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為何要把兩個女兒送給曹丕?有三個原因,都跟曹操有關

2020-12-16 靜者為王的江湖

漢獻帝的退位,屬於三國大事件,這點在《三國演義》中表現得最清楚,雖然看著很虐心。先是在朝廷上華韻發炮,希望漢獻帝學習堯舜禪讓,漢獻帝當然不答應,意思就是三個字:憑啥啊?

跟著就是兩位「能觀天象」的大臣出現,用天意和圖讖說話,比如,「其讖曰: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言在東,午在西;兩日並光上下移」。

這是一個拆字謎——鬼和委相連,是魏字。一個言字旁,一個午字,是許都的「許」,合起來代表著漢獻帝應在許都,把皇位禪讓給曹丕。所謂「兩日並光上下移」嗎。

這完全就是強詞奪理,搬出「老天爺意思」來強壓人。何為天意?顯然就是誰的拳頭硬,誰就代表天意。就這樣漢獻帝最終被逼無奈下,把皇位禪讓給了曹丕。

哪料,就在漢獻帝變成「山陽公」後不久,另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便發生了,漢獻帝竟然把兩個女兒,都送給了曹丕當妃子去了。

漢獻帝在禪讓時,是一百八十個不高興和不滿意,可突然就又送兩個女兒給曹丕,漢獻帝這是為啥?莫非想明白了?其實這個問題,無關想明白與否。若說原因,卻有三個,且都還跟曹操有關!

其一:名正言順去「臥底 」

當年曹操活著的時候,曾殺掉了漢獻帝的伏皇后,接著就讓自己的三個女兒,齊齊嫁給漢獻帝。其中的曹節,還最終成了漢獻帝的皇后。

從曹操殺伏皇后的動機來看,就是想全面掌握漢獻帝,連最後一點「隱私」都不給留,生怕漢獻帝再鬧什麼么蛾子。故而送出三個女兒,不但有權有勢,還能互相照應,組織起一張「臥底的大網」。

雖從事後看,曹操有點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因為曹丕篡漢時真正的阻力,就來自於曹節,甚至她都咒罵了曹丕。但問題是誰也沒長前後眼,起碼曾起到過巨大作用,畢竟這三個女兒一來,漢獻帝心理必然打鼓。

如今再看漢獻帝,成了山陽公後就被「請出」了京城,到了自己封地被嚴密監視起來。此刻什麼對漢獻帝最重要?自然是掌控曹丕的情報,跟當時的曹操是一個心思。所以送兩個女兒過去名正言順去「臥底」,給自己增加了一道保險。

其二:希望產生一個皇后

皇后代表著名分,作用是母儀天下。且只要熬成了皇太后,基本上就能產生或決定一個王朝走向、興衰等。這點三國時期就有現成例子,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就是從郭太后那裡取得了授權。

曹操送給漢獻帝三個女兒,明擺著就是要產生一位皇后,對漢王朝起到影響,根本不必管漢獻帝同意不同意——已經板上釘釘,否則為何殺伏皇后?

所以漢獻帝此刻送兩個女兒過去,顯然也包含這層意思,希望能產生一位皇后出來。可惜漢獻帝沒有曹操那絕對實力,而曹丕也明白他這個意圖。所以曹丕的處理,就是非常有意思,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都是妃子!

意思就是說,皇后就別想了,哪怕名門望族的甄氏不當,就給小官吏出身的郭女王。你漢獻帝兩個女兒身份再尊貴,也別想染指後宮之首,對曹魏天下產生啥影響!

其三:表示臣服

曹操殺伏皇后立刻送女進宮,除了以上兩點的深層用意外,顯然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做個樣子給天下人看:我曹操是忠臣,臣服漢獻帝的。不信你看,我的三女兒都給他了,我們成了一家人!

漢獻帝降級為「山陽公」,該如何表現出自己的臣服呢?自然是有樣學樣,學著曹操送女進宮也強調一遭:我是真心禪讓,你看我們還是一家人。

既讓曹丕臉上好看,也讓自己從中受益。所以,說來說去,漢獻帝送兩個女兒給曹丕,幾乎可以斷定是在學習曹操!

至於有人說,漢獻帝還懷有「復闢」心思,這點筆者是不贊同的。從曹丕篡漢的過程來看,漢室力量已經基本消亡,漢獻帝拿什麼復闢?莫非真讓漢獻帝寄希望於劉備?

別忘了,漢獻帝這裡剛退位沒多久,蜀漢那邊的劉備就稱帝了。漢獻帝就算跑到劉備這裡來,又能如何?甚至還不如在曹魏那裡當山陽公安全呢,當然這就屬於另一個話題了。

相關焦點

  • 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
    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時間:2020-04-10 18:44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 曹操的後繼者曹丕,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病逝,長期以來是漢代的英雄,但更是令人尷尬。
  • 曹操把三個女兒都嫁給漢獻帝,其實曹操是有個自己的打算!
    曹操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最為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其綜合能力以及成就放眼當時整個時代無出其右者。今天要給大家講的這件事就證明了曹操的高明之處,這一切還都要從東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說起。要說這漢獻帝劉協的出現完全是個意外,為什麼這樣說呢?
  • 曹操為完全掌控漢獻帝,將自己女兒嫁給他,為什麼要嫁三個女兒?
    大家都知道,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曹操控制著漢獻帝,甚至連漢獻帝的起居都要控制,於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漢獻帝,嫁一個女兒還不夠,一下將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這是為什麼呢?漢獻帝的後宮中,有兩個比較厲害的女人,一個是漢獻帝的皇后伏壽,一個是車騎將軍董承之女董貴人,曹操對於漢獻帝的監視十分注重,可是後宮這個地方卻是曹操沒有能夠涉及的地方,而問題也就出在這裡。
  • 曹丕篡漢時,漢獻帝若不配合,要跟曹丕魚死網破,會有怎樣後果?
    曹操想取代漢獻帝嗎?應該是想過,卻清楚這事做不得。因為在曹操稱魏王時,就遭到了荀彧的堅決反對,一對二十多年的黃金搭檔,由此反目。這件事雖表面上看,是曹操和荀彧的矛盾,實則卻是門閥士族集團跟曹魏集團的矛盾。曹操雖獲勝了卻是慘勝。故而曹操強調,若天命在我,那我也頂多做個周文王罷了。
  • 曹操控制漢獻帝,派一個女兒就夠,為啥他嫁了三個女兒過去?
    事實上,曹操連續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並不是為了控制漢獻帝!因為在此之前,曹操早就把漢獻帝牢牢地控制在手心了。曹操之所以選擇嫁三個女兒給漢獻帝,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關於曹操嫁了三個女兒給漢獻帝的描述,主要是出自於《後漢書》。
  • 曹操為何把3個女兒都嫁給漢獻帝?他不是傀儡嗎?這麼做虧不虧
    曹操有25個兒子,6個女兒,其中有3個女兒:曹節、曹憲和曹華,被曹操一口氣都嫁給了同一個人。那麼是誰有如此大的福氣呢?其實這個人就是被曹操把玩了二十多年的漢獻帝劉協。那麼曹操這麼是為什麼呢?既然漢獻帝是個傀儡,他又何必讓自己的3個女兒嫁給一個沒用的傀儡呢?
  • 曹操殺死了漢獻帝的皇后,為何又把自己三個女兒都嫁給他
    曹操有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建安十八年,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後漢書·皇后紀下》根據《後漢書·皇后紀下》中的記載,曹操的三個女兒也就是曹憲、曹節、曹華都嫁給了漢獻帝,曹節後來還成了皇后也就是獻穆皇后,其餘兩個被封為貴人。但是曹操也說了其餘的幾個幼女成年後也會嫁給漢獻帝,不過實際上並沒有嫁而是嫁給了其他人。
  • 曹丕篡位登基當天,漢獻帝之妻用4個字詛咒曹丕,結果真被她說中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繼承了他的魏王爵位。曹丕比老爸要現實的多,當時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勢已成定局,利用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意義已經價值不大,面對近在咫尺的皇權誘惑,曹丕終於按捺不住,想要把漢獻帝推下寶座,自己坐上去過過皇帝癮。曹丕開始了一番緊鑼密鼓的籌劃。
  • 漢獻帝為什麼迫不及待要把皇位禪讓給曹丕,他怎麼會這麼反常
    可以確定的是,漢獻帝最後是迫不及待地要把皇位禪讓給曹丕的。我這樣說,並非想像,而是有證據的。 但是漢獻帝多次提出禪位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我們不能說這完全是漢獻帝被動,如果真是被動,表明一下態度就可以了。我已經提出來了,接不接受是你自己的事,對不對?如果漢獻帝不願意配合曹丕三番五次作秀,誰也把他沒有辦法。所以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漢獻帝肯定有自願的成分。 其二,當時曹操家族的主要成員,都不同意漢獻帝傳位給曹丕。比如漢獻帝的妻子曹節就不同意。
  • 漢獻帝是真心禪讓嗎?他幫了曹丕一個大忙,難怪可以善終
    後來曹操執政以後,一切規格待遇,跟真正的大漢天子沒有什麼兩樣,於是漢獻帝認為曹操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可沒想到曹操也是個專權分子,完全不給漢獻帝權力。這個時候漢獻帝在一幫老臣的慫恿下,當然是想要奪取權力的。至少漢獻帝做過兩次努力,雖然都沒能成功。
  • 曹操到死都是漢臣,漢獻帝活著劉備就稱帝,人們為何罵曹操奸臣?
    在曹操去世前,南昌侯孫權曾經上表,鼓動曹操稱帝。曹操拒絕了南昌侯的建議,拒絕登上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曹操病逝。他雖然被不少人罵為奸臣,但是他至死都是漢臣。孫權,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曹操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曹丕繼承了曹操的基業,成了中國北方的實際統治者。大漢朝名義上的天子劉協冊封曹丕魏王,並且改年號為延康元年。
  • 漢獻帝真被曹丕斬草除根了麼?
    文/王凱迪熟悉三國歷史影視劇的人對於漢獻帝的結局大多耳熟能詳。曾經一心匡扶漢室的劉備在曹丕稱帝之後得到了所謂「山陽公(漢獻帝)被沉於彰水」的消息,於是在一陣心痛之後自立為帝,宣布繼承漢朝的正統地位,成為漢昭烈帝。
  • 漢獻帝禪位給曹丕有多難?按規矩要三讓,「一讓」就讓你眼花繚亂
    三讓,指的是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謙讓之禮。在曹操被封為魏公的時候,曹操就進行過三讓的環節。當然,曹丕在受禪前也不免要經歷這個繁瑣的環節。其實這有一個固有傳統,如果分一下工,權臣曹丕就是導演兼主人公,天子是配角,群臣是群演,曹丕此次受禪沒有出現任何意外。無外乎就是以下三個環節。
  • 漢獻帝讓位,野心家曹丕親自操盤的禪讓儀式有多神聖?
    但真實的歷史是如此簡單暴力:漢獻帝乃舊君,魏晉禪代,曹丕成為新帝。談及曹丕受禪稱帝,便不得不提到其父曹操。曹操生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朝政,已然是實際上的皇帝。然而,終曹操一生都沒有代漢稱帝,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事實上曹操晚年稱帝的欲望越來越強,不少大臣都迎合曹操而勸進,荀彧荀令君就是因為堅決反對曹操代漢稱帝而被殺。
  • 曹操、曹丕和漢獻帝劉協,是怎麼樣的親屬關係?鮮花為你解析
    曹操跟漢獻帝的關係還算正常一些,曹丕跟漢獻帝可就有點亂了一、「相親相愛」的曹與劉秦朝末年,沛縣「高官」蕭何和曹參推著劉邦做了起兵的主事人,一路建立起了大漢的江山。等到了曹操這一代可倒好,「青出於藍」,一口氣嫁了三個女兒給劉邦的後人漢獻帝劉協。要說劉協這輩子過得也真的挺憋屈的,原本做好陳留王挺好的,可偏偏被董卓看上,讓他代替了哥哥漢少帝劉辯成為了天子,自此開啟了長達數十年的傀儡皇帝生涯,這時候他才8歲多。
  • 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曹皇后喊出了一句詛咒,40年後應驗了
    每個王朝的末代皇帝都有著悲慘的一生,大多數都是死於非命,只有幾個幸運兒能夠安享晚年,漢獻帝劉協就是其中的代表。漢獻帝一生的軌跡,和其他的傀儡皇帝差不多,幼年時被權臣董卓操控,立他為天子。董卓死了之後,曹操又登場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看上了漢獻帝的隱藏價值。
  • 《新三國》中的漢獻帝為何自殺
    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新三國》中的一「新鮮」片段——漢獻帝劉協之死。漢獻帝劉協歷史上的漢獻帝禪讓皇位後被封安陽公,在封地內行善授醫,最終和諸葛亮在同一年去世。老版的《三國演義》中,漢獻帝劉協是在曹丕稱帝多年後才病逝。而我們的《新三國》呢?
  • 漢獻帝遇到的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遇到的女人卻都甘願為他獻出生命
    漢末三國初期的軍閥們,都有一個共識,都認為漢獻帝是一張可以利用的好牌,都想把他攥在手心裡,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此一來,就註定了漢獻帝的悲劇命運。就連那個大義凜然、一臉正義的劉皇叔劉備,當著漢獻帝的面痛哭流涕表忠心,口口聲聲要復興漢室,回頭一看有危險,就來個腳底抹油溜之乎也,跑得比兔子還快,把漢獻帝扔在曹操手中不管不顧。
  • 漢獻帝為了多活14年,主動禪讓東漢皇位,到底值不值得?
    也許漢獻帝徹底明白了上述道理,也或許是漢獻帝真的被曹操所威懾,在漢獻帝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十分安分。而曹操也十分「厚道」,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全部嫁給漢獻帝。以曹操的作為,他是有能力取代漢室的,但曹操沒有這麼做。因為對於曹操來說,取代漢室,只是虛名而已,他作為漢朝的臣子,還是從一而終的好。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承了曹操的一切。對於曹丕來說,他父親是漢朝臣子,他不是。所以,取代漢室的機會已經成熟。曹丕多次暗示漢獻帝,應該主動禪讓。漢獻帝放眼望去,整個朝堂都是曹氏父子的人馬。
  • 曹丕篡漢後,漢獻帝被逐出許昌,為什麼不藉機投靠劉備?
    漢獻帝劉協並沒有被沉湖,而是被曹丕遣到封地山陽城定居。至於不投靠劉備,無疑是劉協做出的最明智的選擇,畢竟最不想接納漢獻帝的人就是劉備。徹頭徹尾的傀儡作為東漢最後一位皇帝,劉協的命運無疑是悲慘的。先有董卓篡權,劉協被擁立登基卻從未涉足朝政。後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徹底將其架空。可以說在做傀儡皇帝期間,劉協徒有天子虛名,徹底淪為諸侯間爭權奪利的工具。劉協對於曹操是個寶,別人呢?曹操、孫權、劉備誰最需要劉協這個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