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為了買想要的那本書,在書籍種類數不勝數的圖書商城逛了又逛,選了又選,最後只差那麼一本書的價格就可以打折,轉來轉去的我最終看到了這本封面很有夏意清新感覺的《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
人們的生命本來是什麼樣子的呢?若從生物學角度講,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或許是研究的重要參考。生命的本來也許是個不起眼的分子,也許是仍未通曉各種理論的單細胞生物,也許是無憂無慮在樹間跳躍的靈長類動物。
若搬到論證法層面,孟子說人性本善,而荀子卻認為人性本惡,雖同為儒學大家,卻對人性以及生命本來的樣子頗有見解。
若說把生命本來的樣子過得隨性多姿的,戰國的莊子和惠施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典範了。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在動輒兩兵相接的戰亂時期,這兩位思想家思考的卻不是如何趁這亂世出人頭地,留名千古,卻在濠梁之上散步辯論,探討魚兒歡遊之樂,真,隨性也。
而在當代學者周國平筆下的生命本來的樣子,就變得富有哲理且可愛多了。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不是因為思考,所以痛苦,而是因為痛苦,所以思考。」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替代的,它是讓靈與魂散發活力的源泉。
生命本來是單純的,是生命所承載的思想讓它有了各種各樣的意義,也讓它經歷苦辣酸甜。從來到人世間的那聲啼哭,到經歷生命成長過程中的苦痛幸福,有失去的遺憾,有獲得的慶幸。
有了生命,你、我、他才有機會感受生命中的種種意外,才有了邏輯思維,才能思考人生和生命,愛與哲學的理論。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那是它理所應當的面目,未經雕琢的原石。
它會順其自然,讓靈魂與其結合,然後散發其蘊藉的魅力。像水往低處流走,無論經過幾座高山或石隙,終會到達海洋。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那種單純,豐富的樣子,即使看不清它的具體形態,但卻能時時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
誰會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