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實驗題中的原理和方法上傻傻分不清楚,小編特意整理了中學物理常用的方法,希望孩子們能夠有所收穫!
方法1:控制變量法
方法介紹:
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用人為的方法控制起來,使它保持不變,然後來比較,研究其他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這種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就是「控制變量法」。
應用實例:
(1)電流I與導體電阻R和它兩端電壓U的關係(初三物理);
(2)壓強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係(初二物理);
(3)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的關係(初三物理)
方法2:(理想)模型法
方法介紹:
為了更形象,更直觀地表示某一種物理現象或物理規律,利用科學抽象的方法,抽象出簡單直觀的物理模型,利用物理模型研究物理問題。這種方法就叫做(理想)模型法。
應用實例:
(1)光線描述光的傳播(初二物理);
(2)用簡單的線條代表槓桿(初二物理);
(3)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構(初三物理);
(4)磁感線描述磁場(初三物理)
方法3:轉換法
方法介紹:
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不好直接認識它,我們常根據它們表現出來的看的見、摸得著的現象來間接認識它們。在物理學中有一些微觀的或不易觀察的現象,經常把這些現象通過轉化,成為容易觀察到的現象,這種方法就叫做轉換法。
應用實例:
(1)音叉的振動通過桌球被彈起來認識(初二物理);
(2)溫度的高低通過溫度計中液柱的高度(體積)來體現(初二物理)
(3)拉力的大小通過彈簧伸長的長度來體現(初二物理)
(4)分子的運動情況通過擴散現象來認識(初三物理);
(5)電流的大小(存在)通過電流的熱效應、磁效應來認識(初三物理);
(6)磁場的存在通過磁場中小磁針的偏轉來認識並研究它(初三物理)。
方法4:放大法
方法介紹:
在實驗中,為了更好、更方便地對實驗中一些微小量的測量與顯示,對一些量進行適當放大的方法。
應用實例:
(1)形變放大:如下圖所示,在壓力作用下,玻璃瓶發生形變,將容積的變化通過紅色水,轉化為細玻璃管中的紅色小柱長度的變化。(初二物理)
(2)減小斜面傾角:如伽利略的斜面實驗的結果是「放大了時間」(初二物理)
方法5:理想實驗法(實驗推理法)
方法介紹:
有一些物理現象,由於受實驗條件所限,無法直接驗證,需要我們先進行實驗,再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確結論,理想實驗法也叫做實驗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實驗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科學的推理得出結論的方法就叫做理想實驗法。
應用實例:
(1)真空不能傳聲(初二物理)
(2)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將保持原來的速度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初二物理)
方法6:疊加法
方法介紹:
物理學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測量的同一物理量疊加起來,測量後求平均值的方法俗稱「疊加法」。
應用實例:
(1)為了測量細銅絲的直徑(初二物理)
(2)測一枚大頭針的質量(初二物理)
(3)測一張紙的厚度(初二物理)
方法7:等效替代法
方法介紹:
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
應用實例:
(1)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初二物理)
(2)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壓力(初二物理)
(3)並、串聯的總電阻替代各電阻(初三物理)
方法8:比值定義法
方法介紹:
為了給某些物理規律或物理量確定一個概念,常用到比值的方法就叫做比值定義法。
應用實例:
(1)速度的定義;(初二物理)
(2)密度的定義;(初二物理)
(3)壓強的定義;(初二物理)
(4)功率的定義;(初二物理)
(5)熱值的定義(初三物理)
(6)比熱容的定義(初三物理)
方法9:實驗法
方法介紹:
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實驗現象或實驗數據,直接得出結論的方法叫做實驗法。
應用實例: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初二物理)
(2)探究串、並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關係(初三物理)
方法10:歸納法
方法介紹:
在已有的生活經驗或大量的個別屬性推理出一般屬性的方法,成為歸納法。
在科學研究中,歸納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許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規律的獲得都是藉助了歸納法的力量,由實驗(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歸納獲得的。
應用實例:
(1)力的概念(初二物理)
為了得出力的概念,列舉了大量的例子,通過分析這些例子的共性得出了力的概念。
方法11:圖像法
方法介紹:
利用圖象這種特殊且形象的數學語言工具,來表達各種物理現象的過程和規律,這種方法叫圖象法。
圖象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變化的情況,很直觀,而且能快速查出相關物理量。
應用實例:
(1)S—t圖像(初二物理)
(2)熔化、凝固圖像(初二物理)
(3)沸騰圖像(初二物理)
(4)m—V圖像(初二物理)
(5)G—m圖像(初二物理)
(6)U—I圖像(定值電阻與小燈泡的不同)
方法12:類比法
方法介紹:
類比法是指將兩個相似的事物作對比,從已知對象具有的某種性質推出未知對象具有相應性質的方法。
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思維。
應用實例:
(1)在研究內能時,將分子的運動類比桌球的運動;分子勢能類比彈性勢能或重力勢能等。
(2)在引入電壓概念時,將水流類比電流、抽水機類比電源、水泵類比用電器、水閥類比開關、水壓類比電壓;
方法13:假設法
方法介紹:
假設法是對於待求解的問題,在與原題所給條件不相違的前提下,人為的加上或減去某些條件,以使原題方便求解的方法。
求解物理試題常用的有假設物理情景,假設物理過程,假設物理量等,利用假設法處理某些物理問題,往往能突破思維障礙,找出新的解題途徑,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應用實例:
(1)判斷多個物體間的相對運動(初二物理)
(2)判斷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初二物理)
方法14:整體法
方法介紹:
整體法是指對物理問題中的整個系統或整個過程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在力學中,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對象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外力),不考慮整體內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內力)。
應用實例:
(1)判斷疊加體中M所受的摩擦力(初二物理)
方法15:逆向思維法
方法介紹: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了簡便,或者從正面入手時有一定的難度,有意識地改變思考問題的順序,沿著反向(由後到前、由果到因)的途徑思考、解決問題的這種解題方法叫逆向思維法。
應用實例:
(1)凸透鏡成像規律(初二物理)
(2)發電機與電動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