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百度18歲了,白衣飄飄的年代,走過了花季雨季。
不過,對於每個大公司或者是偉大的公司來說,成年禮都該有個樣子,2017對於百度來說,就是這樣一年。2017年,青年百度一頭扎進人工智慧,把自己定義為AI公司,試圖擺脫賴以安身立命的「搜索」標籤,打開了更大的增長空間。
業內人士看來,百度已經走過了AI技術的積累階段,在語音、圖像、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基礎研究方向取得先發優勢。深耕多年AI技術之後,百度這一次將AI能力延伸至應用端。回顧百度這一年,AI戰略初定,人工智慧商業化路徑探索明晰,智能硬體產品進入落地期。
百度營運長陸奇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透露,百度正通過生態化、平臺化,加速人工智慧的產品化和商業化進程,把人工智慧轉換為看的見、摸得著的用戶體驗。
晉升為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四大平臺之一,蟄伏已久的百度人工智慧技術,已經逐漸邁入了產品化階段。前端的對話式人工智慧系統Duer OS和自動駕駛Apollo開放平臺,以及後端的百度大腦和智能雲,「能聽會看」、「懂開車」,百度正加速構建生態圈,以此帶來更多場景應用的落地。
▲百度無人駕駛汽車
相關人士最新透露,發布首款人工智慧硬體產品之後,在2018年的CES上,百度還將有智能硬體產品亮相,同時將發布Apollo 2.0自動駕駛平臺。
17年來首改公司使命
副總裁陸復斌離職、高級副總裁王勁離職、首席科學家吳恩達離職, 從年初開始,本命年一過的李彥宏似乎尚未擺脫2016年百度「冬天」時刻的影響。真人秀節目《越野千裡》中面對貝爾的提問,李彥宏坦言「整天都有危機感,每天都有很多很難的事情。」
中國人古話「苦盡甘來」,經歷陣痛之後,思變的百度迎來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擔任總裁和營運長,全面主掌公司業務。進行調整組織架構,收購多家AI公司,開放自動駕駛技術、搭建AI生態圈,剝離外賣業務……百度發展方向更加聚焦,搜索之外全面轉型人工智慧平臺。
今年5月4日,李彥宏發出內部信,表示將把百度過去17年來的公司使命「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更改為「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希望百度從全球一流的中文搜尋引擎徹底轉型AI公司。
這是百度成立17年來首次更改公司創立時的使命。在這封發布於「五四青年節」的內部信中,李彥宏將此描述為送給即將年滿18歲的百度「最好的成人禮」。
李彥宏表示,經過從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的科技淬鍊,現在已經有能力讓「原本費時費力、繁瑣複雜的事情,有機會變得簡單起來」。 意在藉助AI等創新科技的力量,力圖實現把信息化繁為簡。因此,百度要旗幟鮮明地把使命拓展為「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All in AI,從今年開始,百度已不再是一家搜索公司。百度愈加清晰的AI故事,以及漂亮的營收、淨利潤數據,贏得了美國華爾街的認同。特別是在Q2財報發布後,股價從163美元飆升到最高時的274美元,逼近千億市值。截止到12月28日,Wind終端的最新數據顯示,百度股價250日漲幅為44.88%。
人工智慧技術「全科型」選手
11月15日,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會上公布了第一批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包括依託百度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阿里雲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騰訊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科大訊飛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此次公布人工智慧國家平臺,是從7月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來,對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實質性推動舉措。梳理發現,四大AI國家隊中,百度在無人駕駛、語音交互、計算機視覺等領域都早已深耕,布局相對完善,可謂是「全能型」選手。在細分領域中,無人駕駛被稱為AI技術的集大成者,百度已經迫不及待的將量產計劃提前至2018。
「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DNA,百度是一家科技公司。」研發出身的李彥宏曾這樣表示。百度誕生之日起,搜索業務就和AI結下緣分,初期人工智慧技術重要分支之一自然語言處理已經滲透近百度各種產品。現在,每天面對海量的搜索請求,百度發力人工智慧具有天然基礎。
將人工智慧升級到集團戰略,今年7月份的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百度 AI 平臺架構首次完整亮相,全新開放了視頻、語音、AR/VR、機器人視覺、自然語音處理等五大類目共 14 項全新能力。
百度AI能力的輸出依靠的是對AI的持續投入加大。最新的2017年第三季度報顯示,百度報告期內研發支出為人民幣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第一季度,研發支出為28億元,同比增長34.9%。從2015年開始,百度每年的研發資金躍上百億臺階,達到101億元,同比增長45.8%,2016年這一數字為105億元。
梳理發現,百度研發投入的猛增從2014年開始的,該年研發費用為 69.81億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了70%。而2014年百度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加大三大研發中心的人才招攬,這其中更多的用在了人工智慧研發領域。
兩大開放生態布局完成
李彥宏在第四屆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表示。「人工智慧有強大的垂直整合的特點,是網絡空間的命運共同體。以前,網際網路公司基本是以軟體為主的,但是今天,軟體、硬體、服務,這三者要進行強有力的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出它們的效果。」
這也不是李彥宏第一次提到軟硬體結合是人工智慧產品化方向,其背後邏輯是百度在AI商業化上要做生態化、平臺化。
以百度智能云為基礎、百度大腦為核心,百度開放 DuerOS 和 Apollo 兩平臺向終端下沉,與雲端一起初步構建起 AI 生態圈。其中,百度DuerOS平臺以語音為入口,搭建並開放語音交互從硬體到軟體的全棧能力,致力於打造未來智能家居和萬物互聯的關鍵節點;以 Apollo 自動駕駛開放平臺作為其人工智慧的核心突破口,意圖將Apollo打造成「汽車界的安卓」,未來汽車的智能作業系統平臺。
搭載了Apollo小度車載系統的卡車,可以自動提示疲勞駕駛,並根據疲勞駕駛程度停車讓司機休息
而從年初開始,百度從未如此頻繁地向外界傳代其在AI領域的眾多合作計劃,展示其場景落地上所取得的成果。
拿近一個月來看,12月21日,百度與華為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在智慧型手機終端上推動人工智慧應用;12月8日,高通表示全新發布的驍龍845處理器將與DuerOS達成合作,這意味著全球每一部搭載該晶片的手機將用到百度的AI解決方案。11月28日,百度與小米在物聯網、智能硬體領域達成合作。
此外,HTC、海爾、美的、聯想、中信國安廣電企業等已經利用DuerOS系統升級了旗下眾多產品。相關人士透露,百度首款智能硬體raven H之外,百度還將有多款硬體類產品在2018 CES上進行展示。
2017年10月,百度世界大會發布首款「家庭智慧機器人」raven H
無人駕駛被認為是人工智慧技術的頂尖應用場景,同時也是百度人工智慧商業化落地的重頭戲。此前4月份,在上海車展上表示將開發 「Apollo」計劃,這也是全球範圍內自動駕駛技術的第一次系統級開放,轟動業界。7月份李彥宏乘坐的百度無人車吃到了第一張無人駕駛罰單,讓國人第一次熱議未來駕駛,同時也推動了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
根據11月份百度世界大會上的數據,超過1700個合作夥伴使用Apollo開原始碼,還有超過100個合作夥伴申請開放數據。聯合百家車企的百度,正加速「無人駕駛」的上路,李彥宏表示2018年將率先量產無人車。
12月20日,百度正式與雄安新區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出行、對話式AI應用、雲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共同將雄安新區打造為AI-City智能城市標杆。當天百度還成立了第一屆Apollo理事會,由百度、博世、大陸、戴姆勒、福特、英偉達、奇瑞、北汽、一汽、金龍客車共10家企業構成。另外,根據12月28日的消息,百度將在2018 CES上最新的Apollo2.0平臺將亮相,進行迭代升級。
▲百度無人駕駛車、無人駕駛掃地車在雄安展示
2017年對於百度轉型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押注人工智慧,向人工智慧產品化進攻。
AI領域顯然是一個高投入、慢產出的領域,全球人工智慧整體發展現狀仍在探索階段,各家技術方向並不完全趨同,但「搶跑」的百度具有先發優勢。
陸奇曾說,回顧雅虎當年的成功,其實就在於比行業內其他公司早布局了6個月。全球AI搶位戰中,百度如何定位市場?如何定位自己?
也許,2017隻是個開始,隨著2017年的時間浪潮滾滾流逝的,還有全球AI學界商界的大討論,未來全球AI技術的核心在中國還是美國?未來AI產品商業化的落地,要看谷歌、亞馬遜、蘋果,還是百度?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