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垃圾分類成為景區新時尚

2020-12-10 西部文明播報

天下韶山網訊(記者 羅華)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垃圾分類正在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的一桿標尺。如何讓垃圾分類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何讓一個普通人能夠做到正確對垃圾進行分類、再正確投入到相應的垃圾桶裡?自開展垃圾分類以來,省韶山管理局積極響應「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行動號召,多措並舉推進韶山核心景區垃圾分類工作。走進韶山核心景區,各景點的垃圾桶都換上了新標識,藍色的「可回收物」、綠色的「廚餘垃圾」、紅色的「有害垃圾」、黑色的「其他垃圾」,中英文標註配上簡易圖案,顯得非常醒目。

「沒喝完的飲料應該怎麼處理?」「一次性餐盒,屬於廚餘垃圾、可回收物還是其他垃圾?」垃圾分類正在成為新風尚,扔垃圾從一件「隨手的事兒」變成「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事兒」,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垃圾分類小常識。

垃圾分類,是將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方法進行分類。人類每日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經分類回收再使用並任意棄置會造成環境汙染。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一)、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膠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牙膏皮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等。

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

(二)、廚餘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三)、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四)、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汙染。

垃圾分類雖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對於環境來說是一件大事。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下一步,韶山核心景區將繼續做好宣傳,創新舉措,讓垃圾分類成為核心景區的新時尚,讓景區變得更加文明、有序、美麗。

【來源:天下韶山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作者/來源:晨湘潭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冷水灘農村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永州新聞網訊 (通訊員 周淑芳 唐夢 )冷水灘區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立一套「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運行機制,著力提升農村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外而內」改變,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願望。
  • 「垃圾分類新時尚,阿拉都要趕時髦」普陀多個小區居民點讚垃圾分類
    「這些垃圾分類設施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過,現在阿拉小區也有了,投放垃圾既方便又清爽,太贊了!」近日,記者走訪東港街道海洲一品小區時,居民李曉璐指著小區裡的智能化垃圾分類設施連連稱道。普陀區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通過各部門積極引導,街道社區的深入宣傳,分類設施的不斷完善,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氛圍愈發濃厚,從不懂分類到懂分類,從嫌麻煩到樂於分類,從一人分類到全家總動員,越來越多的居民在參與中嘗到了垃圾分類給環境帶來的好處,紛紛為垃圾分類點讚。
  • 看揚州垃圾分類多「時尚」各類垃圾在這裡被「一網打盡」
    司新利 攝記者 姜傳剛 宮鋆煜12月23日下午,來揚參加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的省內各市城管部門負責人,觀摩了運和藍灣小區、花都匯生態公園、景區環衛綜合體等先進典型。現場,省內同行們對揚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好評,認為「揚州經驗」值得借鑑。
  • 科學督導與寓教於樂 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 我們不是為了分類而分類,最終目標是生活垃圾減量化。目的是大家在分類的過程中自覺養成少生產垃圾,少浪費,多重複利用資源的習慣,減少過度包裝,重點是好習慣的養成。」在座談會上,濟南市城管局副局長秦國芬表示。
  • 「老街坊」踐行「新時尚」,白將軍社區的「垃圾分類養成記」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白將軍社區的大部分居民均嚴格按照分類標準進行投放,雖然社區平房區居多,又是老舊小區,住著的都是老街坊,但大家已然養成了源頭分類的良好習慣,積極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注重源頭分類,推動習慣養成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從宣傳到實施,如今已逐漸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然而垃圾分類並非易事,要想實行好,關鍵在習慣養成。
  • 通州:「老街坊」踐行「新時尚」,白將軍社區的「垃圾分類養成記」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白將軍社區的大部分居民均嚴格按照分類標準進行投放,雖然社區平房區居多,又是老舊小區,住著的都是老街坊,但大家已然養成了源頭分類的良好習慣,積極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注重源頭分類,推動習慣養成 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從宣傳到實施,如今已逐漸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然而垃圾分類並非易事,要想實行好,關鍵在習慣養成。 志願者在幫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 白將軍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發揮黨員志願者的帶頭作用,通過培訓、開展活動等方式,帶動廣大居民從家庭源頭分類。
  • 垃圾勤分類生活「星」時尚 長沙縣舉辦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
    盛磊攝) 華聲在線12月17日訊(記者 李昆勵 通訊員 楊盼)「剩飯剩菜和果皮,能做肥料了不起……」12月17日,一曲改編的《卡路裡》拉開了長沙縣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的序幕。 當天下午,以「垃圾勤分類 生活星時尚」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現場宣講、文化互動、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給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垃圾分類知識大講堂,活動旨在增強群眾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制意識,為長沙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和文明城市創建添磚加瓦。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身邊】垃圾「四分類」 生活新時尚-新聞中心...
    垃圾「四分類」生活「新時尚」帶您了解《天津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四分類」具體投放要求、投放容器設置規範、垃圾分類收運及處理要求,指導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區域及居民正確分類投放,提升全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和投放準確率。
  • 垃圾存銀行、回收登山杖,武功山將文明出遊變成新時尚
    隨著遊客的逐漸增加,近年來,景區不斷倡導「節能、低碳、綠色」出遊,遊客將垃圾存進「綠色環保銀行」爭當環保大使,小小登山杖成為旅遊扶貧利器,「小紅帽」「紅袖章」傳播綠色出行理念……在武功山,綠色出行、節能環保成為新時尚。
  • 管好「一畝三分田」 演繹農村垃圾分類新時尚
    四明山村黨支部書記謝承龍介紹,村委會集思廣益,運用鄉村「土辦法」,讓該村垃圾分類從零起步,成為村民的生活新時尚。最「土」的辦法莫過於沿用村民習慣的耕作模式,將垃圾分類整出「責任田」。「我們將小區劃分為4個責任片區,每個片區由村委會成員擔任責任人,村民擔任組長,網格員為成員,做到分片分戶、責任到人。」
  • 上海垃圾分類這一年:形成新風尚,轉入持久戰
    6月29日早上8點半,窗外暴雨如注,家住上海徐家匯花園小區的周阿姨撐傘拎著幹、溼兩袋垃圾,趕在9點前扔到垃圾投放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如今已成為周阿姨和鄰居們的日常習慣。 去年7月1日,上海出臺了「史上最嚴」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成為國內首個通過人大立法方式強制垃圾分類的城市。
  • 百聞不如一見,垃圾分類廣州好犀利!
    與會代表來到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這裡是目前國內設計處理規模最大、處理垃圾類別和處理方式最齊全的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廢棄物總處理規模委每日1.26萬噸。這裡垃圾處理效益和環保效益相結合,也有望成為國內第一家以固體廢棄物處理為主題的3A級旅遊景區。 「之前也有聽聞廣州的資源熱力電廠建設情況,這次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 ...市委開展「小手拉大手 踐行『垃圾分類 新時尚」社區宣傳實踐活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何可 通訊員 周威什麼樣的活動「快樂有趣、有意義、又時尚」,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的暑假更充實呢?這個能夠學習和踐行垃圾分類的活動可以算上一個了。為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和普及活動,帶領社區的孩子們學習如何辨認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讓孩子們在趣味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並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共建美麗家園。7月15日下午,團鄭州市委聯合團二七區委、河南百川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和環保團隊,以「小手拉大手 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為主題,在二七區嵩南社區的亞星盛世雅居小區,組織和開展了「垃圾分類」宣傳實踐進社區活動。
  • 佛堂:分類新時尚移動收集車助力店面垃圾分類
    近日,義烏佛堂鎮召開城鎮垃圾分類現場會暨店面垃圾分類啟動儀式,正式推出利用移動收集車收集沿街店面垃圾的創新舉措,由佛堂鎮自行設計的垃圾四分類移動收集車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該收集車是全市推出的第一輛垃圾分類可移動車輛。
  • 垃圾分類成廣州城市文明風貌「新名片」
    福山資源熱力電廠(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12月8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成廣聚)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為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分類新時尚 樂夕來助力
    「一份承諾書」體現了不忘初心「樂夕」先鋒隊現有退休老幹部20餘名,在隊長全惠芳的帶領下,他們不甘落後,紛紛站出來「擦亮黨徽亮身份」,通過垃圾分類從自身做起踐行環保理念,並帶動身邊人加入垃圾分類的行列中。大家表示,身為黨員尤其是老幹部,更應該嚴於律己,先從自己家庭做起,要求家裡人確保做好每日垃圾分類,並互相提醒監督,他們全部籤訂了垃圾分類承諾書。
  • 廣東全民「總動員」共築垃圾分類新風尚
    近日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提出,要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社區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發動群眾共建、共享。當前,廣東將垃圾分類作為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群眾共建共治的新抓手,黨員回社區服務,與群眾攜手推動垃圾分類;各類公益活動、培訓等讓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同時垃圾分類也納入學校基礎教育,「小手拉大手」,帶動全社會踐行。
  • 您是垃圾分類達人嗎?建德市「綠色打卡21天」垃圾分類家庭行動成果...
    您是垃圾分類達人嗎?為進一步提升廣大家庭對垃圾分類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讓垃圾分類成為家庭的生活習慣和文明家風助力美麗建德建設一天不落下,參與垃圾分類打卡同時分享垃圾分類技巧
  • 垃圾分類,有你有我,溫州城市大學開展垃圾分類趣味活動
    垃圾分類是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學生不僅是校園垃圾分類的主體,也是家庭中垃圾分類的重要參與者。垃圾分類體現著學生對環境的深刻認識和高度重視,體現著學生的文明素質和思想意識,體現著大學生們的主人翁意識和青春擔當。
  • 垃圾分類廣州經驗讓人開眼界
    與會代表來到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這裡是目前國內設計處理規模最大、處理垃圾類別和處理方式最齊全的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廢棄物總處理規模為每天1.26萬噸。產業園垃圾處理效益和環保效益相結合,更有望成為國內第一家以固體廢棄物處理為主題的3A級旅遊景區。「之前聽說過廣州資源熱力電廠的建設情況,真是百聞不如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