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靖
「書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類活動的最長久的果實。」
一部愛國志士嘔心瀝血之作,卻被迂腐儒生視為洪荒猛獸,顛沛海外。它被無數東瀛浪人奉為圭臬,開啟了一個區區島國的富強崛起之路,成為孱弱清政府的又一個強敵。
一部讓日本崛起的啟蒙之書,在清政府眼中卻被棄如敝帚,它的作者是誰?它又是怎樣流傳到日本的呢?
列強來襲 有志之士的覺醒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統治下的華夏大地的國門被迫打開,從此開始了中國飽受侵略的歷史。
鴉片戰爭爆發後,面對別國肆無忌憚的侵略,清政府朝廷內部竟然是投降派盛行,清政府更是軟弱無力,昏庸無知。然而在那個時代,仍舊還是有很多愛國有志之士,主張殺敵強國,改革發展,但是無一都被清政府強權鎮壓,令人惋惜。
魏源就是其中的有志之士之一,自小就學識淵博,思想進步。曾高中秀才,在朝廷親眼目睹清政府官員的腐敗無度以及清政府統治者的不思進取,愛國的魏源立志要改變中國現狀。
魏源曾做過林則徐的手下,兩人意氣相投,同仇敵愾,在鴉片戰爭中數次並肩作戰,抵禦英國軍隊。然而,很快清政府就無法招架西方列強的攻勢,割地賣國,以求苟且偷生。
林則徐也遭到誣陷,被發配充軍,臨行前將自己尚未編纂完成的《四洲志》盡數託付魏源,希望魏源能夠好好利用這些資料,為中華民族謀求一條自強之路。
嘔心瀝血之作 慘遭抵制
魏源並沒有讓林則徐失望,他根據《四洲志》,殫精竭慮20載,編纂出了《海國圖志》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西方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以及地理歷史,批判了清政府固守農業文明的諸多不足,主張開放,並提出了很多民族自強的獨特見解,其中,「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論主張更是成為後來清朝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
林則徐有
《海國圖志》也因此被譽為中故宮歷史上第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
然而,如此一部魏源嘔心瀝血寫就的民族自強之書,卻被當時的清政府視為洪荒猛獸,很多朝廷中昏庸的守舊派大臣在皇帝面前屢次詆毀此書,認為《海國圖志》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書中海外國家的富強都是假的,此書應該被禁查燒毀。
清政府聽取了這些大臣的意見,下令嚴禁刊印、售賣此書,讓國內的一些思想進步的有志之士惋惜不已,當時的左宗棠就對書中的諸多言論十分讚賞,得知此書被清政府禁止之後,也是十分無奈,暗嘆國家富強之路遙遙無期。
然而,《海國圖志》的先進思想雖然被清政府所埋沒,但是它卻成為了另外一個國家崛起的啟蒙之書,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海國圖志》
巧合之下 一個島國的崛起
1851年,一艘載有中國貨物的大清商船被日本軍方襲擊,登上商船的日本士兵們擄走了諸多貨物,他們還意外的發現了一本書——《海國圖志》,當時的日本士兵僅僅凝神看了一會,就被其中的內容深深吸引。
上邊詳細記載有很多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科學技術,十分有趣。他們將此書帶回國內後,這本書中的新奇內容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一時間,上至達官貴族,下至普通百姓,都爭相購買此書。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最後一個幕府時代,也像清政府一樣,處於一個「鎖國」的狀態,嚴禁西方國家的船隻進入日本。
《海國圖志》中進步治國思想更是讓日本統治者驚嘆不已,他們沒有將此書視為禁書,而是視為瑰寶,讓全日本的民眾進行學習。
大清商船被日本軍方襲擊
《海國圖志》對整個日本民眾的影響十分深遠。坂本龍馬,日本明治維新的代表人物,在《海國圖志》風靡全日本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孩子,竟然願意為了這本書與師兄進行決鬥。
而明治維新的另外一個代表人物,被譽為「海軍之神」的東鄉平八郎更是為了排隊購買此書被淋成落湯雞也毫不在乎。
《海國圖志》讓日本統治者生出了一種危機感,他們以為《海國圖志》一定已經在中國內進行廣泛學習了,而中國在此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一定已經煥然一新了,日本也應該奮力追趕中國的腳步。
所以,當時的日本統治者就根據此書中的進步思想,結合當時日本國內的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的變法運動,這就是日本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變法運動——明治維新。
《海國圖志》
明治維新結束了日本600多年的封建制度,資本家開始出現,穩定經濟,實現國家工業化,開放港口,積極引進西方國家的先進思想,此次變法運動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從此日本走上了富強之路。
明治維新的一位代表吉田松陰曾經說過:《海國圖志》的出現是一件天賜的法寶。日本當代著名的日本作家井上靖也曾經說過:近代日本之所以崛起,完全歸功於這本中國棄書。
日本因為《海國圖志》進行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整個國家煥然一新,然而當時的中國國內「洋務運動」才剛剛開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開始了,「甲午戰爭」爆發了。
當時的清政府沒有想到,只是一個區區島國的東瀛倭寇,在短短十幾年間實力竟然如此強大。清政府根本無法阻擋日本的進攻勢頭,當時剛剛成立的北洋水師更是全軍覆滅。
甲午海戰
清政府被迫籤訂了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對我國的歷史影響深遠,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恥辱之戰。
更為諷刺的是,1898年,時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以一個勝利者姿態來訪中國,令當時的清政府感到十分恥辱。
而李鴻章以國家大計為重,主動向伊藤博文請教起日本為什麼能夠在短短時間年內崛起,伊藤博文回答:「去看《海國圖志》。」
此言一出,李鴻章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無奈悔恨之下,只剩一聲嘆息。
清政府對《海國圖志》的忽視讓人憤恨不已,日本作家井上靖稱:近代日本之所以崛起,完全歸功於這本中國棄書,對於《海國圖志》的一系列歷史事件,筆者有以下看法:
右:井上靖
其一,實際上,《海國圖志》並不是唯一一本被清政府埋沒的救國之書,還有《天工開物》、《瀛寰志略》等,這些凝結了那個時代有志之士智慧結晶的著作慘遭禁止,實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其二,無論任何時代,書籍作為知識與思想的載體,其力量是難以估量的。眾多歷史表明,一部好的書籍不僅僅能夠讓一個人的思想得到升華,甚至能夠讓一個國家一改頹態,走上富強崛起之路。
即使時代發展至今,書籍的力量不減絲毫,我們仍舊應該注重閱讀。
每一個國家的崛起都不拘泥於傳統的思想,而先進思想的來源通常都是國家有志之士。我泱泱大國,從不缺少愛國文人志士,他們為國之拼搏理應受億萬國人敬仰。
然而當今社會娛樂至上,奢靡成風。明星影劇備受熱捧,治學科研卻鮮少有人問津,時代進步不應該是這樣的結果。
新時代背景之下,億萬新生力量不應妄自菲薄,沉迷安逸,應傳承自強,奮起拼搏,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爭做國家進步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