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ID.3出自大眾MEB純電平臺,採用後驅電機布局,車身尺寸與大眾高爾夫相當接近,長寬高4261/1809/1552mm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高度比高爾夫多了76mm。不過軸距長達2765mm,足足比高爾夫多了128mm,充分體現了純電平臺的長軸距,短前後懸特徵。
整個車身結構的比例與本田飛度有幾分相似,A柱大幅前移,留有大尺寸的三角窗,提升轎廂空間的同時也能減小側前方盲區。前風擋下部還有一塊大尺寸黑色飾板,加強了前擋的延伸感,使得整車更像是一款小型廂式MPV。已國產的ID.4前臉正是延續的先一步量產的ID.3設計風格,封閉式的前臉有貫穿式燈帶連結兩側的大燈,大燈內是圍繞邊框的環形燈帶和LED主光源配置。
車頂採用全黑噴塗,並配裝全景天窗,銀色線條沿著A柱一直到寬大的C柱飾板,勾勒出雙色車身風格。後備箱蓋的開口輪廓會有些怪異,橫向的尾燈採用了組合式結構,一部分位於車體上,從而不用在後槓上再設置其他燈組,因此後備箱蓋的兩側會有缺口設計。
內飾設計中規中矩,ID.4就是完全沿用的其設計風格,儀錶板和多媒體系統均是懸浮式屏幕的設計。比較特別的是檔位切換結構採用一個短小的檔把直接集成在液晶儀表屏幕的右側邊框。
大眾前些年的e系列電動車,包括奧迪這邊已經國產的Q2L e-tron,續航裡程基本都是300公裡以內的入門級表現,尤其是在中國自主品牌有著先發優勢的純電市場,就更是相形見拙。不過大眾新一代ID系列推出之後,不僅是全部基於專門的純電平臺開發,續航性能也跟上了時代節奏。
新款ID.3將提供45kWh、58kWh和77kWh三種電池容量規格,在比NEDC工況更為嚴苛的WLTP工況下,都能夠分別取得330km、420km和550km續航裡程,國產後折算的綜合工況續航還會有進一步增長。考慮到搭載84.8kWh容量電池組,NEDC續航裡程550公裡的國產ID.4公布的補貼後入門級售價不超過25萬元,推測ID.3國產後定價可能會在20-23萬元區間。
今年9月還以15702輛銷量領跑歐洲純電車型市場的特斯拉Model 3,10月的榜首位置位置已經換成了銷量10475輛的大眾ID.3,排在2、3位的則分別是雷諾Zoe和現代Kona。而Kona就是國產現代昂希諾的海外版本,其三圍尺寸與ID.3頗為接近,不過作為油改電的傳統車型,軸距尺寸就短了一大截,續航裡程500公裡,但底盤空間所限,未來升級電池容量的餘地要遠小於大眾ID.3。另外還有一款別克微藍7也將是ID.3國產後的競爭對手,同樣基於純電平臺打造,無論是續航表現,還是定價水平,都會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