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請保護我,我不會穿山,也不是藥材!
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未被繼續收載。而在2020年06月05日,中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除了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三個品種也未被繼續收載。馬兜鈴、天仙藤的基源均為馬兜鈴同屬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未收載的原因或是由於其存在腎毒性。而黃連羊肝丸未收載的原因,是因為處方中含有夜明砂(蝙蝠類動物的糞便)。
我國古代認為穿山甲的鱗片可以做中藥材,具有緩解關節炎、改善泌乳、有安神療傷的功效,這致使穿山甲在近現代被大量非法走私,但這些所謂的藥效並沒有科學依據,反而成了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事實上,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穿山甲的甲片只是角質化的皮膚附屬物,主要成分為β-角蛋白,和人類的頭髮、指甲以及豬蹄甲的主要成分沒有任何區別。而且,穿山甲生活在野外,甲片有砷、鉛等有毒元素累積,還經常攜帶寄生蟲,食用可能埋下安全隱患,故安全性遠不如豬蹄甲。
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溼病分會第二屆、第三屆主任委員王承德曾指出,在風溼治療中,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藥其實很多,不一定要用穿山甲片,他在臨床上現在經常用蠍子、蜈蚣、地龍等。目前也已經有臨床實驗證明,豬蹄甲在消癰、抗炎、催乳等方面可以取代穿山甲片的功效。
穿山甲,身上披著鱗甲,能穿山。那麼,穿山甲真的能穿山嗎?
這其實是誇大的說法。所謂穿山,只是穿山甲在覓食白蟻時,在山坡上挖洞。
穿山甲主要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溼地帶。喜炎熱,能爬樹。平時居無定所,隨覓食時所挖洞穴而居。在一個洞中休息一兩晚就走,若覓得地下大蟻巢,留的時間就長些,待吃完蟻巢才走。
穿山甲洞穴結構簡單,分夏洞和冬洞。夏洞淺,24-52釐米。因為夏天炎熱,白蟻多,不需要打深洞就能抓到足夠的白蟻。
冬洞深,超過60釐米。洞近末端有較寬敞的凹巢,巢內墊著細軟的細草,這是穿山甲冬天居住和保暖的家。冬洞是穿山甲的主要居所,它們冬天很少外出,可能有短暫冬眠現象。
白蟻是世界性害蟲,危害多種林木,水利堤壩,房屋建築,我國每年因白蟻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幾十億元。穿山甲主食白蟻,是白蟻的天敵,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對控制白蟻的種群數量有重要作用,一隻體重為 3Kg的穿山甲,一次能食白蟻300-400g,可以保護17公頃的森林不受白蟻危害,是名副其實的「森林衛士」。
穿山甲,唯一有鱗片的哺乳動物,卻因人類的捕食瀕臨絕種!我們應該保護穿山甲,管住嘴!拒絕吃野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非過度捕殺!
從此刻起,呼籲大家保護動物,刻不容緩。一起保護穿山甲,不讓它從大自然消失,人人有責,從你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