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鏡師王川正在紙上畫分鏡圖。
本報記者 周南焱
望京科技創意產業園一幢辦公樓的四層,無論白天什麼時間,都能看到數十位年輕人在埋頭製作動畫電影。牆上張貼著動畫片的海報,公示欄還醒目標註著「《魁拔2》離殺青還有××天」的字樣。大平臺一排排的辦公桌顯得有點擁擠,有點類似網吧的感覺。作為青青樹動漫公司的董事長,王川不設自己單獨的辦公室,也是一張普通的辦公桌,桌上擺著電腦和觸摸顯示屏,還有筆和紙張。在這裡,他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電影分鏡師。
在普通觀眾眼裡,分鏡師是幹什麼的,對製作一部電影起著什麼作用,可能有點陌生。王川打開電腦裡的一個文件,一連串類似連環畫的圖片跳了出來,有的圖片畫面場景細緻入微,有的圖片則寥寥幾筆,僅畫出人物輪廓,每幅圖片還配有文字說明。這就是他畫的《魁拔2》的部分分鏡圖。他拿起桌上的一把定位尺,裝上一張白紙,就在紙上畫分鏡圖。
王川畫分鏡圖已經20年了,在業內資歷很深。「分鏡是導演的工作語言,表達他對電影的意圖。跟實拍的故事片相比,動畫電影的分鏡更加嚴謹,一定要把一格一格的分鏡圖畫出來。」他介紹,拿一部動畫片來說,先寫好了劇本、設計好動漫形象,然後就要根據劇本畫分鏡圖。
他打了個比方:畫分鏡,就是把劇本文字轉化為畫面,用一幅幅圖來講故事。王川經常和其他主創一起,討論電影裡的人物在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討論每個細節,然後再動手畫。他解釋,畫分鏡圖跟連環畫不一樣,必須腦子裡裝著觀眾,考慮觀眾坐在影院裡看電影時的視聽感受,要用畫面把故事講得流暢,讓觀眾看得舒服,「最厲害的分鏡師就是能把一個無聊的故事講得很有吸引力。」
一部時長一個半小時的動畫電影,大概有兩千個鏡頭,但要畫六千至九千個分鏡圖。「我們團隊有十幾個分鏡師,大家一起畫,但我一個人要畫一半。」王川打了個手勢說,順利的話,一天能畫五十幅,但沒有想法的時候,一天可能一幅也畫不出來。只要沒有其他事情,每天他都會坐在桌前畫分鏡圖,一天要畫十幾個小時。跟故事片不一樣,動畫電影要求分鏡圖最好不多不少,畫多了就白白廢棄了。《魁拔》畫了很多場戲,但最後都扔掉了,「可能你畫了兩個星期都白幹了,真的很心疼!」
只有畫好分鏡圖,動畫電影才能進入後續製作環節,最後變成一部銀幕上的大電影。用王川的話來說,要是分鏡師不行,整部動畫片肯定不行;畫分鏡圖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耐性,需要坐下來踏踏實實畫,耐性不足的根本幹不了這一行。
王川畢業於北大中文系,他笑稱畫分鏡跟寫小說一樣,也是一門講故事的藝術。分鏡師只要具備基本美術功底就行,並不需要像畫家那樣作畫,掌握講故事的節奏更重要。他還經常看美國電影來「充電」,連連稱讚《蝙蝠俠》系列導演諾蘭的分鏡畫得特別好,「幹這行的一眼就能看出來,誰很厲害誰很一般!」
王川對自己創作的動畫片很有信心。費時四年製作的《魁拔》去年推出後,票房雖不如意但口碑極佳,為國產動畫掙了顏面。《魁拔2》有望不久以後也將登陸影院,這部影片他僅畫分鏡就畫了九千多幅圖,耗費他近一年的心血。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