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的糗事:拍攝「中國間諜」電影,卻被觀眾瘋狂吐槽

2021-01-08 科羅廖夫

四十年後俄方才披露相關內幕。在1977年,中國拍攝了一部很紅火的反間諜影片《熊跡》,此片以1974年李洪樞和蘇聯大使館克格勃間諜案為背景拍攝。後來這類題材的電影作品一再出品,將克格勃間諜的罪惡活動揭露得體無完膚,藝術上也日臻完美,受到國內外受眾的一致歡迎,就連克格勃自身也感覺到了它們的威力。

中國在李洪樞間諜案中,當場抓捕了五名蘇聯間諜分子,使得蘇聯的國際信譽降到了最低點。令當時的克格勃頭目,也即後來成為蘇共總書記的安德羅波夫非常惱火,最初正是他下令在中國人中招募間諜人員為克格勃服務,並且懸賞對完成任務者予以重獎。這一陰謀破產後,他認為這讓他本人以及克格勃在全世界面前都丟盡了臉。1977年之後,中國一系列反諜題材的影片出品發行,其中針對的儘是克格勃的活動,這更令其怒火中燒。於是他以蘇共中央名義發出了也以影視作品方式「反擊」中國「挑釁」的專門文件,很明顯這一舉動純屬「以牙還牙」的報復性質。

時隔40年之久,俄羅斯大報《絕密報》在2017年12月披露出相關內幕:

1980年12月15日,蘇共中央秘書處發出一份內部文件,決定「用從特殊渠道獲得的一些材料製作成影視片,揭露中國情報機構特工的活動。」該文件中特意提到,根據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主席尤裡安德羅波夫1980年12月12日的相關指示,蘇共中央秘書處已委派蘇聯國家廣播電視委員會製作了一部大型的影視片《中國情報特工人員的反蘇活動》。

安德羅波夫特別在這份編號為№2611 - a的公文附件中指出「近年來國家安全機關通過加強偵查活動獲得大量資料,其中顯現出中國方面不斷加強反蘇性質的陰謀破壞行為,並且在向蘇聯投送間諜人員一事上,達到極其活躍的程度。已被發現的中國間諜的一些活動,均以攝影(視頻)方式記錄在案,這些都是反諜人員根據可疑線索不懈跟蹤所得到的可靠證據,再加以精心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結果。片中提供了其中部分材料。這些材料顯示,受騙上鉤者是如何同中國投送的間諜一起合作並參加其偵察活動的,以及他們接受的任務和完成的情況。」

當時既然蘇聯當局宣稱在蘇聯發現了中國間諜,那麼自然而然地蘇聯人民就要問,中國到底有多少間諜來了蘇聯?他們何時何地,以及何種情況下在蘇聯活動?這是當時最令蘇聯人民感興趣的。

然而蘇聯方面拿不出任何具體事實,即使是新聞報導也缺乏新聞所必須的真實細節。他們拿得出的只有純屬空穴來風的宣傳品,但還居然能夠大張旗鼓地走上影視,所有參與製作的影視人員全是在蘇聯當局操縱下一味盲從地去執行。真正有影響的電影導演邦達爾丘克、丘赫拉依等公開拒絕參與這種活動,害怕因此毀了自己的名聲。

然而安德羅波夫當時竟說:「這類影視節目當下只在國內展示和傳播,但也不排除可拿到國外放映播出的可能,但必須選在政治上的有利時機。」並且煞有介事地宣稱:「中國人還會繼續以間諜手段來對付我們,並會繼續投送間諜到蘇聯來,但我們只有在這種時機才會向國內的人民(包括世界人民)公布這一切。」這麼做絕非出於現實行動的考慮,而純粹是一種政治作秀。其中的邏輯思考秘不可宣,全由克裡姆林宮內那深不可測的陰謀活動把持著。然而有趣的是,蘇聯炮製的有關影視片中,描述的所謂中國間諜活動的時間及地點一概是模糊的,也就是說克格勃根本無法提供具體的細節,卻以這麼隱秘的手法硬性推給如此廣泛的公眾接受,這也就毫無真實性可言。

安德羅波夫張羅的這等糗事實在令人難以苟同,但他本人居然還認為,這類烏七八糟的影視作品在必要時可能會起到某種積極效果,這就是「能達到降低中國情報部門反蘇性質的偵察、破壞活動的規模,並且有助於在世界範圍內營造對我們有益的社會輿論氛圍的目的」。真是不知所云,他這是搞的什麼名堂?況且以這種方式只能「降低」而絕非「根除」,並且除了利用電影院就絕無他法,難道中國方面的「偵察破壞活動」也是只在電影院裡進行的嗎?荒唐至極!不用說,這辦的是一種愚蠢至極的事。這些粗製濫造、弄虛作假的宣傳品拿去出口更是令人吐槽的,且不說當時「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人民,就連依附蘇聯的第三世界國家也不會買他的帳,即使白給也不要。比較而言,他們寧可選擇蘇聯提供的現金或是武器之類實用的東西或是中國的影視片,也絕不會理會這套只有克格勃才能搞出來的純屬造謠污衊的醜八怪東西,這些影視片如果真的向外發行,那才是丟蘇聯人的臉。用克格勃的材料製作的一部反映「中國間諜」活動的影視作品《郭秀山的供狀》,當時就在蘇聯國內遭到吐槽:無聊之作!

如今俄《絕密報》上的文章大力給中國的反諜影片「點讚」,文中指出:「正當安德羅波夫剛剛說出要開始生產自己的反諜影片時,中國人早已先發制人這樣做了,並出品、發行了相當優質的藝術影片,內容是和蘇聯間諜陰謀的鬥爭。值得一提的是由著名導演趙心水導演的大片《熊跡》,它拍攝於1977年。影片中展現出的是一整個『蘇修』大間諜網絡,由蘇聯駐北京大使館的外交官馬爾琴科和伊凡諾夫指揮。克格勃多批派出特工人員,冒充中國復員士兵,越過邊境來到中國國內活動,中國的反諜人員隨即對其血戰徵逐。隱藏在密室之中的蘇聯間諜頭子薩勃裡,通過一尊金屬鑄造的『熊鍾』與這些間諜進行聯繫,還派出其嘍囉去試探一位在克格勃臥底的中國英雄偵察員李欣。一位中國的局長姚炳章,這是個隱藏多年的一直為克格勃效力的老特務,綽號叫『紫貂』,他的活動使整個劇情變得神奇莫測。然而中國的反諜人員憑藉自身的大智大勇,一舉破獲了間諜們及其後臺駐華使館官員偷竊情報的案件,並讓他們當眾出醜。而到了片尾,鬥爭仍在繼續,主題曲響起:『啊,我親愛的祖國,我要永遠當您的哨兵.....』」

該報又說,「在這樣的形象面前,我們影片的主角,哪怕是《春天的十七個瞬間》中的『施季裡茨』也要遜色三分。接下來,中國又出品了類似的影片《東港諜影》《戴手銬的旅客》,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影片內容情節越來越豐富,藝術手法也越來越成熟。在1976年公映的《第二個春天》中,以技術專家面目出現的蘇聯人還只是企圖騙取中方的機密;而到了1977年公映的《熊跡》中,蘇方就已大規模組織間諜活動了;1978年的《東港諜影》更是再上層樓,其主題明確、情節真實可信,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這是當時蘇聯影視作品不可企及的。」豐富的鬥爭經歷,真實的反諜生活,為一系列這類題材文藝作品的創作繁榮,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使得中國在宣傳戰上也能遠遠勝過蘇聯一籌。

中國不但打贏了政治戰、外交戰、反諜戰,還打贏了宣傳戰,該報分析了中國宣傳戰勝利的根本原因:「中國這類影片之所以走紅,更主要是因為中國公安(安全)部門歷來有著依靠群眾辦案的傳統,政府公務活動有著深厚的社會群眾基礎。要知道當時在中國,從上到下,即便從普通工人農民直到每位家庭主婦,都對中共中央『反帝反修』的大道理耳熟能詳,並且真正關心國家大事,這樣中國政府無論做什麼宣傳,都能迅速贏得人心,並影響深遠。而安德羅波夫根本不懂這些,他想簡單模仿、沿用中國的手法在蘇聯複製、推行自己那一套,肯定是要碰壁的,最後只有甘拜下風,草草收場。」

當時蘇聯陳兵百萬於中蘇邊境,對中國的安全構成極大威脅。但勃列日涅夫在執政晚期意識到了中蘇關係正常化的重要性,他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年中接連發出積極的信號,為中蘇關係「結束過去、開闢未來」拉開了序幕。從這個意義上講,中蘇關係在勃氏手上達到了對立的頂峰,也開啟了正常化的大門,這個時期是中蘇關係的一個分水嶺。繼任的安德羅波夫在其執政期間更是主張「改善蘇中關係」、「恢復蘇中兩國人民友誼」,這就無異於宣告了蘇方自己這段「宣傳反擊戰」的失敗。

相關焦點

  • 電影007真的存在,看看美國CIA、蘇聯克格勃鮮為人知的間諜裝備
    今天的間諜戰都轉到電腦網路上了,再回顧冷戰時代的間諜暗器,竟也生出一種懷舊的好感,好像電影007裡面的詹姆斯·邦德真的存在那樣。雖然用今天的高科技來衡量,這些暗器顯得頗為誇張,只能當作電影道具來看,事實上很多動詞確實事實存在過,都是合格的殺人武器,都經過真實流血事件的驗證,以下是華盛頓國際間諜博物館的部分收藏。
  • 揭秘:蘇聯克格勃特工使用的「Zenith-E」間諜相機
    這位大叔脖子上挎著的相機其實是一款珍貴的間諜相機。近日,英國拍賣行展出了即將拍賣的蘇聯25臺間諜相機,其中有一臺克格勃特工當年使用過的「Zenith-E」間諜相機,為了探究這臺相機的特殊設計和性能,特別走訪了當年研製這款相機的俄羅斯企業。
  • 蘇聯光學奇蹟,從克格勃特工的間諜相機到風靡全球的LOMO攝影
    ,還有位於莫斯科的克拉斯諾戈爾斯克機械工廠,位於基輔的阿森納耳兵工廠聯盟,明斯克的白俄羅斯光學機械協會等等,這些工廠都為克格勃生產過微型間諜相機,這些相機的結構極為小巧,有的能夠隱藏在皮包裡甚至是領帶後面,他們成為了蘇聯情報人員的利器。
  • 蘇聯的幾款間諜相機,與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蘇聯時期的克格勃,我們每一個人幾乎都知道這個名字。冷戰時期的克格勃特工與美國特工有過無數次的較量,除了特工外,還有一些隱藏更深的間諜,無論是間諜還是特工,有一種秘密武器,是經常用在暗戰的間諜身上的,這就是微型照相機或隱蔽照相機,這是一個真正間諜都要隨身攜帶的一件寶貝。
  • 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叛國者,克格勃的王牌間諜,他僅是一名準尉!
    007電影中的克格勃女特工——《來自俄羅斯的愛情》1972年他被調到太平洋艦隊工作,為了便於獲得傳遞情報,他不惜將家人和同事朋友拉下水,他讓輟學的兒子重新考入高中,完成學業,參加海軍。年輕時的沃克1975年退出現役,巨大的經濟利益讓他不肯收手,開一家「私家偵探社」作掩護,實際上繼續搜集情報,喪心病狂的時候把車子開到海軍基地的門口,好友威特沃斯帶出文件二人竟然在車上直接拍攝!「貪杯誤事」這個規則真是屢試不爽,跟他關係不好的妻子芭芭拉此時已經成為他的前妻,前妻在酒後撥通了波士頓聯邦調查局的電話,而他的女兒也向調查人員檢舉沃克的賣國舉動。
  • 克格勃究竟多厲害?古巴飛彈危機時,克格勃處決一名叛徒令人膽寒
    1991年11月,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的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即克格勃)總部大樓前的捷爾任斯基塑像被人們推倒,同時以捷爾任斯基塑名字命名的廣場也隨之改稱「盧比揚卡廣場」。這意味著從1954年到1991年,存在37年的克格勃正式解體,改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 克格勃是什麼樣的組織,其特工有多厲害
    克格勃下設有近20個局,各類間諜和技術人員近20萬,遍布全國的眼線達150萬人,常駐國外的間諜有25萬人。 克格勃的前身是捷爾任斯基創立的「契卡」。 捷爾任斯基是一個波蘭裔的白俄羅斯人,一手創立了俄羅斯歷史上最早的特務機構,被認為是俄羅斯特務機構的鼻祖。
  • 【文談】《美國諜夢》:克格勃特工都是壞角色嗎?
    【文談】《美國諜夢》:克格勃特工都是壞角色嗎? 中國日報網 2015-02-09 11:28:06 當美國在與自己的間諜歷史糾結時,其中央情報局(CIA)和聯邦調查局(FBI)卻對克格勃(KGB)束手無策。自二戰以來,蘇聯安全機構在美國人的想像裡已經成為最隱蔽的「惡棍」形象。冷戰中的很多「戰爭」都是在背地裡發生的,一些關鍵時刻的戰爭——甚至參與者——在歷史上是都不為人知。好萊塢通常通過將冷戰描繪成對抗俄羅斯的諷刺漫畫,以用克格勃單調神秘的威脅回應「真正發生了什麼」。
  • 克格勃到底有多厲害?
    克格勃,這個名字帶著神秘和危險的氣息被大家熟知,作為前蘇聯的安全機構,克格勃的各種故事甚囂塵上,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廣為流傳,那麼克格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到底又厲害在哪裡呢?克格勃,全稱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克格勃,是和美國的中情局、英國的軍情六處、以色列的摩薩德並稱的情報和國家安全組織,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就曾經在克格勃工作。
  • 3.8分國產電影跑去韓國上映,結果被韓國觀眾瘋狂吐槽!
    由宋芸樺、宋威龍等主演的國產青春電影《我的青春都是你》於2019年6月在中國內地上映,總票房收入為1491萬元,而豆瓣評分則為3.8分,口碑和票房雙撲街。
  • 3個克格勃特工,輕鬆偷取先進美國響尾蛇飛彈,差點連飛機都偷走
    於是歷史上最大膽的間諜行動就此開展。1967年春季,蘇聯間諜組織克格勃得到了一份情報,聯邦德國的策勒空軍基地即將部署美國最先進的F-4E鬼怪戰鬥機,如此先進的戰機,若能得到,必能給美國人當頭一棒,還能一雪前恥,克格勃立即命令潛伏在德國境內的間諜人員偷竊一架F-4E戰機,讓間諜偷一個這樣的龐然大物?
  • 相信「電影可能性」的諾蘭在製作間諜電影的理由是什麼?
    時隔3年再次蓄力放出的最新作《信條TENET》,以美國為代表,在世界範圍內大受歡迎,「把觀眾帶回到了電影院」話題帶向熱門。#信條# 電影能給我帶來什麼,能給我帶去哪裡,我想讓你感受到這種可能性。
  • 從古代到現在,為什麼間諜越演越烈
    間諜不僅僅是一個名詞,這個名詞後面更代表的是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關於間諜的歷史到底有多久,也難以表述清楚,但女艾無疑是我們歷史上有最早記錄的間諜。據《 左傳》記載,女艾出生於夏朝,他是少康派往寒浞兒子澆身邊的間諜,寒浞刺殺了后羿,奪得夏朝的權位,但他不理政事,最後被少康殺死。
  • 期待:中國驚悚間諜小說《消息》將改編成韓國電影
    Photo: Weibo改編的韓國電影《鬼魂》的概念海報。照片:微博One of China’s most well-received spy novels, The Message, is being adapted into a South Korean film. 中國最受歡迎的間諜小說之一《消息》(The Message)正在改編成韓國電影。
  • 珍寶島戰役後,克格勃特工潛入中國,還沒執行任務就被大叔幹掉
    最終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我方以七十人的犧牲贏得對面百人陣亡,讓蘇聯看到中國是不好欺負的,最關鍵的是,在這場戰役當中我們還繳獲了敵人最先進的T62坦克。 得知坦克已經被我軍打撈上岸,蘇聯很著急,他們打聽到接下來,這輛坦克將被運送到北京研究,於是決定派出克格勃特工,在運輸途中再次將其炸毀。
  • 克格勃一個前蘇聯情報組織,他們是如何偵破「片科夫斯基間諜案」
    「克格勃」,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曾聽說過,它是全球四大間諜組織之一。其實,它是前蘇聯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個簡稱。從1954年到1991年的30多年裡,克格勃以鐵血的手段和高效的執行力,令其享譽全球。在世界上,更是「紅色恐怖」的一個象徵。
  • R級火爆動作片,女特工當起雙面間諜,太燃了!
    《安娜》,大導演呂克·貝松的電影,因為暴力元素和色情嫌疑,電影分級為R級。故事講述了一個俄羅斯邊緣少女安娜成為了一名克格勃間諜,後來又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做事,成為雙重間諜。幾乎每一個見到安娜的人都會愛上她,克格勃的特工愛上她,CIA的特工也愛上她,連巴黎的女模特也深深愛著她。而安娜是冷酷無情的。和愛情相比,她更想要自由。
  • 電影《錢在囧途》廣州發布會,集結「瘋狂系列」喜劇臉
    電影《錢在囧途》廣州發布會,集結「瘋狂系列」喜劇臉金羊網  作者:李麗  2020-12-16 文、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圖/片方提供(除署名外)小人物喜劇電影《錢在囧途》近日在廣州舉行「我要有羊」發布會,導演侯懿洋攜主演連晉、彭波、於杪鑫
  • 安娜:超模演電影的最佳打開方式
    男模演電影,我們更多是知道本土的。胡兵、張亮、劉暢、紀凌塵這些。國外的要電影很紅我們才知道,2015年情色大片《五十度灰》的詹米·多南,2015年俄羅斯電影《他是龍》的馬特維·雷科夫,2018年荷蘭電影《好朋友》的喬舒亞·斯特拉多斯基。超模演電影大多是當花瓶,討論演技會顯得緣木求魚。
  • 克格勃叛逃官員結局如何?有的終生被追殺,有的反而因禍得福
    冷戰的表現有兩種,一是各大國通過代理人戰爭來擴大自己勢力範圍,二是驚心動魄的間諜與反間諜行動。享譽全球的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為蘇聯隱蔽戰線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到了冷戰末期,有些克格勃官員在西方的蠱惑下選擇叛逃祖國。1985年克格勃連續發生了兩起高級官員叛逃醜聞,結果其中一個惶惶不可終日,始終生活在被追殺的陰影下;另外一個反而安然無恙地順利回國,算是因禍得福。這又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