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立秋之後熱嗎?老農:不怕,今年是個「公秋」

2020-12-19 棒奔霸

導讀:8月7日立秋,立秋之後熱嗎?老農:不怕,今年是個「公秋」

時間過得飛快,如今已是進入中伏的第八天,距離立秋節氣也是越來越近,由於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季節,這兩天多地的溫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陽光接近於直射讓溫度很高,而且暑氣的下沉讓整個環境感覺到像透不過氣來似的。煩悶的心情是中伏之間特有的,所以大家都在翹首以盼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

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帶來的是些許的舒爽,尤其是早晚時候會有了習習涼風,讓悶熱的天氣消除了許多。關於立秋民間有很多的俗語和農諺,大都是對立秋之後的天氣走向描述,按照民間的說法,立秋有早秋、中秋和晚秋之分,早秋是相當涼快的一個秋天,中秋會相對熱一些,而晚立秋是相當酷熱的。所以立秋節氣的時間早晚對於天氣走向有相當關鍵的影響。

除了早中晚立秋之分之外,民間認為萬物皆是陰陽組合而成,相輔相成形成浩瀚的宇宙,所以立秋也是有陰陽公母之分的,而且認為是公秋爽母秋熱,那麼今年的立秋是早秋中秋還是晚秋,是公秋還是母秋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早秋、中秋和晚秋的區分,公曆的立秋時間是相對固定的,而農曆立秋節氣的時間是不相同的,有的時候會出現在六月,有的時候會出現在七月。出現在六月下旬的立秋時間是比較早的,也就是早秋。

出現在七月初一至於初九期間的立秋,是屬於中秋,出現在七月中旬以後的就是晚秋了,今年的立秋節氣出現時間是在農曆的六月十八,所以按照早、中、晚秋的說法,今年是一個早立秋,所以立秋之後的天氣是比較涼爽的,氣溫會下降得比較快,所以出現秋老虎的機率並不會很大,所以也就被叫做六月立秋涼颼颼,七月立秋熱死牛。根據農諺的說法今年是早立秋,那麼是公秋還是母秋呢?我們先來了解下如何區分秋的公母。

民間認為白天的太陽為陽,而夜晚的月亮之夜為陰,這也符合常規的認知,今年的立秋是在農曆六月十八09時06分出現,所以也是白天立秋,自然也就是公秋了,而且今年是早立秋,早立秋加上公秋,所以今年立秋之後的天氣並不會很熱,而且出現秋老虎的機率也不會太大,涼快的秋天會伴隨著大家,這也是根據農諺的一種推測,隨著現如今大環境的改變,氣候變化異常,跟過去早已經不再一樣,所以很多時候這些農諺俗語,我們只能作為參考借鑑,要根據當年的實際情況而定,這也是大環境改變所帶來的影響,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8月7號立秋,「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
    導語:立秋將至,「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立秋是二十四節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開始。每年當太陽黃經到達135°時,就進入立秋節氣。一種是根據立秋在農曆的月份來分,如果是農曆六月份立秋,是「早立秋,涼悠悠」,屬於公秋;如果是農曆七月份立秋,是「晚立秋,熱死牛」,屬於母秋。而今年立秋在農曆6月18日,屬於早立秋,「公秋把扇丟」。另一種是按照立秋「時間」,來分公母秋,如果是晚上零時至上午12點的時間段立秋,屬於早立秋,是公秋。如果是中午12點以後至晚上零時前立秋,屬於晚立秋。
  • 今日立秋,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什麼秋
    導讀:今日立秋,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什麼秋?今天09時06分,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立秋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對於之後的天氣走向具有很關鍵的影響。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按照民間的說法,萬物都是由陰陽組合而成,作為互補相輔相成形成宇宙萬物存在,立秋也是如此,也是具有陰陽公母之分的,而且民間認為如果要是公秋的話,那麼立秋之後的天氣就會比較的涼快,一點都不熱,直接就把扇子給丟掉,而如果要是一個母秋的話,爸媽天氣就會相當的燥熱,秋燥的天氣就會來臨,而且還有很大機率出現秋老虎。今年是什麼秋呢?
  • 8月7號立秋,「母秋熱到狂,公秋扇子丟」秋天也分公母?如何區分
    現在正是三伏天的中伏日子,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雖說夏天是一個特別讓人喜歡的季節,可以吃西瓜吹空調,但是幾乎每個人都在盼望著,三伏日子能早點過去。不知道沉浸在盛夏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再過3天就是立秋了。去年是8月8號立秋,今年則是8月7號。太陽直射黃經135°的時候,就是立秋的時候。
  • 8月7號立秋,「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今年立秋屬於哪種秋?
    今年比較特別,8月7號立的秋,自古民間就有「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的說法,什麼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公秋會比較涼爽,如果是母秋的話,那天氣可能還是會再熱一段時間。今年的8月7號早上9點立的秋,按照早晚入秋的說法,今年應該是公秋,但是呢正好趕上三伏天還沒過去,俗話說秋老虎還有熱上一段時間,我們經過幾個月暑季,身體出汗大量水分電解質流失,身體機能消耗太多,入秋需要「貼秋膘」補充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準備過冬。
  •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明天是八月七日,迎來了立秋這個節氣!這標誌著炎熱夏天結束了,舒服秋天開始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要來臨了!但是大家都說,還別高興的太早,現在三伏天還沒有過去,夏季過後更還有秋老虎,很可能更熱的日子還在後面呢!那麼今天秋後氣溫究竟如何呢?氣象臺給不出答案,但是農村老人卻憑藉著「公秋熱死牛,母秋扇子丟」、「一日延天熱死人,九日延天熱不成」等俗語道破了玄機,大家都說今年秋老虎是母的,後面的日子都不會太熱了!
  • 2019年立秋具體時間 今年8月8日立秋幾月幾號幾點
    2019年立秋具體時間 今年8月8日立秋幾月幾號幾點  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03:12:57,農曆七月(小)初八。立秋三候中的第一候「涼風至」正是風漸漸微涼的表述。  然而立秋並不是真正的秋天到來。因為按照氣象學的標準,需要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低於22℃之後才算正式的進入了秋天。秋色與秋意此時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以非常微妙的方式存在著,所以南宋詩人劉翰曾經這樣感慨過,他說立秋是「一枕新涼一扇風」,但總是「睡起秋色無覓處」。
  • 立秋分公母,2020年是什麼秋?今年立秋是熱,還是涼?
    每每夏天的時候,大家都會期盼早早立秋,天氣就會涼快下來。在農村裡,就有這樣的一句老話「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單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就可以知道。立秋早一些,天氣涼快,而立秋晚了,自然要熱很久。那麼,今年立秋是在什麼時候,又屬於什麼立秋呢?今年的立秋,從陽曆的時間來看,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大都在8月7號左右。
  • 農村老人說今年立秋963,啥意思呢?立秋963是好還是壞?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所以說現如今的天氣就應該熱得痛快,按照農村農諺的說法,該冷不冷,難成年景,該熱不熱,五穀不結,所以伏天的高溫天氣是正常的,反倒最擔心的是三伏天不是很熱。關於立秋,民間有很多種的說法,其中包括早秋、中秋和晚秋,以及公秋還是母秋等諸多的說法,而且今年的立秋還被稱之為963,更加的增加了對於立秋節氣的說法,立秋的公曆時間是相對固定的,但農曆的立秋時間則往往會不一樣。
  • 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有道理嗎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啥意思呢距離立秋節氣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現在正值中伏階段,也被譽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間段。這段時間的天氣,暑氣下沉陽光接近於直射,晝長夜短讓白天變得很漫長,也相當的炎熱,大家都是翹首以盼下一個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之後天氣還會很熱,但明顯的可以感受出來,在早晚的時候,習習涼風會讓人感覺舒爽很多。農諺立了秋,涼颼颼,這句俗語有好多種的說法,因為立秋有不同的叫法,有的早立秋,晚立秋之說,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
  • 農村俗語:「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是什麼意思?
    一、今年是秋包伏嗎?伏包秋便是立秋的當日恰好進到到末伏,而秋包伏便是立秋之後三伏天都還沒完畢,2020年的立秋提早來,是今年 的8月7日,陰曆6月16日就立秋,具體時間是早上的9時06分立秋,是歸屬於公秋,公立秋冷颼颼,母立秋熱死牛,也有如同鄉村的俗話說得對,便是三伏不絕秋趕到,便是三伏天都都還沒過完,秋季就趕到。
  • 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
    導讀: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在三伏中又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如今中伏已經到了有一段時間了,馬上就要進入8月份了。
  • 農諺「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什麼秋
    今天是7月20號了,彈指一揮間又要到8月份了。在8月的7號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立秋節氣。立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到來的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是預示著氣候學上的秋天已經來臨了,但是真正的涼爽的秋天還為時還早。
  • 已進農曆七月,陽曆8月有哪些農時「大事件」,掌握好,老農說ok
    第一個:8月7號立秋節氣。進入陽曆8月之後,首先到來的是二十四節氣的立秋,時間在8月7號的早上9年多鍾。有老人說,白天入秋是公秋,公秋天氣會很涼爽,也有可能在入秋之後有豐富的雨水,其實農民還是期望在立秋的時候下雨的,農民話說,立秋宜雨不宜晴,俗話說「立秋有雨萬物收」,農民不就是盼望著五穀豐登嗎?立秋節氣也是氣候學上入秋的節點,但是農曆到7月才入秋,所以農曆入秋的時間是在陽曆8月19號,農曆七月初一。
  • 今年立秋8月7日,可二伏到8月14日,秋後一伏怎麼說?
    農村俗語,「夏至過後三庚數伏」,今年夏至是陽曆6月21日,農曆五月初一日夏至節,過後第一個庚日是陽曆6月26日,農曆五月初六日是庚子日;第二個庚日是,陽曆7月6日,農曆五月十六日是庚戌日;第三個庚日是,陽曆7月16日,農曆五月二十六日庚申,進初伏的第一天,標誌著盛夏時期監近,真正的夏季炎熱伏天已經到來了
  • 今年的立秋時間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二十四節氣之立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是較早確定的八個節氣之一,交節日期在公曆8月7日至9日,太陽運行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節氣。今年立秋的時間為北京時間8月7日。
  • 農村俗語:「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什麼秋?
    立秋什麼時候到來?人們都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什麼意思?立秋就是秋天的開始,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到來,但是為何人們有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立秋還分和母秋嗎?越是炎熱天氣,我們就越希望那種秋高氣爽的天氣到來。而立秋其實也是分公和母的,所謂公立秋就是立秋到來的時候是處於一天中的上午階段;而母立秋就是立秋當天的下午階段。
  • 8月7日立秋,立秋下雨好還是不好?立秋後啥時才涼快?答案來了
    轉眼之間,立秋節氣就要到了!今年受年後疫情的影響,很多農村人,放慢了外出打工的步伐,不少鄉親4~5月份才出去打工!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是今年能找到工作,一年的收入有了指望;發愁的是,時間過得真快,錢還沒賺多少,2020年就「餘額不足」了!的確,進入8月份,立秋節氣來臨,也意味著夏日炎炎即將告一段落,秋天的步伐也日益臨近!
  • 馬上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
    導讀:16日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今年是秋包伏嗎?進入到七月份中旬了,但是今年的夏天在南方地區還是比較涼爽的。像往年這個時候已經熱得不行了,可是今年不但不熱,反而還有點涼颼颼的感覺。並且在這周的星期四,也就是7月16日(農曆五月二十六日)就要入伏了,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一直要到8月24日才出伏。俗語「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是啥意思?今年是秋包伏嗎?一起來了解一下!要了解這句俗語,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三伏」的定義。
  • 2020今年立秋是幾點幾分 8月7日幾點立秋具體準確時間
    2020年立秋節氣準確時間>>新華社天津8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7日9時6分迎來「立秋」節氣,夏盡秋來,金風漸至,傳統意義上的秋天從此開始了。專家表示,作為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氣,「立秋」這天,民間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 立秋將至,「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是何意?今年何時立秋?
    導讀:立秋將至,「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是何意?今年何時立秋?今年小暑節氣期間的天氣,整體來說要比往年涼快。而進入到大暑節氣以後,就明顯要熱一些了。尤其是在最近幾天,雖然南方部分地區還受到降雨天氣的影響,氣溫較往年低,但是大部分地區這幾天都開始熱起來了,普遍都有三十七八度的高溫天氣了。其實,到了這個時候也應該熱了,因為在今天(7月26日)就進入到三伏中的二伏天了,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三伏中有數中伏是最熱的。中伏到了,大家是吃麵條,還是吃雞鴨肉,或者是喝茯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