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立秋時間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2020-12-22 閃電新聞

二十四節氣之立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立秋是較早確定的八個節氣之一,交節日期在公曆8月7日至9日,太陽運行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節氣。今年立秋的時間為北京時間8月7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秋也」。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的季節就要到了,暑去秋來。

「立秋」雖然到了,但天氣其實還不是氣候上的秋季,甚至每年大熱的三伏天還在立秋之後。秋老虎依然存在。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周代立秋這天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揪葉,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等。明承宋俗。清代立秋這日,懸秤稱人,以驗夏中之肥瘦。

初夏未遠,立秋已到。

立秋

唐白居易《一葉落》

煩暑鬱未退,涼飆潛已起。

寒溫與盛衰,遞相為表裡。

蕭蕭秋林下,一葉忽先委。

勿言微搖落,搖落從此始。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

立秋,七月節。春為生,熟為秋,熟為輕,所以秋為輕盈展翅,由此才稱「飛龍秋,遊上天」,秋高氣爽。春花秋月,花為溫馨,為繁;月為清寒,為簡;由此秋夜明,秋風白,才有碧水秋素,秋水為神玉為骨。而秋明空曠,野色浩無主,也才秋波橫流,秋爽媚人,秋懷難耐。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暑去涼來,晨起白露。一葉知秋,寒蟬悽切。霜月一輪,流螢幾點。荷花殘,蓮子生,青山點硃,阡陌留香。舊友來訪,小兒買酒,西瓜就毛豆,電視雪花霜。待夜涼、人散,燈火闌珊處,明月如霜,佳音如夢。萬重青山秋生起,一鐮勾月入江中。

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每年太陽從北回歸線向南返回期間到達視黃經135°時為立秋,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詩《立秋》:「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還是一個收穫的標誌,所謂「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一個金色的秋天就要到來了。

在這個季節裡,人們盤算最多的就是農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立秋

立秋三候

1

一候,涼風至

「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涼風是西風肅清之風,肅清是為收斂,秋為「揫」,「揫」就是斂聚。

2

二候,白露降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清涼風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識。但露尚未凝滯,還能在陽光下滾動,非「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之露。東漢劉熙的《釋名》釋露為「慮」,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豔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3

三候,寒蟬鳴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這是曹植詩。古人硬要分辨寒蟬小而青紫,其實應是蟬們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的變聲悽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此時「夜涼枕簟滑,秋燥衣巾輕」了。

古人的「立秋節」

立秋曾是中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古稱「立秋節」,人們會舉行一系列活動來迎接這一季節轉換。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秋」於西郊,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承此習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周書·時訓》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後五日,白露降,後五日,寒凋鳴。」寒凋即寒蟬,今年氣溫高企,蟬兒還能多叫一段時間;《易通·卦驗》說「立秋腐草化為螢。」都市裡螢火蟲是無緣得見的;《春秋考異郵》說「立秋趣織鳴。」往年蟋蟀如家蟲,現如今卻也絕緣了。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秋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

宋代時,朝廷於立秋日要舉行「報秋」儀式。立秋這天,宮內把栽在盆裡的梧桐從外邊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一葉而知秋」,以寓報秋之意。

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嚐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立秋日「趕秋」去

不同民族和地區的立秋習俗也各具特色。湘西花垣、鳳凰和吉首等地的苗族人,有立秋日「趕秋」的傳統,這一天也叫「趕秋節」。

屆時,族人們穿上盛裝,歡聚到秋坡上,打鞦韆、吹蘆笙,歌舞歡娛。隨後,選出兩位有聲望的人裝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送去豐收的祝福,祈望秋來好收成。

明《帝京景物略》記載:「立秋日,相戒不飲生水,曰呷秋頭水,生暑痱子。」顯然,這裡的「生水」「秋頭水」均為涼的象徵。

立秋後,人們要避涼取溫,適時改變夏日習慣,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東北一些地區,循守立秋後不再下河遊泳的禁忌,避免因水涼引發抽筋的危險。

飲食方面,許多地方都有「貼秋膘」的習俗。遼寧南部地區,立秋日除了多吃肉類之外,還要攤麵餅吃,早年間還儘量找比自己胖的人一起進餐,以便為自己「貼膘」。

「咬秋」有講究!

與立春時的「咬春」習俗對應,一些地方流行立秋日「咬秋」。清《津門雜記·歲時風俗》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也有的地方,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以清除暑氣、避免痢疾。立秋日吃瓜的習俗在南方一些地區也有流行。

與立夏稱體重的習俗相對應,立秋時節要再稱一次體重,根據前後的重量變化來檢驗是否「苦夏」。

相關焦點

  • 2020今年立秋是幾點幾分 8月7日幾點立秋具體準確時間
    2020年立秋節氣準確時間>>新華社天津8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7日9時6分迎來「立秋」節氣,夏盡秋來,金風漸至,傳統意義上的秋天從此開始了。專家表示,作為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氣,「立秋」這天,民間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 2020立秋時間是哪天幾月幾號?立秋後有幾個秋老虎?天氣還熱嗎?
    今天是8月4日,這個夏季人們已經感受到了一段時間的炎炎夏日,在農村,老人們常說,三伏天應該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了。事實上,今天是三伏天的中伏。今年有40天的三伏天。三伏天的時間是從7月16日到8月24日。
  • 今年立秋8月7日,可二伏到8月14日,秋後一伏怎麼說?
    農村俗語,「夏至過後三庚數伏」,今年夏至是陽曆6月21日,農曆五月初一日夏至節,過後第一個庚日是陽曆6月26日,農曆五月初六日是庚子日;第二個庚日是,陽曆7月6日,農曆五月十六日是庚戌日;第三個庚日是,陽曆7月16日,農曆五月二十六日庚申,進初伏的第一天,標誌著盛夏時期監近,真正的夏季炎熱伏天已經到來了
  • 2019立秋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今年立秋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2019立秋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北京時間8月8日3時13分迎來「立秋」節氣,農曆時間為7月初八,星期四。  立秋2019幾月幾日哪一天今年立秋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北京時間8月8日3時13分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8月7日或
  • 2019年立秋具體時間 今年8月8日立秋幾月幾號幾點
    2019年立秋具體時間 今年8月8日立秋幾月幾號幾點  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03:12:57,農曆七月(小)初八。立秋三候中的第一候「涼風至」正是風漸漸微涼的表述。  然而立秋並不是真正的秋天到來。因為按照氣象學的標準,需要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低於22℃之後才算正式的進入了秋天。秋色與秋意此時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以非常微妙的方式存在著,所以南宋詩人劉翰曾經這樣感慨過,他說立秋是「一枕新涼一扇風」,但總是「睡起秋色無覓處」。
  • 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
    導讀: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在三伏中又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如今中伏已經到了有一段時間了,馬上就要進入8月份了。
  • 立秋是幾月幾號2020 2020年立秋在哪一天
    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冬剛過去不久,在二十四節氣中,除了立冬之外,還有立春、立夏、立秋。其中,立秋是立冬前面的節氣。立秋的到來,意味著秋天的到來,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那麼,2020年立秋是在幾月幾號呢?一起來看看吧!
  • 立秋分公母,2020年是什麼秋?今年立秋是熱,還是涼?
    每每夏天的時候,大家都會期盼早早立秋,天氣就會涼快下來。在農村裡,就有這樣的一句老話「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單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就可以知道。立秋早一些,天氣涼快,而立秋晚了,自然要熱很久。那麼,今年立秋是在什麼時候,又屬於什麼立秋呢?今年的立秋,從陽曆的時間來看,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大都在8月7號左右。
  • 農村俗語「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秋後油」,啥意思?立秋分早晚?
    不久就要到一年一度的立秋節氣了,立秋的到來是代表著秋天的開始。同時立秋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我國一年分四季,而秋季中一共有6個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然而人們經常會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描述著立秋到來之後的天氣狀況。
  • 8月7號立秋,「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
    在民間,人們根據立秋時間的早晚,根據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來判斷立秋後的大致氣候變化,用來當做農業生產的參考。如果立秋節氣後雨水多,氣溫下降的快,比較涼爽,被人們戲稱公老虎;如果雨水少,氣溫炎熱,被人們戲稱母老虎。以公母老虎之分,來形容「秋老虎」是否厲害,做好秋收準備工作,也很好的表達了人民樂觀向上的精神。
  • 8月7日立秋,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是啥意思?立秋下雨好不好
    8月7日立秋,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立秋雨天孬?啥時能涼爽?時間都去哪了?轉眼間,立秋節氣就需要來到!2020年受年之後肺炎疫情的危害,許多 村裡人,減慢了外出打工的腳步,許多父老鄉親4~5月份才出來打工賺錢!自然,有些人開心有些人愁,開心的是2020年能尋找工作中,一年的收益擁有寄希望於;犯愁的是,時間過得飛快,錢還難賺是多少,今年 就「餘額不足」了!
  • 今日立秋是幾點鐘?2019年立秋開始結束時間介紹
    2019年8月8號立秋具體時間: 03:12:572019年立秋開始結束時間: 8月8日03:12:57-8月23日18:01立秋是什麼意思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 8月7日立秋,立秋之後熱嗎?老農:不怕,今年是個「公秋」
    導讀:8月7日立秋,立秋之後熱嗎?老農:不怕,今年是個「公秋」時間過得飛快,如今已是進入中伏的第八天,距離立秋節氣也是越來越近,由於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季節,這兩天多地的溫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陽光接近於直射讓溫度很高,而且暑氣的下沉讓整個環境感覺到像透不過氣來似的。煩悶的心情是中伏之間特有的,所以大家都在翹首以盼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
  • 立秋將至,「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是何意?今年何時立秋?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也應該熱了,因為在今天(7月26日)就進入到三伏中的二伏天了,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三伏中有數中伏是最熱的。中伏到了,大家是吃麵條,還是吃雞鴨肉,或者是喝茯茶呢?不過,大暑節氣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了,過了大暑就馬上要迎來立秋了。這對於農民來說,可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氣了,其重要性和立春是等同的。
  •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巨蟹月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巨蟹月貴人星座:射手座幸運顏色:森林綠幸福數字:0今日星象:月亮六合火星>今日忠告:容易在今天充滿活力、精力旺盛,做事情也會更有衝勁;容易在審美能力上有所提高,;戀愛中的情侶在今天也容易更加甜蜜,可以在今天多多培養感情;宜聽朱婧汐《寂寞煙火》;宜穿紫色衣服;宜運動;宜聚餐;宜養花;忌吃海鮮;忌長時間玩手機;忌不洗頭髮綜合運勢:情緒有點煩悶的樣子,把這種心情帶到工作中的話,只會讓工作停滯不前;KTV是你此日的最佳去處去
  • 農諺「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什麼秋
    今天是7月20號了,彈指一揮間又要到8月份了。在8月的7號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立秋節氣。立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到來的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是預示著氣候學上的秋天已經來臨了,但是真正的涼爽的秋天還為時還早。
  • 8月7日立秋,立秋下雨好還是不好?立秋後啥時才涼快?答案來了
    時間都去哪了?轉眼之間,立秋節氣就要到了!今年受年後疫情的影響,很多農村人,放慢了外出打工的步伐,不少鄉親4~5月份才出去打工!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是今年能找到工作,一年的收入有了指望;發愁的是,時間過得真快,錢還沒賺多少,2020年就「餘額不足」了!
  • 「新聞早餐」2020年8月7日(星期五)農曆庚子年六月十八
    G 、【歷史上的今天】1864年8月7日 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害1904年8月7日 日俄在我國遼陽、旅順展開爭奪戰1919年8月7日 孫中山辭去政務總裁一職1927年8月7日「八七會議」召開 1939年8月7日 美孚石油公司獲準開採阿拉伯石油1941年8月7日 印度詩人泰戈爾逝世1942年8月7日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開始1947年8月7日 劉鄧大軍開始千裡挺進大別山1948
  • 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2019年幾月立秋,莊稼收成如何?
    文/豬友巴巴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2019年幾月立秋,莊稼收成如何?解釋是,對於夏種的莊稼來說,小暑大暑節氣是莊稼成長的關鍵時間,這段時間,對於溫度、水份的需求也是很多的,而七月立秋,則說明莊稼在炎熱的天氣中,成長是時間更長,也更有利於莊稼澱粉的轉化,不會經歷到寒冷天氣對澱粉轉化的影響,自然收成會更好!
  • 2019立秋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立秋節氣來歷起源秋天到了嗎 立秋吃...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8日3時12分迎來「立秋」節氣,末伏夏盡,涼風漸至。隨著立秋的到來,整個秋季漸次拉開序幕。2019立秋具體時間幾點幾分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達到黃經135度,為立秋。立秋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來臨。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