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一間冒著熱氣的廚房裡,當Yuta Shinohara為拉麵準備湯料時,空氣中飄著一股烤香味,拉麵不是豬肉或雞肉,而是蟋蟀。
「在這個平底鍋裡,我們有10000隻蟋蟀,可以做100碗的原料,」Shinohara一邊攪拌著一個大銀鍋,一邊解釋道。
神道和他的團隊生產的幾碗拉麵看起來和聞起來都像日本各地的餐館:細細的白面放在美味的湯裡,上面是多汁的豬肉片和肥碩的醃製竹筍片。
26歲的Shinohara在湯裡、油裡、醬油裡甚至麵條裡都用蟋蟀,這一點幾乎不能洩露。除了,也就是說,油炸的昆蟲棲息在湯表面的三葉裝飾旁邊。Shinohara不是一個專Shinohara業的廚師,事實上他更喜歡描述自己是「地球男孩」,正是他對所有與自然相關的事物的熱愛導致了他以昆蟲為基礎的食物。
他對法新社說:「我想介紹吃昆蟲的樂趣,這樣昆蟲就會受到動植物的平等尊重。」。
Shinohara從小就喜歡昆蟲,那時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田裡和灌木叢裡,捕捉蚱蜢和蟬。
他被毛骨悚然的爬蟲迷住了,最後甚至嘗到了——但只是偷偷地吃。
「在我20歲之前,我不能告訴任何人我喜歡昆蟲或吃昆蟲,」他害羞地說我害怕成為一個奇怪的人,或者因此而被欺負。」
-「像一個嬌嫩的甜心」-
人類食用昆蟲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許多國家,昆蟲仍然是一種常見的食物。
但對西方和其他地方的許多人來說,對昆蟲作為食物的文化偏見依然強烈。
環境和農業專家一直在努力打破這些障礙,促進昆蟲成為一種富含礦物質和蛋白質的環境友好型資源。
但是,雖然Shinohara強烈支持吃昆蟲,但他不喜歡把昆蟲當作「最後的手段」食物的想法。
相反,他把它們看作是一種應該品嘗的美味。
以黃波羅為例。這種蛾子的白色簇毛毛蟲在日本被認為是一種討厭的東西,因為它喜歡櫻花樹。
然而,Shinohara認為毛毛蟲是一種治療。
「真好吃。它們嘗起來像一種精緻的日本甜味。」。
「毛蟲只吃櫻桃樹的葉子,所以它們帶著香味。」
他也同樣喜歡其他的毛蟲,包括一些他說從他們喜歡的樹上有柑橘味的毛蟲。
「在味道的背後,你可以想像毛毛蟲是如何品味它的生命的。真是太神奇了。」
-蟋蟀啤酒、蠶茶-
Shinohara和他的團隊原計劃四月在東京市中心開一家名為Antcicada的昆蟲烹飪餐廳,但由於冠狀病毒的流行而被迫擱置。
相反,他們設計了一包可以在家裡烹製的板球拉麵,截至5月中旬,已經在網上銷售了600套。
謝天謝地,最近一批貨在三個小時左右就賣完了。
他的團隊還嘗試了其他多種菜餚,包括一種以昆蟲為基礎的日本流行小菜,叫做tsukudani,通常由海鮮、肉或海帶在醬油中燉製而成。
該團隊的發酵專家山口勇木正在監督這道菜的研發。
「我們嘗試了不同的口味組合來烹調這些昆蟲,」這位24歲的女孩說。
「我們發現開心果和豆蔻與蠶繭很相配。」
河口康彥點了一包全炸板球的拉麵,他告訴法新社記者,他對這一經歷感到驚喜。
「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味道,我喜歡的那種。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說:「我認為,很多人一經烹調並在菜餚中食用,就可以把昆蟲當作食物吃,儘管他們不想看到昆蟲的原始形態。」。
「蟋蟀拉麵可能是許多人昆蟲美食的開胃菜。」
Shinohara對一系列附加的昆蟲產品寄予厚望,包括蟋蟀釀製的啤酒和蠶糞釀製的茶。
「我看到了很多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