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鄂州段江面有座古閣樓:屹立礁石上,六百年建築連起特色公園

2020-12-14 喵星人日誌

#美麗長江之歌##大江大河大徵途# @中國綠髮會 浩浩長江,氣象萬千,自然人文景觀數不勝數,尤其在不同江段,長江的風景氣質各不相同。一般來說,長江上遊以峻岭險峰為美,長江中遊以人文景點為美,比如在長江鄂州段江面上就有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古老閣樓,它修建於600多年前,整體屹立在江中一座礁石上,歷經江水洗刷不倒,於茫茫江上非常顯眼。這座閣樓如今仍保持著數百年前的老樣子,有關部門甚至還以此在江邊修建了同名公園,組成了仿古建築群,它就是觀音閣。

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句詩詞能說明長江流水之特點,實際上,不僅是在詩詞歌賦裡,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長江都是一種一瀉千裡的雄偉氣勢。自古以來,也正是這種氣勢造就了長江的風格和沿岸的秀美景色,不過,相對於自然景色,長江邊上的人文景點也非常有內涵。常見的有龍王廟,幾乎每座濱江城市都有;也有以江堤為景的,不在少數;這些景點都有一個共同點,修築在江水之濱。相比之下,這座叫做觀音閣的閣樓,它獨闢蹊徑,建在了鄂州段江中的礁石上,整個畫風瞬間都被提升到了一個檔次。

從普通人的視角來看,礁石上的建築,首先考驗的是修築的技術,畢竟能夠利用基建的地方實在太少;其次,這還是一座江中礁石,需要面對的環境更加惡劣,「大水衝了龍王廟」,連龍王廟都擋不住江水,更不用說普通的一座礁石閣樓。最後,江中閣樓建築,在整個長江流域江面上都很稀少,可以說,觀音閣是名副其實的萬裡長江第一閣。一邊是浩浩長江,一邊只是一間矮小閣樓,這種巨大反差能夠讓人震驚,印象深刻,在鄂州段寬闊的江面上,這座不起眼的閣樓已經讓當地人記住它好幾百年了。

簡單來說,觀音閣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閣樓下的基石,也就是那一塊礁石。那可不是一塊普通礁石,當地傳說裡,它叫做龍蟠磯,從名字裡也能看出來是象形名詞,取自礁石的形狀像一條盤住的龍。雖這樣說,但實際上意向不明顯,只能佩服古人的想像力和願望了。礁石本身面積有限,大概只有一百多個平方,距離岸邊近200米,這樣的位置和面積,在長江水面上簡直非常不起眼,只要江水上漲一點就能將之完全淹沒。不過,正是這麼一處「小地方」,卻被六百年前的古人充分利用,在上面建起了一座閣樓,顯得非常稀有,堪稱神作。

從江水流向和實際方向來看,觀音閣位於長江江面以南,本身是坐東朝西的位置,逆水而立。閣樓整個布局分為亭臺殿堂和兩層小樓三個部分,總面積將近300平方,主體分為條石壘成的基座,青磚建築的閣身,再布以木質框架的窗欞。從建築藝術上來看,觀音閣明顯是傳統江南民間建築代表,不過,因為位置上的獨特,顯然並非存在居住功能。從當地人的講述中得知,觀音閣以前是尼姑庵,後來江水上漲,尼姑庵不復存在,只留下一座空蕩的閣樓,才有了觀音閣的稱謂。當然,這只是本地人的傳言,不代表真實的歷史背景。

從江邊遠望觀音閣,能看到的只有一塊礁石和依稀可辨輪廓的閣樓,這只是一時的景致,在不同時節,觀音閣的顏值也會不同,並且千百年來,從來如此循環。考慮到觀音閣豐厚的歷史背景,於是相關部門在江邊修建了同名的觀音閣公園,成為人們休閒的好去處。可以看到,觀音閣公園位於鄂州鬧市區,處在沿江大道上,馬路一側便是密集的生活區。對於居民而言,這裡既有大氣的江景,又有復古的公園,人氣逐年提升,站在觀音閣公園江邊的觀景臺上,能夠看到觀音閣「近在咫尺」。

這座觀音閣公園,以觀音閣為名,但並沒有以此擴展出文化區概念來,實際上只是一座復古風格的綜合區域。公園裡有亭臺樓閣,綠樹成蔭,也有仿古的城牆和雕塑,還有寬闊的廣場和觀景平臺。一年四季,這裡都是市民休閒的好地方,站在觀景平臺上,看得到長江流水的變化,在洶湧的江水陣勢裡,看觀音閣屹立不倒,穩固如初。而作為鄂州市的地標之一,觀音閣在最近幾年也加大了保護力度,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到專項維護。

雖然觀音閣距今有600多年屹立不倒,但在歷史上,它也不斷遭受過洪水的摧殘,只不過得益於人們的保護和維修,保證了它不至於消失不見。如今,在觀音閣公園觀景平臺上,通過無人機的航拍,看到的觀音閣顏值更加大氣,它立在茫茫江面,猶如一塊渺小獨立的淨土,穿越渺渺塵世,踏破虛無時空,正在變成一種斑駁的面孔,煥然一新。

相關焦點

  • 長江「最堅挺釘子戶」,700年來屹立江心,多次遇洪水不倒成奇蹟
    長江中遊,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青睞之地,這裡的長江江水漸趨平緩,文物古蹟數量眾多,還有不少堪稱「神跡」的古老建築即使經歷千百年江水衝刷,也依然屹立不倒,令人驚嘆。最近,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的降水量極大,水患頻發,而長江中的這座建築便有可能再次被淹沒。
  • 「任性」的釘子戶,曾被洪水淹沒無數次,屹立長江江心已有700年
    儘管我國的建築不能與國外相比,但我國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色,就像長江江心的觀音閣,不只大家都聽說過,也聽說過這個古建築。這個觀音閣早在700年前就已建於長江江心礁石之上。這個觀音閣已歷經千年風雨風雨,如今依然屹立在江心未倒。由此可以看出,這座建築在經歷了如此之久後,終於能堅持不懈地不倒,可見當時的技藝之高超。以下的內容和我一起來具體了解。
  • 長江第一閣,700年來立於江面成「最牛釘子戶」,多次遇洪水不倒
    自古以來,長江中遊一直受到學者的青睞,長江水域逐漸趨於平坦,文物古蹟眾多,還有許多可以稱為「奇蹟」的古老建築,即使在河水侵蝕了數千年之後,它們仍然屹立不倒,最近,中國南部,特別是長江沿岸的降雨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洪水頻繁發生,長江中的這座建築物可能會再次被洪水淹沒,這是長江的第一亭,
  • 中國「最牛」釘子戶,賴在長江700年,至今屹立不倒,無人敢拆
    2020年似乎註定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上半年新冠病毒,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安全消失,而最近洪災又頻發,連高考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最近的洪水頻發中,有許多古老的建築都受到了影響而倒塌,而在長江,卻有一座巨型礁石屹立在江心,上面有一座閣樓,被人們稱為「長江最牛釘子戶」,從建立之初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 ,至今屹立不倒,也沒有人敢拆。
  • 洪水衝擊700年仍屹立不倒,95萬人點讚「閣堅強」!網友:古代沒有...
    但位於長江鄂州段江心的一座閣樓, 在江水已淹沒大半的情況下 卻孤懸水際屹立江心,巋然不動, 鄂州觀音閣布局得體,構築精巧, 朱檻迴廊,重簷飛楹, 顯示出典型的江南民間建築藝術特色,
  • 中國這一「釘子戶」,長期屹立在長江,一直以來沒人敢拆
    位於湖北省鄂州市小東門外的長江龍蟠磯上,鄂州有一座名為觀音閣的「釘子戶」,又名龍蟠磯寺,宋朝時,人們在這裡修建寺廟,但由於長江經常泛濫,寺廟經常被毀,即便如此,當地人還是會繼續重建寺廟,因為古人大多信仰神靈,尤其是充滿敬畏的觀音菩薩,只要有事發生,很多人都會祈求觀音菩薩幫助自己度過難關,甚至很多人在自己家裡拜觀音。
  • 湖北最牛釘子戶,屹立長江700年不倒,國家還要出面保護它
    01全國最牛釘子戶,屹立700年不倒不過在我國湖北省有一個最牛的釘子戶,屹立了700年雷打不動,不僅不怕開發商們強拆,而且就連洪水也衝不走。因為這個釘子戶過於特殊,甚至就連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來予以保護,可謂是最牛氣的釘子戶了。那究竟是什麼樣的釘子戶可以達到這樣的級別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其實這個釘子戶就是鄂州的觀音閣,同時它也是長江裡的唯一「釘子戶」。觀音閣坐落在鄂州市小東門外大提,這裡可以俯瞰長江。觀音閣因為地勢巧妙,因此這裡也被譽為「萬裡長江第一閣」。
  • 中國「牛」的釘子戶在長江中生存了700年,沒有人敢拆除他們
    似乎註定是災難之年,上半年,這種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完全消失,然而的洪水頻繁發生,連高考受到一定影響,在洪水頻繁發生的事件中,有許多古老建築受到影響和倒塌,在長江中,河中央有一個巨大的礁石,上面有一個閣樓,人們稱之為「長江最牛釘子戶」,他成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屹立不倒,
  • 湖北有一古建築,號稱「萬裡長江第一閣」,屹立江心700多年不倒
    在湖北鄂州市有一座古建築,人們稱之為是「萬裡長江第一閣」。這座古建築,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令世人驚嘆,它就是-觀音閣。觀音閣其實是屹立在一塊巨型的礁石之上,這塊大礁石就是有名的龍蟠磯,它距離岸邊有200米左右。
  • 長江中最牛「釘子戶」,屹立江心700年無人敢拆,它究竟有何來歷
    長江中最牛「釘子戶」,屹立江心700年無人敢拆,它究竟有何來歷,說到釘子戶,大家都不知道, 大部分城市都有, 這些拒絕移居的居民,其中捲入了許多複雜的問題,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比較突出的矛盾, 在這些很多問題中,一個問題最棘手,不是用錢就能解決的,而是文物古蹟, 城市發展遇到文物古蹟時
  • 成都又一處免費公園,曾是成都的地標性建築,如今卻很少人知!
    它的意義遠比一些新建的現代化景區更有意義。順便分享成都【卡達琳達】設計師民宿,在途家可以直接預訂!這裡還有很多世界著名的景點,像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是這裡非常著名的景點,也是外來人員必去的旅遊目的地。第一次來這座城市的遊客,可以去春熙路或錦裡感受這座城市的繁華。累了,可以去寬窄巷子,洛帶古鎮體驗老成都的閒情逸緻。
  • 有哪些歷史文化特色呢?
    令人有種不顧一切去追隨的欲望。忽然,一隻水鳥低頭掠過湖面,打破了湖泊四周的寧靜,湖水漾起一圈圈波紋,一圈一圈的散開去。明淨的湖水晃動著飛鳥和白雲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聽老輩講,鹽井橋上有幾百米遠處有一鹹泉,可汲水煮鹽。從唐宋至晚清近千年時間曾出產井鹽,故井稱鹽井,溪叫作「鹽井溪」,小地名為「鹽井灣」,於是所建之橋順理成章冠之為「鹽井橋」。此前此景,獨自徘徊橋上,自然而然地開始輕聲吟誦起唐代大詩人杜甫的《鹽井》。
  • 中國「特別」的寺廟建築,歷經數百年風雨,依然屹立在山頂!
    有400多年歷史的塔雲山道觀是中國歷史上明朝時期建造的,塔雲山道觀也因此得名,因為它坐落在塔雲山上,塔雲山又稱討兒山,周圍環境陡峭而美麗。整個塔雲山道觀由一塔、一廟、一館、一堂和九殿結合而成的,即使歷經數百年的洗禮,它依然屹立在塔雲山的一端。
  • 它在長江中佇立700年,屹立不倒引人爭議,專家給出解釋!
    當然,對於古代的一些建築更是一次次地刷新了大家對於古人的認知,對於古代的建築水平肯定是和現在沒有辦法相比,但是在之前所留下的一些建築卻一次次的震驚了全世界。比如說像是客家土樓、湖南岳陽樓等。一、鄂州觀音閣圖中的建築就是非常著名的鄂州觀音閣,一些去過湖北省鄂州市的朋友肯定都是去參觀過這個讓人震驚的建築。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一路上,記錄長江的...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題:【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一路上,記錄長江的「微笑」  記者 劉湃  曾經髒亂的碼頭如今成了靚麗的風景線,產煤縣升級為芒果之鄉,後進村轉型為旅遊特色村……聊起這些,百姓們臉上展現的那些笑容,已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註腳」。
  • 一條微信帶你了解乘風破浪的鄂州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裡都被叫做武昌現在走在鄂州街頭,總能看到和武昌相關的名字武昌樓武昌門正宗武昌魚的原產地就是鄂州歷史上的鄂州和武昌名字時而互換、時而同時存在>還很美鄂州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遊南岸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鄂東水陸交通樞紐之一這裡有亞洲最大貨運機場
  • 鄂州商業大調查:小體量為王,與武漢唱響「雙城記」能否破局
    武漢近鄰,交通便利   鄂州位於長江經濟帶的中段,處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遊南岸。西鄰武漢,東接黃石,北望黃岡。有四條高速(滬蓉高速、京珠高速、大廣高速、漢鄂高速),「井」字型分布;有11條通道與武漢對接,與武漢融為一體。
  • 遊泳愛好者擅自進入觀音閣,鄂州官方通告:作何人不得私自進入
    多人渡江私闖觀音閣拍照「7月6號,下午5點15分,觀音閣裡面……」視頻中,一男子邊拍攝時邊介紹說「香爐淹了……」楚天都市報記者從視頻中看到,至少有5名中年男子登上了位於長江中的觀音閣。據鄂州市博物館文物管理所所長陳玲介紹,觀音閣始建於宋代,迄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也是長江上唯一的一座寺廟,因此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閣。數百年來,觀音閣歷經滄桑,屢有毀修。元至正五年(1341年)武昌縣邑達魯噶齊鐵山(蒙古族人)督建初具規模,後到了明清被當地官民修葺多次。
  • 鄂州奮進30年榮膺全國文明城市
    鄂州城市風光。段店鎮上湖村在進行垃圾分類處理。濱湖南路與古城路交匯處,紅色斑馬線有效地讓人車分道而行。鄂州長江江灘樊口段。鄂鋼花溪溼地公園。襟長江,抱梁湖,枕名山,鄂州自古「好山好水好區位」。這座千年人文名城在邁向現代文明城市的徵程中,從此有了質的嬗變。壹 接續攻堅 勠力克難年滿70歲的馬志遠,原鄂州城管局的局長。退休多年的她,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市民文明巡訪團團長。
  • 武漢鄂州進入融合蜜月期,一旦合併將成為一個超級大城市
    ,也帶動了當地的發展,而且,武漢和鄂州的情況也與山東非常的相似湖北武漢和鄂州,一個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常住人口逾千萬;一個是中國最小的地級市,只轄有3個市轄區,人口一百萬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