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時代的香港,堪稱犯罪活動的樂土,幫派橫行,犯罪率居高不下。直到九十年代回歸前,還有悍匪張子強專門綁架香港大富豪的巨案發生。
那時候的皇家香港警察也不是好惹的,訓練有素,上街巡邏一律荷槍實彈。即便如此,皇家警察的殉職率也不低。當資深的警探遇上兇悍狡詐的罪犯,並不一定總是旗開得勝。
早期香港皇家警察
1984年1月16日,發生在香港卑利街的一起案件讓人驚愕。兩名高級警員抓捕一個罪犯的行動失敗,雙雙喋血街頭。
過往行人面對倒在血泊裡的兩名警員,倍感震驚。隨後趕到的警方人員發現,殉職者分別是香港中央警署的資深警探謝某(探長)和警長馬某鎏。
其中馬某鎏身上有三處刀傷,最致命的一刀割斷了頸動脈;探長謝某的眉心處中彈,奄奄一息,送醫後不治身亡。警方檢驗後發現,探長謝某的佩槍打出了7發子彈裡的6發,頭部所中子彈竟然出自馬某鎏的佩槍,而馬某的手槍不在案發現場,去向不明。
早期香港警察的配槍
該案轟動了港島。坊間議論紛紛,產生了各種版本的傳聞。原本就撲朔迷離的案情顯得更為神秘。
不過案情很快就真相大白了。一個香港警方追捕三年之久、一直逍遙法外的重犯落網。案犯名叫林浩義,號稱「半山狂魔」。
據林浩義供述,兩名遇害的警員都是他殺的。說起來,謝某和馬某鎏當天實在「點背」。
他倆是一對拍檔,通常情況下都結伴巡邏。對治安狀況奇差的卑利街,他們再熟悉不過。卑利街位於港島中西部,屬於舊城區,是皇后大道通往半山區的一條坡路。
卑利街
案發前不久,馬某鎏曾在那裡遭遇過一個偷車賊,由於對方拒捕並試圖襲警,馬某鎏果斷開槍將其擊斃,乾淨利落。因人證物證充足,香港警署很快確定了他開槍的正當性。
馬某鎏的心理素質也很過硬。其他警員攤上這種事,往往需要休假,做很久的心理輔導,馬某鎏則十分自信地拒絕了心理輔導,照常執行巡邏任務。
然後,他孤身一人遇到了惡名昭彰的罪犯林浩義。
80年代的香港
林浩義家住荔枝灣。被稱為「半山狂魔」,是因為他幾年來一直在半山一帶作案,專門持刀搶劫落單的女性。卑利街無法行車,警察不能迅速趕到現場,林浩義作案後屢屢逃脫。
事實上林浩義並無前科,給鄰裡的印象是個不愛說話的老實人。但他在搶劫中十分兇殘。殺害兩個警員之後沒多久,他又在一個寫字樓的電梯裡搶劫一個女職員,因對方激烈反抗,被他揮刀割喉而死。
1月16日那天,林浩義剛在半山搶了一個女子的財物和背包,下山的路上,迎面撞見了警長馬某鎏。馬某鎏恰好和探長謝某分開了,謝某在附近不遠處巡邏。由於林浩義神色可疑,又背著女用背包,警惕性很高的馬某鎏馬上喝令其停下來接受盤問。
早期的香港女警
馬某鎏一邊上前一邊呼叫謝某過來支援,兩人相距還不到100米。林浩義顯得很順從,站在路邊,放下了背包。馬某鎏大概認為對方是個很容易對付的竊賊,沒有等謝某過來,就獨自開始盤查。林浩義依言打開了背包,馬某鎏低頭查看的時候,林浩義突然從背包的夾層處取出一把鋒利的工具刀,一刀便劃在馬某鎏的脖頸上。
馬某鎏的右側頸動脈和氣管都被割開,倒在地上,鮮血噴湧而出。林浩義並沒有停手,又刺了馬某鎏兩刀,並順手拿走了他的槍。
當時路邊有人目睹案發經過。據目擊者描述,案犯取刀的瞬間,馬某鎏也已迅速拔槍在手,最終還是慢了一拍。
配圖
在路人的尖叫和呼喊聲中,林浩義沿著卑利街迅速逃離。這時探長謝某也趕到了現場附近。他順著臺階上坡,林浩義下坡。謝某判斷對方就是搭檔攔下的嫌犯,立即鳴槍示警,喝令林浩義站住。
林浩義沒有停下,也沒有扭頭逃跑,而是舉著馬某鎏的手槍向探長謝某衝了過來。謝某立即向案犯開槍,同時向上衝去。林浩義也開槍了。據他被捕後交代,他根本沒用過槍,但馬某鎏的手槍保險已經打開,只需扣動扳機即可。
香港英皇時代各時期警察制服
這短暫的一瞬,探長謝某開了6槍,林浩義開了4槍。或許因為謝某的地勢不利,或者其他原因,總之他一槍也沒有打中對方。這至少證明,手槍並沒有影視劇中演繹的那麼好用,指哪打哪。而林浩義在對射中卻誤打誤撞,擊中了謝探長的眉心,再次逃脫。
林浩義是如何被捕的呢?原來,數日後他再次作案,在電梯裡殺害那個女文員後,精神壓力太大,把一切都告訴了妻子。他的妻子震驚之餘,偷偷報了警,在逃三年的林浩義被緝拿歸案。
香港警署為殉職的兩個警員舉辦了隆重的葬禮。
問題是,身手敏捷、經驗豐富的馬警長為什麼會栽在案犯手裡呢?事後警方分析認為,馬警長之前擊斃偷車賊肯定還是留下了心理陰影,開槍不再像以前那樣果決,結果槍比刀慢了一拍而遇害。
參考資料:《英皇時代的香港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