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生滅只是因緣的改變

2020-12-22 清涼淨土

為什麼我們看到一切的事物都有生有滅、有垢有淨、有增有減呢?人有生老病死,有生有死,草木春生秋謝,衣服有垢有淨,壽命有增有減,這些景像都是清清楚楚、歷歷在目的,怎麼可以說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呢?其實都是我們的妄想、執著所導致的。

我們首先來看「不生不滅」。因為我們眾生的妄執太深,本來所具足的五眼,《金剛經》中說的五眼,佛眼、法眼、慧眼、天眼、人眼(就是我們的肉眼),我們本來所具有的五眼圓明現在只有肉眼了。肉眼只能視物質的幻滅,幻生幻滅,因此堅持可見的物體生與毀滅,這才有了毀滅的觀念和意識。以我們人類輪迴的現象來看,我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我今年四十五歲,大家用我們執著的幻生幻滅的意識心來看,四十五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好像是兩個人,再過一百年,假設我再活一百年,一百年以後的我和現在的我,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四十五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現在的我和一百年以後的我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我們眾生都是業識上的輪轉,都是從業識上來理解生和滅,其實四十五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自性上沒有增也沒有減,沒有生也沒有滅,只是四大因緣(我們前面講過地水火風)的重新組合而已,本性一點都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因緣重新一次的組合,如同老房子重新裝修,房子本來沒變,只不過重新的組合了一下。

我們想想,我們今天在座的每一個眾生,誰不是今之古人?都是今之古人。包括一切的畜生、一切的眾生,我們今天好好修行了,今天就是人,如果今天不好好修行,以後也許是三惡道的眾生。三惡道的眾生是不是我們?沒有改變,還是我們。所以佛在經中給我們說「一切的男人為我父,一切女人為我母」,就是這個意思。一切的眾生都是我過去的父母,今之古人。這就是我們的本來沒有生滅,只不過我們的妄識認為我們這一世生了、這一世滅了,不是這樣的,只不過就是一個轉換而已。如果明白這個,我們真的好好用功修行,以後是想轉換的好還是想轉換的受苦、墮落,就是我們今天自己所造的業決定的。哪有一個生與滅?曾經的我們和現在的我們只是在四大組合上變化了,正如我們說的是在色法上的變換、在五蘊上的變換,清淨本性上沒有生沒有滅的,就是說,我們自己造什麼樣的因,遇到什麼樣的緣,自己再重新組合一下,清淨本性上一點點都沒有增沒有減,沒有垢也沒有淨。

摘自 宏圓法師《心經》講記

相關焦點

  • 宏圓法師: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唐朝的法月法師的譯本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這裡說的都非常明白,五蘊沒有此性,都是因緣和合法,自性皆空。都是緣起性空的空。因緣所生法本身沒有自性,佛說諸法皆是因緣所生。佛住世的時候,在王舍城外的竹林精舍講經說法,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是外道的統領,有一天舍利弗在街道上遇到了五比丘之一的馬勝比丘。
  • 宏圓法師:諸法皆是因緣所生
    佛說諸法皆是因緣所生。佛住世的時候,在王舍城外的竹林精舍講經說法,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是外道的統領。有一天舍利弗在街道上遇到了五比丘之一的馬勝比丘,他看到馬勝比丘的威儀殊勝、舉止安詳心生羨慕,就知道馬勝比丘的師父肯定非常的了不起,於是上前問馬勝比丘,說:「請問你的師父是誰?
  • 宏圓法師:極樂世界有五種因緣能令不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淨土十疑論》中講,極樂世界有五種因緣能令不退,我們對比五種退法,再對比極樂世界的五種不退,來了解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所以古人說:「不願生淨土則已,願生則無不得生;不生則已,生則永不退轉。」就是這麼的殊勝。另外,阿彌陀佛的這一大願還有更殊勝的利益,不但生到極樂世界能得正定聚不退轉,現生我們現在也能得正定聚。《阿彌陀經》中說:「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宏圓法師:眾生是如何依十二因緣生死流轉的?
    認為我們外界的種種萬法都是實法,眼見為實,不知道它是因緣所生的,都是沒有自性,沒有自體,都是假和合。為什麼加一個假呢?我們看到的都是因緣所組合的假相,這就是所謂的內執根深為我,以為我們的根為我,外執器世間以為法,迷了我法二空的真理,把真理給昧卻了,所以這就是無明。無明就是由於對我法二空的真理迷惑所起的一念不覺,這是無明。  第二個是行。
  • 宏圓法師:一切色法都是因緣和合的假相
    比如茶杯、佛像也是四大和合的因緣而成的,如果佛像是用木頭組合雕刻的,就是木頭的因緣。木頭是什麼呢?也是分子、電子、原子這些東西所組合的,它本來沒有本體,沒有它的自性。也就是說佛像不是真實存在的,是種種的因緣和合而成的,如果因緣不在了,它也就不存在了,也就散了,我們今天說的「緣聚緣散」、「法不孤起」。它是由種種的因緣和合而成,因緣盡了它也就盡了,所以沒有自性。
  • 宏圓法師:無苦集滅道
    佛說苦集滅道。集是苦因,苦因為集而有,也就是說,苦是從集諦而來的。這個集就是積聚招感的意思,積聚什麼呢?就是積聚無量無邊的煩惱。眾生正是因為心中的煩惱而造作種種的惡業。這個貪嗔痴的煩惱,貪了,我們就想得到,就會有行,我們造作了種種的惡業,造了惡業就會招感苦果之因。所以人生之苦,都是因為眾生心中積聚的煩惱而來的,這是集諦。
  • 宏圓法師: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佛所講的經就是告訴我們,戒定慧是順法性的,我們要勤修;貪嗔痴是違背法性的,我們要息滅。我們今天遇到淨土法門,就應該要明白,只有念佛的時候,我們才是如法的。就像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中說:「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我們的心不在念佛,就是在念貪嗔痴。
  • 宏圓法師:為什麼說佛法是不二法門?
    我們舉個例子來幫大家來理解,比如水和波浪其實是一,因為水和波浪都是以溼為體,水是靜止相,波浪是以動為相,水因為風的吹動而起了波浪,相狀上就由靜相變成動相了,只是相變了。波浪和水看起來是兩種,但是其實都是一體,波浪沒有離開水,它還是一體,所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 宏圓法師:宇宙萬有的造物主就是自己的真心
    這十八界,都是我們的真心因緣和合了,真心就顯現這些妙用了。但是它所顯現的妙用無所有、不可得,如果我們執取外境,你就見不到能見之性,而只看到所見之境,那就空不掉根、塵、識這十八界了,清淨本性被這十八界所障礙住了。總之我們要明白,一切有形有相、有作有為的東西都是幻影、都是空相而不可得,不要執著,一切放下。
  • 宏圓法師:清淨心布施是出世法,分別心布施是世法
    宏圓法師:清淨心布施是出世法,分別心布施是世法 佛法和世間法有不同的地方,世間法也有聰明智慧,但是佛法的智慧是究竟、博大、圓滿,佛的智慧是究竟、博大和圓滿的,所以我們要用清淨心、要用智慧來修佛法、來修善法。
  • 宏圓法師:空有五種
    第二、斷滅空。有些初修行的人對佛法的誤解,認為佛法是消極的,要想修行就是要把一切的東西都空掉,放下萬緣。錯誤地理解為空掉一切東西,什麼都不要,什麼事也都不要做,這是未開悟者和世上某些人對佛法的一種偏解。他們認為人活著時是有的,人一旦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白忙一場,所以活著也不用追求了,這是對物質的所謂空,這是斷滅空。
  • 宏圓法師:十八界皆是空相,能見所見都是性的作用
    我們到了臨欲命終的時候一樣也帶不走,最後還要去受報,因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依各人所造的惡業和善業的多少,而分別到六道裡去受報,本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佛性,卻因為這些惡業的拖累,冤枉地到六道輪迴中去受苦,我們的清淨本性而不能得到受用。經文中為我們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教導我們不要執著這十八界為實有,都是幻影、了不可得,都是自性的顯現。
  • 宏圓法師:常見、斷見、撥無因果都是邪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邪見就是不正確的見解,末法時期是非常嚴重的,不但在家居士、社會大眾,甚至有的法師的見解也都是邪知邪見所以,希望在座的法師都能發起心,我們吃點苦,把正法、正能量傳播給社會大眾。前段時間我都在講淨土法門,現在為什麼要講《心經》?因為《心經》涉獵佛教的中心,非常的廣博,先把正能量、正知正見的東西、心性上的真理傳播給大家,明白了以後大家才不至於誤入歧途,誤入邪見。一旦入了邪見,念佛也是邪的,修行修偏一點,差之毫厘謬之千裡,所以修來修去修哪裡去了?修地獄道去了。
  • 宏圓法師: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
    一生補處,就是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再把這一品生相無明破盡了就證妙覺,就是我們說究竟圓滿的佛果了,這叫一生補處。就像現在居住在兜率天的彌勒菩薩,當來下生,他就是補世尊,補釋迦牟尼佛的位。所以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像觀音菩薩、勢至菩薩,都是一生補處的菩薩。
  •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法住世的三個階段,了解一下!
    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法能夠出現在世間,也是有著諸多因緣,而距離佛法離開我們,其實也並沒有太遠。就當下而言,在佛教種子亦稱之為「末法時期」。所以佛法離開我們這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因此在當下能夠有緣聞其佛法,就應精進刻苦地去修行,不要白白浪費了這善根佛緣。「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法住世的三個階段,了解一下!
  • 宏圓法師:我們平常所說的心與自性是怎樣的關係
    實相是我們大家乃至一切眾生無量劫來本具有的,而且各個平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亙古不變,這就是無形無相的性,我們都叫做自性、法性、佛性。那麼我們平時說的心又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六根,接觸到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就是眼見到色,耳聽到聲,鼻嗅到香,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就會生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六識,六根、六塵、六識集合起來而產生的念頭和思想,是幻心、是影子、是虛假的。這個心不是單獨獨立存在的,它是客觀環境的反映。假如沒有客觀環境,就根本沒有這個心。毗舍浮佛說:「心本無生因境有」,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 宏圓法師:淨心念佛,一念迴光返照,當下就在極樂國中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宋譯的《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中說:「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悉能照見無量無邊一切佛剎,眾生睹者,生希有心,不久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極樂世界的眾生見到這種「徹照十方佛土」不可思議的功德之相,都會生起希有之心,不久就可以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徹悟大師說:「一句彌陀,圓融法界,覿體全真,交羅無礙」。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含攝無量光和無量壽這兩種核心的功德。無量光是橫遍十方,無量壽是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所以說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圓融的法界。
  • 宏圓法師:佛法講的空是妙有真空
    第二、斷滅空。有些初修行的人對佛法的誤解,認為「佛法是消極的,要想修行就是要把一切的東西都空掉,放下萬緣」,錯誤地理解為「空掉一切東西,什麼都不要、什麼事也都不要做」,這是未開悟者和世上某些人對佛法的一種偏解。他們認為人活著時是有的,人一旦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白忙一場,所以活著也不用追求了,這是對物質的所謂空,這是斷滅空。
  • 用佛教觀點看超級病毒:諸法因緣生,因滅法還滅
    諸法因緣生,因滅法還滅。當然,面對「超級病毒」,重要的是要依靠科學,佛教本身對「超級病毒」冠狀病毒變異是無能為力的,也無法去消滅這些有害於人類的「魔」,如果有些同修認為自己有佛菩薩保佑,或者自己行善,不會招感「超級病毒」等等心理,這是大錯特錯矣!
  • 宏圓法師:五蘊是生死輪迴的根本
    但是心法離不開色法,因為心是對境生起來的念頭和思想,就是世間所說的「思想是客觀環境的反映」。心本來是沒有的,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於不覺、受到種種色法的染汙才生起了種種的心念。我們大家都執著自己的身體是「我」,連小孩子一懂事就知道他的這個身體是「我」,這就是分別、我執。已經具足了色蘊,稱為色蘊現具,這是粗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