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 實習生 丁凡
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美術館和深圳市美術家協會聯合承辦的「青山閒雲——葉建強畫展」12月19日在深圳美術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由著名美術史論家、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策展,展覽展出了深圳本土藝術家葉建強六十餘幅山水畫作品,呈現了藝術家近年來在中國畫領域的探索成果。
△展覽開幕式
葉建強是自深圳本土場域裡成長起來的藝術創作者。20世紀90年代前期,他來到深圳,初任職電視臺,後轉型開拓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平臺,作為文化產業的參與者、踐行者和深圳特區的建設者,作為深受深圳這方熱土滋養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創作具有標本性的價值。
△展覽現場
葉建強介紹,他的創作起始於一幅賀壽圖,45歲時,他為家中長輩準備生日禮物而畫了一筐壽桃,以瑞桃獻壽表達自己的心意。由此,他開啟了自己的筆墨生活,而且一發不可收拾。而此前,他在深圳文博會的 17 個春秋,參與策劃實施近百場的各類美術展覽,並有機會與眾多名家交流,耳濡目染,長年累積,成為他潛移默化積澱「專業」基礎的另外一種方式。經過學習和實踐,葉建強選擇致力於中國山水畫藝術創作,入央美研修,又得丘挺教授傳習,深入臨寫傳統國畫,勤於創作,其作品自出機杼,縱橫捭闔,隨性賦彩;運傳統筆墨,皴擦點染,或描繪行走過的山川河流,或表達瞬時的心境意趣,其創作樸拙有生趣,富有充沛的情感。葉建強的創作源自他對生命的熱愛,是這種來自生命底層的能量,支撐起他學習、創作的方方面面。他的創作,是對真實生命體驗的詩意記錄。在他的創作裡,閃爍著旖旎的生命波瀾。這其中,有在日常工作生活遊歷中積累的吉光片羽的追憶,有他對故土風物的眷戀,有對景寫生、隨物賦形而出的尋常景象。這些畫面,葉建強一一津津有味地描繪出來,因為浸潤了他對生命誠摯的熱愛,又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
△展覽現場
策展人陳履生為展覽擬定了「青山閒雲」的主題,是對藝術家創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澄懷味象、怡然自得的創作狀態和精神旨趣的提煉。據悉,此次展覽分為「煙雲萬裡」、「往復清江」、「神馳五洲」和「心與物遊」四個板塊呈現,共同構建起藝術家對於世界與生命感知的豐盛空間。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丘挺評論道,「建強兄此次攜清江寫生,太行、丹霞、紅樹林作品六十餘件,其狀物造境,筆墨酣暢淋漓,可見其青燈熒寂的蒼茫,如他畫丹霞山,沉穩質樸的筆墨顯示出他嚴謹中的灑脫。畫小景則有朦朧的筆墨興味,畫大作品時有直面撲來的真誠與鮮活,其鬱茂的筆墨透出他縝密而不失率性的特點,從這些大大小小的山水作品中,我們能讀出他對世俗的關切與超越的相融合,對題材多樣性的探索,也看出他試圖從世俗的紛繁複雜中逃離,在養素中追求那種不滯於物的自由。」
在「煙雲萬裡」板塊,藝術家構巨幅,是應大型當代室內展陳空間所作出的創作嘗試,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會長、著名國畫家李寶林先生讚嘆:「建強構巨幅,因其胸懷廣大,下筆肯定,不拖泥帶水,有大構架,能把自我情愫統一在畫面之中, 讓人滋生出天地之大任君遨遊的豪放心情。」而藝術評論家侯軍則表示:「這幾幅大作……雖物象萬殊,而筆墨歸一,氣勢貫通。我將其視為葉建強在繪畫語言和整體構圖上的一個提升,甚至可以說是一次飛躍。這標誌著,他已不再執筆猶疑,率意驅遣,而是胸羅萬象,思接萬裡,胸有成竹,放筆直取。當一個畫家能夠拋卻萬慮,空所依傍,解衣磅礴,直抒胸臆,關起門來當皇帝,一心只想著「追出」 胸中之畫時,他的藝術就升華了,他的筆墨就酣暢了,他的胸襟就打開了。我讀葉建強的這些大幅山水,就感受到了這種痛快淋漓的快感。」
「往復清江」和「神馳五洲」兩個部分的作品,呈現出葉建強以悠閒的心境享受藝術意趣的狀態;「心與物遊」板塊則是臨摹和自出機杼創作的綜合。景德鎮學院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陳雨前對此特別解讀:「畫大小之謂,不在尺幅之大小,而在於是否有審美的氣勢與情感的力量,『咫尺千裡』,當是對所謂『小畫』的最好的注釋。建強是性情中人,他的『小畫』 題材多來源於秀麗江南、秀美清江、山水嶺南。其中,更多來自於他所生所長之地,父母妻子所居之所。作品多來自於實地寫生,這種作品多是描山繪水,寄情寓意,以山水寓情明性,寄寓和表現故鄉情和親情,表現了建強率真質樸,性義相兼之品性。其風格,總的來說,如《芥舟學畫編》所論:『天地之氣,各以方殊,而人 亦因之。南方山水蘊藉而縈紓,人生其間得氣之正者,為溫潤和雅』。畫如人,這類畫作的風格,確有『溫潤和雅』之韻。」
美術評論家、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總編輯、海天出版社社長聶雄前則認為:「故其構圖不尚奇崛,用筆不尚堅刀利器,施彩豐富而呈華麗之象,整體風格尚雅。他用筆隨手點染,挑剔點劃如狂草,而意境情趣迎面而來,這些山如飛如跑、如歌如舞、如坐如立,這些水或靜水流深,或激流直下,或如泣如訴。那縱橫交錯的線條,皴擦和點染有如人的肌膚在呼吸運動。正如黃賓虹所言 :『不求氣韻而氣韻自至,不求法備而法自備。』葉建強推崇筆墨,以書入畫,強調用筆的質量,寥寥幾筆勾出群山的險絕陡峭,打破山脈的原型結構,按心中情趣重組線條,使之在同一節奏旋律中去舒展神韻,從而畫出山的精神、水的魂魄。……『往復清江』中的許多作品,房屋數間,長松半嶺,幽谷之後是重重疊疊 的群山,煙雲繚繞,天荒地老。如果不能把雲氣和雲水從天地間連為一氣,讓它在形象上成為江南山水的主角,貫通天地山河,哪裡去找瀟湘夜雨、嶺南白雲 ? 葉建強把煙雲引入結體深厚的山巒之間,使自己的山水畫既深重又靈動,他的畫也因此有了自己的面目。」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