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郊外,一老農像往常一樣扛著農具走在自家的農田上,今天農活進度比較快,他走到不遠的一處背陰山丘準備小憩一會兒,卻沒想到走得好好的卻一腳踩空,老農連人帶農具都消失了,剛剛走過的地方卻突然出現了一個黑漆漆的大洞。不一會兒老農就如同二三十歲的青年一樣猛地爬出了洞口,他甚至還沒來得及呼救就往遠處跑去,可是回過神來,老農覺得他剛剛借著日光看見了洞口處有些奇怪的物品。
老農不敢再下去確定,他急忙回家聯繫了當地的政府,政府派出有關專家前來調查,日本專家到達現場進行勘測,他們沒見到時以為是當地的地層出現了問題,可是他們進洞之後發現的卻是一處古墓,古墓入口還有一些壁畫,日本專家立刻著手進行保護性挖掘,打開古墓後,日本考古專家頓時被眼前美輪美奐的壁畫和精美異常的陪葬品驚呆了,這對於當地的古代歷史研究可有著重要的作用,可是古墓的壁畫有著濃濃的一股中國風是怎麼一回事兒?是女舞者無一不是長袖翩翩,扶搖而上,加上一點胖胖的姿態,再加上考古專家碳十三的結果表示這座古墓的年份應是日本飛鳥時代,對應中國古代史也就是唐朝,在沒有確定古墓主人之前,考古專家認為這座古墓的主人很有可能是唐朝時期東渡而來的中國人。
但是在隨後的墓誌解讀和開館研究過程中,考古專家終於確定,這個墓主人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但卻是一位貴族。那麼為什麼一位日本古代貴族的墓地卻是唐代風格?原來在當時,唐朝作為世界上有名的強國,不僅疆土面積遼闊,經濟實力雄厚,而且軍事力量更是強大,日本作為唐朝的鄰國,那可是對天朝上國有著致命的嚮往,當時日本的上流社會中,以穿唐服,說漢話,保持唐人的生活習慣為榮。
對唐朝流入日本的造物那更是愛不釋手,相比較之下,當時的日本政治制度落後,還處於奴隸時期後期,生產力低下,更是刺激了日本貴族老爺的自尊心,他們瘋狂向西派出大隊人員到大唐學習一切他們缺少的東西,在歷史上這一批人被稱作遣唐使,也正是這些遣唐使將大唐的先進文化帶回了日本,日本吃透這些關鍵,完成了一次對日本意義重大的改革:大化改新。
日本其實一直奉行的是事大態度,誰強就舔誰,然後學習,變強之後踢開師傅,甚至想弄死師傅,和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民族做鄰居,唯一要做的就是要一直強大,強大到令日本人望而生畏的高度,他們才會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