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暢園中眺翠螺,中國十大古典園林之寄暢園的往事

2020-12-16 陸建華攝影

公元1751年(乾隆辛未年),清朝的乾隆出紫禁城,一路南下,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江蘇無錫,這是他在位期間的第二次「南遊」。在無錫西郊的惠山腳下,乾隆再度踏進了他熟悉的江南名園「寄暢園」,並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其中一句「寄暢園中眺翠螺」,流傳至今。

詩中所言的「寄暢園」,現位列中國十大古典園林之中。這十大古典園林分別為北京圓明園、無錫寄暢園、嘉興綺園、佛山清暉園、蘇州網師園、北京頤和園、蘇州拙政園、上海豫園、北京古蓮花池、揚州個園。它們代表著中國古代造園藝術和文化傳承的精華。

無錫寄暢園,位於無錫西面的惠山古鎮上。古鎮原先有兩條老街,一條直街(現改稱「繡嶂街」)、一條橫街(現改稱「秦園街」),區別在於直街筆直對著千年古剎惠山寺,而橫街則橫在古寺的前方。寄暢園的位置,剛好就處在橫街的一邊,幾乎與橫街並排著,而且從前進出的寄暢園大門,也開在橫街的中段。

寄暢園始建於明代,是一座明式建築風格的山麓別墅類型的江南園林。這座佔地面積僅為15畝的古典小園林,以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練的園、古拙的樹、巧妙的景為核心,打造出了江南古典園林的雅致。現在,寄暢園已經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寄暢園的前身,是惠山寺僧人的兩間僧舍,史料記載它們分別叫 「南隱」和「漚寓」。明朝正德年間,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無錫人秦金,出資購下了「漚寓」僧舍,並在其基礎上進行擴建改造,壘假山、挖池塘、種植花木、建造房舍。因為秦金外號為「鳳山」,所以寄暢園最早的名稱也叫「鳳谷行窩」。「行窩」表示與皇帝的「行宮」有區別,我只是個小窩。

秦金故世後,「鳳谷行窩」傳給了族侄秦瀚父子,父子倆把「鳳谷行窩」更名為「鳳谷山莊」。到了明嘉靖年間,「鳳谷山莊」傳到了秦瀚兒子的侄子秦燿手中。秦燿,曾任湖廣巡撫,因被朝廷解職,只能回到無錫。正是這位秦燿,對山莊進行了整修,疏浚池塘,改築園居,構園景二十,還每景題詩一首,並把「鳳谷山莊」正是改名為「寄暢園」,取「寄抑鬱之情於山水之間」之意。所以後代也有人認為,寄暢園的起點,要從秦燿開始。

進入清朝後,寄暢園又進行過大規模的修建,尤其在清朝的順治末年至康熙初年,秦家聘請了當時國內著名的造園名家張漣及其侄兒,重新對整個寄暢園進行布局,重築山水,疏泉疊石,才成就了今天人們見到的寄暢園全貌。寄暢園,既保持了明代的建築風格,又加入了清朝園林那種精雕細琢、甚至帶有繁瑣的造園藝術。

清朝雍正皇帝即位時,因秦家人受宮廷內鬥的牽連,寄暢園被無錫官府沒收,當時的無錫縣令還割出寄暢園的西南角,改建成「無錫縣貞節祠」。直到乾隆皇帝登基後,秦家後人上奏朝廷,要求歸還寄暢園,竟然得到了允許。自此寄暢園再度回到秦家人手中,這也為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六次到寄暢園留下了伏筆。

要說清朝的乾隆皇帝,真心喜歡這座江南園林。有關乾隆與寄暢園的故事,有案可查的就有很多。比如在寄暢園的東南角,立有一堵亭亭玉立的太湖石,人們管它叫「美女石」。哪知乾隆皇帝來看了後,認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氣概,就把「美女石」改名為「介如峰」,並親自御筆題詩和作畫,現寄暢園內立有乾隆的詩碑和畫作刻石。不過當年所立石碑已經在文革中被毀,現在的石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

乾隆皇帝愛好江南的山水園林,曾在北京城內仿製了五座江南園林建築,其中就有無錫的寄暢園。它位於頤和園萬壽山的東麓,由乾隆下江南時,帶著京城的畫師,依葫蘆畫瓢,照抄了寄暢園的構造,然後在頤和園內興建。初名稱「惠山園」,到了嘉慶年間更名為「諧趣園」。如今當年仿製的五座園林,四座已毀,僅保存下來了寄暢園的仿製版「諧趣園」。

擅長舞文弄墨的乾隆皇帝,一生共寫作了約41863首詩詞。乾隆活了88歲,平攤到他的生命中,每年要創作475首詩作。其中單獨寫無錫惠山古鎮的詩作,就有169首,但後人能記得的,也許就是「寄暢園中眺翠螺」這一句。

當年,寄暢園內的樹木沒有那麼高大,站在園林內,朝西可以眺望無錫最高峰惠山,朝東南可以眺望無錫的地標錫山和山頂上的龍光塔。只是現在寄暢園內的林木越長越茂盛,看無錫最高峰有點吃力了,看無錫地標「龍光塔」,還算行。

1751年,乾隆第一次到訪寄暢園時,曾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江南諸名聲,唯惠山秦園最古。」秦園,便是寄暢園,因為它是秦家的私人園林,老無錫人也愛稱它叫「秦園」。一百多年後,太平軍攻佔無錫,寄暢園東南部的大多數建築被毀,園內最珍貴的《寄暢園法帖》石刻二百多方遭損壞。這些法帖多為宋、元、明、清大家的珍貴墨寶,僅留存下一些零星石刻,有些還是後代修葺的。

日曆翻到公元1952年,秦家後裔將這座私人園林捐贈給了國家,自此寄暢園正式成為對市民開放的公園。上世紀的五十年代時,因橫街需要開通公交線路,將橫街馬路拓寬,寄暢園沿橫街部分,整體縮進了約7米距離,但進出的大門還依舊留在橫街上。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橫街上的大門被徹底封閉起來,人們進出寄暢園,需要進入惠山古鎮景區的名聲古蹟區,從惠山寺的中軸線上右轉進入「鳳谷行窩」正殿。

作為一座明式古典園林,寄暢園的造園藝術一直被人稱道,但寄暢園同樣是一座文化傳承的園林。據史料記載,從清朝的順治年間起,寄暢園一直是江南地方戲曲「崑曲」的集中表演場所。當年秦家人倡導崑曲藝術,經常邀崑曲大師入園演出。一個好消息是,現在惠山古鎮景區正著手在寄暢園內恢復崑曲表演,以後去寄暢園遊玩,可以現場觀看崑曲演出了。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之美系列 園林之雅,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
    中國的園林藝術 ,自然是中國文化組成部分當中的經典之一。如果追溯園林藝術的歷史之源,可以從殷、周時代囿的出現算起,到現在為止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中國園林藝術,是世界園林藝術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有極其高超的藝術水平、獨特的民族風格,以及登峰造極的審美情趣。
  • 國內著名園林景觀有哪些?除了四大名園你還知道哪些?一起看看
    園林景觀,以其精巧做工,神韻構造,無不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受。你知道國內著名園林景觀有哪些嗎?本文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古典園林,下面請看詳細介紹。 中國十大園林景觀 1、頤和園
  • 江蘇最不該被忽略的園林,有2位皇帝多次遊歷,屬於江南四大名園
    現在江蘇的花園裡有很多,也有很多有名的庭園,更多的園林建築在一定方面表現了城市文化,所以江蘇依靠其優秀的庭園發展著,所以現在變成了中國的庭園省,好像是蘇州和南京的園林建築,口碑很高。然而,在這座園林上還是有很多知名度的,但在它的建築上,卻很容易被忽視,而在它的建築上,卻很容易被忽視我們向大家介紹江蘇最不可忽視的園林,那座園林的建築即使是能量也會更好的發展創造出適合自己的一面,但也不免會被忽視的尷尬。
  • 中國園林的藝術智慧和藝術總監們:文人貫注精神、帝王凝聚意志
    寫意,是一種智慧,也是園林藝術的魂靈!這種智慧,是中國歷代的文人貫注的,從而發展為內涵極豐富的山水藝術體系。想明白中國園林,自己看未必能看出來,我們總是通過文人的「言」——詩歌或散文——以及「言」中的意境去對照領悟,激發自己心中之「情」,結合那「景」去思考。
  • 中國古典園林如何營造景觀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在中國乃至世界園林歷史上都具重要地位,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早在中國的殷周時期就出現了園林的早期雛形「囿」, 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不斷追求,景觀與心靈的共鳴顯得更為重要,這就顯現出了現代園林在景觀中營造意境的必然需求,古典園林中景觀意境的營造已發展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和《中國十大古典喜劇》是那些?
    古典十大悲劇是由中山大學教授王季思領導的編輯團隊,在徵求了各方學者意見後提出來的概念。王季思是我國著名的戲曲史論家、文史學家,他一生對戲曲研究著作頗豐。曾經先後主編過高校文科教材《中國文學史》,校注《桃花扇傳奇》,編撰整理《西廂記校注》,很多作品被譯成外文在海外發行。
  • 北京地鐵4號線,沿線有皇家園林,有動物園,有天文館,都是不能錯過的...
    北宮門站頤和園頤和園是中國皇家園林的代表,是「三山五園」金名片,是乾隆皇帝為慶賀母親壽辰而建,極具奢華。頤和園也是中國古典造園藝術的典範,借山成景,遠處的玉泉山,山上的玉峰塔,與昆明湖渾然一體。頤和園的園林建築集中國古典建築藝術之大成,既有體現傳統文化的昆明湖的「一池三山」,又有仿照杭州六合塔建造的佛香閣仿照無錫寄暢園建造的諧趣園,仿照杭州西湖蘇堤六橋建造的昆明湖西堤六橋,
  • 古典園林設計理念與現代園林設計的融合思路
    除此之外,在古典園林的設計思想中也注重對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當地已有的環境基礎上進行設計,並充分利用環境資源,使得設計能夠體現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此外,在古典園林設計的過程中,採用不同方位的設置理念,使得整體景觀能夠體現不同層次的視覺效果。不同方位設計理念的實施能夠使得建築效果具有多層次的特點,使得建築設計更加突出中國特色。
  • 中國獨一無二的園林,向世界展現古典藝術
    說起中國的古典文化建築,那麼就不得不提到園林,中國園林以蘇州園林最價,而有關園林的歷史,其實也有幾千年,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已經知道用自然植物,來裝飾自己的房屋,那時人們學會了耕作,同時建立起聚居村落,園林出現萌芽,但作用也只不過是遮風避雨,實用性大於觀賞性,與其說是在建造園林,不如說在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 江南園林哪裡妙?南京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自古以來連綿不斷的頂級富庶繁華之地,南京文化底蘊深厚非凡。在文化上,南京不僅是舉世聞名的古都、佛都、世界文學之都等等,還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首,城市綠化率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最早進行現代園林城市規劃設計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