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潮牌以及街頭服裝的復興,牛仔褲品牌正在困境中掙扎。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未具名人士的消息,旗下擁有Vans、The North Face、Lee、Timberland等30多個品牌的服裝集團VF(威富集團)正在考慮剝離旗下牛仔業務,或將出售牛仔褲品牌Wrangler及Lee。
截止目前,該集團並未就此消息作出回應。
題圖來源:know.baidu
Wrangler和Lee絕對是美國牛仔行業中的「老前輩」了。
前者在1904年創立,由本身為牛仔的設計師創立,因曾為牛仔比賽提供專業服裝而被譽為「真正的」牛仔褲品牌。而後者則是拉鏈牛仔褲的「鼻祖」,還為女性牛仔褲的推廣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依靠著這兩個品牌的收購,威富集團成功的成為了美國領先牛仔製造商之一,並拿下了全球牛仔褲市場中約25%的市場份額。
然而,如今該集團的牛仔業務發展陷入了困境。
在該集團發布的最新財報中,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內,該集團收入同比增長了23%達到27.9億美元,淨利潤增長至1.604億美元,超於分析師預期。但業績的增長主要受到了包括Vans、Timberland和The North Face等品牌的在內的戶外運動部門的推動,該部門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9%至20.14億美元,而其牛仔品牌Lee與Wrangler則出現了負增長,分別下降了6%和1%。
圖片來源:style.lhz
「威富集團牛仔部門的收入已經持平了約10年時間,出售該業務有利於集團購買更多有發展的品牌。」瑞士信貸銀行的分析師Michael Binetti表示。
從業績上看,威福集團的牛仔業務在去年達到27億美元的銷售額,獲得了約4.219億美元的利潤,儘管增長趨勢為負增長,但也並非完全是「累贅」。但隨著千禧一代「潮」文化的興起,潮牌以及運動品牌的增長已然打破了牛仔行業穩坐江山的美夢。
威富集團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早在2014年,該集團就開始對業務重點做出調整,比如說加大了對旗下戶外運動品牌The North Face的營銷投入,並為其專門推出了電視廣告。隨後,在2016年該集團將旗下時裝品牌7 For All Mankind、Splendid和Ella Moss出售給了以色列服裝生產商 Delta Galil,緊接著在2017年又賣掉了運動品牌Licensed Sports Group,同時收購了運動品牌Icebreaker和Altra。
一位負責該集團兼併和收購的時尚高管透露:「威富集團希望能銷售更多品牌,所以對牛仔褲業務的任何審查都可能是對公司投資組合整體看法的一部分,該集團牛仔業務的售價很可能會達到30億美元或者更高。」
從全球的牛仔市場來看,儘管牛仔服裝仍然受歡迎,但牛仔褲卻沒什麼起色。據《觀察者網》數據,中國市場牛仔褲的銷售額近幾年增幅已經明顯放緩。與此同時,西歐的牛仔褲銷售額曾在2014年出現了同比10%的下跌,而在牛仔褲的發源地美國,降幅更是達到了16%。
圖片來源:lv880
與傳統的牛仔褲相比,千禧一代消費者往往更青睞於造型獨特、風格上能夠標新立異的牛仔褲,對牛仔褲的材質與彈性也有著更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年輕人越來越不願被有著固定線條的牛仔褲所束縛。而對這些堅持著傳統設計理念的牛仔褲品牌來說,缺少可變性無疑是一個阻礙發展的缺點。
所以,從長遠目光來看,威富集團旗下的牛仔褲品牌在業績增長上似乎並不能讓人看到轉機。
「如果威富集團真的將剝離牛仔褲業務,我也並不會感到驚訝,因為牛仔部門如今已經不再是該集團的核心業務了。」芬蘭科技集團Harrison的董事長Gilbert W. Harrison說道,「畢竟在幾年前他們曾剝離了業績低迷的內衣業務,該業務曾經也是該集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