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陝西日報 8月28日10版)
石樸,1950年生,原名張新民,陝西岐山人。當代中國畫家,擅長山水、書法。自幼愛畫,天資聰穎,領悟力極強。上世紀60年代開始,筆耕墨耨,以書畫為寄。其山水畫,遇羅銘而啟蒙,讀秋園而悟道,遠取法宋元明清名賢,近取法黃賓虹、黃秋園、陳子莊等名家,博採古今,沿著純正的「中國畫脈」精進修行。先生視名利為浮雲,始終堅守著一個文化人的獨立品格。沉寂數十年後,其藝術成就漸漸為世人所知。著名美術家理論家楊仁愷、薛永年、孫克、林木等極力推崇,並專門撰文評述。
石樸是傳統山水畫繼承與發揚的大藝術家!石樸在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湧現,逆潮流而屹立於畫壇,實在不易。這是中國畫界、藝術界和文化界值得驕傲和慶賀的事情,我們為這位大藝術家叫好、點讚!
——邵大箴(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
我們的這個時代野無遺賢。由隱而彰。就是說我們這個時代野無遺賢,只要你有能力,社會或早或晚會發現你,這就是一個盛世的特點。
石樸是一個貫通了國學、國畫還有國術的中國文化藝術精神的高人、一個奇人!
——薛永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
石樸太像寫出西北人文色彩濃烈的《白鹿原》的陳忠實,和同樣生活在黃土高原寫《平凡的世界》的路遙,他們是黃土文化的精靈!除了他們外,沒人可以像他們這樣做。他們,連同他們的作品,都具有不可複製的唯一性。
——林木(中國當代書法家、著名美術史論家)
石樸,在我眼裡,是一個「畸人」。莊子說,「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也就是說,石樸是一個與世俗不同的「異人」,誠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他十三歲時學畫,苦心造詣,抱樸守一。經過五十餘年的努力,如今他的畫不但人民喜聞樂見,又被鑑賞家、美術史論家稱為「極古極新」「全國獨樹一幟」,如此殊榮,得來不易。
——吳振鋒(《美術博物館》雜誌執行主編)
石樸不僅完整地繼承了中國畫的優秀傳統,而且令人驚嘆的是把傳統運用到了現代人的精神意識層面。他把傳統繼承以後,借古開今。
——姜怡翔(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
石樸絕對有堅韌不拔、堅不可摧的一種代表中國藝術文化的精神力量。我覺得石樸的文化現象,陝西稀缺,全國稀缺!
——李青(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
當我拿到他的作品集的時候,我驚訝了!我也是看到石先生的作品才知道陝西有此斯人,先生學養確實令人驚嘆不已!先生的畫,能入紙也能離紙。氣韻與精神躍然紙上。那一幅幅充滿蒼勁生機的大美作品,在自然中尋哲理而探求真源,中得心源,無論古今,不論繁簡,不著外相,處處都投射出「師造化者不在師古人之後,此所謂承前也。非外狀其形而內迷其理,徒取形影為能事。這是畫之正途,更是智者之思道厚實,力可扛鼎的大家氣象。
——呂春祥(西安美術學院教授)
中國畫一是看筆,二是看氣味,石樸老兩者俱為時冠,他的筆墨已入化境,世所希見。
——秦金根(安徽美術出版社《書畫世界》主編)
看到了石樸先生以繪畫作生命,確實讓我為之一振。他的畫寧靜淡泊。他的成長已樹立了一棵很好的「大樹」!
——安遠遠(中國美術館副館長)
1986年,中國美術館黃秋園畫展的時候,李可染先生去看,他說:「國有顏回而不知,深以為恥!」李先生的講話都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大家都有這種責任。他說「國有顏回而不知」,有顏回這樣的人我們都不知道,應該深以為恥。老先生說得流眼淚了。
我不認為說大家都沉潛,都成了大師了,這是不可能的。是多數裡頭,其中少數人成為了最好的畫家。石樸是多方面的因素造就的。我們對這樣的人是特別珍惜的!特別珍惜!特別要注意這些問題!
——孫克(中國美協藝委會秘書長、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監製:徐建梅
審核:秦 華/馮英傑
責編:王 娜
編輯:康 寧
第5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