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12歲少年直播養家…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每周末晚七點半,奧華都在浙江永康西站唱歌,媽媽為他拍攝視頻發布到網上。

短視頻興起以來,不少孩子揣著天賦找到了「舞臺」。很多孩子就像鍾美美那樣,是因興趣而創作,可也有孩子搞直播、拍視頻是為了「養家」。

據新京報報導,浙江永康,12歲的少年舒奧華因為「很會唱歌」,成了小有名氣的主播。他每天過著爭分奪秒的生活,除了在學校完成學業,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練習發聲,為晚上的直播做準備。

他在某直播平臺擁有170萬粉絲,直播的收入成為一家人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而成為家裡的「頂梁柱」。

實際上,近期以來,舒奧華及其家人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八月底,一部名為《正在連接》的紀錄片在某社交平臺發布,其中第三集《少年》講述的就是舒奧華的故事,此後「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就上了熱搜。

「信用卡還不上,媽媽是要坐牢的」、「再累也要直播,得賺錢。累不怕,沒有錢才是最可怕的」……這是從舒奧華口中說出的話。

不少網友據此認為,父母讓他在過小的年紀就承擔了本不應屬於他的重任,還有些人將這種行為叫做「家庭PUA」。

太多的評價,都是基於「旁觀者視角」。那將視角切換到當事人自身,12歲少年直播養家,又該怎樣看待?

▲晚上八點半,奧華在家裡直播,應直播間粉絲點歌唱黃梅戲《女駙馬》,一人飾演兩角。新京報記者 解蕾/攝

「來錢快」的直播助長了家人的欲望

紀錄片播出後,舒奧華賺錢為媽媽還信用卡、給哥哥生活費、給叔叔買手機、「想哭但是藏在心裏面」這些細節,引發諸多網友不平,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發表了指責其父母利用孩子賺錢的言論。

與之相比,新京報這則《直播間裡的12歲少年》呈現的內容更為平衡,視角更為全面。

比如,清貧是舒奧華家庭長期以來的底色,甚至因為養不起,舒奧華剛一出生就差點被送走,上學後學費也經常拖欠;

比如,父母也並非完全好吃懶做,64歲的父親至今仍靠打零工為生,離異後媽媽也曾經靠做酒店餐飲、樂隊演出來撫養孩子;

又比如,作為12歲的孩子,舒奧華一方面確實有累到想哭的時候,但另一方面極度懂事,為自己能養家而驕傲自豪,也因為母親遭遇惡評而心疼。

將兩者拼湊起來,或許仍未必能百分百還原舒奧華一家人生活的全貌,但也難免讓人發出「這就是人生 」的感慨。

2015年,舒奧華的媽媽與朋友們組成了一支民間樂隊,接些商演維持生計。剛滿七歲的舒奧華耳濡目染,喜歡上了唱歌,在展露了極高的天賦後,開始與媽媽一起演出掙錢。

因為「一場演出是二百,我去了就能多給二百」,不管路途再遠再苦,舒奧華都不說不去。

考慮到這些,雖然如今的直播掙錢養家惹人非議,但是就像一些網友所說的,如果不是直播掙錢,或許等待他的只是失學、跟著媽媽走南闖北掙錢,這樣對他就真的好嗎?

▲紀錄片截圖。

對於像舒奧華這樣有天賦的孩子來說,直播為他打開了兩扇窗,其中的一扇面向光明——極大的改善了他的生活環境,為他的家人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不小的知名度以及粉絲的關愛;另外一扇卻晦暗不明,而其中家人日漸膨脹的欲望,或許就讓他承擔了本不該屬於他這個年齡的重擔。

這也是此事讓輿論糾結的地方。雖然一向窮困,生存的技能和質量比較低,但包括媽媽在內的家人,其實也並非全無自食其力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相比來錢快且多的直播,顯然不值一提。

當家人們日漸習慣了這種「愛的供養」,對於孩子所要承擔的壓力和重擔,還真的有心思顧及嗎?

說白了,直播作為一種技術和平臺,當然沒有原罪,但是一旦家人的欲望被助長了一分,那舒奧華未來失控的風險也就多了一分。

某種程度上,舒奧華跟家人面臨的選擇題,不是「不直播就餓死VS直播才能活」,而是「不直播生活水平相對較低VS直播能改善生活」。

▲直播前,奧華在奮筆疾書,儘快完成當天作業。新京報記者 解蕾/攝

別用孩子的天賦來解決成人的困頓

萬幸的是,生於貧困的舒奧華不僅有唱歌的天賦,自我成長的能力也極強。

面對中考失利打遊戲頹廢的哥哥,他會說「你不吃過苦,不經歷過風雨哪能見到彩虹」;他還清醒地意識到「一定要好好讀書、賺錢,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有你有本事了,才能去挑工作。」

他才12歲,能有如此通透的認識,讓人欣慰。

但是,他也才12歲,這意味著,他還未達到樹立健全人生觀價值觀的年齡。無論是網絡世界的複雜不堪,還是過早進入成人世界,都讓人對他的未來憂心。

可以想像,當某一天他的直播從興趣驅動變成商業利益驅動,他從純愛好者變成直播產業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他恐怕也會有更多的身不由己感。到那時,他想唱就唱,不想唱恐怕也得唱。

在網上,這事在激起許多「童年消逝」等相關討論的同時,也引發了「該不該利用孩子的天賦賺錢養家」的爭論。

依我看,在舒奧華家裡並不寬裕的情況下,指責他過早地進入偏成人化的直播產業領域,或許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可不要過度地依賴孩子的能力去養家,卻是底線。

在不影響受教育的基礎上,讓孩子順應興趣唱唱歌,順帶著實現了些許收益,或許無可厚非。可把孩子當賺錢工具,超出了「非利用」層面,那就過了。

說起來,從「拍照童模遭媽媽踹」再到如今的舒奧華,在網絡時代新場景下如何加強兒童權益保護,如何避免孩子異化為家長賺錢的工具,近年來屢屢成為公共輿論場討論的議題。

▲紀錄片截圖。

不可否認的是,網絡平臺也是未成年人自我展示、發揮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但直言不諱讓孩子成為養家的頂梁柱,甚至讓他不想唱時也得唱,拋開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定性不談,至少暴露了成人的「缺位」。

這倒不是說,要否定掉這家人「自救」的機會、將他們拽入更困厄的境地。他們的家庭困境,或許也該得到公共救濟層面的關照。該有的紓困不能少。

但一碼歸一碼,公共救濟補位是一個層面的事,能否保護孩子、讓他們免於童年「被消逝」的境遇,則是另一個層面的事。

進一步而言,無論何時,孩子的天賦和能力,都不該被父母用來解決面對生活的乏力。

別讓舒奧華們獨自苦撐,別以懂事為由製造孩子的童年「被消逝」,原本也是網絡時代兒童保護的應有之義。

相關焦點

  • 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藝羊直購分析未成年網紅現狀
    「有好幾次我都想哭」,12歲的舒奧華是某直播平臺的小網紅,他白天上學晚上直播歌唱。小小年紀的他憑藉歌唱天賦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一場直播的收入遠超家人整月工資。也因此,他有著遠超同齡人的成熟,但他也依舊只是12歲的少年,當面對壓力時他說道「(我)就是不哭,就是藏在心裏面,我覺得我都沒有哭出來」。--新聞資訊看到這則新聞時,小藝想到了《養家之人》。對比因社會現實而造成不幸的帕爾瓦娜,奧華的不幸更多是來源於家庭。全家的重擔都壓在12歲的少年身上,稚嫩的肩膀早早的扛下了生活的苦楚。
  • 12歲少年直播養家,網友:家庭PUA,揭露了父母的「猙獰」面目
    12歲的少年舒奧華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12歲少年被父母當成賺錢工具,父母的貪婪是害子毒藥 出生在浙江永康的男孩名叫舒奧華,因為天賦異稟很會唱歌,成了一名擁有170萬粉絲的小主播。 在大多數人的想像中,像他這麼大年齡的孩子,每天的任務就是上學、玩耍、和爸爸媽媽撒嬌。
  • 12歲少年直播獻唱贏在江湖,面對壓力就不哭,我是媽媽的保護傘
    節目中,一個12歲的少年在媽媽的陪伴下在廣場唱歌做直播,引來一群人的圍觀。這位12歲的少年,他叫奧華。每天放學之後,除了寫作業,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做直播。直播時間每天雷打不動,從晚上七點半到九點,總共一個半小時。很多人懷疑,那他還有時間做作業嗎?天天這樣,第二天上課不累嗎?會不會影響學習?
  • 日本13歲少女被父逼拍淫穢視頻:為養家迫不得已
    日本警方今年較早前發現,有網店發售一套由13歲受害女童演出的色情光碟,於是展開調查。當局其後追查到該影片於2015年2月在兵庫縣一幢大廈內拍攝,由現年46歲的女童父親及57歲攝影師白鳥千裡操刀,直播女童被迫穿上超透視的性感泳衣,一個人做出淫穢的動作。
  • 12歲少年直播養全家,替媽媽還信用卡,網友:下一個紀寶如
    全民皆網紅的時代,不少人看中直播帶來的利益,在金錢和名氣的驅使下,不少人紛紛投身到直播行業中。前幾天一條新聞登上熱搜,引來網友的聲討和爭論。一位十二歲的少年直播唱歌養活全家,少年哭訴直言,如果不直播,就沒有錢,就不能幫媽媽還信用卡,她就會被抓去坐牢!除了要幫媽媽還信用卡,還要給哥哥生活費,甚至是給錢給養父!
  • 12歲少年打遊戲月入3萬,輟學後靠直播遊戲賺錢,結果悲催了
    直播行業興起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風口來了,無論男女老少都想在直播平臺上分一杯羹,其中不乏年輕有為的少年才俊。有這樣一位少年,他只有12歲,他打遊戲月入3萬,輟學後他靠遊戲直播賺錢,幾年過去了,他現在過得如何?這位少年名叫小新,他從小就喜歡玩遊戲,他對手遊尤其痴迷。
  • 98年被洪水圍困的少年,如今從金華帶隊上江西抗洪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麗珍 通訊員 楊葉1998年暑假,13歲的王明坐著長途大巴經過武漢,一場洪水堵住了去路。洪水慢慢上漲,眼看淹掉半個車輪,司機和乘客急得不行。大學參軍、當武警、考消防……如今的他,是金華消防支隊特勤大隊二站站長,也是這次抗擊江西洪水中,金華消防支隊援贛分隊的一員。曾經被洪水圍困的少年,已經成了帶隊前往江西抗洪的英雄。
  • 金華小夥直播賣鋼鐵般意志
    金華小夥直播賣鋼鐵般意志 近日,浙江金華。養蜂人樓偉穿短袖在戶外做直播,給北方人賣鋼鐵般意志。他稱南方人過冬全靠抖,希望這份意志幫北方人獲得禦寒的勇氣,1元售賣鋼鐵意志附送蜂蜜和酥餅。
  • 泰國16歲少年向親生母親下狠手捅了12刀
    網傳,泰國一名輟學中的16歲少年,蒙住自己母親雙眼後用刀捅了母親12刀。而被捅傷的母親卻忍痛對著少年說,媽媽愛他,希望他趕快快逃走。該名少年目前已警察局自首。據報導稱,這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生活負擔由34歲的母親一個人承擔,為了養家母親常年在外打工,而平日裡,該少年與70歲高齡的祖母一起生活。或許,這就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埋下的地雷。母子長期分離,孩子享受不到母親的關愛和良好的教育。導致孩子性情孤僻,喜歡獨來獨往,對母親也就沒什麼感情。
  • 數讀金華影視
    浙江在線12月17日訊 以橫店為龍頭的金華影視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全省萬億級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  ■龍頭引領有力。橫店已建成30餘個大型實景基地和100餘座專業攝影棚,是全球規模最大、國內配套服務完善和產業鏈完整的龍頭影視基地。
  • 耗時三年 金職院老師把「信義金華」故事畫成了漫畫
    眾所周知,金華除了火腿、佛手、酥餅和雙龍洞,還有很多好故事、好文化。早在北宋末年,金華地區就出現了中國最早的、可到官府兌取現錢的紙幣「交子」,金華當時的誠信風尚可見一斑。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金華的信義之風經久不衰,信義之士燦若星河,近年來已誕生4位「感動中國人物」、12位「浙江驕傲人物」。
  • 金華臺灣義勇隊 兩岸同胞共同抗日
    設立臺灣義勇隊紀念館 見證兩岸同胞共同抗日歷史    1939年2月12日,李友邦領導的「臺灣義勇隊」就誕生在金華,至今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一直到2006年11月,金華市政府正式在此設立臺灣義勇隊紀念館,共同見證兩岸同胞共同抗日的歷史。    臺灣義勇隊紀念館位於金華市酒坊巷84號,這也是唯一涉臺抗日的舊址。
  • 4歲出道,6歲養家,8歲阿拉蕾成「現實版樊勝美」,惹網友心疼
    4歲出道,6歲養家,8歲阿拉蕾成「現實版樊勝美」,惹網友心疼 阿拉蕾參加《爸爸去哪兒》節目時,年僅4歲,作為一個素人小姑娘,卻無意間走紅了,被廣大網友熟知喜愛。
  • 浙江製造「嚴選計劃」金華東陽製造專場啟動
    央廣網東陽12月22日消息(記者張國亮)當傳統名貴的紅木家具與「好的生活,沒那麼貴」的電商品牌合作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22日上午,浙江製造拓市場「嚴選計劃」金華·東陽製造專場正式啟動,未來,東陽製造代表企業將於網易嚴選深度合作,共同推進東陽製造的好產品走向全國。
  • 16歲少年偷錢打賞女主播40萬:熊貓直播溪寶寶77事件
    為了打賞屏幕背後的主播,一位少年先後從母親的卡上,划走了40萬元。類似的故事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  匪夷所思的情節背後,有哪些我們所不了解的細節?  一切都是從「佛跳牆」開始的。  連刷17個「佛跳牆」,是16歲少年超超在「熊貓直播」網站一次性「打賞」的最高紀錄。
  • 浙江製造拓市場「嚴選計劃」金華·東陽製造專場啟動
    12月22日上午,網易未來大會新經濟論壇暨「嚴選計劃」戰略籤約儀式在東陽橫店舉行,同時浙江製造拓市場「嚴選計劃」金華·東陽製造專場啟動。本次活動由東陽市人民政府、網易集團主辦,東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東陽市商務局、北京網易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 逐夢雲端、共圓夢想 ——金華巾幗雲創聯盟現場推進會暨幫幫姐助力...
    逐夢雲端、共圓夢想 ——金華巾幗雲創聯盟現場推進會暨幫幫姐助力東西部店主主播成果匯演在東陽隆重舉行 2020-12-18 2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華11歲女孩考上中央音樂學院附小 全國只招9人
    這樣的幸福金華的一個小學生剛剛享受:金華市區青春小學四年級的錢奕卓(小名順順),被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小提琴專業錄取,將成為劉詩昆、郎朗的校友,也是我市近年第二位考入該校小提琴專業的學子。6歲時,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她開始接觸小提琴,本來以為只是玩玩的她,後來表現出極強的學習欲望,課程也從每周2個小時增加到每天5個小時。7歲時,她就獲得了浙江省第二屆小提琴小童組第二名。錢奕卓的指導老師張曙光、李浙娟夫婦是金華城區小提琴私塾化教學的名師。「這個孩子在專業上,悟性非常強。」張曙光教過許多學生。他說,在這些教過的學生當中,錢奕卓的接受能力非常快,進步也非常快。
  • 網紅直播闖進垂釣圈 讓一個金華漁具品牌商借力轉型為產業服務商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王方圓 隨著一個又一個李佳琦、薇婭等「帶貨達人」的出現,網紅直播的推廣和變現能力已有目共睹。如今,網紅直播的熱浪已經襲向了垂釣領域。12月1日,2019中國(金華)網紅垂釣大賽和網紅垂釣高峰論壇在金華市婺城區舉行,這一會議旨在通過「網紅+垂釣」的數字經濟模式,推動生產型企業與社交電商的合作。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共有100餘名戶外領域直播網紅和垂釣大師參與其中,粉絲量累計達3000萬。其中的網紅主要來自抖音、快手,以及垂釣直播平臺「上魚」。
  • 打造「東陽製造」新名片 浙江製造拓市場「嚴選計劃」金華·東陽...
    2020-12-22 15:50 |浙江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