」聊聊外來文化對日本本土文化的影響
    近代以前,漢文化對日本潤物無聲說到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那應該是不勝枚舉。由於此前日本處於中華文化圈內,而自身又缺乏特色文化,這樣漢文化便潤物無聲,影響到日本的方方面面。徐福東渡的故事廣為流傳,至今在中日兩國傳為美談。正是這一不朽的壯舉,促成了日本早期彌生文化的橫空出世。
  • 日本後裔宣布:我看好中國崛起!
    外媒近日消息,日本後裔宣布:新冠疫情後經濟,我看好中國崛起!日裔美國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將使世界經濟中心加速東移。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在對抗疫情方面比西方國家成功得多。福山稱,中國將繼續崛起,他指出了中國擁有的優勢:人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