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青年患了「寂寞病」
和記者同在一幢辦公樓上班的小韋是個年輕姑娘。在記者看來,她活潑大方,勤奮努力,還有一點點「與眾不同」———每天下班時間到,當忙碌了一天的同事急匆匆地往家趕時,她卻安安靜靜地坐在電腦前「巋然不動」,還常常一坐就坐到深夜;即便輪休,她也常常會出現在辦公室裡……
「很忙吧?」記者問。
「不,不忙。」她一臉輕鬆地回答。
「那為什麼不早點回家呢?」
「回家也是一個人面對電腦和空房間,還不如留在辦公室裡,有點人氣。」
「她呀,是個典型的『賴班族』……」她的一位同事在一旁笑話她。
所謂「賴班族」,指的是下班後沒有回家的欲望,只想賴在辦公室消磨時間的一類人。
小韋是外地人,獨自來到這個城市發展,平時與親友聯繫更多是通過網絡。除了那個虛擬的世界,辦公室是小韋最主要的交際陣地。「回家也是上網,在辦公室也是上網,不同的是在辦公室還可以跟值班的同事說說話,找點事做。」小韋說,即便不說話,看到身邊有其他人在,心裡也會覺得舒服些。
和小韋「同族」的還有大學畢業不久的王濤。日前,他在一個論壇裡發言說「討厭雙休日」,「因為很無聊」,「恨不得天天上班」……被網友笑罵是「變態」「有病」。也有善良的網友勸他周末多出去跟同學朋友聚一聚,放鬆放鬆,擴大交際。
王濤很無奈地告訴大家,在這個城市裡,他只有幾個大學同學,但都各自忙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時很少來往。而且,同學聚會往往又要花一筆錢,對於剛剛工作、薪水微薄的他來說,這也是個負擔。「出去玩要花錢,還不如加班賺錢。」他說。
王濤告訴記者,平時上班,他下班後都會在辦公室裡多待三個小時,然後回家,洗澡、給家人打電話,一切就緒正好可以上床睡覺,「不會有太多空白時間去想『寂寞』『無聊』這樣的問題。」周末,他也會到辦公室裡待上半天。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王濤開玩笑說,「如果老闆看到了,說不定會覺得這傢伙很勤奮,應該提拔……」
一屋冷清讓人有家不想回
王濤說,他原以為只有他是這種情況,但自他在論壇上發言後,有不少網友留言表示理解,因為他們也是或者曾經是「賴班族」。
「喜歡賴班的大多數是年輕朋友,家人不在身邊,朋友不多,交際圈子窄,收入有限,最主要的是未成家,所以有網友勸我早點找個女朋友。」王濤說。
不過,「單身」並非「賴班族」的「標籤」。在本地一家物流公司工作的王先生是位已婚人士,但同樣喜歡賴班。他曾經聽屬下議論他,說他事業心強、每天加班……「其實,哪有那麼多班加?只不過不想那麼早回家罷了。」
原來,王先生結婚多年,有一個孩子,正在上小學,為上學方便平時住在姥姥家,周末才會回來,所以平時就他和妻子在家。讓王先生感到苦惱的是,除了孩子,他跟妻子很少有共同話題。
「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回到家裡兩人面對面吃飯,夫妻倆三言兩語之後就沒話說了,十分冷清。」王先生說,他之所以喜歡賴班,就是想避免這種無話可說的尷尬。他很懷念童年那種一大家子的生活,很熱鬧,很溫暖。「中國人就是喜歡熱鬧。過去追求的是四世同堂,一家子唧唧喳喳熱熱鬧鬧。現代家庭一般都是三口之家,如果沒有小孩或者小孩不在身邊,那就是兩口子。這樣雖然省卻了許多家庭的煩瑣事務,但有時難免會冷清。日子久了夫妻感情再好也有沒話說的時候。」
一路堵車讓人無奈賴班
除了逃避冷清的家,「賴班族」賴班的原因還有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是躲避下班高峰的擁堵。
在五象廣場附近的一棟寫字樓裡上班的黃銀燕每天傍晚下班後的行程是這樣安排的:先到附近的快餐店吃飯,然後慢慢「踱」回辦公室裡繼續做當天沒做完的工作,如果工作已經做完就上網瀏覽八卦新聞,同時跟同事聊聊天;晚上8點,正式「下班」到公交車站坐車回家。
「五象廣場一帶不是寫字樓就是大商場,上班人非常多。每天下班高峰期,公交車都是人滿為患,而且還一路擁堵,如果沒有急事要趕回家,真沒有必要這個時候去擠公交車。」等車時間長,擁擠,一路堵車,讓黃銀燕和許多同事無奈加入「賴班族」。經驗老到的她告訴記者,至少要等到晚上8點,公交車上才會寬鬆些,有時還能找到位置坐下。
黃銀燕覺得,能夠賴班也不錯———白天上班會稍微輕鬆一些,因為沒有做完的工作可以留到賴班時做。「我們辦公室裡有個已婚的阿姐就很羨慕我們這些可以賴班的,因為她每天上班都像打仗似的,要趕著把當天的工作儘快做完,然後搶在下班前幾分鐘衝到公交車站擠車回家,買菜做飯,非常累。」
除了躲避下班高峰,「賴班族」賴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上班壓力過大。
26歲的黎源給人的感覺是缺乏安全感,有點焦慮。從事廣告策劃的她也喜歡賴班,晚上同學朋友約她出去玩,她總是一推再推。「我們這一行競爭激烈,我的同事能力都很強,老闆也很嚴厲,我覺得壓力很大。」黎源解釋自己的賴班行為。也許是賴班賴上癮了,要是哪天不賴班,她就會覺得心神不寧,總擔心有什麼事沒做好。
長年累月賴班的後果是同學朋友關係日漸冷漠,這也讓黎源很不好受。「上次同學聚會,就沒有人叫我,他們已經開始遺忘我了……」她難過地說。
老闆發話:賴在辦公室不加班要罰
上文的王濤說,賴班的一大好處,是讓老闆覺得自己很努力,說不定會得到賞識。不過,不是所有老闆都賞識「賴班族」的,而且,小心露餡哦。
王先生常常因為家庭原因賴班,但他並不欣賞喜歡賴班的下屬,因為做事有效率的員工是不需要賴班的。「全世界通用8小時工作制,勞動法裡規定8小時工作制,可見每天工作8小時是科學的,符合人的身體機能的。上班時間就應該全心全意地工作,下班就應該好好放鬆休息,給身體充電,這才是一個能幹有效率的員工。」
而王先生的朋友,自己開公司做生意的石先生則告訴記者,他有一次看到一個員工下班後還坐在電腦前,以為這個員工是在加班。走近才發現,他只是在聊QQ,看新聞,還用辦公室電話打長途跟女友聊天……這讓石先生很生氣,他覺得這名員工浪費了企業的辦公資源。
「有些人覺得在辦公室裡設備完善,上網打電話自己不用交電費、網費、電話費,很方便,所以沒事就喜歡在辦公室裡坐坐。但辦公室的資源是用來給員工工作創造效益的,不是拿來聊天做其他事的。」石先生說,後來,他一旦發現有「賴班族」賴在辦公室裡不是加班而是玩耍,他肯定要對這名員工作出處罰。
心理學家說法:賴班也是一種心理需要
廣西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老師王恩界從心理學方面分析「賴班族」喜歡賴班的原因,認為這個現象可以從社會心理學的趨避衝突理論來認識。
所謂趨避衝突,是指同一目標對於個體同時具有趨近和逃避的心態,而這一目標可以滿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時又會構成某些威脅,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進退兩難的心理困境。現代社會中的人,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和城市人情的淡漠,很容易陷入一種寂寞的情緒中。
家庭本來是人們規避風險的港灣,但對上面的諸如王先生來說,家庭中的不愉快因素反而多於令人喜歡的因素;單位裡越來越完備的設備和條件,比如說網絡、電器,使辦公室成為除了家之外的另一個「避風港」……所以,回家忍受寂寞和壓抑反而不如待在辦公室裡愜意。
(責任編輯:阿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