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乍起,金燦燦的黃色慢慢填滿了銀杏大道;繁茂的爬山虎,悄悄染紅了一幢幢大樓和圍牆;溫暖秋陽下的山坡,像點燃了一團團隨風起伏的火焰......美好的秋天,就這樣開啟了生機勃勃的暖色系調色盤模式。
北京金山嶺、南京棲霞山、長江三峽、吉林紅葉谷、江西婺源、四川米亞羅......不知不覺中,夏天滿眼的綠被秋風慢慢吹黃吹紅。
隨著西伯利亞寒流的到來,中國的新疆和東北地區最早入秋。每年九月,秋風率先拂過阿爾泰山脈,奏響秋歌的第一樂章。內蒙古和東北三省,也在9月底10月末陸續換上了「新裝」。
來內蒙古自治區的代欽塔拉蘇木五角楓葉林看看吧,這裡生態地貌多樣,還有溼地和近10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如果從空中往下俯瞰,感覺是一個個色彩斑斕的小絨球,滾落在遍布秋草的大草原上。「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兩句家喻戶曉的詩,傳說是唐代詩人杜牧路過湖北省東南部的楓林鎮時留下的千古絕句。楓林鎮自宋代形成集鎮,古稱楓林鋪,因楓樹茂密而得名。
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湖南嶽麓山紅葉亭,根據杜牧的這首詩,後來更名為愛晚亭。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句,描繪的就是嶽麓山的秋色。現在的嶽麓山,已成為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在北京,想看最濃的秋色,就一定要去香山。這裡的紅葉主要為清代乾隆年間種植的黃櫨樹,200多年來逐漸形成擁有近10萬株的黃櫨樹林區。你知道黃櫨的葉子是什麼形狀嗎?是卵形的。9月下旬起,香山紅葉開始進入觀賞期,一直持續到11月中旬後。
日語中,紅葉寫為「紅葉」,有兩個發音:「もみじ」【momiji】、「こうよう」【kouyou】。在日本人的意識中,「もみじ」專指楓葉,但是「こうよう」就不一定了,可以指所有能變紅的葉子。日本觀賞紅葉的習俗源自平安時代,被稱為「紅葉狩」,「狩」是探訪之意。人們觀賞紅葉並吟寫詩句,或將摘下的紅葉拿在手中細細把玩。後來,這項風雅的活動由貴族逐漸擴展到民間,像賞櫻花一樣成了盛大隆重的習俗。
在日本,春有由南到北的「櫻花前線」,秋有由北到南的「紅葉前線」。自九月中旬開始,相關機構以日本最普遍種植的原生槭樹「伊呂波楓」為觀測基準,預報紅葉變紅的相關訊息。北海道紅葉是最早變紅的,隨著氣溫一路下降,以平均每日27公裡的速度逐漸向南推進到11月下旬才能一睹紅葉風採的九州地區。
北海道大雪山地區是日本樹葉最早變紅的地方,夏季轉瞬之間就到了秋季,領跑了「紅葉前線」的第一棒。九月中旬至九月下旬,這裡的紅葉迎來了最盛期。森林倒映在大大小小30多個沼澤湖裡,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壯美畫卷。
九月中旬,北海道能取湖的草地變成了一望無際的深紅色地毯。這裡是日本珊瑚草最大群生地,全長31公裡。今年受酷暑的影響,珊瑚草由綠變紅的時間比往年提前了兩周。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也是著名的賞楓聖地。10月底~12月上旬,滿山的紅楓如同彩霞映照下的紅色雲海,簇擁著質樸莊嚴的清水寺,震撼而感動。
京都嵐山的紅葉久負盛名,這裡的觀光小火車了解一下?全長只有五節車廂、全程只有四站的嵐山小火車擁有超高的人氣,特別是到了看春櫻、賞秋楓的季節更是一票難求,需要提前在網上購買。25分鐘、7.3公裡的路程,讓遊客們大飽眼福,到了重要景點還會減速行駛。為了方便拍照,第五節車廂是開放式的,沒有玻璃窗。
泡在暖暖的溫泉水中,看山風吹拂,紅葉顫動,天人合一的享受是如此愜意。
秋天的落葉是料理店最受歡迎的點綴之物。日本料理都非常注重視覺感受,食物配上秋葉,頓生詩意,一下子就有了秋天的感覺。
楓葉既有顏值可看,又有食用價值可吃。喜歡日料的人一定都吃過天婦羅,但是你吃過油炸的楓葉天婦羅嗎?傳統的楓葉天婦羅製法為先用食鹽醃製一年,然後裹上麵漿撒上芝麻,油炸至金黃色時撈出趁熱吃,味道酥脆可口。據說,日本人享用油炸楓葉的習俗起源於日本關西的中南部地區,已有上千年歷史。
怎樣留住秋天?試試做個書籤吧!在落葉裡挑出自己覺得完整而好看的夾入厚書中。一周後翻開,葉子已經變成了平平的一小張靜靜地躺在那裡,還帶著淡淡的清香。如果把葉子在水裡浸泡半個月,輕輕刷去葉肉,還能得到一個美麗的葉脈書籤。一些商家還把秋葉壓膜,製成明信片大小的紀念品售賣。
小知識
日本的紅葉火鍋
日語中,紅葉的發音「もみじ」還是鹿肉的別稱。如果在日本餐館的菜譜上看到「紅葉鍋」,那不是紅葉進了涮鍋,而是一種暗語。日本的火鍋經常用暗語來表示,例如,牡丹鍋指豬肉火鍋,「櫻花鍋」指馬肉火鍋。而紅葉火鍋,指的是鹿肉火鍋。
「奧山に紅葉ふみわけ鳴く鹿の聲きく時ぞ秋はかなしき」(譯文:深山踏紅葉,鹿鳴悲秋聲)是日本古代俳人猿丸大夫寫的和歌,描繪了這樣一個悽美的畫面:寂靜的深山裡,傳來呦呦鹿鳴。一隻雄鹿踏著滿地的落葉緩緩走來,深情地呼喚著雌鹿。此後,禁食肉類的僧侶懷著慈悲心腸將「紅葉」作為鹿肉的暗語使用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