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到底能不能與胰島素聯用?你的認知該更新了

2020-12-17 騰訊網

最近在門診,我遇到這樣一張處方:

圖源:作者繪製

我們知道,根據《預混胰島素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6 年版)》:當調整為預混胰島素類似物每日 2 次或每日 3 次治療時,或使用胰島素強化方案時,不建議同時使用胰島素促泌劑「主要不良反應與胰島素一致,為低血糖和體重增加」。

《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也有類似說明:只使用基礎胰島素時可保留原有各種口服降糖藥物,不必停用胰島素促泌劑。臨床藥師認為甘舒霖 30R 是預混胰島素,每天早晚各一次使用時不宜與促泌劑聯用。

因此我諮詢了該處方的醫師,他告訴我該患者是老患者,長期按時過來開藥,他也是複製了之前的處方。我又查詢了該患者的病例,患者男,70 歲,2 型糖尿病並腎病,BMI 28 kg/cm ,,自述血糖控制尚可,其餘無特殊。

根據患者的病例情況,發現該患者如果繼續按照該處方用藥,可能會導致低血糖風險增加,因此建議臨床醫生,這位患者不應該再聯用胰島素促泌劑和胰島素。

處方問題是解決了,醫生的困惑卻來了

臨床醫生跑來問我:格列奈類促泌劑不能與胰島素聯用,這我是明白的,那麼新型的磺醯脲類藥物 -- 格列美脲可以聯用嗎?因為格列美脲是唯一被 FDA 批准與胰島素聯用的促泌劑。

提及這個問題,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 …

Garber AJ 等 [1] 2003 年發表的「Benefits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f insulin and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一文中,首次提及「格列美脲是唯一被 FDA 批准與胰島素聯用的促泌劑」。

文中提及格列美脲與預混胰島素合用相對於單獨使用預混胰島素,可明顯減少胰島素用量;而使用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甘精胰島素代替混合胰島素與格列美脲的聯用,可以有效降低糖化血紅蛋白(HbA1c)。

2005 版 FDA 格列美脲說明書中也說明:格列美脲還可以與胰島素聯用,以降低不能通過飲食與運動控制的患者的高血糖,結合口服降糖藥。

而後 Briscoe, V J et al 等 [2] 於 2010 年發表的「The role of glimepi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也說明格列美脲與甘精胰島素、中效胰島素或一次晚上劑量的預混胰島素聯用時,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 HbA1C 水平方面是有效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圖源:作者提供

因此,格列美脲無可避免的加入了醫生們的配伍清單上,甚至無論長、短、預混胰島素。

那麼格列美脲與胰島素聯用,效果如何 …

我們可以發現在格列美脲上市後,作為第三代磺醯脲類口服藥物,由於其具有促泌、增敏雙重作用機制,用藥相當廣泛;且與基礎胰島素聯用的臨床實踐也相對較多 [3],並且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

近些年有很多臨床醫師嘗試著與預混胰島素聯用,以治療無法聯用二甲雙胍、預混胰島素劑量偏大且血糖控制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從而達到能減少胰島素用量,且不明顯增加患者低血糖風險及體重指數的目的 [4 ~ 6]。

不過其共有的局限性為樣本量相對較小,觀察周期較短,或為臨床觀察,未採用隨機雙盲試驗,證據質量不高 [7 ~ 8]。

敲黑板!FDA 說明書已刪除聯用內容

從 2016 年格列美脲 FDA 說明書就刪除了與胰島素聯用的內容!而日本說明書更為謹慎,直接在首頁醒目位置紅框警示其低血糖風險。

圖源:作者提供

不同專家共識對促泌劑與胰島素聯用的建議

我們再來看看專家對磺醯脲類藥物與胰島素聯用問題上還有哪些意見?

圖源:作者繪製

總結

降糖藥中有低血糖風險的有:胰島素,磺醯脲類促泌劑,格列奈類促泌劑。因此一般情況下我們不建議胰島素與促泌劑聯用。

格列美脲作為第三代磺醯脲降糖藥,儘管具有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體重增加與低血糖風險小等優點;但它也不能擺脫其「磺醯脲家族」的「身份」,低血糖風險問題不宜過於樂觀,防微杜漸應持續。

臨床藥師建議:對於單用胰島素血糖控制不達標的患者,格列美脲可與基礎胰島素聯用;但對於一般 2 型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與預混胰島素或胰島素強化方案聯用時,則應慎重。

END

排版 | 琦敏

題圖 | 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Garber AJ. Benefits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f insulin and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Arch Intern Med 2003;163(15):1781-2.

[2] Briscoe VJ, Griffith ML, Davis SN. The role of glimepi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xpert Opin Drug Metab Toxicol. 2010;6(2):225-235.

[3] Basit A, Riaz M, Fawwad A. Glimepiride: evidence-based facts, trends, and observations (GIFTS). [corrected]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Vasc Health Risk Manag. 2013;9:1]. Vasc Health Risk Manag. 2012;8:463-472.

[4] 格列美脲臨床研究協作組, 馮憑. 格列美脲聯合門冬胰島素 30 治療 2 型糖尿病的多中心臨床研究 [J].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 2011(06): 361-364.

[5] 林曉明. 格列美脲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 2 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 [J]. 中國醫師雜誌, 2013,15(08): 1077-1079.

[6] Li CJ, Zhang JY, Yu DM, Zhang QM. Adding glimepiride to current insulin therapy increases high molecular weight adiponectin levels to improve glycemic control in poorly 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Diabetol Metab Syndr 2014;6:41.

[7] 吳雁翔, 許憶峰, 單鴻, 等. 格列美脲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 2 型糖尿病患者臨床觀察 [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5, 17(12): 133-135.

[8] Chen YH, Li HZ, Tang ZS, Xu L,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emixed Human Insulin Combined with Sulfonylurea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Previously Poorly Controlled with Insulin. Diabetes Ther. 2019, 10(2): 463-471.

[9] Kalra S, Bahendeka S, Sahay R, et 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Sulfonylurea and Sulfonylurea Combin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 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Indian J Endocrinol Metab. 2018;22(1):132-157.

[10] 中國內分泌相關專家小組. 磺脲類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2016 年版)[J]. 藥品評價,2017,14(01):5-12+54.

[11] 中國內分泌相關專家小組. 格列齊特緩釋片臨床應用快速指導建議 [J]. 中國糖尿病雜誌,2018,26(12):969-973.

[12] By the 2019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Beers Criteria Update Expert Panel.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9 Updated AGS Beers Criteria for 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Use in Older Adults. J Am Geriatr Soc. 2019;67(4):674-694.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相關焦點

  • 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與格列美脲有何副作用,怎樣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老張在幾年前就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醫生給他開了二甲雙胍和格列美脲兩種口服降糖藥物控制血糖。老張聽別人說,長期吃二甲雙胍和格列美脲會導致尿毒症,嚇得他不知道到底吃還是不吃。 他來到醫院的藥學諮詢門診詢問。那麼長期吃二甲雙胍和格列美脲到底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損害,我們應該怎樣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呢?
  • 胰島素產品候場
    天風證券指出,在口服降糖藥中,DPP-4抑制劑、SGLT-2抑制劑等新型降糖藥都被指南所推薦,並可作為二聯治療用在疾病進程偏前端的位置。 在前幾批全國集採裡,也有糖尿病藥物「身影」,例如二甲雙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 降糖藥競標激烈 被集採選中的降糖藥,企業在競價上廝殺激烈,降價幅度較大。
  • 《隱秘的角落》告訴我們:降糖藥不能亂吃,低血糖也不能不防
    「帶你去爬山」這句話從此多了一層意味。如果你覺得今年的夏天很熱,不如看看這部劇,絕對會感到陰風陣陣,無比地涼爽。01「你的好友張東升向你發起爬山邀請」秦昊飾演的張東升,是一名數學教師,工作生活都不盡如意,外表看起來斯斯文文,卻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 2型糖尿病長期吃藥好,還是長期打胰島素好?本文講出真相
    2型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藥問題,是很多朋友關心卻又不那麼明確的,這不又有朋友來問:我是長期用胰島素好呢?還是堅持吃口服藥物來控制血糖好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就來簡單談一下。
  • 這個看似「過氣」的降糖藥,到底能不能用?
    患者C肽水平提示嚴重胰島素抵抗,加用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配合基礎-餐時胰島素強化治療,血糖下降後逐漸停用皮下注射胰島素,只口服吡格列酮30mg QD、二甲雙胍1.0g BID,空腹血糖7~7.5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10mmol/L,體重無明顯變化。複查饅頭餐試驗見表2。
  • 胰島素筆用針頭長短也有講究?
    原來我們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針頭的長短粗細到底有何講究。 如何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針頭? 從早期的針管式注射器到現在的筆式注射器,相信使用胰島素有些年頭的朋友都經歷過針頭長短粗細的演變過程。
  • 陳根:雞心螺毒液啟發,胰島素更迅速康
    於是科學家們就借用了雞心螺毒液中的有用元素,製造出一種強效的混合型「迷你胰島素」。這種混合型胰島素的作用更迅速,可以使治療糖尿病的效果更好。雞心螺中之所以在捕獵時如此迅速、高效,主要是由於它的毒液中含有一種快速起效的胰島素,它能在魚體內誘發一種低血糖鎮靜劑
  • 醫患共籲將「胰島素注射筆用針頭」納入北京醫保
    他每天需要注射一次胰島素。目前醫保已經能夠報銷其中的絕大部分藥物費用,每個月個人只需花費100塊左右。胰島素注射筆用針頭雖然不能報銷,但他知道這個錢省不得。為了保證療效,他堅持每次注射都更換針頭。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教育與管理學組組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郭曉蕙教授指出,我國約有一千萬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因為注射筆的便利性,絕大多數的患者使用「胰島素注射筆+筆用針頭」來注射胰島素。患者一般會定期在門診處方配藥,之後按醫囑在家自我注射胰島素。注射裝置、注射技術與注射藥物對於控制血糖同等重要。然而,我國糖尿病患者不規範注射的現象非常嚴重,主要包括注射部位輪換不正確,重複使用針頭等問題。
  • 使命-願景-行動:更新頭腦裡的認知圖式,讓使命能導出自己的行動
    溫馨提醒:使命要能變成自己日常的行動,才算是踐行使命!一個人要能用全部的生命去踐行自己的人生使命,這得首先讓他意識到啥是使命,這會涉及到更新自己頭腦裡的思維軟體:使命-願景-行動,更新頭腦裡的認知圖式,讓使命能真正導出自己的行動!
  • 困擾大家的糖尿病,到底能不能被治癒,看專業醫生給你解答
    而二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大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處在四十歲左右,這些患者的胰島功能大體存在,只不過胰島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變弱了,不能及時分解掉機體內的所有葡萄糖了。血糖濃度過高會抑制白細胞削弱吞噬細菌的能力,讓你的身體處於無保鏢的狀態——「壞人到處跑,警察不管」。
  • 重複使用筆用針頭注射胰島素有風險?
    解答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延兵    Q:在家注射完的針頭,自己消毒多用幾次可以嗎?    A:所有型號一次性注射筆用針頭僅限使用一次 。但調查顯示,我國83 .2%的糖尿病患者重複使用注射筆用針頭,其中重複使用超過10次以上的高達25 .7%。
  • 二甲雙胍可以和哪些降糖藥聯用?
    二甲雙胍聯合噻唑烷二酮類能更好地降低HbA1c ,顯著改善胰島功能和胰島素抵抗。但聯合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如體重增加、升高LDL-C)高於單用二甲雙胍。胰島素抵抗嚴重的患者可考慮二甲雙胍聯合噻唑烷二酮類的治療方案。 二甲雙胍聯合格列奈類的療效如何?
  • 202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發布,更新要點速覽
    也可加用胰島素治療。 合併ASCVD或心血管風險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HbA1c是否達標,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具有ASCVD獲益證據的GLP-1受體激動劑或SGLT2抑制劑。
  • 碳水化合物和胰島素讓你胖嗎?健身教練:你被偽專家忽悠太久了
    一些人猜想這是因為蛋白質也能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從而抵消了胰島素的作用。不管怎樣,胰島素對代謝的影響並不簡單,它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舉個例子,當你從90kg減到75kg,此時你的代謝就會比那些本身是75kg的人更低。根據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高碳水飲食和升高的胰島素水平是導致代謝適應的原因。背後的猜想是,由於胰島素能將脂肪酸從血液中引導出來到脂肪細胞,並且遠離肌肉這樣代謝更加活躍的組織,所以會導致代謝降低。
  • 多囊卵巢症候群到底能不能被治癒?
    如果你正在被月經不規律、多毛、痘痘頻發等症狀困擾,那麼可能就是這種內分泌疾病在搞鬼。 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佔排卵障礙性不孕症的30%~60%,發病率約為5%~10%。PCOS很容易進展為代謝紊亂,如初期的內分泌失調、排卵稀發或無排卵,逐漸進展為體重不斷增加、高胰島素血症或胰島素拒抗等。內分泌進一步紊亂,證候進一步複雜化。這些變化,無論從中醫證候還是西醫病理生理角度來看,都是逐步加重或複雜化的過程。
  • 胰島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是什麼關係?
    說它壞是因為我們不能第一時間判定它就是糖尿病的開始,做到防微杜漸;說它好則是因為一旦我們發現了這些變化後,還有一定的時間可以阻止或者延緩患糖尿病的進程。在這些變化中,很關鍵的一個就是人體對胰島素發生胰島素抵抗。眾所周知,胰島素在II型糖尿病的病情變化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我們要清楚一個問題,阿爾茨海默症本身並不是致命性的疾病,所以呢,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病人的逝-世;患者會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記憶力、認知功能減退;走失;出現意外或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其它軀體疾病,出現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