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修訂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這也意味著穿山甲這個極危保護動物脫離了入藥的苦海,有助於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
穿山甲被認為是「世界上被販賣最多的哺乳動物」,如今穿山甲科的8個物種都面臨嚴重威脅,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更是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危」物種。
為加強保護,6月5日,我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穿山甲從一種普通野生動物變成了極危保護動物,一方面是因為生存地被人類壓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穿山甲的皮可以做工業品,鱗甲可以入藥有關。在國內,很多人迷信穿山甲可以通乳,會當作藥材來使用。
對於這一點,專注科普的果殼今天再次明確了穿山甲鱗甲並沒有特殊價值,表示穿山甲的鱗甲只是角質化的皮膚附屬物,主要成分是β-角蛋白,和毛髮、指甲等成分沒有本質區別。
吃穿山甲不僅沒啥好處,實際上可能還有害處,因為穿山甲的鱗片累積砷、銅等有毒元素,很多應用穿山甲的方劑需要將鱗片煅燒為灰服用,這和服用碳和重金屬構成的混合物無異。
總之,大家不要再迷信穿山甲的藥用效果了,不僅無益還可能對身體有害,就讓它們自由自在生活在自然中吧。