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眾官方宣布,最後一輛第七代e-Golf在德勒斯登工廠下線並停產,隨後該工廠產能將全部轉投大眾最新純電車型ID.3。
雖然大眾對於未來的電動市場很有想法,但這種基於高爾夫第七代的油改電產品似乎很難讓人找到一絲購買慾,要知道,這車在2014年首次發布時,續航只有大約118英裡(相當於190公裡),在售價和續航方面都不佔優勢,而在當下這個新勢力動輒400km、500km的時代,100多公裡的續航能力實在是拿不出手。不過,隨著大眾旗艦車型輝騰停產,e-Golf得以進一步擴大產能。除沃爾夫斯堡工廠以外,e-Golf從2017年3月開始,同步在大眾引以為傲的德勒斯登透明工廠興建了e-Golf生產線。
2017年,大眾決定對e-Golf進行改款,電池容量從24.2千瓦時提高到35.8千瓦時,續航裡程增加了約26英裡,此時該車續航裡程約為232公裡。或許「油改電」技術基礎讓續航上限太低,所以,e-Golf續航裡程始終是短板。不過歐洲消費者似乎並不像國人這麼在意續航,即使始終未能達到300公裡,但e-Golf在6年生命周期內仍取得了145561輛的總產量,而且在歐洲寒冷的天氣下,這車的續航能力還會「縮水」很多,但這依舊不影響大家對e-Golf的喜愛。
雖然以當下標準衡量,e-Golf續航很不堪,但大眾對e-Golf依然充滿自信,並在2018年以進口渠道引入國內,售價26.8萬元,銷量慘的不能再慘。一年之後,e-Golf由一汽-大眾引入國產,定名高爾夫·純電,雖然國產之後的售價也開始明顯降低,兩款配置售價分別為14.77萬元和16.88萬元,銷量算是有了一點起色。
而且,國產之後,e-Golf的電池容量增加到了40千瓦時,工信部續航也同步提升到270公裡,但此時相比普遍續航裡程在350公裡左右的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純電車型,高爾夫·純電的優勢依然不夠明顯,如果不考慮情懷的因素,甚至可以用同級別倒數來形容,因此,如果讓大家從情懷和實用中間二選一的情況下,終究是生活佔據了第一,e-Golf也終於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